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

2025/09/1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正如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同时会找到自己幼时的影子。

但同时朝花夕拾又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在这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此作者也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复杂。我们是否也会如此的看待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的爱恨交织。

走过求学的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朋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的对比。正是我们有时对学习与玩乐之间的矛盾心理。

在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正如我们憧憬怀念我们没有上学时老家小院,或弄堂一角一样的心情。

然而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这不由得然我想起了自己,正是不禁萌生一种老乡将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感。同样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自然会有些同感,我想这也是许多人读此书的第一感,我也一样。但是,或来再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情况也就随之不同了。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放松,又放松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这已是不错的了,而且回忆总是美好的,这也是我父亲常说,现在想想还是读书时快乐。每个时段都有每个时段的烦恼,为何童年美好,说不定也就是那些当时的烦恼在我们看来已不再重要了。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但这也就是现实,鲁迅先生用对童年的快乐回忆来抚慰他经历了许多的那刻苍老的心,我想也不足为奇了。

回忆是美好的,真如那看似无暇的童年,但是,回忆只能用来安抚,不要因为过多的安抚而为之麻痹,以至于厌恶现实,厌恶现在的生活,那么回忆就变成了麻药。面对现实,不要一直把头向后看,那你会不由自主的后退。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

每一个人都有童年,每一段回忆中都包含“喜、怒、哀、乐”四种味道。

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是《琐记》。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美女蛇的故事使他觉得做人之险。世事险恶,而最可怕的不是流血破头,而是人心的黑暗。“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鲁迅真的没见过吗,其实他早已见过了,衍太太不正是披着人皮的美女蛇吗?

让大家都喜欢的衍太太,外表看似善良,内心却是如此的阴暗。“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怂恿小鲁迅偷东西,传播流言。而那时年幼的鲁迅,天真地认为衍太太是好人。那时的他,没有看透暗中使坏的衍太太的心计。几年后,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丰,鲁迅脱去稚气,回想衍太太的种种行为,终于慢慢晓得衍太太的为人。回忆往事只是会心一笑,而最让鲁迅难以释怀的是父亲的逝世。“精通礼节”的衍太太怂恿小鲁迅在父亲临终弥留之际反复呼唤父亲,让父亲走得不安心,最后父亲是带着痛苦离世的,这让鲁迅感到非常愧疚。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出现过许多“衍太太”。放纵我们贪玩、怂恿我们做坏事、引诱我们接触不良信息,比如电脑、手机、一些狐朋狗友、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这使我深感做人之险,同时,我也更能理解和感激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也许严厉了些,但都是为了让我健康成长。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有泥沼、时有岔路,我们要保持一颗明辨是非的心去分辨善恶,警惕“衍太太”。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3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尖刻而犀利的。《朝花夕拾》或许是他的作品中唯一的温情吧!这本书大多讲述他童年时期的故事,有时也含沙射影地指出那时社会的问题。

鲁迅写文章一般是白描,可在这本书中出现了很多修辞,也许只有修辞可以放大儿童的纯真和美好吧!各种修辞不仅令我身临其境,更让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变得更有画面感了。《二十四孝图》中中国腐败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家长古板的教育,鲁迅都以儿童的眼光去写、去画。《朝花夕拾》不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以旧事重提的方法将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出来。

书中的人物有很多,但最使我钦佩的还是《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了。日本侵华,很多日本人看不起中国,更看不起中国人。藤野先生却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分国家,在鲁迅进步时鼓励鲁迅。他还不像当时大多数日本人那样支持侵略,而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相比之下,一些中国留学生就显得令人厌恶--竟然在看到日军侵略、人民受苦时,大声喝彩!就是因为这些懦夫,旧中国才会沦落到被世界蔑视的状态,战争才会升级。

一杯美酒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飘香千里,一篇好文章也要经过光阴的洗礼才可以名传千古。翻开这本书,历久弥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感觉,只有真正的好书才能带给你。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4

当看完这本散文集时,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谱写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写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区,先写百花园,后写三味书屋,百花园是个荒凉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者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样子很是古老,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作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书屋虽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并没有批判它,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这篇回忆性散文,语言上简洁清新 ,生动自然,轻松流畅,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之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5

我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漏出的年少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正同于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录。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艳,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虽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现实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动物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精彩。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生活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十分无趣。这就是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6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朝花夕拾》想必大家都知道,正同它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那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充满了丝绵细腻的情感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清晨的花到了夕阳西下时再去摘取,等我们到了朝花也能夕拾的时候,在那若有若无的清香里,浮想联翩 ,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荡漾开来。

读完整本《朝花夕拾》,鲁迅的思想和感情溢于头脑。他的文章在反抗,反抗着束缚他的时代;他的文字在辩驳,辩驳着腐朽的思想;他的心在争脱,争脱到一个属于他的天地……

小路绵延,却弯不尽他的乡愁;森林的茂密,却隐不住他的寂寞;清如泉水,却淹不透他的爱国,鲁迅,艰难路上最真实的君子!

和曛的阳光照入窗内,水印悄然无迹,屋外的天空仿佛更高更蓝,粒尘不染,读后感《读朝花夕拾有感650字》。欣赏鲁迅的心已飞到云霄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