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策划书
文学网整理的建筑策划书(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建筑策划书 篇1
比赛主题:
赛专业技能 扬建工风采
比赛名称:
建筑制图大赛
比赛目的:
建筑工程系为增进同学们对建筑工程绘图的了解,展示建 筑工程系的风采,提高同学们的制图水平,规范制图操作,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比赛内容:
1.绘制建筑平面图
2.绘制建筑剖面图
大赛时间:
20xx年4月20日
报名时间:
4月4日
比赛时间:
20xx年4月20日下午4:00—6:00
比赛地点:
1320
比赛对象:
学院大一学生
主办单位: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承办单位:
建筑工程系
建筑策划书 篇2
一、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1.校核起始依据
定位测量前,应由甲方提供三个衣刷相互关联的坐标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场区控制依据点。以坐标控制点为起始点。作二级导线测量,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
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30√L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
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测允许误差:角度为±12〃;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1/15000.
对起始高程点应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10mm√n(n为测站数)。
2.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以导线点为依据,测设出距建筑物外边7米的矩形平面控制网ⅠⅡⅢⅣ(见附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必须妥善保护。
二、主轴线的测设
1.主轴线的选择
该工程的结构主体分为裙房和主楼两部分,裙房为3层,主楼为26层,中间留有后浇带。因此,定主轴线时,按流水段的划分将该工程分三部分进行主轴线的控制。选择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B轴、G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
2.主轴线的测设
根据图纸尺寸在Ⅰ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Ⅱ点,在此方向上量测出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桩点,再后视Ⅳ点并量测出B轴、G轴桩点。同样在Ⅲ点架设经纬仪,分别测设出东侧、北侧的主轴线桩,并分别测设出引桩。测设完的主轴线桩及引桩应用围栏妥善保护,长期保存。
3.高程控制
利用高程点进行附合测法在场区内布设不少于八个点的水准路线abcdefgh,这些水准点作为结构施工高程传递的依据。
三、±0.000米以下及基础施工测量
该工程的基础标高为-15.80米。标高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挖。
在基础施工时,为监测边坡变形,在边坡上埋设标高监测点,每10米埋设一个,随时监测边坡的情况。
清槽后,用经纬仪将3、14、B、G四条轴线投测到基坑内,并进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垫层边界线。
按设计要求,抄测出垫层标高,并钉小木桩。在垫层砼施工时,拉线控制垫层厚度。
地下部分的轴线投测,采用经纬仪挑直线法进行外控投测。垫层施工完后,将主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先在垫层上对投测的主轴线进行闭合校核,精度不低于1/8000,测角限差为±12〃。校核合格后,再进行其它轴线的测设。并弹出墙、柱边界线。施测时,要严格校核图纸尺寸、投测的轴线尺寸,以确保投测轴线无误。
地下部分结构施工的高程传递,用钢尺传递和楼梯间水准仪观测互相进行,互为校核。
四、±0.000米以上施工测量
1.轴线竖向传递
本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100×100mm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在3轴、6轴、12轴东侧、5轴、11轴、14轴西侧;G轴南侧、B轴北侧布设激光投测点。各点距主轴线距离均为1.000米。
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线。放线后,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留150×150mm的接收孔。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每个点的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即: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90°、180°、270°、360°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气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
主楼高85米,为保证竖向投测的精度,轴线投测采用两次接力投测。在十层砼施工前,先在北侧投测点的南侧500mm处;南侧投测点的北侧500mm处预埋四块铁板。待地面轴线投测完后,精密校核,合格后将原投测点分别向南和向北移动500mm,将这四个点作为十层以上轴线投测的起始点。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1/10000,且每层投测误差不应超过2mm。
2.高程传递
首层施工完后,将±0.000米的高程抄测在首层柱子上,且至少抄测三处,并对这三处进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进行标高传递。
±0.000米以上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三个不同部位向上传递。每层传递完后,必须在施工层上用水准仪校核。由于高程超过一整尺,因此,在十层标高投测后,精确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十以上结构施工高程传递依据。
标高传递误差主楼不应超过±15mm,裙房不超过±10mm,且每层标高竖向传递的不应超过±3mm,超限必须重测。
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在每层的柱、墙上抄测出1.000米线,作为装修施工的标高控制依据。
五、装修施工测量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饰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1.地面面层测量
在四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100c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根据每层结构施工轴线放出各分隔墙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2.吊顶和屋面施工测量
以1000m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并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对于装饰物比较复杂的吊顶,应在顶板上弹出十字分格线,十字线应将顶板均匀分格,以此为依据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装饰物的位置。
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3.墙面装饰施工测量
内墙面装饰控制线,竖直线的精度不应低于1/3000,水平线精度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外墙面装饰用铅直线法在建筑物四周吊出铅直线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的位置。
4.电梯安装测量
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
测设轨道中心位置,并确定铅垂线,并分别丈量铅垂线间距,其相互偏差(全高)不应超过1mm。
每层门套两边弹竖直线,并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
5.玻璃幕墙的安装测量
结构完工后,安装玻璃幕墙时,用铅垂钢丝的测法来控制竖直龙骨的竖直度,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以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内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积累。幕墙与主体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其测量放线偏差高差不大于±3mm,埋件轴线左右与前后偏差不大于10mm。
六、放线质量检查工作
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看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见的关系。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所有验线工作均要有检查记录。
对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
1.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小于1/√2倍的限差时,放线成果可评为优良;
2.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3.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超过√2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重要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七、精度要求
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不低于1/10000。平面放线量距精度不低于1/8000,标高传递精度主楼、裙房分别不超过±15mm、±10mm。
八、仪器选用
该工程测量选用TOPCON电子一台,2"级经纬仪两台,DS3水准仪两台,50m钢卷尺两把。激光铅直仪一台。
九、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施工测量管理工作由项目部主任工程师负责,测量技术员负责具体实施,由测量班进行操作。每次放完线后,由质检人员进行验线。各级人员均要遵守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测量工作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操作。
建筑策划书 篇3
居住区建筑策划书
一、 市场背景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日趋规范,呈上升趋势。在当今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多,住房资源紧张的问题日趋严峻,故而,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住宅建设日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流。
二、 项目确定
1、项目目的
为了解决现今国家日益严重的住房资源紧张的严峻形势,为了给城市的居民们提供一个生活条件更加优渥,环境更加优美,周边生活设施更加完善和齐全的居住区。
A、 目标人群
由于此次居住区定位设计属于中高档楼盘,故而主要的目标人群为整体消费水平较高,比较注重生活质量的中高阶层,社会层次也以机关工作人员为主。
B、定位
依据该居住区目标人群的性质,本项目定位为适合注重生活质量的中高阶层居住的经济舒适的中小户型,以小高层为主,以及适合社会精英人士居住的复式高层,符合其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生活水平的追求。在该居住区内配备多种商业项目、娱乐、文化设施等,同时设有配套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住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项目规模
根据现今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考虑,现拟规划用地约十五公顷,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容积率约为2—2.5,要求绿化率不低于30%--35%。
三、 项目选址
1、选址依据
1)面积要求:
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口日益膨胀,亦为了便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故而基地的选址需要面积大而整,对面积的要求较高。
2)基地环境
出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因此,对居住区基地的选址要考虑景观、视线、噪音、交通等影响因素,尽量选择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基地,为居住
者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3)交通条件:
该居住区的主要目标人群为社会阶层的精英阶层以及中高级阶层,因此居住区应与市区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便于居住者的上下班出行。此外,考虑不同居住的出行需求,也应与城市的其他区域有着快速便捷的交通
联系。
2、选址确定
经过各种要素的综合考虑,现在选取临近城市的郊区为本次项目的建设基地。
3、基地概况
基地的选址位于城市近郊处,风景秀丽,视野开阔,周边建筑大多为工业园区。基地东面建设有部分小区,西面紧邻城市主要干道,设有公交站台、地铁口等公共交通设施,北面设有部分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南向临河,绿化环境良好。基地形状为规整的四边形,总面积约为十五万平方米,地势平坦,没有较大的高低起伏,周边树林成荫,空气清新。
四、 总平面设计
1、居住区应设有合理的出入口 ,充分考虑基地与城市干道的联系,符合防火、防灾规范。
2、居住区的总平面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布置不同性质的流线,道路布局合理,考虑人、车流线的区分,方便进出,适当设置集散广场。小区主大门布置注意与主干道的冲突,适当退让。
4、注意建筑朝向与功能间的关系,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其相互协调,设计符合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并注意室内外环境的设计。绿地率不小于30%。
5、应设有总够的自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
6、居住区总平面规划应符合南京市规划要点和相关的国家法规。
7、注意总平面的构图以及尺寸。
五、 居住区规划以及单体设计要求
(一)外部条件的调查
项目有关各项立法、法规与规范上的制约条件;
① 满足居住的基本功能要求;
② 满足采光要求,通风要求,消防要求等。
③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方针;并应满足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二) 居住区规划要求:
① 居住区应有合理的配套设施,如配套商业、娱乐、文化等合理的配套设施。
② 居住区应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合理设置地下车库,并考虑车行流线的合理布置。
③ 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考虑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④ 居住区规划应考虑南京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尽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营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⑤ 居住区的建筑、绿化,景观具有一定的特色。
(三)住宅单体设计:
由于本居住区的定位人群设计为具有经济购买力的成功及精英人士,故而本居住区的住宅设计户型面积以150㎡和225㎡为主,主打户型为225㎡的大平层设计,户型以三室一厅、三室两厅为主。同时,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建筑类型,建筑布局注重实用功能、朝向及景观。整个小区共设计户数 约1300户,住户总人数可达到4000余人。 面积分配:
住宅单体部分:
规划总住宅建筑面积约30~37.5万平方米,其中高层住宅约12万平方米(约占住宅部分的20%),户型分为A、B户型,三室一厅,总面积约为150㎡。
小高层住宅17.5万平方米(约占住宅部分的80%),户型分为A、B户型,三室两厅,总面积约为225㎡。
公共建筑部分: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金融邮电设施、社区服务设施以及行政管理设施等共7.5万平米。
规划公建项目包括:小学(24班),幼儿园(6班),会所及物业管理,商业服务。
住宅户型及立面具有以下特点:
住宅户型每户均保证明厅,明卧,明厨,明卫“四明”格局,各房间均有自然采光与通风。户型灵活多变,住户可依据自身喜好及需求,合理划分空间。部分户型可采用开敞式厨房,注重阳台的使用功能。住宅立面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注意材质的选用。
(四) 空间要求:
1、平面功能合理,流线清晰。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会客、休息、生活、学习等各功能的合理布局,解决好垂直、水平交通。
2、空间组织与建筑造型要体现出住宅建筑的特点。
3、空间布局既要节约空间,体现经济性,又要符合人体尺度,保证居住使用的舒适度。
六、 技术设计要点
1、结构
从施工结构上来说,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是较为合理常用的结构形式。4层会所采用框架结构,多孔砖填充,楼、屋盖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局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层幼儿园采用砖混结构,楼、屋盖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局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8层底商住宅楼底部两层采用框架-抗震墙(砖填充),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楼、屋盖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局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6层住宅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孔砖填充,楼、屋盖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局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材料
选择经济合适的施工材料,该项目采用框架结构,所以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材,利用现浇与装配式施工方式交叉进行。建筑外立面可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等材料。
附调查表:
调查表
1. 您目前来往于工作单位与居住地的时间为?
A.10min B. 20min C. 30min D. 40min及以上
2. 您理想的来往于工作单位与居住地的时间为?
A.5min B.10min C. 15min D. 20min
3. 您的出行方式主要为?
A.步行 B.自行车 C.公交交通 D.自驾
4. 您的年龄?
A.25岁以下 B.25-35岁 C.35-45岁 D.45岁以上
5. 您是否已经结婚?
A.是 B否
6. 您是否有子女?
A.是 B否
7. 是否有老人和您一起居住?
A.是 B否
8. 您需要小区有什么类型的服务设施?
9. 您理想的居住面积为多少?
10.您的年收入约为多少?能接受的房价约为多少?
11.您更倾向于室内娱乐活动或室外娱乐活动?
详细任务书内容
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任务分两个部分:①居住小区详细规划。②住宅建筑单体设计。两部分同时进行。 成果内容
(1)、居住区小区规划总平面图(1:1000),
图中应标明: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路面线、道路红线、道路转弯半径、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低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2)、规划分析图(比例1:20xx-1:4000,各个分析图要求比例一致)
——规划结构分析: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和社区构 成等,以及规划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和空间关系。
——道路交通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个道路的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线路, 以及各类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规模等。
——绿化景观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的范围、绿地的功能结构、景观结构和空间形态 等。
——公共服务设施分析:应明确表明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大小、服务半径等。 区位图及现状分析图(比例不限)。区位图应包括在城市总体规划图或上一层次规划图中基地的位置,周边条件分析等方面内容。
(3)、居住小区典型组团的详细设计分析图(1:500)。
包括建筑单体平面设计和组团环境设计。
(4)、整体鸟瞰图(彩色效果图)或鸟瞰模型(1:1000)。
(5)、主要沿街立面图(两个,1:200)。
设计要求
规划设计要求
①综合考虑城市性质、气候、民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统一布局,整体构思,结构清晰。
②适应21世纪的生活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
③适应居民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套建设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可能条件。
⑤为商品化经营、物业管理创造条件。
⑥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商业建筑,其停车面积不小于其建筑面积的15%。且公建、商业建筑使用的停车位在图纸上单独标明。
⑦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⑧合理组织绿地,精心进行环境设计,美化、绿化环境。
住宅设计要求
①根据小区规划要求,进行住宅设计及选型。
②综合考虑用地条件、朝向、间距、景观、层数、密度等要求。
③确定合适的面积标准及套型比,满足居民生活及社会发展需要。
④住宅平面设计应经济合理,利于节约用地和居民使用,功能面积空间应符合现行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⑤住宅造型应体现时代风貌与地方特色并反映居住建筑的特点。
规定性指标:
①容积率不大于2.0,限高80m,建筑密度40%
②产品类型:低层、多层、小高层及高层多种建筑类型。规划总住宅建筑面积约30~37.5万平方米,其中高层住宅约12万平方米(约占住宅部分的20%),户型分为A、B户型,三室一厅,总面积约为150㎡。小高层住宅17.5万平方米(约占住宅部分的80%),户型分为A、B户型,三室两厅,总面积约为225㎡。公共建筑部分: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金融邮电设施、社区服务设施以及行政管理设施等共7.5万平米。规划公建项目包括:小学(24班),幼儿园(6班),会所及物业管理,商业服务。
③停车位:居住建筑的停车位每一户一车位配置。
居住区道路:指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指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指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宅间小路:指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建筑策划书 篇4
一、活动背景
20xx年,注定是被瞩目,被铭记的一年。十一月,广州城又将掀起一股亚运体育之风,同时,我校各系教学评建工作的集结号再次吹响,河蟹之风弥漫整个校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我们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对这些有着怎样的思考呢?
二、活动目的
1、为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弘扬关心时政的风气,并激发我院学生对我国重大事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重要思想进行挖掘宣扬和吸收学习的热忱。
2、为校园生活增添一笔亮色,增进全校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增强我社凝聚力以及鉴赏评审能力,扩大我社的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
我与亚运
四、主办单位英语语言文化系
承办单位英语系文化传媒社
五、活动对象
全院学生
六、活动时间
11月18日——12月2日
1、前期宣传:11月18——25日
2、截止日期为:11月29日中午11点半
3、作品展示:12月2日下午3点六、活动主题世界,很大,大到我们可以天马行空,感动很多,多到我们只能用物质来承载,“亚运”就是一段很美的遐思,一个感动的故事。拿起你们的相机记录亚运的精彩的瞬间吧!分享你的亚运吧!
七、活动要求
本次摄影比赛要求参赛者以照片的形式定格广州迎亚运的城市风貌,围绕“我与亚运”的主题,具体内容不限,从自己的视角记录这历史性的时刻或画面。
1、拍摄一张或者一组题材与广州亚运有关,可展现广州市迎亚运精神风貌的系列组图
2、如果是一组系列作品,照片数量请控制在5张以内,同组图片必须是同一系列内容
3、相片要求500万像素以上,并用一句话构思作品的思想和内容。
4、作品题材、形式、风格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具有新意
5、提倡新作,讲求真实性,以纪实的方法运用摄影艺术技巧,形象地表现主题,作品可作调整,但不能改变现实原貌。不收电脑特技制作照片。
6、参赛作品的必须为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八、活动流程
前期宣传工作:
(1)手绘报宣传:在校园张贴活动手绘海报。覆盖主要宣传地点(包括c栋教学楼下、商业街宣传栏、各宿舍楼下)。
(2)宣传单发放:分配部员发至英语系各宿舍。
(3)网络信息发布:在校园网乌托邦论坛、传媒社博客上宣传活动内容。
中期活动:
(1)投稿作品收集:作品发到英语系文化传媒社邮箱:englishmedia@163、com,以附件形式提交作品。
作品评选:
1、确定评选团
评选过程分为初审和终审:初审团主要由文化传媒社记者部与编辑部成员组成。终审为投票决定。
2、评选流程
(1)由初审团评选出优秀作品30份。
(2)摄影作品直接在商业街进行投票,一等奖作品1名、二等奖作品2名、三等奖作品3名,最佳创意奖1名,最佳视觉奖1名。
后期工作
1、以红榜形式在校园公告栏公布获奖名单。
2、电话通知获奖者,并邀请他们参加颁奖仪式。
九、各部门工作分工
编辑部:
1、负责手绘海报设计(包括内容、形式)与张贴(包括c栋教学楼下、各宿舍楼下)
2、协助秘书部宣传单张的派发,协助记者部进行作品初次筛选
3、在论坛、博客等宣传,发布相关信息
秘书部:
1、负责宣传单张打印
2、召集各班宣传委员在c教室开会,作班级宣传
3、申请证书或者自行购买证书
4、向系申请红纸笔等用品,策划红榜公布获奖名单,并张贴
5、电话通知获奖人参加颁奖仪式及负责购买礼品
记者部:
1、宣传单张设计
2、负责初级筛选的主要工作
3、对比赛的全程跟进,写稿照相
社长团:负责颁奖仪式主持
策划书:英语系文化传媒社编辑部
建筑策划书 篇5
——记录城市脉搏,守护城市记忆
一、活动时间:
20xx年07月11日至20xx年07月16日
二、活动地点:
济南市西客站及周边、奥体中心及周边
三、活动内容:
绘画写生、采风、摄影
四、活动立意: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居住的城市,我们身边的环境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许多多老建筑、老城区也许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消失殆尽,如何留住城市的记忆,守护城市的乡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身边的变化,记录下城市的成长历程,用相机留存城市的影像,记忆。
2.以小见大,以记录城市几个点的变化,发展历程来反映城市的变化风貌,通过同学们的画笔来诠释城市的文化蕴藏,唤起社会保护
城市风貌的意识、责任。
3.本次活动结合艺术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文化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及观察事物、记录事物的能力、思考方法,同时积累作品,形成体系、传承。
4.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感受济南变化,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城市发展成果、魅力风采,展示艺术学院学生绘画水平,将绘画作品珍藏并传承下去。
5.通过出版画册、写生作品美术展对济南发展起到宣传带动作用,以宣传画册、摄影作品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济南的全貌及济南现代城市风貌。
6.以城市采风为载体,增加实践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发展自我,锻炼自我,积累经验。
7.结合就业创业,通过出版画册的契机实现双赢,积累学生有关创业经验,完善自主创业构想。
五、活动成果:
出版画册、写生作品风采画展
六、团队名称:
新空间社会实践团队
七、团队介绍:
“新空间社会实践团队”是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就业等工作组织搭建的一支社会实践团队,传承了艺术学院的优秀的传统,秉承德艺双馨,道器合一,激扬创新,设计未来的理念,助每一位同学成为社会之精英,时代之栋梁。
八、团队成员:
艺术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人员名单
姓名
班级
电话
赵泽寰
艺术093
15215412581
王旭明
艺景101
18765860261
刘弘邑
艺景102
18763766197
江彩升
艺景102
18765860316
曲帅
艺景102
18765860311
艺景102
18765860331
安夷
园林102
18765861310
田辉
美术102
15165050708
王彦竹
艺术103
18765860320
李越野
艺景101
13969007990
束欣
美术102
15820xx3865
林雅文
美术102
18765860179
李之冉
艺术102
18764101052
邓苗
艺术104
18765860333
袁苗
园林102
18764062951
九、指导教师:侯振华、吴珊
专业指导教师:李立华、路翰鹏
十、组织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联系电话:13791106259、18905315553
十一、活动方案:
1.济南西客站概况
济南西客站是京沪高速铁路5个始发终到站之一,车站位于槐荫区。济南西客站是带动济南西部发展的关键工程。“一站起,西部兴”,西客站作为省城西部新名片,必将使槐荫西部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地和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舞台。
2.实地调研
团队成员深入西客站,实地调研取得第一手的影像资料和建设运行的相关信息,通过大量的拍照、摄影工作,记录下西客站的每一个角落,同时通过速写的形式,找到绘画的兴趣点及亮点。
3.可行性报告
关于与西客站方面的对接工作是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进行可行性报告的分析,考察全国的类似项目进行比对,并出台较为详实的实施策划与西客站方沟通,把实践活动的优势及意义和对西客站的推介、宣传作用进行阐明,达成共识,让西客站方对我们所作的工作产生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4.新的合作形式,文化与商业充分结合
为了提升西客站的品牌形象,深度挖掘西客站的文化潜力,旅游资源,艺术学院实践团队与西客站方通过新的合作方式,将文化与商业充分结合,实现双赢局面。
5.合作意向书
通过双方协商、约定以合作意向书的形式,约定双方责任义务,本着互利原则、互动原则,将活动方案、合作方式等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