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三体》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体》读后感 篇1
昨天是20xx年第一天,终于完成了《三体》的阅读。
还有一些疑问:比如蓝色空间和万有引力的结局?比如宇宙的结局?比如其他小宇宙的选择?等等。
三体,书名来自于一个距太阳系约4光年的三星一体的星系,在那里生活着三体人,为了生存下去,找到了地球这颗适宜的星球,想占领地球活下去。
在书中有好多个阶段,与三体有关,三体被消灭后,阶段又与宇宙规则,黑暗森林法则有关。我认为,这本书,不只探讨地球人,是从生命的角度出发,每个生命都只是想要活下去,保证不被别人弄死。
在地球纪年的很多个阶段,人类总是充满不知道从哪来的,自满,傲慢,幻想,美梦,很少严肃地认真地苛刻地要求生存。因为茫然,所以寄希望于各种神迹,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在抱怨不公平。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公认人人平等,给大多数平凡人以希望,以和平。
而看完书,我只觉得,没有平等,只有命运,认清现实。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群体,群体帮你做出选择,就没有资格说话了;但你若有勇气,离开人群,结果要么没能力就饿死,要么强大到无人可挡。
除了能力的发展外,书当然还探讨人性与道德,可能在生存面前,文明都太脆弱,物质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
书中喜欢的人物,丁仪,罗辑,章北海,无一不是坚定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最不喜欢,程心,一事无成的善良是一种罪恶。
最后,我觉得,没有必要渴求文明的.延续,人类的繁衍,毕竟宇宙那么大,时间空间尺度拉大些,你的文明就是我的文明,你的繁衍就是我们繁衍,我们都是宇宙之子。生在此,也殁在此。
《三体》读后感 篇2
刚读完《三体》这本比较流行的科幻小说就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激动,《三体》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深邃且以为深长。《三体》这本书讲述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之间的碰撞,三体作为外太空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同样也居住着三体人,三体人把地球人当作敌人,地球人却对他们的看法褒贬不一于是地球上展开了一场人类关于三体的激烈斗争。
对于我一个理科高中生而言,由三体问题引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文明,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人类不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然而真谛又何在?宇宙如此之大,外星文明又是否真的存在?科学的发展是否会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银行系的范围?小说的内容,不禁让我对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当我再一次抬头仰望星空,感觉意义都变了,繁星点点在这无穷的宇宙之下,星星是多么渺小,而自己却又是更加的渺小,就像里面有句话说“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是啊,人类是那样的卑微,但《三体》并不是想告诉我们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然而我更相信另一句话“地球上存在着虫子,你踩死了他们,却从未战胜他们。”个体的`力量是多么微小,然而群从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相互理解,相互认可,我们才能团结集体,尽管威胁来的多么猛烈和强势。
我个人认为这本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描述叶文洁过去的往事时,对人生的讨论。叶文洁但是处在时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的确摧毁着人性,在那时人们迷失自我,叶文洁迫不得已向三体世界发送信息,企图想用三体文明拯救地球文明,可以看出他对人性的绝望。不难看出叶文洁在当时的影响下也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三体》读后感 篇3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三体》读后感 篇4
自《三体》第一部问世至今,已经十多年了,我是一直久闻其大名,却一直不敢触碰。为啥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当年的我不是那么喜欢看书,其二是怕看不懂。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确实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看懂。
幸亏这次书友会活动,我开始了《三体》的阅读,越读越觉得好看,越看越入迷。以前,看很多书,看到一大半就基本知道了情节走向,而《三体》不看到最后,根本就不知道结局,甚至很多情节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细细品味下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书中两大主人公罗辑、程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被人类寄予救世主的期盼之后,两人迥异的表现,源于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不同。而且,我觉得作者在起名时便留下了伏笔。罗辑不就是“逻辑”么,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才能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力挽狂澜,给人类赢得了暂时的安宁。程心可以理解为“诚心”,真诚善良,富有爱心,才会一次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里的“错误”是加()双引号的,很多人认为程心是人类公敌,我有不同的看法。她没有行使执剑人的职责,“万有引力”号不是发出了信号了么,最终三体世界毁灭了,人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太阳系最终难逃毁灭的命运。程心不想做,是因为她明白这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正是因为程心的善良与真诚,为人类赢得了最后的'机会,曲率飞船成功研制,不正源于她和云天明的交流么。最后,她和艾AA飞出了太阳系,遇到了“蓝色空间”号的同伴,不正象征着人类的延续么?
《三体》是一本伟大的著作,它向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宇宙画面,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变幻莫测的人类内心,凡此种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期待《三体》电影的上映,期待走进三体世界。
《三体》读后感 篇5
一口气读完了科幻小说《三体》三部。如果不是因为有了坚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会被《三体》洗脑了。
在信主之前,特别是在学生时代,我曾经非常相信人类文明是有轮回的,就像三体文明。那时常常幻想在我们现在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个已经被毁灭的、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当时也非常愿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体》正契合了我的这些主观瞎想。
《三体》也带给了我以前不曾想到过的震憾。
首先,我从来不曾想过宇宙是不是一个黑暗森林。《三体》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个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隐蔽自己,寻找对手。谁暴露了坐标,谁就等着被催毁吧。而地球人对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个缺心眼儿的孩子,想方设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终把自己带入毁灭。
其次,我从来不曾想到过高等文明毁灭低等文明时,是那么易如反掌。一个值班的观察员随手甩一张二向箔,不费吹灰之力,太阳系就从三维被降到二维,变成了平面一幅画。
太阳系一个星球接一个星球被压入到二维空间。作者对地球毁灭作了特别细致的描绘,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母亲举着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孩子也只不过比母亲延迟一瞬而已,统统都被压成平面。
地球人为了抵御外星人的入侵,曾设想了种种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类这一切的聪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击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积木,甚至是一个笑话。
放下书,被作者刘慈欣的脑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脑洞再大,也终究是人脑,以人脑就可以幻想出这些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么上帝真实的能力和作为,真是我们人类无法测度的。想到有一个老姊妹,当她说到上帝有时候没有应允她的祷告时,她自己安慰自己说:上帝那么多儿女呢,总有顾不到的时候。我们常常把上帝局限在我们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们想更多地认识上帝,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