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信的旅行教案

2025/09/23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信的旅行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信的旅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知和探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在常见的几种电话机上给亲人或同伴那拨打电话。了解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和使用要求。

活动准备:

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最近是否受到过信,是谁寄来的,看看信是什么样的。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

爸爸妈妈最近是否收到过信,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信能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手上?

出示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老师最近也收到几封信,咱们一起看看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师给每组分发两个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

提问: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写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贴有邮票、盖有邮戳,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讨论:

这些信是怎样从其他人那儿寄到我们这儿的?

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

讨论和引发幼儿的寄新活动。

最近小朋友们做了许多好看的卡片,你们想把卡片寄给谁?如果要寄给他们,我们需要做什么?

活动反思:

《信的旅行》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

1、了解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出要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为了把课上好,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有关的资料。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要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单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没那么深刻,因此,我就上网查阅了有关视频,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课堂效率更高。因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我准备了相应的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常识。并且学会如何写信,在实际的生活中懂得运用。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大部分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就利用一些反面教材,事先吩咐班上的学生帮忙拍一段视频,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如何才能做到遵守通信规则。

我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先是介绍信件的种类,接着教会学生如何填写信封,然后利用媒体介绍寄信的环节,最后让学生了解通信规则。我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价值导向正确,所以能达到本课程开设的目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正确的观念能引领我们前进。现代教育理论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学生能与老师互动起来,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注意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良好习惯。如写信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小组交流使学生掌握。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基本上能正确书写。整个课堂学生比较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深受听课评课人的好评。

我认为: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对邮局分拣员的工作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对他们工作的辛苦体会更深,这是不足之处之一;还有在写信封前,老师没有强调信封上的字的大小,因而使学生在信封上的字写得太小,不够规范;另外,如果最后能以游戏的方式结束,加上编出一首儿歌:小信封,大嘴巴,满满信纸里面装,贴邮票,去旅行,世界各地跑得快,邮筒里,停一停。邮局里面盖个章,邮递员按门铃,叮咚叮咚送到家。课堂效果会更加好。以后课前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学生易于发生的问题,考虑要细致,让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信的旅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感知和探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在常见的几种电话机上给亲人或同伴那拨打电话。了解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和使用要求。

学习自制小电话。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最近是否受到过信,是谁寄来的,看看信是什么样的。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谈话导入:

爸爸妈妈最近是否收到过信,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信能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手上?

出示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老师最近也收到几封信,咱们一起看看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师给每组分发两个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

提问: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写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贴有邮票、盖有邮戳,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讨论:

这些信是怎样从其他人那儿寄到我们这儿的?

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

讨论和引发幼儿的寄新活动。

最近小朋友们做了许多好看的卡片,你们想把卡片寄给谁?如果要寄给他们,我们需要做什么?

活动反思:

活动的四个环节:看信、信的旅行、读信、写信,都是围绕着活动目标开展的。通过看信,让孩子了解了信的主要特征,对收信人邮编、地址、邮票、寄信人地址邮编,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信的旅行里,我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寄信的过程。在开始设计本环节时,孩子们对分检、盖邮戳、空邮、平邮等步骤不容易理解,后来我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分检就是按照邮编的不同给“信”分“房间”、盖邮戳就是给邮票穿上漂亮的衣服、空邮就是坐飞机、平邮就是坐汽车等等。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读信的环节,是对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通过读老师写给小朋友的信,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可以寄托人的`希望、寄托人的思念。从而让幼儿认识到了信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写信的欲望。

本次活动我结合了本班正在开展的《我们的城市》的主题,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对信的认识水平和掌握能力,围绕“信”这一知识点展开的活动。让幼儿在认知和情感方面都有了提高。

信的旅行教案 篇3

信的旅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的旅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的旅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便捷;

2、了解人类已有的多种信息传递方式,愿意选择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体验;

3、通过观察图片、倾听去了解话题。

4、知道人类智慧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单元墙饰“信的旅行”中的图片和调查表,铅画纸、笔、信纸、姓名贴人手1份,手机、电脑、IPAD若干(数量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调整)。

活动过程:

一、回忆前经验,引起讨论信息传递的兴趣

1、分享调查表内容。提出要求:“同你身边的小伙伴讨论你的调查表,‘通信大调查’,看看还有哪些传递消息的好方法。”

小结:为了把好消息分享给别人,我们想了很多种办法传递消息。例如写信、打电话、发微信等等。现在的我们可以把文字、图片和视频都传递出去。

2、提出新问题,引起讨论兴趣。“古时候的人如何传信的?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好方法?”

二、讲述图片,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发展史

1、展示古代信息传递图片,讲述人们信息传递的故事:“这几张图片来自墙饰‘信的旅行’,你发现了哪些让你感兴趣的传信方式?”“这样传递信件有什么好处?”

小结:烽火台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一旦发现敌情,士兵便在烽火台上点燃大火,告知后方需要出兵相助,但是传递信息的距离有限,太远了,后方会看不见烽火。类似这种看信号的传递信息方式还有挥动旗帜打旗语,直到现在,船员还会使用这样的方式,向对面的船只传递;古代有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在鸽子的脚上系上信件,用以飞鸽传书,但是鸽子只能带字条之类的信息,如果在途中鸽子发生意外,信件也会丢失;骑马送信是古时候较常用的方式。古时候的邮局叫作“驿站”,骑手骑着马一站接着一站的送信。但是如果中途遥远、要送的东西太多的.话,马儿得跑好多天。

2、依次展示近代信息传递图片,配图讲述人们信息传递的故事。提问:“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小结:人类的交通工具发展以后,信件可以从一个邮局集中,然后通过货车、飞机、列车送到很远很远另一座城市的邮局,邮递员把邮件分好以后骑车送信;如果有一件事情人们想立刻让远方的人知道,则可以打电报。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后来西方人发明了电话,人们对着话筒发出语音,电话线能把语音变成电流传送到远方,传递信息的方式变得及时且简单易懂,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使用电话。到了现代,人们发明了互联网,发明了电脑、智能手机,人们运用各种软件把声音、图片、视频即时传送,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是现在人们的首选方式。

三、选择并操作某种信息传递方式,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实物操作)

1、选择信息传递工具。

展示笔、纸、手机、IPAD、电脑,讨论它们是如何帮助人们传递信息的;“这些是什么?”“你现在想用谁来帮助你传递消息?”

2、幼儿自主操作。

如受到器材数量限制,请幼儿分组实践。手机组、IPAD组、电脑组和纸笔组。手机运用发信息功能,IPAD运用微信、QQ等功能,电脑发E-mail,纸笔则直接用铅笔在信纸上进行涂写。

四、想象表达未来信息传递的方式

1、讨论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你觉得未来还会出现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吗?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什么样的信息传递工具或者方法?请你来画一画。”

2、幼儿将作品集中展示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心中想法:“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它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在父母协助下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最喜爱的信息传递方式的详细介绍和发展历史,制作成“我最感兴趣的信息传递方式”小报带来班级交流。

活动反思:

一、备课的重要性

信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为了把课上好,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参考、模仿名师的教学设计。备课,主要从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参和备学生这几方面着手。

结合教参、课标,笔者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出要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但是,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信从寄到收的七个主要环节,并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单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并不会深刻。因此,笔者就上网查阅了有关视频,利用视频导入,来展开信的旅程。在备学生方面,一方面为了减少解释“邮编”“邮票”这类词语而影响教学时间,笔者事先吩咐学生回家查阅“邮编”“邮票”的意思,并了解自家及学校的邮编号码,从而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在这些方面的费时。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对“信”只是有朦胧的经验,极少数同学知道信封的写法。因此,笔者在《信的旅行》一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信的旅行”“信封的写法”“信的种类”和“通信法规”这四个教学要点着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涉及“信封的写法”。同时,教学语言的组织及衔接,都必须经历过上五次的练习,才能做到熟记于心,对教学过程有一个统领掌控,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环节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不会手忙脚乱。

在不足方面,笔者也对学生深感抱歉,在布置了学生回家查阅“邮编”“邮票”的同时,竟忘记了通知学生明天上课带上《品德与社会》书以及同步的学习资源包,以致造成了教学设计中所需要用到的学习资源包这一环节只得在课前5分钟匆忙地对需要资料进行拍摄,插入到课件中,展示效果也不佳,以致大部分学生在这一学习环节中都处于迷茫状态,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

二、教师心态调整的及时性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更要体现出这一主旨。针对小学生对于寄信、邮政工作的认识比较单一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开展课堂有效的活动为基础,如交流分享旅游想法,观看视频,帮乐乐写信封、听邮递员叔叔介绍邮票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寄信、邮政工作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笔者对自己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从寄信的环节,引出教会学生如何填写信封。虽然笔者在这已经综合性地运用了多种资料,但要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仍然有所难度,尤其是填写信封这一环节中。一方面,是笔者高估了学生对写信封的生活经验感受,也高估了班上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直接让学生默读课本第34页的内容后填写信封;另一方面,也是笔者对环节设计考虑的不充分导致,应该直接让学生齐读课文再进行填写,这样效果会更佳。

正因为这样的情况,课堂教学时间的耗费由此而生。在这里,笔者的心态也开始焦急起来,只能拿出中午临时设计的信封粘贴在黑板上再进行讲解。但更糟糕的是,似乎在讲解时笔者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语速与语气。虽然在课后笔者在询问带班老师和学生时也并没得到相应的反馈,但这点笔者以后还是得注意的,毕竟这个环节正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所以。因此,要学会及时性地调整心态,对后续的教学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上课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心态。

三、捕捉并利用课堂生成问题的关键性

这是笔者第一次以老师这一身份来上课的课堂,在进行课堂教学及教学反思地过程中,及时捕捉并利用课堂生成问题这一行为,更加地让笔者深感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在这节课中,最令笔者惊喜的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回答活跃、善于思考。当笔者以为“挂号信”非常易于理解时,在提问的学生当中,有好几个学生提出:“挂号信”就是好像医院那样,可以先挂号,可以先预约。如何地把学生把对“挂号信”的认识重新引回到邮局,并引出下一环节的通信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便让学生对“挂号信”一词进行拆分,逐字逐字地进行理解,并解释在运信的过程中,可以到邮局查阅“挂号信”处于旅程的哪一环节中,从而引出在众多环节中容易发生意外,最后引出与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这也给予笔者以一个教训,以后课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地课堂上学生易于发生的问题,考虑要细致,只有进行全面地考虑才能让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信的旅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版块的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写信的方法,产生愿意写信的愿望。

2、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

3、学会写信,在交流中使别人了解自己。

教学重点:

1、学会写信,格式正确。

2、能够运用书信清楚、明白地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了解书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准备:信纸、信封、邮票。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二、初步感知(认识信封、信纸、邮票,了解它们的作用。)

1、(出示信封、信纸、邮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信封,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三、信的旅行

信是怎样“旅行”的呢?(大屏幕),了解信的旅行过程。

进一步了解主题图的内容。

四、信的作用(大屏出示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师生共同探讨信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了书信在人们交际中的地位。

五、写信

给你的亲戚、朋友、老师或者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你最近的情况。

要求:(1)内容:确定写给谁,主要写你要让他了解你的'什么,他最想知道什么,你就重点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注意要有条理,语句通顺,清楚明白。

(2)书信的格式(结合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写信的格式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称呼、正文、结尾(祝语)、署名、日期

称呼——要写在第一行的顶格,表示尊重,结尾后面用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

结尾(祝语)——表示敬意、祝愿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或您)”,具体内容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要写在正文的右下方,表示尊敬。

日期——应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右下角。

六、写信封(大屏显示)

1、邮编;

2、收、发信人的地址;

3、邮票。

七、写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字体要用正楷,字迹清楚,用钢笔或毛笔,不能用铅笔,不能用红墨水写信或写信封。

3、挂号信或包裹,在写信人地址下面一定要写上寄信人姓名,以便无人收领时退给寄信人。

4、收信人后面要写上“同志”“先生“”爸爸”等称呼。

5、寄信人的地址也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6、正文内容应表达真情实感,讲述近来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交待清楚,语言要生动、亲切。

八、欣赏信封的写法(大屏显示)

九、写信妙诀

开头顶格写称呼,称呼后面冒号出。

另起一行写正文,问候语言不可无。

正文叙事分层写,每事一层(段)写清楚。

正文后面写祝语,“此致”“敬礼”各有处。

“此致”另起空两格,下行“敬礼”顶格处。

右下部位写姓名,名下一行日期注。

信封式样有两种,一种横来一种竖。

两式信封有其同,收信人名都居中。

收信地址是关键,竖右横上不可误。

发信地址正相反,竖左横下无反顾。

格式写对是初步,好药多练与多写。

十、写一封信并把它邮寄出去。

板书设计

表达——信的旅行

写信:信纸 信封 邮票

作用:与人交流了解自己

格式:称呼(问候语) 正文

祝语 署名 日期

信封:邮编 收发信人的地址 邮票

信的旅行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对太空有初步的认知。

2.通过游戏,幼儿体验在太空的失重感。

活动准备:

1.有关太空的图片和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影像资料,

2.节奏缓慢的音乐磁带,手电筒(人手一支),

3.用硬纸盒制作的宇航服,

4.环境创设: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宇宙飞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你猜猜太空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激起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绘图演示,对太空有初步概念。

1.教师绘图,问:老师画的是什么?激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讲解:中间画的.小圆圈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而整张白纸就是太空,太空很大,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具小星球,太空中有许多小星球。

3.观察太空图片,进一步认知真实的太空。

三、观看影像资料,幼儿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

1.幼儿观看影像资料,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你们猜猜,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是怎样走路的?

教师小结: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穿的衣服是宇航服,那叔叔们走路为什么那么慢呢?那是因为人在太空会有失重感,所以走路才会那么慢。

2.开展宇航员训练营,引导幼儿模仿宇航员在太空中缓慢的行走。

四、太空旅行记,幼儿体验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感。

1.师生共同扮演宇航员,穿上之前准备的宇航模仿服装,并配带好手电筒,走进那已布置好的宇宙飞船中,当宇宙飞船的门再度打开时,便来到了外星球上。随着音乐弦律缓慢的播放,我和幼儿在外星球上缓慢的行走,时而拾起地上的石子研究,时而仔细观察外星球的地形。

2.乘坐宇宙飞船返回地球。

活动反思:

开展《太空》的科学活动,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太空知识,认识了几颗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了解了它们的功用,对太空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展开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制作太空飞行器及物品,幼儿有了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信的旅行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通过图片展示认识“邮局、邮箱、邮递员”。2、小朋友自己动手学会写邮编、贴邮票,完成信的制作。3、体验“寄信、邮递员盖邮戳、收信”整个过程。

活动准备:

明信片、邮票、笔、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开场游戏:给手指做早操

手指操

金锁银锁,咔嚓一锁,

大门打开,老师来了,

全体起立,

做早操,一二、一二、一二

跑步走,一二、一二、一二

全体起立,解散。

小朋友们都说得好、做的棒,所以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礼物作鼓励。(分发明信片)

二、认识明信片:

明信片的组成——邮编栏、留言栏、地址栏、邮票栏

三、图片展示:

认识邮局、邮政标志、邮箱、邮递专用车、邮票、邮递员、邮戳

四、制作信:

写邮编(226200)——画图画留言——贴邮票——写地址、收信人姓名(教师完成)

五、明确寄信、收信过程:

(寄信)邮局——邮箱——邮戳——邮递(邮车、邮递员)——幼儿园(收信)

六、活动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伙伴们一起欣赏自己画和邮票图案。

2、把信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邮局寄信。

家长助教活动之三:孩子,让我快乐(梅妈教后感)

9月18日下午我有幸参与了幼儿园大六班的家长助教活动,虽然与孩子们相处只有短短的一小时,但却让我收获了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快乐一:真心的欢迎

听说我要来,孩子们午睡醒来就早早的趴在窗户口张望了。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那一瞬间,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梅译尹妈妈!”教室一下子沸腾了,所有的小朋友扯着嗓子向我问好,生怕我没听到。这是我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真心欢迎,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童音、一句句诚挚的问候,让我享受到了像明星出场一样的待遇,快乐无比。

快乐二:被需要的感动

看到我手中的明信片时,孩子们那种迫不及待的眼神;拿到明信片后,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时的兴奋;图片展示时,孩子们瞪大眼、张大嘴巴一本正经的表情;回答问题时,孩子们踮着脚尖拼命举手时的动作;写邮编、贴邮票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整个过程,孩子们个个都积极投入,全身心的`参与,我被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尊重所感动。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被真心需要的快乐。

快乐三:女儿的认可

之前,女儿对我要去他们班上课表示了同意,但她还是有点小小的担心,一会儿教我儿歌、一会儿教我诗朗诵的,就怕我表现不好。活动结束,接女儿回家。路上我问:“今天妈妈的课上的开心吗?” “开心。”“你们平时上课也这么热闹?”“不是的,大家很开心的时候,就会很吵很闹。”我莞尔一笑,女儿已经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得到女儿的认可与肯定,让我最开心。

活动中,我得到了姚老师、顾老师、施老师的配合与帮助,也让我体验到了合作的愉快。同时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同样作为一名老师,她们比我更有耐心、更会包容,更懂得激励学生的方法。在此,我表示感谢和敬意。

信的旅行教案 篇8

活动名称:

玩沙包

活动目标:

1、运动参与:激发幼儿学习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加到各项活动中来;

2、运动技能:使100%的幼儿能学会沙包的传统玩法,80%的幼儿能做到动作连接顺畅,用力协调;

3、身体健康: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速度、力量素质;

4、社会适应: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与幼儿数量相同的沙包

适合年龄:

大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老师小时侯非常喜欢的玩具,想不想玩?

二、出示沙包,介绍玩法师:(出示沙包)这是沙包,它有很多种玩法,现在小朋友可以自己选一个沙包,试一试它可以怎样玩。

1、幼儿尝试自己玩(5分钟左右)2、分小组汇报自己的玩法。

3、教师整理小朋友的玩法。

三、玩沙包1、抓沙包目的:锻炼手臂的灵活性和上肢肌肉的力量。

玩法:幼儿把沙包放在一手背上,用手背把沙包抛起来,迅速翻手抓住沙包。 接着把沙包向上抛起,迅速翻手用手背接住沙包,依次方法反复进行。看谁的抓包的次数多。

2、抛接沙包目的:练习臂力,发展灵敏性。

玩法:幼儿单手持沙包,向上抛出后,自己拍手一二次,然后用原来的手接住。依次方法反复进行。熟练后可以增加拍手的次数。

3、顶沙包目的: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玩法:幼儿把沙包平放在头顶上,向前走动,使沙包不掉下来。

4、踢沙包目的:练习单脚站立、提高协调能力。

玩法:幼儿右臂屈肘,手拿沙包,松手,当沙包落下时,用右脚内侧将沙包向上踢起。

四、游戏结束,整理场地活动二:沙包的创新玩法活动名称:沙包的创新玩法活动目标:1、在掌握沙包传统玩法的基础上学习沙包的创新玩法。

2、提高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幼儿创新思维。

3、发扬幼儿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沙包若干活动场地适合年龄:大班活动过程:

一、练习传统玩法,幼儿自由练习二、创新玩法玩法一:夹包跳目的:练习双脚跳发展下肢动作的灵活、协调性。

玩法:幼儿用双腿夹住沙包向前跳,直至跳到规定地点。

玩法二:送礼物目的:发展幼儿的奔跑的速度。

玩法:把幼儿分成两对,沙包放在一旁,由每队的第一名幼儿开始,背沙包跑到指定位置放下,跑着回来拍同队第二人的手。反复进行看哪对先进行完,哪队送的"礼物"多为胜者。

玩法三:螃蟹走目的: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合作性。

玩法:两人一组,背靠背夹住大沙包,手臂挽住手臂,横着身体像螃蟹一样侧着走,先到者为胜者。

玩法四:谁呀?

目的:提高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玩法:在大沙包的六个面贴1-6的数字。幼儿每6人分为一组,每人确定自己的数字,石头、剪子、布决定由谁开始,先拿到包的幼儿双手向上抛包,沙包落地后向上的一面是数字几,与之对应的学生则上前来抛包,反应慢的、错的停玩一次,游戏反复进行。

玩法五:蚂蚁搬豆目的: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玩法:将全体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面前放海棉垫幼儿手、腿着地背上放沙包,爬着走到指定位置,把沙包放下,在爬回来。依次进行,先进行完的为胜者。

玩法六:巧运地雷目的:训练幼儿的身体的灵活性。

玩法:地上画两个圈,两圈相距1-2米,第一圈里放三个沙包(地雷)第一幼儿将近端的三个"地雷"搬运至第二个圈内,然后跑回击第二个幼儿的`手,第二个幼儿把远端圈内的"地雷"搬到近处的圈里。游戏依次进行。

三、结课整理场地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个个都像勇敢的小战士,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巧用手劲的能力。培养幼儿跳、躲、平衡走和幼儿间相互合作的能力。体会民间游戏的无限乐趣,发展、独创性、灵活性增强幼儿的技能。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将民间游戏引入活动,增加阳光体育游戏的种类和形式,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不断拓宽幼儿的学习环境,将运动与游戏、学习、生活等有机结合,希望孩子们能在民间体育游戏中,收获更多的能力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