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09/2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在寒假中,老师让我们阅读原著的《西游记》,原本我以为这本书是文言文,我应该看不懂。但是没想到,我不仅读懂了,越读越感兴趣,连续阅读了好几回。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镇压在五指山下,最后与唐僧、猪八戒、白龙马和沙僧一起去取经的故事。

书中的孙悟空敢作敢当,本领高强;猪八戒爱吃东西还很好色,但是会让唐僧开心;沙僧忠厚老实;唐僧心地善良,不会好色,没有强大的本领。

书中的'师徒四人同心协力解决问题,从不半途而废。再想一想我,一碰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有一次在我种百合,一连种了四盆,等了漫长的一周之后,我发一百合花还是没有发芽,可能因为急于求成,我想它应该是没希望了,心想不如放弃吧,但是由于有妈妈的鼓励,我想坚持几天看看。过了五、六天,这几盆百合花还真的发芽了,看到发芽的小百合,我也渐渐有了信心,我坚持每隔一周就给他们浇一次水。有一天,我发现了有一盆百合的叶子黄了,因为我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我便放弃了。但是在我读完了这一本书以后,我觉得我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坚持下来,于是,我便将那一株百合花的黄叶子给剪了下来。过了几天,这株百合花活了下来,又过了好几个月,虽然我种的百合花只剩下一株,我还坚持照顾着它们,我没有半途而废,。

阅读了《西游记》这一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做事情遇到困难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这部名著想必大家都读过,但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有人说是三打白骨精,还有人说是三借芭蕉扇……还有很多很多,但我认为车迟国斗法才是最精彩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遇到了三位自以为是的“大仙”,“大仙”要求唐僧和孙悟空与他们斗法。最后,战胜了“大仙”,还让妖怪(大仙)现出原形,为车迟国国王除了祸害。斗法可真激烈啊!先是唐僧与大仙们高台打坐、隔板猜物等,因有孙悟空的暗中帮助,唐僧都赢过了大仙。大仙不服输,又和孙悟空比,结果诡计被识破,白白葬送了性命。

我认为这个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孙悟空神通广大,还对唐僧忠心一片,与狡诈、自以为是的妖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孙悟空能变化,能使假身,还能长出头来、剖开肚皮、跳进油锅,孙悟空用谦和的姿态,帮助唐僧赢了三位大仙,真是厉害。而妖怪却十分自大,自认为能够赢过孙悟空,吃掉唐僧肉,结果却白白送了性命。除此之外,我还体会到猪八戒对孙悟空的了解,唐僧的善良以及他对孙悟空的关心。

看完这篇文章,我通过文中的三位大仙想到了自己。有几次我因为一些小的成就而自满,在那个时候,我的听课效率明显降低,做的作业也一团糟,而且我当时还犯了许多低级错误,还安慰自己说这次只是失误,我的实力不会是这样的`。到头来我才发现,我这不正像这三位大仙吗?我的盲目自大导致了成绩的飞速倒退,还一叶障目地装作若无其事。如果没有这篇文章警示我,我恐怕已经成为全班倒数了。

所以,通过这篇故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要改掉自己自大的坏毛病,成为更好的自己!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

说起孙悟空,人们大多都会想到他保唐僧西天取经斩妖伏魔的故事,但我却喜欢孙悟空取经前的那一段“光辉事迹”。

孙悟空乃天地精华所生,是一只石猴,他十分胆大,凭借这点,他成功地穿越瀑布找到了水帘洞,成为了猴王,但他并未满足,他不想做个平凡的猴子,他想长生不老,于是他背井离乡,四处寻访高人,他走了八年,终于拜得一位高人为师,他又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伶俐,跟师父学会了不少法术。回到家乡,孙悟空大显身手,成为威名远扬的美猴王,连玉帝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玉帝怕他惹事,召他上天去做弼马瘟,他本以为当上了大大官,后来才知道是个小小官,他一怒之下又回花果山做起了齐天大圣,从齐天大圣的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志存高远,玉帝怕他闹事只好让他当了齐天大圣,并重新安排工作,分管蟠桃园,要知道猴子都爱吃桃,玉帝用猴不当,仙桃损失无数,都被孙悟空吃了,他还偷喝了蟠桃会上的仙酒,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玉帝大怒,派人捉拿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孙悟空是个胆大妄为的猴子,他凭借一身本事,天不怕,地不怕,敢和天庭对抗,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他还是个埋头苦干的猴子,他从普通猴子--美猴王---齐天大圣,简直就快到玉帝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当然,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就是他太骄傲了,他藐视所有的神仙,还低估如来的实力,忘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名言,被压在了五行山下,证明了那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人。

不管怎么样,孙悟空在我心中永远都是聪明、勇敢的美猴王,我喜欢他!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书是人类的挚友,我们的世界缺失不了书,我想向大家介绍一本书。相信大家对《西游记》这本书并不陌生吧?它很有名哦!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西游记》这本书时,是在十岁的时候。那时我的妈妈心血来潮,给我买了《四大名著》,而叛逆的我只翻了一点《西游记》就扔在一旁。文中的'猪八戒肥头大耳、贪财好色,令我十分厌恶,所以看了一点就扔了。

第二次接触时是在我12岁的时候,我们学了冰心奶奶的一篇文章《忆读书》。文中提到了《西游记》,我看到冰心奶奶对它的评价很高,也好像很有趣,就又从书柜里翻出了《西游记》,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西游记》讲的是一只猴子从石头里蹦了出来,取名孙悟空后被派去和唐僧一起取真经,中途又遇到了沙和尚、猪八戒,并成了他俩的大师兄的故事。让我深深折服的是,他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还依旧取得了真经。不仅如此,猪八戒也改掉了坏习惯,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和尚。

这本书不仅令我折服,而且文中的妖魔鬼怪,凡人神仙都是活灵活现,性格各异,令人痴迷。其实,在整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并不是受人爱戴、拥有72变的孙悟空,而是无私奉献的沙僧。因为他默默无闻地保护着师傅,虽说他的武功并没有大师兄高强,但他任劳任怨,不哼一声,他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让我不觉联想到宇航员,他们努力在太空为中国迈出一个个新的步伐,一直默默无闻,淡泊名利……

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它给我的启发,将如烙印一般刻在我心里!我也对作者吴承恩充满了敬佩,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那么生动,吸引人。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神奇,无所不能。每次读《西游记》,我都忍不住陶醉在里面。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问妈妈从哪里来的时候,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说:“你,你是从石缝里跳出来的。”当时我很难过。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孙悟空也是从石缝里跳出来的,心里暗暗骄傲,心想:原来我和猴哥一样,太棒了,我也是孙悟空。后来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妈妈也这么说,我还是很开心:原来我们都是孙悟空。

就这样,《西游记》成了我最喜欢的书,只是厌倦了阅读,放不下。当我再次看到孙悟空时,这只活泼的小猴子似乎变成了另一个自己:当他从石头里跳出来时,它就像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玩耍时,就像我们最喜欢的快乐童年;当孙悟空在天宫里大惊小怪时,我们不是淘气任性,把家弄得一团糟吗?

成年人想办法哄他,封他一个毕马温,就像给我们糖吃,结果呢?没有哄;又封了一个齐天大圣,就像给我们买玩具一样,但还是没有哄。

软不好,来硬吧!成年人就是这么做的。于是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脚下——严厉的父亲终于制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孙悟空度过了漫长的500年,我们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漫长的学习道路。孙悟空经过观世音菩萨的.点化,踏上了西方取经的艰难道路,我们也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

孙悟空保护唐僧在西方学习经典,经历了9981个困难,他始终坚持,不害怕,不退缩。想想我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感到羞愧:为什么我不能像孙悟空那样坚持下去呢?

感谢吴承恩,他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