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9/2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傅雷的严格教育,以及对儿子的无限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封封家书就好像一次次交心的谈话,将相隔万里的一对父子紧密相连。傅雷用自己的文字点亮了儿子心灵的灯,也点亮了千千万万孩子心灵的灯。

傅雷以身作则,立身行事,在一封封的家书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大到事业与人生,小到吃穿冷暖,事无巨细,对儿子无不关怀至微。书信是最真切的文字,它将内心所想传递,浓浓的.爱子心切在这诸多封信中最为强烈的表达。对于儿子的爱与希望,不舍与思念,都浓缩在这真切而又朴实的文字里面。面对儿子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异国漂泊打拼时,他是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

由于在儿子幼年的时候,傅雷对他的教育过于的严苛,所以导致他们二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面对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他们紧张的父子关系,傅雷先生在书信的伊始就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悔恨,并且他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很多不适的地方,也不断感叹希望儿子能够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最终可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

在这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的信件里,字里行间渗透的是他们夫妻二人对傅聪生活的真诚关心,对他事业进步的欣慰,并且也在不断告诫他如何做人,如何爱国。傅雷对他的子女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位。是傅雷的教育使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富有勇气与信心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他将来成为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本家书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来展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与亲情,它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真实,在读完之后,书中的许多情节烘托出来的感情仍让人久久不能忘却。它记录的是一段浓浓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诱,他在不断的给他的孩子指引前进的方向,与儿子的交谈中悟出的许多人生哲理,现实而又客观,是对儿子的深深关切,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眷恋。

父母的叨唠是对我们最深切的爱的诠释,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爱,感恩他们的付出,用我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欣慰,像傅雷一样立身行事,让浓浓的亲情不再渐行渐远。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读完黄老师布置的《傅雷家书》,我掩卷沉思……

傅雷是真正的好父亲,有这样真诚的父亲,做他的儿女应感到荣幸,他把自己的儿女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总是给予儿女正确的观念。我们有些长辈,做错了事不承认,还将其强硬摆正,这是教育的误导。

傅雷的真诚,体现在教育儿女方面,书信中可见一斑:“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偿,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抚养子女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x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父爱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认真的拜读了这本书,真的被这186篇感人肺腑的书信所打动!

有很多人说傅雷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确实,在他和傅聪两年间的书信来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他对儿子有着不容置喙的爱,但在书信来往中,他始终把对傅聪的道德和艺术的指导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犊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两人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就出自于《傅雷家书》,从这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远在海外,心都被牵绊着。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这样的一句话,展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方法,他不会像一些父母那样只是批评,而是会给予适时的鼓励,给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奋斗的方向!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些话则充分体现出了傅雷对儿子严厉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够成长起来,学会面对,学会处理问题,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点!

《傅雷家书》记录着傅家父子两人两年间的交流。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而在现在众多通讯方式中,书信可以很全面的向他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傅雷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傅雷家书》摘自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书中常常强调的`便是如何做人这一问题。

在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并不时给予指点。他常常在信中告诫自己的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问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可以骄傲,要对国家和民族有荣辱感……在生活上,傅雷也是进行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不管是在儿子生活工作还是做人方面,傅雷都十分关心,在这一百多封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

傅雷是优秀的,他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傅雷是中国父母的代表,他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而傅雷又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在他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都十分的成功。

在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不禁感叹傅雷对他儿子浓浓的爱,也不禁羡慕起傅聪及傅敏,因为从小我对父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地深刻。有人说过,《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集,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处事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送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有很多关于艺术的讲述、探讨。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艺术”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便是我一开始对艺术的认知,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风景。它可以是一切。这是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个实物,也仅仅是一个物。

但傅雷说: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让我明白,“艺术”是实事求是的。但也因此让我有了艺术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的错觉。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傅雷写道,让我明白,每个艺术家都对其投入了感情,以至于他们是艺术家,而我们是普通人。的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艺术。但只是艺术的成功与否。

那么是不是只要投入感情便可以了?只要模仿便可以了?不,您给予了否定。写实可学,浪漫蒂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李白虽有才华但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高峰也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可随便瞻仰。这也便是国人淡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道理。也就是说李白境界太高,常人不能所及,鲜有共鸣者,畏而惧之其才华。所以要有合适的目标,脚踏实地。

对于艺术所富有的情感,我认为应是复杂且纯粹的。复杂是指情感的种类多,程度不同,纯粹指对艺术追求的原始心,既初心不忘。不仅不受限于感性认识,不受限于理性认识,更要有第三步的深入。艺术家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这个爱同时也不是庸俗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爱”。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艺术是,因热爱,而灿烂的烈火,炽热又滚烫,是那烧灼着的赤子之心。

“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他们会顺应时代,顺应内心,遵循热爱而表现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那是漫长且缤纷的,不同人们的艺术汇聚在一起的,艺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