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2025/09/23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1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细细品读课文,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中,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上直观的图片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是编者的意图,初读文章,我就很明白的把握了这点。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平台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推、拉、抱、扛等词都学生都说了出来,我顺势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在说话练习之后,让孩子们亲自表演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

在后面理解蝈蝈们在炎热的夏天休息时也是一样。在说话训练中让孩子们充分明白蝈蝈自由自在、懒惰的本性。

接着,我还结合孩子日常的活动,让他们练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和“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的说话。就这样,在观察、练说、表演、朗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让孩子积累的是“有备无患 防范未然”、“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这恰好是对本课中蚂蚁勤劳身影的'真实写照。在学生的读、思、议、说之后,我适时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绸缪 得过且过”等词语,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丰富语言,这样的积累,他们很容易在具体生活中调动积累。其实,不止这一课,在《三个小伙伴》中积累“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谚语。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终于没能熬过第二年冬天的蝈蝈;有知错就改,也开始储存粮食的蝈蝈;还有没有储存粮食,但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与朋友一起温暖过冬的蝈蝈……

我很欣赏: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平台。我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2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习,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习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3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学生很喜欢阅读,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网上下载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动画课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活泼、色彩斑谰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蝈蝈,在第二年的夏天会怎么做?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档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并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4

经过多次磨讲《蚂蚁和蝈蝈》,坐下来想想,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让自己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便改进。

一、“三步导学”引领整个课堂。

整堂课围绕“三步导学”这一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理论基础,使整堂课上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采用适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直观的感官刺激,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棵“智慧树”的成长贯穿全文的教学,这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知识,还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时要求琐碎,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在记生字、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我的写字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相结合的原则。

四、注重课堂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励性的评价,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习,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最怕的是在学生最开始学习就给他大的受挫性打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会使他在这一堂课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热情。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及时通过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不足的地方:

驾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生成的东西还是有限。

总之,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不断向上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越来越好的!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5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细细品读课文,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中,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上直观的图片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

一、为说话训练搭建平台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推、拉、抱、扛等词都学生都说了出来,我顺势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在说话练习之后,让孩子们亲自表演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

在后面理解蝈蝈们在炎热的夏天休息时也是一样。在说话训练中让孩子们充分明白蝈蝈自由自在、懒惰的本性。接着,我还结合孩子日常的活动,让他们练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和“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的说话。就这样,在观察、练说、表演、朗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为语言积累创造环境

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让孩子积累的'是“有备无患 防范未然”、“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这恰好是对本课中蚂蚁勤劳身影的真实写照。在学生的读、思、议、说之后,我适时地出示以上及“未雨绸缪 、得过且过”等词语,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丰富语言,这样的积累,他们很容易在具体生活中调动积累。

三、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处: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

洞里,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不思悔改,终于没能熬过第二年冬天的蝈蝈;有知错就改,也开始储存粮食的蝈蝈;还有没有储存粮食,但和蚂蚁成了好朋友,与朋友一起温暖过冬的蝈蝈——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平台。我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6

1.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2.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学时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时我还将课文进行拓展。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后,我将书本归还于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到了,如果这几只蝈蝈侥幸没有饿死,它们会怎么样做?”由于教学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只做了适当了点拨孩子们就表现得很出色。

遗憾之处:

(1)教学中,虽然我注重了朗读地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地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生字的教学应随课文进行,而不是学完课文后才来学习生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不断有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