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预设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时坐下。
讨论交流:
(1)这些方法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确计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们不用找到准确答案更简洁一些。
4、方法提炼: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确问题,找到信息——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方法
(三)巩固提升
1、解决15页问题
(1)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汇报方法
2、解决17页第7题
(1)仔细审题,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
(2)独立解决
(3)汇报方法
3、解决17页第6题
(1)要帮助小猫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独立完成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 20×4=答案 50×6=答案 300×2=答案 210×4=答案 160×1=答案
2、32×3读作(),3×32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7
————————————
42
3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游园、买书、运动会等让学生倍感亲切;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更是使学生印象深刻。再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
69×8=76×4=
164×5=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游园、买书、运动会等让学生倍感亲切;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更是使学生印象深刻。再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85977568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120420003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