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画》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装饰画》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1
《美丽的花瓶》
活动目的: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及其变化用各种不同的纹样设计花瓶。
3、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纹样来设计装饰花瓶以及纹样在花瓶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课件、纸、彩笔、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
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3、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1)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4、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2)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 要求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及色彩的丰富。
6、讲评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观察能发现花纹的排列规律,会运用组合花纹设计花瓶的各种图案。大部分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出各种纹样,一小部分幼儿由于基础较差设计出的纹样较单一。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装饰画和一般的绘画不同,主要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画教案,它常用于装饰性的壁画、壁挂、广告画等。装饰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画面构图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图一般较为单纯。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用石膏版制作的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作品,提问: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阶段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
1、提问:你知道它是在什么上画的吗?欣赏课本上的《乐园之梦》作品。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课件展示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3、出示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其他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色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4、欣赏《风》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小组探究。
5、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板书:注重色彩)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简洁明快美感)分析课本第11页左边的学生作品,提问:调色有什么特点?
6、老师示范一幅作品。铅笔起稿、水粉着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欣赏、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构图、线条的组织以及颜色的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及如何表现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四、展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并创作了自己风格别致的装饰画,感受了装饰画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拓展: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小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展富有童真的评价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板书:装饰画注重色彩简洁明快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装饰化的教学,学习整体观察方法,对实物的外形和色彩进行概括、提炼,学会夸张的表现方法。
2、学习装饰画的基础知识和处理色彩关系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外形和色彩的概括和提炼。
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装饰画概括、提炼、夸张的方法。
作业要求:
通过勾出、欣赏(或临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加以变化,画成一幅有趣的装饰画。
教学用具:
装饰画范画、颜料、画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张作品,一幅写生景物画,一幅装饰景物画。
谈谈两者画面不同的风格。
导入课题:《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二、欣赏·感受:
1、《有圆礼帽的`静物》——米尔顿·艾弗里
他的作品舍弃了物体形体、明暗、色彩的细部变化,只是概括地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色彩多作平涂,显得简洁、明快,富于装饰性。
2、作品《打开的窗子》有哪些地方与现实生活不一样?体现了装饰画的什么特点?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受?
三、示例:
教师对照写生画进行概括提炼,首先是外形的概括变形,再是色彩的提炼夸张。
四、动手作:
通过勾出、欣赏(或临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加以变化,画成一幅有趣的装饰画。
五、展示评价。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美术第十八册第四课,初三下学期的内容,学业紧张自不必说,安排教学,以学生兴趣和能力为主。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注意情境教学、注意作品范例的多元化,注意融会贯通。先是记住美白装饰画的定义。即,黑白装饰画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美术教室的摆设、范图图例,都应体现课题所应有的艺术美感。教学,贯穿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辅导作品制作,强调着明快、简洁、生动,方法和技巧多样,体现装饰性和民间的常见手段,如夸张、变化、添加纹饰,表现独特创意。
学情分析:
学生应该知道,最可贵的是把所看到的,和教师引导的东西化为自己所有,最终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作品,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黑白装饰画,学生实际深入了解的并不多,在大开眼界时,在了解课题和准备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有了创作的苗头,创作范围有风景、人物、动植物的黑白装饰画。以及将照片改成的黑白装饰画,还有纯抽象、半抽象的黑白装饰画。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完全可以把所看到的作品改改,成为自己的大作!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学习黑白画的'概括分类方法。
能力目标:
艺术的再现客观物体。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图片或形象,发现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创作一副黑白装饰画。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欣赏黑白画,使学生感受黑白画的构成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和艺术效果。运用点、线、面,不同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作黑白装饰画。
教学难点:
如何将物像进行概括,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绘画。
学习材料:
1、教具:课件、范画、静物、滚轮、油墨。
2、学具:课前收集图片、颜料、黑色记号笔、蜡笔、剪刀、双面胶、单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教室(画室)两面墙分别设计黑白作品和色彩作品的氛围。
(黑白和色彩的对比)
今天教室布置的两面墙,作品明显有不同,请问区别在哪里?
看来不用色彩,我们也能创作有黑白特色效果的作品来。
(把色彩部分的展板翻转,后面更多的黑白装饰画展示出来。)
出示黑白装饰画和明暗调子表现的作品:
分析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了解黑白画表现方法。
设问:请同学们说出两幅画的区别?
总结:第一幅是我们学过的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是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关系和素描关系是写实的。
第二幅画画面有些夸张、变形、视觉效果更加强烈一些,这就是黑白画。
(明暗调子素描和黑白装饰画的对比)
板书课题《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黑白画课件
1、陶罐
2、中国画
3、插图
4、利用手绘线条图象随意创作的作品而加工的黑白装饰画
5、结合环境有黑白图样的,如20xx年7月22日上午全食(日偏食)现象,联系起黑白画的装饰趣味。
6、结合范例,早点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以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注意事项。
(二)结合作品分析。
1、黑、白、灰的形成:
画面中的黑、白、灰指无彩色和有彩色画颜色明度所构成的明度等级。这里黑、白并不单是指的纯黑、纯白,而是比较而言。黑、白、灰的形成的因素,即调子的归类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物象的色相关系。
黑:深沉、有力、稳健、强烈
视觉感受白:醒目、明亮
灰:使画面色调柔和、活泼、富于节奏感
2、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黑、白、灰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和运用,犹如音乐以高音、低音、中音谱成的乐章一样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同时,在对比的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作用,互相衬托,构成和谐的节奏,给画面带来韵律之美。
3、黑、白、灰的布局
在黑白灰的构成中,“均衡与和谐”十分重要。要使黑、白、灰的布局和安排画面上达到感觉协调的目的,既有量的大小,所占位置多少的比例关系,又有总体的构成关系。完美的画面应注意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三)黑白画的归纳方法。
1、观察构思画面,不需要同所画的一模一样,根据感受将对象夸大、缩小或取其中一部分特写。
2、用铅笔画出物体的形、比例位置和大体明暗关系。
3、根据物体固有色和明暗关系,黑白概括组织画面,将暗、暗灰色块和物体暗部归为黑色,将明、半明色和物体明部归为白色。在画物体时要整体把握关系,将暗部一起看,明部一起看。动笔只画黑色部分、明部空白。
4、丰富画面,当黑白两大色调画好以后,用线条或点将画面半透明色调丰富起来。避免喧宾夺主。
四、作业要求:学习课本中的习作,任选一幅加工改动或创作。
1、注意培养学生对黑白灰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学生对物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学会归纳黑白灰的调子。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装饰画和一般的绘画不同,主要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画教案,它常用于装饰性的壁画、壁挂、广告画等。装饰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画面构图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图一般较为单纯。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用石膏版制作的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作品,提问: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阶段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
1、提问:你知道它是在什么上画的吗?欣赏课本上的《乐园之梦》作品。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课件展示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3、出示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其他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色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4、欣赏《风》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小组探究。
5、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板书:注重色彩)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简洁明快美感)分析课本第11页左边的学生作品,提问:调色有什么特点?
6、老师示范一幅作品。铅笔起稿、水粉着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欣赏、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构图、线条的组织以及颜色的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及如何表现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四、展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并创作了自己风格别致的装饰画,感受了装饰画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拓展: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小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展富有童真的评价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板书:装饰画注重色彩简洁明快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布贴画特点,能够掌握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布贴画的学习中,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生活,并能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教学重点
掌握布贴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布贴画的构图设计要领,合理运用布的颜色、纹理进行搭配组合。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布娃娃、制作用具、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境:
1.教师通过问答方式设置问题。
如:在黑板上贴上“装饰画”三个字,进行提问让学生动脑积极思考,都见过哪些装饰画?
学生:小组讨论形式。
目的: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
2.拿出“布娃娃”进一步启发学生,增添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
3.导入主题: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布贴画的世界,共同学习制作《补贴装饰画》。
二、探究学习:
1.出示教师范作《人物布贴画》,进行欣赏。
2.设问:你理解的布贴画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共同学习了解知识点:“布贴画”。
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布贴画及制作方法。
3.出示精美布贴装饰画图片:人物、植物、动物。
目的:欣赏精美的补贴装饰画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拓展:
1.出示多样布料图片:棉布、麻布、丝绸布、碎花布、纯色布、格子布等。
2.教师示范:制作一幅漂亮又易做的布贴装饰画。
3.目的':教师在示范时,用最常见的布料、颜色和简单的形状制作布贴娃娃。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怎样合理搭配布料颜色,了解怎样构图设计,让学生能发散思维,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并能进行设计和创作。
4.师生共同制作布贴画:
增强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四、表现与创作:
1.欣赏学生作品:本环节的设置能让学生打开思维的想象力,欣赏这些作品也更贴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方式,能让学生在下一个环节更好地去表现制作。
2.出示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作品;
依据布料特点,选定主题;根据布料颜色,合理进行搭配;分工明确、大胆剪裁。
五、展示点评:
1.展示学生课堂作业,请同学们进行点评。说说最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说出这幅作品哪里值得我们学习,有什么样的特点?并为这幅作品提几点建议。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讲解,这幅画的特点及构思等进行简单介绍。
3.教师点评
六、作业小结:
1.教师预留作业,制作一幅关于家乡的布贴装饰画。
2.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布贴装饰画
一、布贴装饰画特点:
二、教师范作:
1.色彩丰富
2.明朗简洁
《装饰画》教学设计(精选1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装饰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保持作品的整洁和美观。
3、学习用绘画、拓印等方式表现袜子上不同的颜色和花纹。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橡皮印章、抹布、袜子、《小脚》的律动音乐等。
2、幼儿经验准备:有过装饰物品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出活动。
指导语: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小朋友的脚上都穿上了袜子……
2、幼儿欣赏袜子。
(1)引导幼儿观察并谈论自己和同伴的袜子(幼儿所穿袜子为黑白两种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花袜子,说说自己喜欢哪双袜子?为什么?
(3)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
3、引导幼儿观察活动的材料,介绍材料的操作方式。
4、幼儿自由分组,装饰袜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装饰。
5、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说课内容
一、选材。
该活动选自团结版教材小班下学期的美术欣赏活动。因为袜子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所以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但考虑到现在是小班新生入园刚一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们才刚刚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稳定了情绪,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情况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将活动设计成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绘画(玩色)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袜子色彩和花纹的美,通过大胆的尝试初步学习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拓印、绘画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正好符合了《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后,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在情感目标上,就是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难点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发现花袜子的色彩和花纹的美,尝试使用工具进行装饰。
三、活动的准备。
活动中的材料是生活中简单易见、便于使用的。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参与活动的难度,我选择的是孩子喜爱和熟悉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四、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简单的概括为“激发兴趣——引导观察——鼓励创作——相互欣赏”四个部分。
1、以音乐营造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小脚》的律动和今天的.活动主题很贴切。幼儿在熟悉的音乐中消除了面对陌生人的紧张和不适,激发了兴趣。
2、教师因势利导,用游戏的口吻进行教学。在活动中,注意给幼儿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3、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和尝试新的绘画技能,特别强调了互助的要求。
4、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
5、老师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适时的加以指导。例如操作时的卫生要求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都蕴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6、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创设花袜子要跳舞的情景,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评、互评、观课老师的点评来交流“谁的花袜子最漂亮?”“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