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演讲稿
文学网整理的知足演讲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知足演讲稿 篇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仍然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就有两种思想。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学习、交流,以提高自己,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足与感恩》。
知足,是一种心态,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拥有一颗简单的心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就如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情,往往变换一个角度,即使对着乌云密布也会心存美好,豁然开朗。因为,拥有知足心态的人们懂得: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可以说,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不被金钱所击倒的人,拥有着一颗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平常心,会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印象。同时,知足常乐的人,也不只局限于安然现状,更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善于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馈世人,以一颗饱满的心去拥抱世界,以一颗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
提到了知足,那我们就要谈一谈感恩。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
那么,要感恩就要懂得知恩,只有那些能够体会到恩情的人,才会懂得感恩。我们最需要感恩的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让我们感受到爱的无私和伟大,亲情的珍贵和对生命的敬畏。既然要感恩父母,那么我们拿什么去回报父母呢?一个字:孝!天地重重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常回家看看,多多孝顺父母,为父母做做家务,陪父母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唠叨,大家不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却很幸福的事情吗?
当然,感恩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各种挫折时,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豁达的去接受,要学会感谢失败,是它为我们指明了通往成功的方向。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反思。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恩嘲笑你的人,因为他们激发了我们的潜质,使我们更加积极勤奋,充满激情的去工作!
感恩社会,让我磨练了意志、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生活;感恩企业,是企业培养了我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感恩生活,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让我们有了倾诉和依赖;
感恩大自然,给了我们四季,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温柔,夏的炙热,秋的凉爽,冬的坚毅。我们要感恩的太多太多!
然而说的与做的恰恰相反,我发现我身边有些人有时也在抱怨,抱怨工作环境不好,抱怨自己的工资不高,抱怨上级太严厉,抱怨电脑速度太慢,抱怨今天的鸡蛋又涨价了,抱怨自己空怀一身绝技却无用武之地。爱抱怨的人们为什么总说生活太累?因为他们总看到自己的付出,却没看到自己的收获,他们不懂得知足与感恩。而不抱怨的人就算真的非常累,也不会抱怨生活,因为他们明白,有失必有得,一想到自己得到了那么多,就会觉得很知足并感恩。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然而改变生活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而改变自己要从学会知足感恩开始!
知足与感恩是我们做人的态度,因为态度能决定一切!做为一名员工,更应该把知足感恩当作一种生活境界、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爱岗敬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工作,在“奉献绿色,造福人间”的共同使命下,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去迎接崭新的未来!
知足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到这个讲台与大家一同分享我对廉洁的一点认识与感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足常乐无欲则刚。俗话说:月有阴睛圆缺,人有七情六欲。生活中,人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譬如,饿了有食欲,困了有睡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有情欲。可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包围着。
“无欲则刚”中“无欲”,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望,而是要有所克制,要去除私欲。
春秋时鲁国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给他送来一条大鱼,他却断然拒绝了。客人不理解,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你送来的鱼。国君让我作宰相,我吃鱼可以自己买。如果把你送来的鱼吃了,国君因此而免去了我的宰相之职,我哪儿还会有钱买鱼呢?”。客人送来一尾鱼,本是小事,然而公仪休却察觉到了客人送鱼,是因其有求于自己,倘若收受此鱼,必然会有更多的有求于他的人把鱼送到他的门下,这样一来,就可能因受贿成性而被免职,到那时想吃鱼都难了。
“无欲则刚”还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才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包拯和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们正气凛然,执法如山,被称为“包青天“、“海青天“。包拯和海瑞的“刚“,亦源于“无欲“。他们克已奉公,两袖清风。包拯前往陈州放粮赈灾时,不吃沿途州府官吏为其安排的饮食,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也就是用次米熬成的粥。海瑞外任地方大员时,规定自己每餐饭食连同薪柴、茶水、蜡烛等各项费用,不超过3钱,在物价便宜的地方,则不超过2钱。他们为官几十年,衣食住行唯温饱能居而已,对个人、对生活从无他求,因此一无牵挂,不怕丢官,不怕杀头,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敢于怒斥权贵,抑制豪强,甚至怒犯龙颜。
正所谓:“廉生明,公生威”:“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古人对“明”和“威”的解释,简单明了却又极富深意:因为廉洁,所以官员不敢懈怠,因为公正,所以民众不敢偷奸耍滑,因为廉和公,所以其身正,因为其身正,所以上下同心,不令而行。生活中,我时常与人探讨,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位朋友很坦然地说,人生就是追求幸福与快乐。然而,怎样才能做到幸福与快乐呢?在我看来,答案也许很简单,幸福就是需求得到满足,我想,这个世界其实并不缺少幸福与快乐,缺少的仅是“知足”而已。知足是一种心理的健康,一种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倾,日食仅为升斗。”只有这种对需求的冷静把握,才能使我们在光怪陆离的物质诱惑面前不迷失自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有这种对欲望的合理节制,才能使我们在物欲横流中保持一份操守,才能使我们真正远离繁华与虚荣,找到永久的幸福、快乐和安宁!“知足常乐,无欲则刚”,与大家共勉!
知足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双方辩手:
大家好!首先谢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辩论。
作为反方的四辩,我要对我方在陈述阶段和自由辩论阶段做出总结,并进一步说明我方的观点。
陈述阶段,我方一号辩手开始便申明了我方辩论的目的,是论证“乐而知足”这一词语中存在的快乐和知足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们因为精神世界上的快乐而感到满足。我方辩手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来说明,只要精神上快乐,人们便不会感觉到不满足。
之后二号辩手和三号辩手则针对对方辩友立论中的矛盾对对方的论点“知足而乐”进行反驳,并且引用了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来反驳了对方辩友单纯从本我的快乐原则这一片面角度对“知足而乐”做出的所谓正确解释。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辩手开始便承接了陈述阶段三辩的问题,继续针对对方立论方面的根本矛盾做出反驳,对方辩友在我方再三要求下对自己的立论方面的矛盾做出解释,并且把开始时单纯的用本我的快乐原则来论证“知足而乐”变成我方三辩已经陈述过的完整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
在讨论过程中我方一辩把“乐而知足”引申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即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引起对物质上欲望的降低,从而达到乐而知足。但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进行争论,直到自由辩论结束。
从上面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来说,我方辩手一直围绕“乐而知足”这一观点,用各种事实及理论进行论证,下面是我对于我方论点的补充解释。
“乐而知足”,并不是说,快乐产生了满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这里面的“知足”,指的是对自身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满足。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满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现在在做小职员,他感到快乐,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并不是说他满足于十年之后他还是小职员,而是他知道按照目前的生活步调来说,十年后他会做到什么位置,他对这个位置觉得很满足。
同理可知,对方辩友提出的变态杀人狂的例子,是因为他感到快乐之后,对杀人狂的生活很满足。之所以他会继续这种变态的生活,那是因为他觉得快乐,从而产生了满足感。由快乐产生满足感,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是正确无误的。
而对于“知足而乐”这一观点,我方认为是错误的。通过前两个阶段,我方已经说明“知足而乐”跟本就不是人类的本能。而且知足之后是否就会感到快乐呢?我们可以看看秦始皇。他的功业就当时而言是最大的,他应该是知足的。但是他快乐吗?肯定不快乐。如果快乐,他就不会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甚至让徐福带5000童男女给他找长生药,做一些随意夺走别人财产和性命的暴行。我举这个例子,可能对方四辩辩友会说,“知足不一定快乐,可是在那些事例中的那些人他们到底知足了没有?”的确我们无法得知别人是否知足了,既然如此,您又怎样证明您的例子里那些人是否知足呢?无法判断对方是否知足,您又如何能说他知足而乐?
对方辩友的“如若没有很多人相信“知足而乐”或者“知足常乐”,那么这样的概念也不会延续至今,广泛流传了吧?”这句话则让我觉得,好象是谎话说了一千遍就会变成真话。“三更半夜”这个词大家也都这么说,那三更真的就是半夜吗?半夜应该是2.5更才对吧。我们有自己的脑子,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事情的对错,不一定说了几千年的话都是对的。
综合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总结和最后对于各自论点的一点补充,相信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我方的“乐而知足”的观点。
知足演讲稿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一模以及高考前最后复习阶段的看法。
一模在上上周刚刚结束,有同学考得十分理想,与零模相比有较大进步,这当然值得祝贺。当然,也有同学并不满意自己的成绩。但是,一次考试的成败难道仅仅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一次考试的价值就仅在于此吗?
我想,并非如此。虽然我们都渴望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但结果却无人能够真正做到尽善尽美。对于这次一模,就拿我自己来说,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通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语文的作文,数学的填空,英语的听力就是接下来我需要努力加强的地方。通过一次考试,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我想,这就是在高考前安排这么多次模考的意义吧。考试的价值就在于总结经验、深刻反思,为下一次练兵做准备。经验是实践性的知识,无法被告知,唯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方能被真正感知,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注定是一段辛苦的旅途,但,旅途的辛苦,并不意味着报之以麻木。相反,我们应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在踏实中收获,在快乐中繁忙。如此方能不畏雨雪,不惧风霜。
高三,用一个词来概括,是成长——为了不断超越、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一个人的极限,只有在压力中才能被测试出来,一个人的潜力,也只能在压力之中被释放出来。“高三”这个词给予我们的不应是无尽的黑暗,而是一次名正言顺地追逐梦想的机会。“青春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它有前途。”既然心中有梦,在这最后的阶段,这最后的六十天,何不放手一搏?
“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一个人,要考的更好,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那么他的根就必须更深入学习。高三就好像一段又长又黑的隧道,百万学子被梦想之光指引前行,却也在追逐着梦想之光。学习压力,悉心教诲,包袱之下,埋藏着的,是对丰收的期望。
不要自陷于知足常乐的囹圄之中,做一个不知足者,做一个常进者,做一个追梦人。我们用努力和奋斗来换取自己的未来,可没有人会知道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因此,留给我们的答案很简单。
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知足演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叫做《青春·理想·奉献》。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流而上。 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岸上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为它取了一个好听而美丽的名字——理想。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淡淡的稻香。就像陈年的女儿红,愈久弥香。
小时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才觉得儿时的我多么的天真。白驹过隙,渐渐地,我们撇下无知迎来了属于我们的青春。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青春,让我们肆无忌惮,畅然释怀,体味风那样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为青春赋予我们的是生命的巅峰,我们无须成熟,我们不再无知,我们唯有执着,在执着中,我们长大了,同时也渐渐地明白:理想,这朵娇嫩可人的鲜花,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那充满渴望与企盼的目光的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为其送上悉心的呵护。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列夫·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
当你听到这里,朋友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对于像我这样刚走出校门步入实习岗位的实习生而言,就应该在生命的春天里,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我深信,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那么理想成真便将不再遥远!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这寓意深远的言语形象地揭示了一条真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理想成真的那一天将会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
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正在为理想而彷徨呢?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 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
朋友们,你们是立长志之人,还是常立志之人呢?此时此刻,审视自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想到了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闪光。青春是迷人的,许多人在青春光华里谱写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宋朝21岁的辛弃疾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势领兵抗金;周总理19岁时便写了气壮山河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以表达把青春献给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永远不落的星辰,更是我心中的楷模。
朋友们,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毋庸置疑,是奉献,是默默的奉献,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无怨无悔的奉献。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无论时代的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奉献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岗位敬业奉献。在本职岗位上,有没有奉献精神,工作成效大不一样。人们在本职岗位上,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争一流,创一流。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李素丽、徐虎、吴如、白国周等一批爱岗敬业人员的优秀代表,他们为人民所尊重,所乐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然没有祖国为母亲挣脱锁链而驰骋沙 场,但却赶上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奉献青春的时代。我们应该树立与汝电“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应该有为汝电再创辉煌而奉献青春的志向。 其实,奉献对于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不妨做一棵小草为青春献上一丝新绿;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孕育我们的土地捧上甘露。不能成为天之骄子,何不传承汝电精神为中平能化集团的改革发展作出贡献呢?
今天,汝州电化公司的筹建工作,在公司领导和全体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过去的日子里,工地上,我们的青年们也都或多或少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患上重感冒,依然扯着嘶哑的喉咙在工地上奔忙;有的得了急性角膜炎,眼睛红肿得发亮也没有离岗;还有的把婚事的筹备交给未婚妻,交给家人,结婚的前两天还依然战斗在岗位上这正是他们的闪光点,正是他们热爱汝电、为汝电作贡献的真实体现,他们的青春因奉献而怒放异彩。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我们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二十一世纪的时代青年,青春焕发出无限力量,奉献铸造起座座丰碑。青年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具有朝气蓬勃、敢为人先、拼搏竞争的特点,我们应该本着自觉、自强、合作的先进理念,展现汝电青年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勤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汝电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奉献,中平能化集团的改革需要我们的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奉献。青年朋友们,释放我们的热情吧,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投身于汝电改革发展的大潮,劈风斩浪,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