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1
【教师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组织学生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和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欣赏,揭示课题。
1、音乐欣赏:欣赏《为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齐读。
2、师生交流背景。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理解词语: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指导朗读。
3、画出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2)交流概括。(3)板书小标题: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全然不顾……”(意志坚强、奋不顾身)
☆“一个个奋然……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的电杆。”(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在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总结,引读第六节。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有感情地读文中令你感动句段。
2、再听《为了谁》。说说你想到什么?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铭记
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手段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1998年由于连日来的大暴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险情。昨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共同打响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指名回答课文第二段(2-4自然段)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哪几个典型事迹?
教师随机板书大堤抢险(或保卫大堤)
黄晓文
勇救群众(或救助群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或保护大堤)
下面先让我们通过录像,看一下大堤抢险中的一些真实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渎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较深,用笔划下
①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②全班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体会到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不顾危险)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狂风卷着……堤岸(体会环境恶劣,险情严峻,大堤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危险)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体会英勇顽强,可用哪些成语: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舍身忘死……)
☆战士们高声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电脑出示句子(体会到乐观精神、大无畏英雄气概)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体会战斗艰苦,持续时间较长,战士付出血的代价)
(2)抓对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和无畏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好像看到……
(在恶劣环境,奋力抢险;看到顶着风雨,跳入巨浪滔天的'洪水中用身躯筑成人墙;看到战士肩扛沉重的沙袋来回穿梭在堤坝上的情景……)
满怀激情朗读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的心也受到了震撼。其实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他们生动的事迹。我们书上就介绍了这么一位抗洪英雄他叫“黄晓文”
让我们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共同走进黄晓文高尚的内心世界
2、学习事迹之二:黄晓文事迹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黄晓文的什么事迹?
(2)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哪些词可以看出他在抢时间?指导朗读
(3)其实在抗洪前线像黄晓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在那几十个……有多少……事迹啊!)
(4)交流自己查找的相关事迹
(5)放录像(有关李向群资料)这位年轻的战士,他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凝固在大堤上。他用生命谱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他就是为民献身、舍生忘死的李向群。其实在抗洪前线,像李向群、黄晓文……这样的抗洪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课文中那个词最能突出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6)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佩之情齐读)
3、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请速读第五节,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自己多读几遍
①同桌先交流,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可联系文中的句子谈)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能否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也许你有更深刻感受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三、师总结,引读第三段
是啊,多么可爱的战士,为了保住大堤,为了救援群众,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舍生忘死冲在最前面,真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b、惊心动魄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
上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这堂课我们就围绕两个重点,去感受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去领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书:铮铮铁汉人民救星)【第一课时已经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重点,第二课时开始重新提出两个问题,也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面。(默读课文,汇报)【总体把握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景。】
小结:课文的2-5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场景。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两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灾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是如何与洪水决战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并且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并试着把它读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动的句子了吗?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险、奋勇救堤的感人场景。此段中对战士们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极为传神,读来格外惊心动魄。让学生们品读这段,为的是充分感受战士们的献身精神。】
A、官兵们……保住大堤!
体会“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只有一个念头”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引读)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
尽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引读)大堤,保住大堤!
B、战士们……加油!
体会:这是战士们在面对洪水、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男生读)
C、一个个……伤痕累累。
体会“奋然”、“伤痕累累”、“鏖战”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冲垮了堤坝,冲毁了房屋,却冲不倒战士们誓死护堤的信念!女同学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女生读)多么英勇的战士啊!可是,(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通过重点句的品读,加上教师适时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细致地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为理解“铮铮铁汉”打好基础。】
(3)这段话是人民子弟兵与洪水进行大决战的情景,这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一起来读好它。(齐读)【对联是对抗洪场景的大概括。】
(4)让我们再次却感受一下当时那紧张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抗洪片断)【事情发生在98年,如今的学生当时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书上的描写学生们只能抽象理解,播放当时片断能让学生们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之情。】
(5)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战士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全段)【通过充分的感情铺垫,学生们此时读起来已然是充满了对官兵们的敬意。】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与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们早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谁来深情地读一读黄晓文的故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品读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洪的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谈体会可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内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学们都被黄晓文的勇敢和奋不顾身所感动,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动作和“二话没说”、“三下两下”等词语体现出时间的紧迫,动作的迅速,黄晓文的奋不顾身,相机指导朗读)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随时都会坍塌,也许,一分钟的松懈就会使无数房屋被冲毁;一秒钟的休息就会使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所以当团长要派人去找随队军医时,黄晓文大声说——(引读)“来不及了!”说着,——(引读)……爬上了大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不仅体现了黄晓文的铁汉精神,也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5)、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播放抗洪战士牺牲的片断)【抗洪过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放此片断能更深刻的打动人心。】
(6)、小结:又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群,年仅20岁的李向群,在与洪魔的斗争中,他永远地长眠在抗洪大堤上!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李向群那样,发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们奋不顾身保大堤的英雄壮举,显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圆满小结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备了整整铁汉的英雄本色。】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不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惊心动魄,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的场面也同样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呢?【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品读,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让学生来讲故事体会,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谈理解,循序渐进,不但能锻炼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能体现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
A、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男生齐读。)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号,解放军还救出了无数的群众。女生齐读)
小结:是啊,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送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舍生忘死救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板书:舍生忘死救群众)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运用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子弟兵的英勇事迹,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运用媒体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场中悟文、明理、端正人生价值观。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颂了解放军展示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给文章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内容。
第二课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大江保卫战实景片断,让学生在情感场中读文、品文、悟情。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1、课件。恰当合理地运用了影片《惊涛骇浪》。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口,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共战洪魔。课文《大江保卫战》与影片《惊涛骇浪》都以此为背景。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对该影片做了剪辑,把能服务于教学的资源都加以利用,从而丰富课堂。
2、文字资源。针对文章的空白处,收集了课外资料,拓展了文本,如《周运兰老师获救记》
3、该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教学策略:
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校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
1、上课伊始,显示“山洪爆发”这一场面,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的心在洪水来临时跟着紧绷起来,感受洪水之猛,从而奠定情感基础。
2、在“大堤抢险”中,子弟兵们为抢险伤痕累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伤痕累累的情感体验,运用媒体播放伤痕累累的手,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
3、在“铮铮铁汉”这段内容中,课文黄晓文“为了抢险不顾伤痛”这一铁汉形象,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再现了“为了抢险英勇献身这一铁汉形象,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4、在课文总结这一环节,播放了《惊涛骇浪》片尾曲,通过声、形、色再度冲击学生感官,从而升华情感。
教学评价:
知识和技能。
1、朗读上,能否读出感情,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2、能否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句子所蕴涵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感。
1、能否融入课文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汇?
2、能否深刻体会子弟兵的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价值观是否得到上升?
《大江保卫战》教案
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大江保卫战》,情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
(板书: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唤起旧知。
情境导入
媒体播放“洪水泛滥”的惊心动魄场面,配以旁白(第一段的内容)
观看洪水肆虐的情景,进入课文情境
“洪水泛滥”场景,学生没有体验,上课伊始运用媒体展示了这一场景,就把学生一下子带入课文情境中,学生耳听着咆哮声、目睹这洪水的猛兽之势,尾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学习“大堤抢险”
(1)思考:哪些句子表现子弟兵们的“抢”提出问题:他们又是怎样抢的?
(2)组织交流。
(3)小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抱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媒体展示“官兵们把手伸出来”这一特写镜头)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划出相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交流思考结果
谈谈自己此时此刻心中想些什么?
那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伸出来十分具有震撼力,学生亲眼目睹那布满血口子的双手,耳边又回荡着低沉凄婉的音乐,心中涌起了无限不忍、辛酸。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子弟兵们大堤抢险的艰辛,从而引起感情共鸣,加深了情感体验
学习“铮铮铁汉”
(1)提问:哪些字词能反映出铮铮铁汉本色?用笔划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划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字词
出的字词:一连串动词。
(3)提问:说说为什么要用“扯“,不用”撕“等字词?为什么要用“捆“不用包、扎”等词?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从一连串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感动崇敬的心情读读这三、四两段。
指名读
引导学生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感人的事迹啊!”(先播放子弟兵累倒在泥水中“的镜头,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汇报学习情况
读文,回答问题
学生谈体会
学生朗读
学生观看后发挥想象,手说还会有哪些?
一个子弟兵再泥泞中来回奔波,最后体力不支累倒再泥泞中,再也没爬起来,这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让学生动容了,从而体会到了什么叫“铮铮铁汉“,无须许多言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5
【教师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组织学生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和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欣赏,揭示课题。
1、音乐欣赏:欣赏《为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齐读。
2、师生交流背景。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理解词语: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指导朗读。
3、画出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2)交流概括。(3)板书小标题: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全然不顾……”(意志坚强、奋不顾身)
☆“一个个奋然……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的电杆。”(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在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总结,引读第六节。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有感情地读文中令你感动句段。
2、再听《为了谁》。说说你想到什么?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铭记
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6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 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 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 首先,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如何。
5、 出示词语,领读,从音、形、意三方面学习
6、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 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 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 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 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3、 引读:
(1)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 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 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 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2、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3、 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 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3) 全班交流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多么勇敢的官兵们啊,他们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与洪水赛跑,让我们在朗读中去体会他们的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当时争分夺秒的场面。齐读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理解:“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最能概括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它前半句写洪水牵动了战士们的心,后半句写了战士们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怕流血牺牲,与洪水进行决战。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味,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吗?让我们通过录象再一次来感受当时的情景。
2、放录象
3、谁来描述当时的情景
二、学习第一节
1、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看幻灯,谁来把这段话朗读一遍
2、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势——万分危急,哪些词语告诉你情势危急?
3、朗读时,这些加点词语该怎么读?三个“告急”该怎么读?
4、自己练练看,注意读出当时情势的危急。
5、指名读、齐读。
6、师生接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三、学习第二段
1、这场战斗是怎样打的呢?请同学们再看录象,再次来感受当时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2、课文第一段也向我们描写了这场战斗,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这一段课文,边读边想,从录象和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3、小组交流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们以四人小组来交流,把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解决
4、集体交流
下面我们进行集体交流,谁来先说,从第二段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舍生忘死救群众
5、师: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课文通过哪些句子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6、谁来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
(1)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出示)
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奋不顾身?
B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先自己练练。C指名读
(2)战士们高声喊道……人墙
A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B指名读、齐读
(3)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
A看到战士们伤痕累累,我们感动得几乎要哭了
B谁来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黄晓文的事迹
A课文是通过什么把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语言、动作)(这一段话抓住了黄晓文的'——语言、动作来表达精神的)
B我们一起把黄晓文的感人事迹读出来
C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
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究竟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象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显示了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铮铮铁汉)
(5)汹涌的急流中……电杆
A比较句子
(1)、书上的句子
(2)、汹涌的急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来到树梢、房屋、电杆。
(3)、劈波斩浪:写出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奋勇向前的形象
三个飞向:写出了战士们心情的急切,动作迅速。
B书上这句话写得真令人感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C他们的冲锋舟仅仅来到了飘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欲坠的电杆吗?课文用哪一句来表达这个意思的?
D幻灯出示“哪里……”一句,这里的“军旗飘飘”“军徽闪烁”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什么地方有危险,解放军就指向哪里?
E谁来读出这个意思,指名读、齐读
(6)在安造莞
A学生说。
B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C是啊,他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看幻灯)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让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圈让给了在洪水中哭哭挣扎的人民群众,所以,在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看到了——就象看到了——
D出示这句话
这里的红五星、迷彩服又指什么?
E这句话的意思是:解放军是人民的大救星
(板书:人民救星)
(7)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五自然段朗读一遍
(8)这一段课文写得生动感人,课后要求我们背诵,先自己练着背背看。
看幻灯
齐背
四、总结: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做呢?
板书:军民鱼水情
师: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他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五、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被解放军伟大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课后以《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把你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铮铮铁汉 奋不顾身保大堤
人民救星 舍生忘死救群众
(军民鱼水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