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繁星》教学设计

2025/09/2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繁星》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繁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热爱大自然,并能学会观察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三、《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四、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语

半明半昧:半明半暗。

静寂:安静,宁静。

梦幻:梦境。

霎眼:眨眼

摇摇欲坠:文中指星星低悬,像要落下的样子。

星群密布密密麻麻柔和模糊

2、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第一次:甜蜜、温馨,繁星如母亲。第二次:亲密、投机,如伙伴。第三次:舒适、信赖,如知心朋友、母亲。)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五、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3)小组成员互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讨论文章写作顺序及层次结构。

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3、讨论: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感受为何不同?

明确:“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3、讨论: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明确:(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第二课时

六、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一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节。

(2)讨论:内容理解:

明确:“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

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起点题作用。

第三句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2、细读课文第二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

(2)讨论:内容理解:

明确:第1、2句描写观看繁星的宁静环境:静寂的夜;一片菜园;星群密布的蓝天。

第3、4句描写观看繁星的感受: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这是我观看繁星的情趣和受获。

3、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讨论: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讨论:理清思路:

明确:仰望——>欲睡——>沉睡

(1—4句) (5—8句) (9—10句)

(4)讨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为什么用“觉得”这个词?

明确: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觉上仿佛回到了童年,所以用“觉得”二字。

(5)讨论:“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明确: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6)讨论: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明确:因为作者当时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它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7)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七、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在日记中写一写你观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并写出你的感受。

《繁星》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认识作者对星星的观察及感受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表达对星星的深切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二、教学设想:

本课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查工具书解决字词,再质疑问难,从而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理解课文作准备。布置让学生搜集关于星星的诗文,夜晚观察北斗星并搜集关于北斗星的传说。第二课时着重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星星并吐露真情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紧跟课堂练笔,学习写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1、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作文赋诗描写星星,以各自的方式赋予星空无限深情。臧克家以星星为题写的自由诗,表达了对星星紧密团结的赞美;冰心以《繁星》为题结集为散文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爱……那么大作家巴金又是怎样描写星空的呢?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

2、大家默读课文,讨论填写下表,了解作者看星的'情景和感受

次数时间地点情景感受

一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繁星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母亲怀里

二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光明无处不在好象就是我的朋友,常常和我谈话

三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遥遥欲坠好象看到飞萤,仿佛对我霎眼,与我说话,觉得是孩子,实在母亲怀里

3、这些感受,也正是作者看到星星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正是作者对星星真诚而深厚的感情,请大家再讨论一下,感悟作者在这三个句子里表达的感情。

明确:一句表达了作者望星空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二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有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情

三句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之感,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4、精读第三段,进一步体会采用修辞来表达感情,试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①比喻(见课本划单横线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拟人(见课本划波浪线句)赋予星星眼睛、嘴巴、思想,使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③排比(见课本划双横线句)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5、让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深加品味

6、拓展运用:模仿课文,当堂练笔,写出你所观察的北斗星,然后交流评价

7、作业:①背熟课文

②巩固字词

《繁星》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容提要的特点,学习并运用本文分点评述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

2.把握本文“总--分--总”的主体结构样式

3.理解冰心“爱的哲学”的内容和她对爱心、崇高、纯真等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

【正音正字】

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讴ōu 矜jīn 剔tì 冶yě 瑕疵x iá cī

【积累词语】

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

讴歌母爱 追怀童真 礼赞自然 本质特征 根本动力 不遗余力 至高无上

救世良方 理想王国 天真烂漫 晶莹剔透 天之骄子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本文是作者刘忠为《繁星》、《春水》写的内容提要。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作品的出版日期和影响。第二部分详细评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第2段,先从冰心诗歌风格所受的影响谈起,说明《繁星》、《春水》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内容非常宽泛。然后,用“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来概括这两本诗集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每一类思想内容的评述又大都涉及了如下的问题:为什么要“讴 歌 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母爱是一切爱心的 原点,是宇宙的本质特征,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对母爱的讴歌自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者把“讴歌母爱”放在前面来写;从原点出发到“追怀童真”,这第二点表现了冰心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与渴望。以上两个方面都是从人的角度来谈,第三点则由 人推及自然,以期通过对自然的礼赞,借着自然的美丽神奇,塑造人们高尚的人格。

第7段,是总结引申,一方面再次总结冰心“爱的哲学”的三类内容,同时又引申,说明这一大主题的价值和意义--“反映了冰心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污浊生活的愤恨,对专 制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爱心、崇高、纯真等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

因为是内容提要,所以本文纲举目张,结构明晰,而重点突出,让读者迅速、清楚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从而对作品有个大致了解。这也是内容提要的基本写作要求。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 请简单介绍课文涉及的文学家冰心、茅盾、泰 戈尔。

冰 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茅盾:原名沈雁冰,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 )

2. 本文作者认为《繁星》、《春水》 的重要思想内容是什么?(冰心“爱的哲学”的内核)

重要 思想内容是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 、礼赞自 然为 内核的 “爱的哲学”。

3. 冰心不遗余力地讴歌母 爱的原因是什么?

冰心不遗余力地讴歌母爱的原因是:母爱是一剂救世良 方。母爱是宇宙中一切爱心的原点,它创造并维系着世界。母爱就是宇宙的本质特征,又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4. 如何理解“母爱就是宇宙的本质特征,又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宇宙中一切爱 心的原点,它创造 并维系着世界。

5. 冰心为什么要“追怀童真 ”?

①冰心在对童年的回忆中建造起一个理想王国。

②冰心认为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③追怀童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冰心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与渴望。

④冰心认为孩子是可爱的天使,肩负着挽救人类的使命。

6. 冰心为什么要“礼赞自然”?

①冰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认为 自然是天之骄子。

②借爱与美的自然,借无瑕疵的自然,创造高尚独立的人格。

7. 在冰心的心目中,自然是什么样子的?

在冰心的心目中,“无瑕疵的自然,造成了我们高尚独立的人格。”

8. 《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什么?其作用是什 么?

《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它们不仅构筑了冰心思想的内核--爱的哲学,而且反映了冰心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污浊社会的愤恨,对专制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爱心、崇高、纯真等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

9. 作者写《繁星》、《春水》的内容提要,为什么要引用《寄小读者》 ?

作者直接引用冰心作品《寄小读者》中的话,能 最充分最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说明讴歌母爱不仅是《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也是冰心作品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

10. 写一段你对母爱的感受。

11. 从《繁星》或《春水》中摘录一首 小诗,并写一段介绍或点评文字。

12. 根据有关短文,简要说明什么是“序”?什么是“跋”?

【学习小结】

《〈安徒生童话〉前记》除介绍编选者以及编选缘由外,还有对安徒生的生平及其童话艺术特点等的说明。

《〈昆虫记〉译本前言》重点介绍了作者法布尔的生平白器评价其成 就与影响。

《〈真话集〉后记》 主要阐发了关于“讲真话”的观点。

《繁星》、《春水》内容提要》重在对作品的内容 、主题进行概括 性的评述。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 预习《十六字令三首 》,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新课文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繁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热爱大自然,并能学会观察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三、《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四、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语

半明半昧:半明半暗。

静寂:安静,宁静。

梦幻:梦境。

霎眼:眨眼

摇摇欲坠:文中指星星低悬,像要落下的样子。

星群密布密密麻麻柔和模糊

2、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第一次:甜蜜、温馨,繁星如母亲。第二次:亲密、投机,如伙伴。第三次:舒适、信赖,如知心朋友、母亲。)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五、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3)小组成员互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讨论文章写作顺序及层次结构。

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3、讨论: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感受为何不同?

明确:“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3、讨论: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明确:(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第二课时

六、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一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节。

(2)讨论:内容理解:

明确:“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

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起点题作用。

第三句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2、细读课文第二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

(2)讨论:内容理解:

明确:第1、2句描写观看繁星的宁静环境:静寂的夜;一片菜园;星群密布的蓝天。

第3、4句描写观看繁星的感受: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这是我观看繁星的情趣和受获。

3、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讨论: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讨论:理清思路:

明确:仰望——>欲睡——>沉睡

(1—4句) (5—8句) (9—10句)

(4)讨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为什么用“觉得”这个词?

明确: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觉上仿佛回到了童年,所以用“觉得”二字。

(5)讨论:“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明确: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6)讨论: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明确:因为作者当时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它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7)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七、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在日记中写一写你观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并写出你的感受。

《繁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们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出示作者的照片及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查词典理解词语。

3、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从“时间、地点、繁星的样子”三个方面梳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并体悟作者不同的情感,可通过表格解说。

2、全班分享交流。

(1)交流:学生梳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逐行汇报填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第三列信息。

(3)借助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想象画面:什么时候能看到繁星?(夜晚)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绘看到的繁星?(密密麻麻)闭上眼,想象作者看到的画面。(星星闪闪烁烁,像无数颗珍珠撒满夜空……)

2、指导朗读:炎热的夏夜,你坐在庭院里,享受着习习的凉风,看着一闪一闪的星星,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想象这画面,读出感受。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想象画面:三年前作者在南京的住所后的菜园里看见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星群密布)又有什么感受?(光明无处不在)

2、“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相比,有什么不同?(“密密麻麻”只能突出星星又多又密,“星群密布”还能体现出星星是一群一群分布的。)

3、“光明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虽然星星的光亮很“微小”,但是因为星星很多,一群一群的,分布很广,所以“光明无处不在”。柔和清亮的`光在夜空中闪烁,宁静又温馨。)句子除了表示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空就感到“光明无处不在”。这时,他爱星空的感情比以前更深了。)

4、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微小”弱读,“光明无处不在”声音延长。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想象画面:“如今”作者在海上看星空,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半明半昧、摇摇欲坠)通过这些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星星是时暗时亮的,忽闪忽闪的,让人感觉它们在不停地动;又因为海面宽广,水天一色,所以星星显得很低。星星那么低,又不停地动,就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2、读“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星星离“我”更近了,还调皮地在“我”身边飞舞嬉戏,让“我”觉得不孤单……)读“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星空辽阔无垠,作者在星空下显得很小很小;星星很低很低,发出柔和的光,像萤火虫一样在作者身边飞舞,给作者带来光明和温暖。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就像睡在母亲的怀抱中,温馨甜美。)

3、指导朗读:想象仰躺在舱面上,仰望海上星空时的心境,读出感受。朗读描写“萤火虫”的比喻句时,语调活泼,语速轻快;朗读“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时,语调柔和,语速舒缓。

五、深化主旨,课堂小结。

作者细致入微地捕捉到繁星的样子,离当下越近,描写越细致。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深入理解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反思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巴金的照片及资料,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作品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但受人生经验的影响,对追求光明的情感理解有限。

《繁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繁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繁星》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观察星天,体会星天的奇异美妙

(这是说明文的教学目的,应该在学习联想和想象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去感悟,陶冶情趣。

(培养学生在阅读作家的作品中去发现、去感悟,陶冶情趣。)

三、教学重点

学生将自己对星天的观察感受与作者的观察感受进行比较。(这是方法)

学习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对繁星的不同观察,不同联想,不同的感受。(情景交融)

四、教学难点

作者对星天的.感受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品味中,结合平时的观察体验,感受星天的奇妙。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用中外有关星天的传说或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品味课文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感受星天的奇妙。)

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有人说,每一颗星都是逝去的亡灵,他们在俯瞰着芸芸众生。也有人说,其实那些星星只不过是混沌未开的虚无,种种美好的传说不过是人们对宇宙无知的一种表现。那么在你眼里,星天究竟是什么呢?每次谣望星空,你都回有哪些感受呢?将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作一个比较,看看有哪些异同。

(二)、引导学生品位课文:

1、全体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哪几次观看星天的感受?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词句。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词句,并简述理由。

学习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对繁星的不同观察,不同联想,不同的感受。(情景交融)

情感不同,观察的景也不同;景物不同,也会影响作者的感情。同样是看星星,就有几乎不同的感受。让学生明白:情感和景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拓展讨论:

1、你可曾观看过星天?有哪些感受?

2、你知道关于宇宙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交流一下。

你知道关于星星的哪些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设计与布置:

1、描绘你曾观察过的星天,表述你的感受或看法。

2、课外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板报。

3、课外收集有关星星的诗歌和散文,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板报。

4、背诵课文第三段。

七、板书设计:

繁星巴金

星天——如母亲似朋友

我爱月夜,但我更爱星天

《繁星》教学设计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树立热爱大自然的理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3.学习文章通过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步骤:

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人说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喜欢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样?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我们先看一组关于星空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

(教师播放图片)

(生思考、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师:同学们的想像太丰富了,懂的也很多你们知道吗?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繁星的人,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大家一定想知道他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吧?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巴金先生去看繁星,并听听他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走进巴金: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巴金,教师作适当补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收获》主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2、给加点字注音:

半明半昧( ) 霎眼( ) 模糊( )

纳凉( ) 摇摇欲坠( ) 静寂( )

(注意加点字字形:繁星 密密麻麻 萤火虫 梦幻)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对每句话来说,又要初步明确所用语气语调,是用上扬调、平直调、曲折调、下抑调中的哪一种来表情达意,在一句话中,还要确定变音及重音的读法

(以第一段为例,教师范读)

2、配乐朗读

配舒缓的《小夜曲》,每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后谈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让学生尽情朗读,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对朗读有特点的每一处地方都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

3、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学生划出看星星的时间、地点)

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研读课文

1.我们在星空下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那么巴金在繁星下有何感受呢?请再读课文,找出抒写作者三次看星的'情况和

感受的语句

学生讨论后明确: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使我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他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说话”

2.对照课文仔细研读,比较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第二题)

①分别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这种感受

②想想看,这三次所表达的感情分别像是和什么人的感情

(这两个问题比较开放,学生回答意思对即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即时引导启发)

第一次 如:甜蜜、温馨 母亲

第二次 如:亲密、投机 伙伴

第三次 如:惬意、信赖 知心朋友

3、为什么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根据需要可补充介绍下列背景:

(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学习在此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去法国“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欧洲的无政府主义的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讨论后明确:

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亲切、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会变得像有生命似的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的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4、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作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五、课堂小结

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从文章内容、写法、学生情感等方面总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三段

2、语文活动:望星空

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繁星

巴金

从前 三年前 如今

家乡 南京 海上

母亲 伙伴 知心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养成观察和热爱自然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难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抒情状物

教学方法:

品读、讨论交流、练习

教学目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半明半昧 霎眼 模糊 纳凉

摇摇欲坠 静寂 萤火虫 梦幻)

2.展示上堂课课后作业“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

在全班范围内,教师视情况可让3~5名同学朗读交流自己的小练笔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二、自主学习

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发现)

(师生共同探究)

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以上特点可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三、撷英咀华

1、品读课文3、4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比如:

①“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②“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③“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行中“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从这些描绘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星星有着怎样的感情?

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四、课堂训练

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以“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为题,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3段

2、预习《冰心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