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1
寒假里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书,体验了一个日本小女孩在战争刚刚结束,生活非常艰苦时期的童年生活。
书中的小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彻子,她小时候非常调皮,经常在上课时一会儿开文具盒,一会儿翻书,有时甚至跑到窗边喊艺人来表演,弄得老师没法上课。后来,小豆豆的妈妈无奈,只好把她送去“巴学园”上学。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是位教育家,他就像是我们中国的陶行知。小林校长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此同学们也非常热爱小林校长。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豆豆交了许多朋友,她的朋友有朔子、宫崎君、高桥君、阿泰等,朔子是小豆豆最好的朋友,她们俩每天都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宫崎君是从美国转来的“小博士”,知识面很广;高桥君很矮,他从小就患上了一种病,永远也长不高了,但是他却在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阿泰十分可怜,他有小儿麻痹症,身体特别脆弱,在一个阴雨蒙蒙的早晨,突发疾病去世,全校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
在书中,全校运动会上冠军获得的奖品是胡萝卜,小豆豆拿到了第二名,奖品是一根牛蒡,小豆豆拿到牛蒡幸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回家和全家人分享了烤牛蒡,仿佛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佳肴。我不太喜欢吃胡萝卜,可是我从来没尝过牛蒡,我看见书中的小豆豆津津有味地吃着牛蒡,不禁馋涟欲滴,便缠着妈妈在超市买回了日本牛蒡,妈妈用牛蒡烧了鸡汤,我尝了一碗以后大失所望,哇!原来牛蒡吃在嘴里又粗又硬,还有一股苦涩的味道。怎么会是这样?可是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又盛了一碗清苦的鸡汤,慢慢地喝完了。
我现在把我们的校园也看成是我的“巴学园”,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小豆豆一样热情、聪明和善良,善待每一位同学,学习他们的优点,宽容他们的缺陷,拥有和小豆豆一样多的朋友,让我们的童年充满快乐和幸福。
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2
淅淅沥沥,潇潇洒洒。此雨好比一位豪爽的少女,柔中带坚,强中带弱。今天我趁着兴趣已浓,又阅读起了《窗边的小豆豆》最后几页。
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成天捣乱的假小子,因太过顽皮而被退学,小豆豆焉知非福,在新的学校——巴学园她生活得很自由,学会了乐于助人、善良等美好品质。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巴学园被熊熊烈火烧尽,大家被迫分离。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滚滚硝烟吞没了点点欢笑,都是战争惹得祸,战争是最能体现人低素质的事,是最让人憎恶的一大祸害。
小豆豆在巴学园中占了一棵树,她请得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去她的树上做客。因为泰明是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从来都没有爬过树,也不会爬树,他没有和小豆豆一样占一棵树。小豆豆的手顶着泰明的臀部,手抓着泰明的脚,两个孩子一步一步地艰难地爬上树。当两个孩子大汗淋淋之时爬上树时,二人惬意地聊起天来。憨憨的笑声,滴落的汗水,彼此的鼓励,全都化成了午后烟云。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豆豆退学之后却上了一所世上最幸福的学校。在美的熏陶下,她长大了之后当上了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每当我回老家,我总是满心欢喜,开心极了,笑容总是洋溢着;离开老家时,失声痛哭是难免的,伤心至极,愁眉苦脸总是抹不掉。那时,姨夫当堂吟了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啊!我擦了擦不舍的泪,记住了这句贴近人心的诗句。
战争一来,它必将会吞噬圣洁的和平,光是中国,死于战争的人不计其数。我们要让先辈们白白牺牲吗?不,我们不能。我们必须呼吁和平,不要为了那点资源而杀人了!搞得你死我活。
是战争毁了巴学园,切断了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不知明日还会有更多的战争还是更和谐的社会。我们一定要将正义进行到底,呼吁和平,让战争彻底从浩渺的宇宙中消失!
一缕阳光踏着屋檐上雨水滴落的音符,如空气般飘进了我的房间里,照在了《窗边的小豆豆》的封面上那摆着姿势的小豆豆上,她仿佛活了。
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3
《窗边的小豆豆》以小女孩豆豆为主角,描写了“问题学生”豆豆如何在小林校长的呵护下,开始有新的转变,在巴学园里和伙伴们开心、健康地学习的过程。我睁大了好奇的双眼,随着作者的叙述走进了自由、活泼的新型学校——巴学园,认识了善良可爱的小豆豆,慈祥的小林校长,以及小豆豆的朋友们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和小狗洛克。
我轻轻地合上《窗边的小豆豆》的最后一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小豆豆的一桩桩趣事所深深吸引,久久回味。
我认为巴学园之所以吸引小豆豆,是因为首先巴学园的教室很特别,居然是淘汰下来的电车。这太吸引低年级小朋友了!最重要的是小林校长能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话,孩子们一些“奇怪”的想法他都能理解,因此孩子们也爱和他说心里话。为了让孩子们不挑食,他要求大家的午饭里必须有“海里的味道”和“山里的味道”。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学校开展了特殊的野营活动。为了增加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学校组织了别具一格的运动会。
我想巴学园的生活不正是我们这些低年级小学生所共同向往的吗?
回想在崇文实验学校就读的两个学年,我不禁感叹我不是一直置身于巴学园吗?崇文的理念与巴学园是如此相似,就是让每个孩子在玩中学,因此我们每个崇文的孩子都是快乐的。一二年级的教室就像一个大蒙古包,从二楼到一楼可以坐三色滑梯,校园的长廊连接着童趣园,还有绿色植物隔成的迷宫也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可以置身音乐厅与航天员叔叔们会面,可以在校园的一角收获成熟的果实,我们可以尽情地在泥工教室玩泥巴,也可以在楼顶上开展我们的科学实验。我们在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学会了谦让,懂得了感恩,加强了团队精神。我们和老师的关系也是和谐的、平等的。科学课上老师会与我们一起趴在地上观察蚂蚁,生活上老师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科技节上很多活动的策划,校长都会倾听我们的建议。
崇文,你就是我心中的巴学园!
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4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最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是她小时候的真实故事。
小豆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她很特别,上课时的一些行为,在老师眼里是不被允许的。有一次,同学们正在上课,她却径直走到窗边大声的喊:“你在上面做什么呢?”老师还以为她在跟楼上的同学说话,便向上面看去,可是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一只在屋檐下做窝的小燕子,原来她在跟小燕子说话。因为她上课老跑神儿,所以学习也不好,老师经常鄙视她,再加上她行为怪异,一年级就被学校劝退了。幸好小豆豆有一个理解她的好妈妈,不像别的妈妈那样训斥打骂她,而是让她去了另一所学校叫“巴学园”。
“巴学园”很特别。第一个特别的是学校的校园,其它学校的大门都是气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这所学校的大门却是用两棵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教室是六辆报废的电车。第二个特别的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在这个学校,每天想先上什么课可以自由选择,想坐哪个座位就可以坐哪个。我好羡慕小豆豆,她有太多的自由,在我们学校,课程都是老师安排好的,自己的座位即使已经坐腻了,但是没有老师的允许,也是不能随便更换的。
“巴学园”还有一个我佩服的小林先生,他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他能把别的学校教不好的孩子教育成天才,也特别理解孩子,像是孩子们肚子里的蛔虫,孩子们的想法他都知道;他对孩子们也特别有耐心,因为他能专注的听小豆豆一连说上四个小时的话,我敢肯定,我的老师、爸爸妈妈连听我说一个小时话的耐心都没有,要是我说上四个小时的话,他们早就烦死了,所以我特别佩服小林先生。
我多么希望我们这里也有一所“巴学园”,小豆豆多么幸福啊!能上这么好的学校,遇到这么有耐心的老师和校长,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快乐的学习时光。
爱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5
微风拂过发丝,阳光洒下,《窗边的小豆豆》的书页在指尖翻动。仰起头,小豆豆仿佛就坐在窗前的树上,阳光照在她的脸上,让她的脸颊显得更加红润。手中的这本书,已是第三次翻看。
一所让人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个曾让普通学校老师无比头痛的孩子——小豆豆,还有一个能耐心地听一个六岁小孩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哈欠、能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小豆豆作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时没有呵斥她,只让他“弄完之后放回去”、让人崇拜的老师——小林校长。
说心里话,我很羡慕小豆豆,她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羡慕小豆豆淘气、可爱、执着。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她跳进水泥堆里,跳进盖了报纸厕所掏口中。这份淘气、执着仿佛在儿时我的身上也能发现。
三岁那年,茶几上的绿豆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大人不注意时,拿起绿豆就往嘴里送,但没有尝出什么味道。继续观察,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把它“藏”到了鼻子里,也许觉得这样很有趣。当时应该没有觉得不舒服,没哭也没闹,继续玩着。后来妈妈发现我老揉鼻子,呼吸还有点重。于是妈妈拿着手电筒检查,这一看可把她给吓坏了,要是发现晚了绿豆可是要在鼻吼里发芽了,一家子着急得要命,作为当事人的我还在那偷偷地笑。儿时的自己就和小豆豆一样,总能作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小豆豆能为了心爱之物努力拼搏,她的这份执着也曾激励了我,让我在参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活动中得以坚持。记得那天烈日炎炎,太阳发出“滋滋滋”的声响。活动不过半小时,我的汗水早已浸湿衣襟,豆大的汗珠从脸上不断往下落。我瘫倒在凉亭的长椅上,凉亭里的一丝微风,把小豆豆寻找心爱钱包的身影吹进我的脑海里,仿佛在为我加油打气。在这份执着信念的鼓舞下,我们坚持把垃圾送去了它们各自的“家”中。
看这本书,纯属偶然,但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妙语连珠,却在平实朴素中流露出小豆豆随心所欲、淘气、善良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