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2025/09/22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著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儿童版的书小时候就看过,也看过动画片和电视剧,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初一要接触古文,暑假里妈妈给我买来了四大名著原著。想起电视中聪明的孙悟空,我首先翻开了《西游记》。读着读着我有了和小时候不同的感悟。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在这期间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小时候觉得孙悟空法力无边,聪明勇敢,机智敏捷,十分厉害,其他人物都可有可无。暑假再次看西游记时发现小时候的想法完全错了。孙悟空的确很重要,没有他是取不到真经的。但是如果没有唐僧,他们根本不会聚到一起,一起去取真经。

还有猪八戒,虽然他很贪吃,很懒惰。但是猪八戒在取经时是团队中的平衡状态,能 调节取经团队中的气氛 缓和唐僧与悟空之间的师徒关系,他乐观的心态感染了另外几个人,如果不是他唐僧和孙悟空早就闹翻了,自然取不到真经了。

沙和尚在小时候的我眼里就是一个路人甲,但我发现其实他也很重要,他任劳任怨,挑着担,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唐僧,让孙悟空知道唐僧被抓的消息,使团队安定团结。白龙马也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角色,他几乎驮了唐僧一路,不曾有一句怨言,在唐僧和孙悟空吵架后唐僧被抓时,及时想出了好办法,找回了孙悟空,顺利救出了唐僧,没有他唐僧很有可能已经被妖怪杀死了。

看完原著我有些明白了作者。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个团体一点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西游记》的原著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库,让我受益匪浅。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2

泱泱大国五千载,文学名著有着永恒的魅力。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更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最使我刻骨铭心的便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其中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沙僧和猪八戒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那还要数那拥有神一般的72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的孙悟空啦,他拥有着猴子的机巧灵活,能言善辩,在大战银角大王的时候,用自己的机智和聪明将银角大王收进红葫芦中。 他还怀有一颗对师傅忠心不二的心,尽管师傅三次逐他离开,可他的心始终想着师傅,每当师傅有危险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师傅的身边,保护着师傅。

一本好书,总会给你带来一个人生的道理,《西游记》也一样,它告诉我,人的一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坦坷困难,挫折,磨难,这不禁让我想起种树人的一番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吧,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是啊!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就以梅花为例,梅花的清香需要严冬腊月寒冷的考验才发散出来的。人也是这样,凡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让我们从现在起,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进。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4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总算被我读完了,读完以后,我对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若要问我最崇拜谁,当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你看那个美猴王,大闹天宫,压在山下也不屈服,后来一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用他的七十二变降伏了多少妖魔鬼怪啊!他敢作敢当,不贪生怕死。排行第二的当属忠厚老实的沙僧啦。别看他长得一副凶神恶煞样,其实心地善良着呢!他整天担不离手,一心想的就是护送师傅西天取经。更值得赞扬的是他化解了悟空与师父、八戒之间很多的矛盾呢!真是个老好人、和事佬。

这排名第三给谁真叫我为难呢?给唐僧吧!你看他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心地也善良,可就是太笨了,人妖不分,颠倒黑白,常常念紧箍咒令孙悟空折腾得死去活来,甚至还把他赶回花果山,随后害得自己吃尽苦头,那时候我真想冲进去拉一下唐僧的耳朵,给他提个醒。要不把第三给八戒吧!这家伙长得猪头猪脑不说,还好吃懒做,经常向唐僧打孙悟空的小报告,搬弄是非,到底谁的第三呢?

读完全书,在仔细想一想,八戒是现实的,沙僧是老实的,孙悟空是智勇双全的,唐僧是慈悲的,他们都教给我很多生活道理,教会我善良宽容,面对困难时要会想办法去战胜,而不是逃避。

或许,第一的位置应该颁给充满智慧的 吴承恩先生才最适合!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听了这个题目,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因为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但在小说里却和电视剧里的有些不一样,小说讲了从前有一块石头,突然有一天跳出一只石猴来,然后观音找了3个人和那个石猴去取真经,他们在途中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西游记》真是一本好书,是一本有道理性的书,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途中经过的九九八十一难,他们每一次遇到了困难,都很冷静、理智的去解决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很敬佩。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那种精神,故事中的主人公唐僧、猪悟能、孙悟空、沙悟净,他们都非常勇敢,都立下了许多保护师傅的功劳,他们都很了不起,别看猪悟能那么贪吃,他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为孙悟空讨情……以后我还要多看一些历史书,让自己变的很聪明!同时问我也要学习他们那样的精神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读后感体裁的习作从小作者的这篇习作来看,具备了所读作品的名称、所读作品的内容介绍以及对所读作品的感想几个必备的元素,说明小作者对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方法是了解的。小作者对这部作品的内容介绍不够清楚,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小作者还需要多下功夫。“听了这个题目,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因为大家都看过电视剧。”

改成“一提起《西游记》这部作品,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在小说里却和电视剧里的有些不一样”改成“但是小说里的情节和电视剧里的却有些不一样”“是一本有道理性的书”这句话中不能用“性”字“以后我还要多看一些历史书”这句话的表达不准确,《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不是历史书。同时(问)我也要学习他们那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