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走向海洋读后感

2025/09/28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走向海洋》,里面讲了地球故事、文明星火、科技之光、万物之理、星字迷尘、生命奥秘......里面有许多科学知识和许多在电视上或连科学家都没见过的图片。

里面让我最喜欢的便是地球故事了。里面讲了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那是为什呢?因为里有丰富的物产——油气。这件事要从以前开始讲起: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海主权提出任何质疑,为何后来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突然开始疯狂地争夺南海呢?因为南海不仅储藏油气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甚至被称为是“海上生命线”。除此之外,南海争端也出现了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的影子。有些人认为未来想在南海油气开发上有所作为,便会面临与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的冲突和较量。

还有一个故事便是: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斗的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因为这本书则用大量用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和谐海洋”的目标,做到“主权属我”,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

这本书里,不仅讲了有关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的事和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为什么我们在陆地上能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斗的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这两件事,还有许多故事,如:有关钓鱼岛的事和许多有关国家将面临的大事......498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很多啊!像这些知识都是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2

在茫茫的大海中,人类未解开的.谜数不胜数。在人类认识的海洋生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但这也意味着它们离死亡接近一步。

在这本书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属第五章:保护家园了。

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生活在家中的许多生物们也跟随着死神去了另一个时空,还有的也是奄奄一息。凶手是谁?看过这本书的同志可能会说是化工废水。错!凶手是我们人类,那些化工废水都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呢《快乐大本营》曾播出过一则短片:“人类捕捉到了一条非常稀有,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鲨鱼。它们把鲨鱼的鱼翅活生生的给切了,接着,管它死活,直接一扔,扔向了海洋。顿时,鲜红的血立即染红了蓝幽幽的大海。慢慢的,鲨鱼沉到了海底的一块石头上,它挣扎着·跳动着,慢慢的,悄然离去。”我哭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残忍,这么自私?我知道,鲨鱼的翅可以赚大钱,但不至于为了钱而去伤害了一条稀有的鲨鱼吧!不要等到世界最后一只动物变成人类的眼泪时才后悔,这正如俗话说的:“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印度教手稿中说的好:“何谓有道德的行为,就是绝不残害生命,因为杀生是所有罪恶的根源。”残害动物的人算是有道德的吗?不,那是一种罪恶。是给我们人类脸上抹黑……有位回教先知说:不要是你的胃成为动物的坟场。什么意思?你果你有一颗爱动物的心,你就应该明白的。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3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化历史的根源,是苍茫蔚蓝的蓝色宝库。

——题记

我未曾见过大海,各种书籍、杂志都对他赋予无尽的赞美,总勾起我无尽的向往;我未曾见过大海,因此,我可以在我小小的世界里幻想着大大的海洋,那蔚蓝色的波涛在我脑海中澎湃;我未曾见过大海,但读了这本书,我却那么深刻的爱上了它。

面对他,在你认为天大的事都如过往云烟,那么微不足道。他的势力如此广大,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就把3、61亿平方千米通通纳入自己手中,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海洋蕴含着巨大的财富,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资源,终于把眼光放到了海洋上,真的,那么辽阔的海洋,蕴藏的财富,定是无法可想。例如石油,由于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不久将会从目前的20xx万吨跃增到5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然后由钢索吊装到船上。

面海,或清透无杂的,或混浊秽败的,或任遥望无垠的,或由围堤桎梏的……海,以它万千的形态、颜色、性情,类比了我们人类的一千零一种的孤独和守望。

可是,尽管海洋蕴含如此巨大的宝藏,当我们消耗完了地球上的资源,才去开发挥霍他,那是多么可悲啊。到那时,请认真倾听那汹涌的波涛,那是大海在哭泣。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不久将会从目前的20xx万吨跃增到5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然后由钢索吊装到船上。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世世代代捕鱼用的渔网将被强大的吸水装置替代,利用电场发出的光、一定频率的声音和溶于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够引诱和迫使鱼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连水带鱼一起吸进船舱中。到那时,连同海底牧场向人类提供的各种鱼虾类一起,人们从海洋中所获得的海味将达10亿多吨,比现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随着世界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使人们势必将目光转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据估计。海底的石油蕴藏量约为900亿吨,仅北冰洋的石油储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陆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己发现了500多个油气田,一个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边缘钻探计划的实施已近尾声。探索和开采海底石油,并将把生产基地建在海底。对于海底石油开采后的运输问题,人们将用大型潜水艇。设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里面装上10万吨原油,由潜艇拖带航行。也有人设计用飞船装运。

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人们称之为“蓝色的煤海”,它将转化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未来的海洋热能转化厂,将设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电缆供给城市用电。被誉为“未来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陆地水高得多。从重水中可以提取氢的同位素,科学家们正在用它来进行热核反应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它将成为取之不尽的能源。

走向海洋读后感 篇5

海洋不仅有着无尽的宝藏,还孕育出了生命。宇宙空间里的星云团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了裂变,旋,形成了地球。雨水跟着下降,把大气中的无机物植入了原始的海洋里,无机物的胚胎在海洋母体中经过孕育和漫长的演变,最终诞生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又渐渐演变出了原始的生物。人类便是这样通过这样繁琐的顺序逐渐演变成的……。可见,海洋与生命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啊!

没读这本书之前,记得语文老师曾告诉过我们,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它包罗万象,与地平齐,连接着天地;科学老师说,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在它的体内蕴含着大量资源能源,是天然的宝藏,但它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亦有弊;最近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这本书主要以海洋为主题来写的,具体分成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三大内容,在这本书中,让我们认识了四大洋与四大海,认识了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著名事件,如:郑和七下西洋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耻辱……他们对中国的海洋事业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海洋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的东西,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探索出更多的海洋奥秘!长大了才能更好的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家园!

随着全世界的科技正在不断的发展着,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人太多,从而使地球挤爆的观点了,人们可建立一座海下城市,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海洋占地球的70%左右,所以说,只要拥有海下城市,就不用担心人太多的问题了!

《走向海洋》让我们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惊讶与好奇,作者崔京生在书的最后,他展望未来,发现“百废待举,起步艰难”,他认为“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年6月16日“蛟龙”号入海冲击7000米深海,神九飞天与天宫对接,中国正在飞奔着追赶世界,让世界为中国骄傲,让我们与海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