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画画的教学教案

2025/09/20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画画的教学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体会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2、尝试运用点、线大胆创作,能较好地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能与同伴共同完成一幅圈画作品,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吴冠中及其作品风格,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幼儿的点线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三幅吴冠中的作品,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教师:吴冠中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他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小鸟天堂》。

教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上还有什么?这些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欣赏《城市》。

教师:这幅画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彩色的点可能是什么?如果你就住在这个城市里,你会感觉怎么样?

(3)欣赏《花草地》。

教师:画上画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季节的花?

2、通过观察、归纳,感受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以及幼儿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1)教师:吴冠中爷爷在画画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作画的好方法。你们找找看,是什么?

(2)教师小结:原来画家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彩色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条来画画。我这里还有一些他的'画,我们来看看都画了些什么,在这些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小朋友的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创作。

教师: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绘画。你们准备用奇妙的点、线来画什么?怎么画?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你让奇妙的点和线变成了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

【评析】

该活动通过欣赏大量的吴冠中的作品,使幼儿在体会点与线奇妙运用的同时,拓宽了思维,激发了想象与创作的热情。在合作绘画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寻找彼此想法一致的同伴配对合作(可以两两合作,也可以更多),对于不愿意合作的幼儿也不勉强。合作绘画前,教师应提醒幼儿讨论好各自负责完成的部分,合理分工,让幼儿明白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彼此协商、谦让与包容。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牡丹花,了解牡丹花的造型特点和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美术表现形式。花的涂色规范和练习方法的认识,花瓶的欣赏和设计

技能目标:学习画各种基础造型的牡丹花,并掌握涂色方法,同类色的运用对花瓶进行装饰的练习。自主设计各种造型的花瓶,并能够尝试通过色彩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风韵审美和情感目标:通过花了解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花的涂色规范和练习方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学习各种基础造型的牡丹花以及自主设计各种造型的花瓶。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彩铅、水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老师经常被比喻成园丁,那你们呢?你们会被比喻成什么呢?”

2、“很好,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那自然界里真正的花朵,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举手回答。”

二、传授新知识

(一)看图片

1、通过看老师提供的不同样的花朵图片识别牡丹花。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的看到牡丹花的特征。同时总结牡丹花的造型和涂色的方法。

2、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关于牡丹花的历史。

3、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的棒,让老师也受益匪浅呀。

提问:如果,老师买了两束牡丹花带回了家,你们帮老师想想办法要放在哪呢?

(二)传授花瓶造型

4、“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那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造型的花瓶呢?”

5、展示各种不同造型的花瓶

[花瓶图案]

6、前面我们学过了很多的`线条,以及如何运用点、线、面将我们画面变得漂亮,今天我们就要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装饰我们的花瓶。

7、提示花瓶上的图案要跟着花瓶的形状弯曲。

8、同类色的学习与运用进行讲解。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牡丹花的造型,还有设计了自己的花瓶。在生活中搜索更多的素材用我们的画笔将它表现出来。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牡丹花》,这堂课中,孩子们认识并了解了牡丹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美术表现形式。在色彩方面,进行了涂色的练习。同时孩子们还自己设计了花瓶以及花瓶的图案,是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设计花瓶时也教授了同类色的运用。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色彩、图案、盘花扣三个方面欣赏唐装,感受唐装的美。

2、知道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服饰,初步了解唐装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3、弘扬民族文化,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唐装服饰若干、音乐磁带、唐装图案、盘花扣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观看“唐装”服饰展演,引起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交流与讨论,了解唐装,喜欢唐装。

——你们知道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服装吗?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们都喜欢唐装的什么?

三、引导幼儿欣赏唐装

1、从色彩上欣赏: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唐装,小朋友们说说唐装都有些什么颜色?哪种颜色最多?(鲜艳的颜色,以红色、暖色调为主),我们穿上颜色那么鲜艳的衣服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唐装都是以红色为主呢?(喜庆、热闹……)

教师小结: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代表吉利祥瑞的意义,过年过节、家逢喜事都要大量使用红色,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2、从图案上欣赏:(播放唐装图案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这些唐装上的图案都是一样的吗?

——它们都是些什么样的图案?

教师小结:中国的唐装图案以团花为主,花纹呈四周放射或旋转式纹样。有牡丹、梅、兰、竹、菊等花卉,也有福、禄、寿、双喜等文字图案,还有“万”字花、蝙蝠、石榴等图案。(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便于幼儿欣赏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中国传统装饰,用来象征吉祥、喜庆的符号。

3、从盘花扣上欣赏:(播放盘花扣图案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这些扣子像什么呀?

——和我们平时系的扣子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些是盘花扣,也叫盘扣,是专门为唐装设计的扣子,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花状的造型象征着吉祥的祝愿。

四、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唐装,相互欣赏,交流。

师:今天有的'小朋友也把自己漂亮的唐装穿来了,我们请她上来说说她的唐装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纽扣又是什么样的?

师:过年过节喜庆的日子我们最喜欢穿上漂亮的唐装,因为它代表着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小朋友们,我们相互说说祝福的话吧?

五、《时装表演》——美丽的唐装。

画画的教学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画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各种葫芦的造型,并将葫芦进行拟人化的想象及修改设计。

背景暗纹的装饰手法表现及搭配方法的认识和欣赏。

技能目标:把握葫芦的造型特点,并通过拟人化的想象将葫芦进行夸张的变形,并搭配出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故事创编,增强孩子的创意想象力的发挥和语言表达能力。

背景暗纹的处理技巧和方法的学习,色彩搭配的练习。

审美和情感目标:拟人化的想象提高孩子对生活的探索,增强孩子的想象空间。

故事情景的创编增强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把握葫芦造型特点,进行拟人化的夸张变形。

教学难点:背景暗纹的处理。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记号笔、水粉、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影片,了解一下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看影片)“这个宝葫芦可调皮的'很呢,不过呀,我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也特别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宝葫芦。”

二、传授新知识

(一)葫芦的图片

1、通过刚刚这个影片啊我们知道了今天的主角就是葫芦,但是葫芦都有哪些样的呢?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2、我们刚刚看的短片里的宝葫芦是不是很卡爱呀?(学生回答)“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宝葫芦也变得很可爱很好玩呢?”

3、学生构思自己的宝葫芦造型。

教师对葫芦的造型特征进行总结。

提问:现在,哪位小朋友跟我们讲讲你的宝葫芦里有什么故事啊?

(二)学生进行故事创编

4、学生将自己床边的故事与宝葫芦联系起来。

5、小朋友们的故事都非常的精彩,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们宝葫芦里的世界了。

6、总结葫芦造型特点以及背景暗纹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自己创编的故事将葫芦进行拟人化。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我们宝葫芦里的世界是不是非常的精彩呢,以后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探索更多更精彩的世界。今天课就结束了,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宝葫芦里的世界》,将没有生命的葫芦进行拟人化,充分的技法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拟人化的想象提高孩子对生活的探索,增强孩子的想象空间。同时他们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故事的创编,培养了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他们还学习了怎么处理背景暗纹以及颜色的搭配。

画画的教学教案(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画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画人物的几种主要面部『笑.哭,怒』

2、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喜欢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3、体验用儿歌作画。

教学重点:

学画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不同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活动准备:

1.ppt

2.知识经验准备:指导幼儿无意中观察过人的不同面部表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请幼儿欣赏歌曲《表情歌》(幼儿可随音乐自由表演)后和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们,刚刚歌词里面唱有什么表情呀?[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幼儿说表情]

2,请幼儿用表情来表演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同时要求幼儿相互仔细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3、教师小结:面部表情的变化主要从人物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变化来表现。在生活中小朋友都会发现有很多表情,今天老师妈妈就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学怎样画表情。

二、学画表情娃娃

1、画表情【笑】

师:出示笑的表情ppt,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干吗?这个小朋友的眼睛.眉毛.嘴巴是什么样子?和老师一起画一画,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小朋友也来画一画,老师的笑脸。老师引导小朋友作画。

2、画表情【哭】

师:出示哭的表情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他怎么了?小弟弟哭时候眼睛,眉毛,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和老师一起画一画,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小朋友也动手画画哭泣的表情娃娃。老师引导小朋友作画。

3、画表情【怒】

师:出示表情图片,我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小朋友来画一个愤怒的表情,老师引导小朋友作画,并提醒小朋友在绘画愤怒表情娃娃时一定要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特征。

4、老师引导回忆三种不同表情的'儿歌。通过画表情娃娃,小朋友们知道了,人的表情是用眉毛,眼睛,嘴巴得出来的。

三、作品展示评价

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用表情,看看哪种表情能表达小朋友今天的心情。老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以组依次展示作品,其他小朋友一起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回家后动脑筋、想办法,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表情也画下来送给他们吧。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的构图、设色,提高审美情趣。

2、探索用中锋画丝瓜、侧锋画叶子的方法,尝试表现画面的疏密结构关系。

3、创作结束后能主动清洗国画用具,自觉排队、不拥挤。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过丝瓜。

2、课件:齐白石的作品《丝瓜》,丝瓜系列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你见过的丝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绿色的,细长条,上面有深色的、细细长长的筋脉)

2、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丝瓜》。

教师:画上有什么?有几个丝瓜?除了有丝瓜,还有什么?叶子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弯弯曲曲的线是什么?像什么?(丝瓜有的细一点,有的粗一点,叶子像手掌,藤是弯弯曲曲的,像电话线)

3、师幼共同讨论丝瓜的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可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叶子用什么笔来画?可以几笔画成?丝瓜用什么笔来画?大概要几笔?筋脉怎么画?

(2)教师小结:用大白云中锋两笔画丝瓜;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大白云中锋画主藤和缠绕藤;用小勾线笔浓墨勾画叶子种丝瓜上的筋脉。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运用大小不同的毛笔来绘画,能注意画面的疏密关系。

5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侧重从叶子的浓淡变化、丝瓜的形态和构图来评价;知道水多色淡、水少色浓的特点。

画画的教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在自己印制的手形上添画出新颖的形象。

2.鼓励幼儿想象、大胆尝试,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投影仪,视频转换仪各一台。

2.自制软件一份

3.幼儿绘画用品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哥哥、姐姐的画,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大屏幕上展示作品) 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这些画中的小秘密?(原来这些画都由各种手形变成的。)

二、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1.让幼儿玩手指游戏:握一握,张一张,分一分,并一并,看看小手会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讲述:我把两手握一握,并一并,翘起小指变成小猫……

三、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刺猬)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刺猬的?手掌是小刺猬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刺猬的什么呢?(手掌是小刺猬的身体,胖胖的,手指是它的刺,长长的,还挂上了一个个果子,多可爱)。

2.展示手形二

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四、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

2.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五、用视频转变仪展示作品,清幼儿介绍,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简评:此活动设计的最大优点是: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关系,既给幼儿留有较大的想象创造空间,又能帮助幼儿解决绘画技能上的难点。

开始部分,通过欣赏作品和手形变化游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中间部分,教师抓住了如何"将幼儿的想象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个重难点。在方法上,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注入式、封闭式为教师点拔、幼儿创造的启发式、讨论式;在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幼儿的想象以动感的画面展示,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比较、判断的机会,找准了由手形添上什么变成什么这一技能上的关键,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结束部分,利用视频转换仪,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同伴面前,便于幼儿参与评价,促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