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妞妞》读后感

2025/09/2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妞妞》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妞妞》读后感 篇1

记得在去年一个夏天的上午看完了妞妞,那是在外地很是燥热,几篇绿荫投在窗前的书桌上,蝉儿唱得很欢。

书中的周国平是一位父亲,不再是国学家,哲学家,用亲情的角度看着妞妞的成长。我才发现,原来世上所有的男人的心中,女儿都是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从内心深处涌现的温柔,恨不得将时尚所有的美好都给予面前的这个小东西。正当他欢喜于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时,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妞妞得了绝症,谁又能想象这么一个如花朵般娇嫩美好的小生命会与残酷的死神打交道。于是周国平开始记载了他痛心而又珍贵的一段记忆。过程中不乏平凡父女的温情,但更多的仍是一个即将失去女儿而又无能为力的一个付清的凄苦低吟。最后,妞妞仍是离去,这个小家庭也散了。

读后,我记得当时我是泪流满面的,也开始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了。

曾经想过很多次生与死的界限,生是为了什么,死又是什么样的。后来认为生没有意义,这样想来,死就如此罢了。生前的一切都有留下痕迹,即便是为人,死后的人生也只传唱于余晖下孩童的'口中。

记得有几次在栏杆上仰望着天,心想着跳下去算了,但这年头只是一瞬间便消失了,因为我眼前忽然出现了家人的面孔。

我经常给朋友说,我活着并奋斗着的理由便是家人,我并不留恋于成功是他人的张申,但我喜欢看家人的微笑,我知道这是个多么微不足道的表情,但他成了我奋斗的唯一理由。

家人都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信仰着存在着的东西,有事给他们讲述自己一些很奇异但恐怖的想法时,他们总是一怔,说:“丫儿啊,千万别成为什么哲学家,一些事情别想太明白了,就好好活着,啊?”

于是心里就想着那就糊糊涂涂的过日子吧,至少家人是放心的。

我想,很少有人可以超脱便在这点上吧,或者太好了,太好了,不在于可以简单扫这个世界,也不在于可以实现自我,而在于可以为爱的人奋斗着。

至少相比较于妞妞,我是幸运的,至少我可以健康的或者,看见家人的脸庞,听见他们的声音。不用一直担心着自己何时会与他们离别。可以撒娇,耍无赖,没心没肺的大笑着。

我不清楚时间会带给我什么,会带走我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世界观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为了家人,我会一直努力并奋斗着。

《妞妞》读后感 篇2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就读过周国平先生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那个时候读只是觉得很感动,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但是最近再次拾起该本书时,心中的那种叹惋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那种心情了,而更多的时候是对他的一种敬佩,敬佩他的深沉的爱。一位父亲站在爱与痛的边缘,饱含着对女儿深深的爱,但又不得不面对女儿死亡,作为读者我们无时无刻不悲痛欲绝、热泪盈眶,深深地惋惜他那超凡的人生境遇。

《妞妞》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妞妞出生后,全家都在为这一小生命的到来而感到欣喜,可是不幸的妞妞却在一个月后被查出患有眼癌。家人们还沉浸在迎接妞妞出生的喜悦里,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却给了他们天大的打击。面对这窘迫的局面,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立即手术,这样能延长生命,但妞妞会变成一个盲人;另一种选择就是不手术,但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作者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如此天真可爱,还有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的稚嫩与无谐,他真的不忍心让她的世界失去光明。于是选择了不手术,陪伴妞妞快快乐乐地走完最后一程。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作者亲眼目睹了女儿被步步逼近的死神夺去生命的全过程,送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一年多的最亲的人。那是一种痛,是初为人父却在转眼间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痛。在我看来,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讲述父爱故事的书籍,它的价值是作者用哲学家的头脑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真谛,用自己的切肤之痛诉说了对生命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妞妞泡沫般的短暂一生,似乎专为承受苦痛而来,她生命的序曲同时也意味着终结。但她始终兴致勃勃地“呀呀”学语、学步、学看世界,不曾计较生命的一寸寸逝去,而是以童心拥抱每一寸获得。每个生命都是偶然的,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有些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本来很容易沾染的文人习气,因哲学的底子而显厚重;本来很容易出现的伤情、滥情,因情真意切和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而感人至深。

《妞妞》读后感 篇3

这段时间在看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每一次都是边流泪边看着,心情压抑。

妞妞是个患有先天性视网膜癌的女婴,是哲学家周国平40多岁时才得到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妞妞的妈妈雨儿在怀孕期间被迫做了X光射线检查,妞妞出生后就患上了这种绝症。周国平和雨儿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马上做手术,拿掉妞妞的双眼,不让癌细胞扩散,但这种办法并不能保证妞妞以后就可以正常地活下去;另一种就是任其发展,后果便是很快死亡。这两种选择都是那么揪心,如果选择动手术,也许可以延长妞妞的寿命,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但可爱的妞妞将会成为盲人;而如果不动手术,妞妞的生命便会很快戛然而止,如昙花一现般。妞妞的父母在刚开始的时害怕妞妞如果做了手术会成为一个盲人,他们不停的说,不希望妞妞遭受这样的痛苦。直到妞妞八个月大的时候,这个可爱聪明懂事的孩子已经带给他们太多的欢乐,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不能失去妞妞,比起妞妞的生命,或者身体的缺陷并不算什么。可是犹犹豫豫间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妞妞的生命终于在18个月时停止了。

读者对于这本书和作者的`评论有同情的,关心的,鼓励的,也有不少是不理解,甚至是指责的。“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这一句话被铅印在书的扉页上,用很大的字体。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看到的是作者和雨儿为人父母的自豪和对于妞妞这个小可爱质朴而真实的爱。“上天降灾于我,仿佛是为了在我眼前把亲情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让我看清楚它的无比珍贵,并通过我向人们传达。”对于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作者对于要不要为妞妞动手术的事犹疑着,不可否认周国平也有人性的弱点和恐惧,他害怕去面对和照顾一个失明的女儿,但这样的一种抉择一定是痛苦的,困难的。妞妞是那么懂事,那么聪明,对音乐的感知是那么强,而作为父母,恰恰要亲眼目睹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小孩经历诞生、快乐和那可怕的眼疾怎样一步步的逼近,到最后吞噬这个可爱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合上这本札记的时候,仿佛看到自己对生命曾经的浅薄和虚度。生活总是和欢乐和痛苦交织在一起,只要还生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恩赐,与其抱怨,不如感受其幸福抑或疼痛。珍惜着每一天,珍惜所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就那样爱着,不要过多计较回报,就那样爱着。

《妞妞》读后感 篇4

从“世界离我很远很远,我眼中只有你,我的孩子”这般妞妞的诞生带来的喜悦,到“魔鬼玩弄了一个简单得无以复加的乘法,悄悄给这一切加上了一个负号。昨天她的啼哭也是欢乐,今天她的笑容也是哀痛……”这般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哀痛,再到“忍受不能忍受的灾难是人类的命运。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对命运的态度。”

这般对生命的思考,《妞妞》这本书处处充满了一个父亲的哀伤。从中,我读到的.是父爱,是生命的无奈,是感恩,是珍惜。现在的我们并没有尝试过当父母亲的感受,也许也无法真切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担忧、牵挂。但读了这本书后,虽不是切身之感,但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的降生给父母带来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幸福与满足;我们的病痛给父母带来的可以是十万倍的痛心与担忧。我们长大了,父母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应该放下任性,卸下轻狂,好好地听听父母的,为父母想想。要知道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了。但无论爱有多强大,也无法改变生命的许多无奈。这让我想起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真的很爱一个人,不会害怕他离开我们而去吗?还有就是,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虽然我们极其不愿意,但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爱的人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这一事实。终究会离开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倍感珍惜,但我们在那一天真的能释怀吗?对于命定的那些离别,我目前的感觉除了无奈亦是无奈。

尽管每个人都要经历那命定的离别,但相对于妞妞,我想我们还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妞妞所没有的健康与青春。对于这一切,我们应该感恩,应该珍惜。这也让我由衷地感叹:当今社会如此之多的自杀行为是多么奢侈,多么浪费啊!要知道很多人挣扎在生死边缘,求的就是一丝生的希望。请热爱我们的生命,尽管它有许多不如意,有许多无奈。《妞妞》是一本充满哀伤的书,但也是一本充满爱的书。我想以一句话做结尾,“如果有爱,就有希望。”

《妞妞》读后感 篇5

妞妞,你看到这个名字,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女孩子吧。但是,我要告诉你,你错了,妞妞呀,其实就是一条狗。并且,这条狗还是与我只有“一面之交”,但是,我却被她深深地吸引了。

今天,我和妈妈在售楼部看到了一条非常可爱的狗狗。那是一条狐狸狗,毛色雪白雪白的,就像一个大雪球,大眼睛,还是双眼皮呢!

初次见到妞妞时,我和弟弟都被她那庞大的身躯给吓坏了——我从来都没有见到过那么大的狗。而且,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牙齿尖尖的,吐着舌头。我听说过狐狸,从小,我就听说《狐假虎威》、《狡猾的狐狸》、《乌鸦和狐狸》等关于狐狸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狐狸是狡猾的象征根深蒂固。眼前看到的这条狐狸狗,还颇有几分狐狸的狡猾与凶悍。打心眼儿里,我十分不喜欢她。

妈妈告诉我和弟弟,千万不要招惹这只狗。(前一段时间,我家的小猫在和弟弟玩耍时,不小心抓了弟弟的手,害得弟弟打了五针的狂犬疫苗。)弟弟还没有被吓着,但是妈妈真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是见了狗和猫,妈妈就一再叮咛我和弟弟,千万不要招惹它们。今天见了这么一只“膘肥体壮”,妈妈怎能不担心呢?

可是弟弟天生就喜欢这些猫啊,狗啊。他慢慢地走到那只狗身边,抚摸她的耳朵。看起来,这只狗被抚摸地挺惬意的.。我连忙警告弟弟,这可是狗,小心被咬了。弟弟非但不听,还大声说:“姐姐,我不怕,这只狗很乖,她的皮毛很厚,摸上去很舒服的,你也来试试吧”。我有点心动了“这只狗也不像书里所说的,狡猾,奸诈。”我悄悄地抚摸了她一下,嘿,别说,真的挺舒服的。后来,在这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我已经和她非常的熟悉了。我只要一喊:“妞妞,坐下”。妞妞便会听话的坐下,我再喊一声:“妞妞,站起来。”妞妞马上就会站起来,并且后两爪着地。看得我是哇哇大叫。妞妞还很会拜造型,我想和她拍影留念,我抱着她的脖子,她便会将一只爪举起来,真是聪明啊!直到妈妈走的时候,我和弟弟还是很恋恋不舍。妞妞的眼神中,也露出了几分伤感。

现在,我对狐狸的印象也好了许多。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看看妞妞。

《妞妞》读后感 篇6

前些天在一本书上看到《妞妞》的一小段文字,一时兴起,便在网上搜索了看,昨天才看完。

《妞妞》 一书记录了一个父亲周国平,在女儿出生、患病、死亡过程中的生活点滴。全书充满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对女儿的平凡而无以复制的融融爱意,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一个父亲在摇篮兼墓畔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是一种我无法体会的锥心之痛,一份唯有父亲才能感受的五脏撕裂,六腑挫裂的难以言表的痛苦。

这是一本感动全中国的父爱书写,感人至深的不仅仅是悲剧本身,而是在面对悲剧时的坚强与信念。我想,这份坚强与信念名为父亲。

写到这儿,我想到我的老爸。

小时候的我特淘特爱哭,每次惹妈妈生气被打后,就躲在墙角鬼哭狼嚎着。每次都是我爸趁我妈做饭的时候来安慰我,总是先把我抱在怀里,拿着我爱吃的糖,重复着“***妈是为你好”之类的话,那情景如今已模模糊糊了,不过那份安慰是很珍贵的记忆。

再大一点,我就上幼儿园了。第一天是我妈带着我去的,那哭得天崩地裂的'。放学回家我爸看到我红肿的双眼,只摸了摸我的头,说咱哭几天就适应了,这……果然是亲爸!

果不其言,我哭了三天左右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因为哭得实在太累了)大约几星期后幼儿园开家长会,我爸带着我屁颠屁颠就去了。中午跟一小朋友吃饭,她跟我说我几个星期前我爸总站在门口看着我,我将信将疑地问了我爸,结果回了句“你当你爸闲的!”。

有一回我妈说起这件事:

“你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你爸怕你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总是偷偷地去看你,看你有没有哭?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受欺负……”

“我爸去看我?”那他还否认。

“那时你爸要我别说,大概这就是父亲吧!即使到了80岁也总想守在女儿旁边。”

我点了点头,低头的那一瞬间借机抹掉眼角的泪。这一刻我清楚地知道父亲未曾言说的守护,还有在悄无声息中,筑起我生命的象牙塔。

每个父亲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百炼钢而化为绕指柔,周国平先生是如此,我的父亲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