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025/09/2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 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

教学模式

“赏析——探讨——表现——赏析”的圆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认识机器人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二、认知结构 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

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

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三、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四、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

五、展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萝卜雕刻的艺术特征及雕刻萝卜的方法。通过学习对萝卜的雕刻培养学生的对手能力

2.操作目标:巧妙利用各种萝卜的外形、质地、颜色进行联想,并运用雕刻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形象。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造型游戏活动中,启发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萝卜的形状、质地、颜色完成一件富有创意的雕刻品。

教学准备小刀、萝卜、豆子、玉米粒及各种图片等;

预习要求萝卜、刻刀、豆子、纽扣等装饰物。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旁注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萝卜放在桌子上,教师抽出几种不同形状的萝卜,分别提出不同的造型设想。

(1)假设这是一件美丽的装饰品,你怎样去做出你的想法?

(2)萝卜的皮和肉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怎样巧妙地运用它们自身的色彩?

2.出示:柱雕

思考问题:图案有什么样的`效果?想一想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师小结:柱雕在形式上分为两种,种是整柱雕,即整个柱子的画面内容在一个平面上,第二种即是分段雕刻,分层内容都不一样,每层之间都用圈线花边分隔开,在图案的效果上都是装饰性的浮雕。

3.指导学生制作:

(1)准备构思:

A、以不同造型的萝卜作出初步创设

B、用铅笔在萝卜上画出图样

(2)雕刻制作:

A、教师查看学生画在萝卜上的图样并指出修改意见

B、讲解用刀的方法

C、教师示范雕刻在雕刻时要注意小刀的角度,灵活运用注意安全。

(3)指导操作要求:

A、图样不要太琐碎

B、巧妙利用萝卜皮和肉的色彩对比

C、灵活运用小刀的角度深浅进行雕刻图样间的红白或青色彩对比要合理

D、灵活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如用豆子、玉米粒等进行装饰。

三、小结

对学生制作出的作品进行展示,指出不足,提出要求给予鼓励。

四、 雕刻作品欣赏,要让学生懂得雕刻的艺术魄力与艺术价值。

五、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

收集船的图片,水彩笔,铅笔等色彩画工具。

板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影片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应该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在课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像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象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教科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1、播放一段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青铜器乐的美感。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悠扬远古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同学们猜一猜,这么美好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2、引出编钟,幻灯片播放编钟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3、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板书课题:16: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探索发现

一、初步感知青铜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面具,这个面具给了你什么感觉?和我们常见的面具比一比呢?(夸张、恐怖、神秘)巴蜀地区的青铜人像以夸张突出的眼睛引人注目,呈现出奇特的地域风情。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恐惧。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真的存在了这样的面具,让我们一起来点击网站左侧的“青铜面具”看一看,说说你的感受。这些面具都出土于四川三星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源自商周时期,那可是一个以青铜文化为特征的时期,青铜冶铸业曾达到很高的水平。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时代。这些夸张神秘的形象,流畅的线条,象征着威严。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可是什么是青铜?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是用什么方法铸造的?你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我要探索”。

二、发展阶段:

1.概述

如果说,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精美的石器和彩陶代表的只是野蛮时期的成就的话,那么,青铜器的问世则可作为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的诞生,不仅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也为中国美术的历史谱写了崭新的篇章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学习总结。(请同学们看书30页课题下面有一段文字是介绍有关青铜器的知识)

2.什么是青铜?

课本第32页知识窗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3.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

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

(教师对什么是块范法或失蜡法进行介绍)

4.提问:同学们见过青铜工艺品了吗?

展示师生带来的青铜器工艺品。(仿制品)

5.学习成果反馈,交流学习成果。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我们的祖先更是富于创造,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而神秘的青铜文化。

通过初步感知青铜器、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分析青铜器的历史与发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运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欣赏分析

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

1.我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和图片,根据青铜艺术的欣赏方法,从造型、纹样、文字三方面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欣赏青铜工艺,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讲解,结合知识树幻灯片展示)

2.总结青铜器的年代与作品(幻灯):

长信宫灯、铜奔马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介绍,直观的了解青铜器的演变。尤其作品“蒜头壶”,书上没有的,我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感受它为什么叫“蒜头壶”。)

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伴随着音乐让学生感受)谈谈自己的感受,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多媒体动画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让同学们说说认得哪一件作品,并说出名称。然后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小组讨论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

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多有铭文,用于记录贵族的祭典、征代、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商代中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高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西周中晚期,有衰落趋势。器物轻薄简陋,种类也有所减少,纹饰走向简化。春秋时期,王室铸器减少,各诸侯国大量铸造。铜器采用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多用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新成就。秦汉以后,铁器、漆器、瓷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但青铜制品仍有所创新,即向轻巧、实用的生活用器方向发展。比如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型轻盈矫健;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而又实用。

运用收集到的青铜器相关资料,探讨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块范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第一组青铜器图片,重点赏析长信宫灯和铜奔马,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赏析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二组图片,有四羊方尊、莲鹤方壶、宴乐攻战纹壶等,让同学们欣赏青铜器上的饰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通过观察得出:三件青铜器不仅造型美观,纹饰也非常漂亮,初步了解几种青铜器常见纹饰:饕餮纹、凤鸟纹、兽面纹、龙纹等。

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三组图片,利簋和放大的利簋铭文。上面记录了周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青铜器上常刻有文字即铜器铭文,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欣赏时多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根据年代的变化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变化。

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学习总结。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研究分析青铜器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析不同器皿造型、纹样、铭文等资料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评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世界,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博大精深,难怪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青铜文化神秘厚重,还有很多连考古学家都无法解开的谜,等着同学们去研究开发,青铜艺术不仅体现了我国祖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而且体现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一起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吧!

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拓展

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瑰宝,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1.了解了中国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制作方法2.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赏析我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

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本课通过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并学会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中国人,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先辈留下的珍贵艺术资料,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没有雕塑作品的挂图、幻灯片。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让学生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它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并引导学生说出说唱俑的特点。设问:作品表现了这位艺人什么动作?俑人的面部表情怎样?

2、赏析《艰苦岁月》,教师简述内容,设问:为什么红军战士在做什么?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史的雕塑。

①《虎门销烟》

②《收租院》

③《武昌起义》

4、欣赏现代雕塑

①《和平鸽》

②《水族姑娘》

5、欣赏古代雕塑作品

①《九龙壁》

②《卢舍那大佛》

③《云冈石窟佛像》

三、教师小结:

我国古代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雕塑技法水平高,艺术性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5

课题:

第八课 十二生肖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教具学具:

彩纸、彩泥、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用猜谜的形式,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从而引出十二生肖是指哪十二种动物?

授课时,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精美的古代生肖作品,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分析作者是抓住生肖动物什么特征?最大创意在哪儿?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生肖文化的魅力,从而发展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欣赏完古代生肖作品后,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要完成好一件生肖作品,必须要抓住该生肖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观察老师现场作画的几种生肖简笔画,说说老师画得像吗?从哪儿看出老师画得像?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抓住该动物的特征,并让它大的更大,长的更长,使该生肖动物更形象生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同时,老师现场作画,即展现老师的基本功,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效率更高。

这节课我始终坚持对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小小的成功都应该用激励性语言给予肯定,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能行!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制作的环节中,我对每个人同学的创意都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更大胆去想象,富有创意的作品一件件应运而生。

本节课中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学会用彩泥制作十二生肖的方法,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能行、我最棒。当然,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结尾部分太仓促了点。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

学生能回去跟爸妈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关于十二生肖的知识,更进一步感受十二生肖所带来的文化。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6

1、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欣赏和分析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

2、过程与方法: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课件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

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生平。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4、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四、作业设计:

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知识点并讲评作业。

六、板书设计:

3、提袋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包装纸、剪刀、双面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材料准备情况;

2、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人员及位置。

二、授新课:

1、展示欣赏:提袋样品图片。

2、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喜欢的提袋特点!

3、探究提袋设计。

情境提示:

我们在生活当中,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A、说说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B、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C、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

构思创意

选择材料

画平面展开图

剪、裁、折叠

美化装饰

三、作业设计:

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 让部分学生想一想:自己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

2、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 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四、课堂小结: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7

课程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整套教材中线描画教学系列的一部分。线描画以线条为基本的绘画语言,是儿童写生或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本课以线描创作的手法,选择学生生活中长见的物品,如书包、鞋子、瓶子等作为描绘对象,引导学生用生动的线条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学生在描绘时,要把握好物象整体的轮廓和关系,注意对整体的概况和取舍,同时,对各个局部要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总之,耐心细致是进行精细描写的关键。学生在创作时要大胆果断、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做到运笔稳而慢,每笔要交代清楚,不能呢个潦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发现线条的美感,学习线条写生方法,完成一幅精细的线描作品。

2.能力目标:运用线条对物象进行精细的描写,提高学生用线条造型表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物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勾线笔、图画纸、范画 生:勾线笔、图画纸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 线描画以线条为基本的绘画语言,是我们写生或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精细的描写》(板书课题)。

1教师提问:你认为要想进行精细的描写,需要做哪些准备?

学生归纳、总结:

1、抓住特征。

2、生动的.线条。

直接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

技法讲授 了解线描技法:

1、各种各样的线

2、线与线的组合 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和有韵律等。

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总结出只有让画面的线条精细、丰富,并由粗细、轻重的变化。才能精细地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帮助学生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法,有助于进行精细的描写。

技法示范 教师出示“鱼”范画:

1、将大鱼用线描画的形式进行装饰。

2、出示不同形式的线描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3、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线描技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示范,指导学生了解用线表现不同物象特征的方法。

艺术实践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分析要创作的物品,用线条进行精细的描写。

写生要求:

1、细观察、大胆落笔,细心描绘。

2、作画过程保持安静、认真作画。

学生创作,大胆运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精细的描写。

引导学生认真、大胆地作画。

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2、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选出构图饱满、外形明确、能精细表现细节特征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学生针对学习重点进行评价,交流观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的特点是纹样的连续性。它的组织方法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的。上下方向连续的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的称为横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为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自评、互评。

3、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必备)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