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正面管教》读后感

2025/09/2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最近在同事朋友的推荐下,我在阅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一开始读,就被整本书中作者的基本观点:摒弃惩罚,选择和善而坚定地方法,而吸引。在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确实还需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总希望他们不犯错误。一旦发现学生有冒失犯错的时候,我会很容易为他们的行为着急上火,心想这样的事情提醒过很多次了,为什么还犯这样的错误。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孩子犯的错误,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机会!

其次,我们总会错误的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有时,善意的惩罚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的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大的损伤呢?他们在大人的责备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呢?还是孩子会在鼓励、无条件的爱和所赋予的权力中所学到的东西能使他们获得生活技能的锻炼以及健康的自我价值感?这一点判断真的很重要。

所以,我们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在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孩子会与大人合作的前提下,赢得孩子,而不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那只是表面的赢了孩子。“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大师心灵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着自己的过去,展望着自己的未来,相信未来再遇见学生犯的小错误,自己一定会处理得越来越好,而且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我们的学习或是读书也是为了改善现在的状态,但如果追求完美,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只求改善,不必期待完美,对待孩子亦是如此,承认孩子的进步,学会鼓舞孩子,才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当我看到138页的图时非常的震撼,我们平时不就是如此吗,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却没看到优点。85%的优点看不到,唯独盯着那15%的缺点,要学会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

有时我们在实践这些知识时会有压力可能家人会不理解,可能同事不会理解,但这时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遇到问题并处于压力之中的时候,要记得离开旁边的观众,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私下里解决问题。

安排特别时光,这里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每天必须给孩子一个小时或怎样,但是这个特别时光必须有,而且要让孩子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为他们设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在学校中也可以给一部分学生一些特殊时光,要记得每个孩子都要有每天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特别关注,让他们获得归属感。

我们常常用赞扬来让孩子达到一些行为目的,但赞扬真的能给孩子自尊吗?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花时间训练孩子,当我们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时,需要教给他们怎样收拾告诉他们这一步怎样做,下一步怎样做。但要记住,孩子总归是孩子,不要苛求他们事事做的完美。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亲爱的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四班曹竣哲的妈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分享《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

十多岁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变化最为迅速的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父母的协助,但需要父母的方式和小时候完全不同。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倡导以和善、坚定并且对孩子充满鼓励的方式养育孩子,书中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和你的十几岁的孩子站在一边,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用传统的教育理念高高在上去控制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并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多鼓励孩子而不是讽刺羞辱,和孩子一起专注的解决问题,固定时间开家庭会议与孩子达成相互尊重的约定,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并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第二,和孩子高效沟通的技巧,帮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所需的品质和人生技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十几岁的孩子学会做饭、洗衣,独自去做预约好的其他事情,要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你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我相信你能自己做。我很原意告诉你如何着手做。”

第三,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孩子一起致力于对电子产品安全、平衡的使用,电子产品也可以提供娱乐、有益的知识,并有助于孩子培养一些能用于其他方面的技能。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与我们成长的时代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他们能从使用电子产品中极大的`获益。我们对自己和孩子要有信心。

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我们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去践行那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孩子,从而帮孩子从容的度过青春期的成长。《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中这两句话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也有帮助。一是:“放手并相信你的十几岁的孩子没有你的控制或过度保护也有基本的学习能力。”二是“勇敢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一种没有批评或解救的支持性氛围中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5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敏感的孩子,老师的每句话、每个眼神、每个批评与鼓励,一些画面历历在目。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从那青葱岁月走过来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被表扬或被批评过;每一位老师在小时都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当我们是孩子时,我们渴望怎样的老师?我们做错事时,希望老师怎样对待我们?这些好像已是我们现在忽视而久远的事了。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个帮助你记住孩子的观点的绝妙办法,是回忆你自己童年时代。闭上你的眼睛,让思绪回到你的童年。回想一件你和家里或学校的一个大人发生的让你觉得受到了挫败、误解、屈辱、不公平对待或这几种任意组合的事件。设身处地地再去体验一次。回顾当时的具体细节和你的真切感受。继续闭着你的双眼,回忆一件你作为孩子和一个大人之间发生的使你感受到的鼓励、理解、欣赏、激励、另眼相看或上述情形的任意组合的事件。设身处地地再体验一次。回顾当时的具体细节或你的真切感受。重新体验一下那些感受。

我们渴望老师善意的眼光;我们渴望老师和蔼的微笑;我们渴望老师理解的信任,我们渴望……那是我们儿时的希望,也是现在孩子的.渴望。不妨我们换位去思考,把现在的自己和孩子转换一下,也许孩子会对自己学习更加努力;也许孩子会更加遵守纪律;也许孩子更加开朗而自信;也许令我们老师头疼的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并不是代表着老师不可以生气发火,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从孔子开始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我们把这种方法延续至今。马卡连柯提出“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就要给他们制定一定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规矩,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不是让孩子“画地为牢”,而是在正确的路上走得更远。

角色的转变,改变了我们的立场,读书不断的反省让我们看清自己,转变观念,及时调整自我,让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铺设一条路,让他们走的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