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独自在家的一些安全知识,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电器开关等。
2、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独自在家的一些安全知识。
难点: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磁带、自制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活动
⑴生活片段事例《明明怎么办?》
片段内容:星期天,妈妈去市场买菜去了,只有小明一个人在家,他正在认真地玩拼图,这时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小明问:“是谁呀?”一个陌生的声音答:“我是李阿姨,找***妈有点事,请开门。”小明犯愁了,该不该去开门呢?
2、提问:
(1)什么人在敲门?
(2)小明该去开门吗?
(3)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4)小明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当爸、妈不在家时,有陌生人来敲门,不能轻易给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到家长回来再来,或让来人在门外等,也可以到爸妈上班的地方找等等。
二、讨论
1、如果是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加深幼儿的印象)
2、如果你一个人在家,你可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三、游戏《评评看》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下面四幅图中,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哪一位小朋友做得对哪一位小朋友做得不对?图片内容:
⑴拿小刀、剪刀等尖利的东西来玩。
⑵自己拿电器的插座插。
⑶在椅子、桌子上跳来跳去。
⑷一个人静静地看电视。
2、提问: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为什么?我们该怎样做?
3、教师小结结:当父母不在家时,我们要注意安全,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电器开关。
四、结束环节
有一首歌曲是说一只兔子也和你们一样聪明,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做的,放《小兔子乖乖》请小朋友欣赏,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而设计的`,在活动中我通过课件、图片,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电器开关等安全知识,小朋友对本活动很感兴趣,在幼儿讨论的时候,我提供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每一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篇2
活动时间:
7月1日下午
活动地点:
滑滑梯
活动准备:
视频、隔壁班级陌生家长2名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
1.在观看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谈论,能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怎么样?那应该怎么做?
3.师小结。
二、情景演练
场景一:一个“陌生人”手拿遥控飞机,利用教师指导盲点,对部分幼儿进行诱骗。
场景二:一名“拐骗者”拎着旅游包,以去公园玩、家长在外等为借口,把一名幼儿进行拐骗。
三、讲解应对方法
1.如果有陌生人给你糖吃,怎么办?
2.在妈妈与别人说话时,你被其他的东西吸引,走丢了,怎么办?
3.如果有陌生人问你的家在哪,一直跟着你走,怎么办?
4.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有陌生人要你开门,怎么办?
播放关于拐骗的案例视频,提高小朋友们防拐防骗的防范意识,小朋友们看的.非常认真并对案例上的被拐卖儿童感到伤心。最后讲解防拐骗的安全知识,并引导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对拐骗的看法和如何防拐防骗。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到陌生人的潜在风险,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 教育幼儿应对陌生人的基本方法: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3. 提升幼儿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初步识别潜在的诈骗风险。
4. 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
1. 图片材料:准备相关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 模拟场景:设置模拟场景,如陌生人敲门、陌生人给礼物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 儿歌《陌生人》:准备相关的儿歌,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安全知识。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以及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
2. 观察与讨论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讨论图片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姐姐摆手?
教师小结: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随便要,因为他们可能有不良企图。
3. 学习儿歌《陌生人》
播放儿歌《陌生人》,让幼儿欣赏。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并鼓励他们将儿歌说给其他人听。
4. 模拟情境练习
设置模拟场景,如陌生人敲门、陌生人给礼物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引导幼儿讨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遇到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更不能随便接受他们的东西。
5.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电信诈骗的危害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与家人一起提高安全意识。
四、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初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应对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对话,了解与陌生人通电话要注意的事情。
2.通过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大灰狼布偶、小动物布偶,玩具电话。
活动过程
1.利用大灰狼和小动物布偶进行电话对话,请幼儿判断小动物做得是否对。
2.老师表演以下两段对话:
对话一:
3.大灰狼:小朋友,请问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小动物:他们都不在家。
大灰狼:家中有大人吗?
小动物:家里有爷爷。
大灰狼:我是你爷爷的`朋友,想来看看你们,但忘记了地址,
请你告诉我你家的地址,好吗?
小动物:好呀,我家住在动物村12号。
对话二:
大灰狼:小朋友,请问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小动物:请问你找谁?
大灰狼:家里有大人吗?
小动物:请你等等,我让爷爷跟你说话。
4.请幼儿分析刚才的两段对话,谁做得对,为什么。
5.引导幼儿知道不能随便和陌生人对话,有陌生人打电话来,应立即交给家里的成年人接听。
6.提醒幼儿不能随便在电话里透露个人及家庭信息。
活动反思
我们教育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如何预防手机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二、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渠道的广阔,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由其带来的交通、饮食、消防、网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为了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预防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各种灾难来临时的'应对能力,为了灌输学生更多的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
三、引入提问:
什么是“盗窃和诈骗”?
所谓“盗窃和诈骗”就是分子利用学生经验少,心肠软等特点,蓄意编造故事,博得大学生的同情,伺机借走其银行卡,然后想尽办法盗走密码,最终骗走卡内资金的事项。
(一)、电信诈骗特点
作案过程不接触化。诈骗案件与其他刑事相比,无现场、无痕迹物证,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证据。在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确定嫌疑人。而电信诈骗中,嫌疑人仅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与受害人不见面,受害人对嫌疑人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确定嫌疑人。加之,电信诈骗嫌疑人通常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加大了确定嫌疑人、固定证据方面的困难。
(二)、电信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法
电话类诈骗
(1)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社保、医保、有线电视或邮政公司”工作人员,虚拟上述机关、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电视欠费、邮包或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等”为名,要求事主保密并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
(2)冒充“领导”、熟人电话诈骗
骗子冒充单位领导、同事、同学、亲属、朋友等,采取直呼其名或“猜猜我是谁”的方式,以“临时周转、发生车祸、被抓、急需手术费用、孩子突发疾病”等为名,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
(3)破财消灾诈骗
骗子冒充“”,以“子女在外遭绑架”或事主“得罪人将被报复,花钱能够帮其摆平”等为由,要求事主交赎金或向账户打款。
四、PPT播放
(1)校园中常见的诈骗盗窃案例,
(2)社会上常见的诈骗盗窃案例四、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身边发生的案例以及如何预防此例事件的发生
五、班主任总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无根据的同情陌生人,或者是昔日的好友,不可泛滥其同情心。详细的阐述如何合理利用和保管银行卡等。
六、情景剧
搞笑版“老同学”(一个学生被昔日的同学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入传销的情景剧)
七、班会课总结
短短的40分钟我希望能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一颗安全意识的种子,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让自己心中那颗安全教育理念的种子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预防电信诈骗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对电信诈骗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 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识别潜在的电信诈骗风险。
4.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积极与家长、老师分享学到的'安全知识。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与电信诈骗相关的图片、故事书籍、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玩具、零食等模拟场景中的物品,以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3. 邀请家长或老师扮演陌生人,模拟电信诈骗场景。
三、活动过程
1. 引入话题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电信诈骗的小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幼儿对电信诈骗的关注。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电信诈骗吗?你们遇到过电信诈骗吗?”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 知识讲解
向幼儿介绍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如假冒公检法、虚假中奖信息、冒充亲友等。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
3. 角色扮演游戏
设置模拟场景,邀请家长或老师扮演陌生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模拟表演。
让幼儿扮演受害者或旁观者,观察并思考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
4. 总结归纳
强调电信诈骗的危害性,提醒幼儿时刻保持警惕。
总结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如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点击不明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等。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安全知识分享给家长和朋友,共同提高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
四、活动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及时提醒幼儿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2. 可以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巩固和加深幼儿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了解。
3. 可以将活动中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