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漫画有感

2025/09/2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漫画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漫画有感 篇1

《漫画》我的最爱,是我读过的书中含最多幽默和最发人省醒的一本书。

幽默不用说,大家肯定都知道了,里面含着最多使人忍不住大笑的笑话。但要把幽默说它意义深刻,大家就不明白了。其实每本《漫画》都有它的意义,可是《漫画》中的这种含义有的人很难发现,只要你发现了,就说明你已经把它读懂了。

而我就发现了其中一些《漫画》书的奥秘,比如我读的漫画——《多啦A梦》,这本书中写着一些不可能的事,也写着一些意义深刻的奥秘,比如:有一个写着大象的'故事,其中的奥秘是让我们保护大象,不要杀大象。

还有一些漫画也有其中的奥秘,比如:《大耳朵图图》,《折纸战士》……它们其中含着一些常人的所发现不了的奥秘,使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

大家不要以为《漫画》看了会使人不爱学习,但有些《漫画》却和你想的不一样,它会使人进入弯路,所以那些不良的漫画才会使人进入弯路,所以读《漫画》也要分类,希望大家多看一些书,也希望我自己也多看些书,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读漫画有感 篇2

妈妈前几天送我的《半小时漫画唐诗》已经看完,我想:这本书一定会让我念念不忘,那不妨写点东西记录一番吧!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很多唐诗文化,唐朝以前的古诗,大体可以称为“古体诗”。还且诗歌有格律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当然还有众多诗人大大们,诗仙李白,盛唐诗人属他最浪漫;诗圣杜甫、他最能体会百姓愁苦;诗魔白居易,最为刻苦勤奋。读完他们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居易,我仿佛在白居易身上看到了伴随着大唐国力转衰,乐天居士在宦海沉浮,愁死个人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写诗。我有时经常反思,如果我能回到唐朝,能否像白居易一样坚持,并写出不朽的诗歌吗?

白居易勤奋、刻苦、坚持的精神定然值得我们学习,在我的班级,也有这样的'人。一次课间,大家都被窗外的热闹吸引过去,有人跑到走廊上,挤来挤去,争相凑热闹,教室里也闹做一团,人声鼎沸,只有她安静地做着练习题,纹丝不动。后桌的同学想要请教一道题,大声喊她的名字,由于教室太过吵闹,喊了很多遍她才听见,只见她先是一愣,迷茫地转过头问道:怎么了,你叫我干什么?后桌只好又重复一遍,她耐心讲完了习题,转过身去,又继续奋笔疾书。

合上书,大唐盛世已经远去,但盛唐一众诗人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我仿佛看到白居易在枫叶荻花的秋风中低头思索,仿佛听到琵琶声中夹杂着一声叹息。

读漫画有感 篇3

一只普通的啄木鸟,每天替生了虫的树木看病。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虫子蛀了树,树会枯死,树都枯死了,就没了森林,没了森林,就没了我的家,也就没了猴子和兔子的家,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没了家。

今天啄木鸟也像往常一样,它在林子里低低的飞着,“轰隆”这是什么声音?啄木鸟突然发现有一棵树倒了下去!奇怪,明明没有打雷!它赶紧飞过去,一看,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伐木工人。他正熟练地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棵棵粗壮的大树,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叠厚厚的钞票。啄木鸟站在伐木工人的肩上,气愤地啄着伐木工人那木头似的脑瓜,边啄边喃喃自语道:“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完这漫画后,我哈哈大笑但是在我大笑时不禁深有感悟:千万别让我们被自私自利的这些“虫”所毒害!

我觉得有些事同学们是可以注意的,不少同学的`草稿纸只划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要知道,这些纸可是一棵棵树木啊;洗手时,水开得挺大,这还不说,洗完手,也不关水就走了,任凭水哗哗的流淌,要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宝贵啊;平时,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美观……要知道,如今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是那些“脑袋有虫”的人却丝毫没有醒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环境:滥砍滥伐、毁坏植被;为了图方便将污水排入江河,不知有多少河流因此无法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便得浑浊不堪;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的美好风景已无复存在,土地正向沙漠化进军;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处处是酸雨……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前,人类似乎没有觉醒,而人们脑袋里那条贪婪的虫子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被欲望迷住了双眼。

生活中确确实实有着许多“脑袋生虫”的人。某些人为了能够赚钱,不惜大量砍伐树木制造纸张、牙签等木制品;某些酒店为了招揽顾客,竟去捕捉珍惜动物来出售;某些企业看到金子、银子、钻石、玉石的价格不断飙升,竟过量开采图利……他们愚蠢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这些行为在无形中却深深伤害了我们的大自然。我们是“脑袋生虫”的人吗?我想不是。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袖手旁观。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保护大自然吧!让我们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爱护着养育我们的大地母亲吧!

现在,人们已经渐渐觉醒,开始行动起来,加入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当中。古人云:“但存方寸地,留予子孙耕”。是的,我也想告诉如漫画中正砍伐树木的叔叔们:“放下你们手中的斧头吧!行动起来,植树造林,造福于自己,造福于子孙后代,保护好地球上的每一片绿,不让自私自利的害虫所吞噬。让我们一起保护森林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读漫画有感 篇4

《集邮漫画》创刊于1996年9月,是邮坛唯一一份邮漫小报,由重庆集邮漫画家郑南初自费创办,16开4版,胶印,先为季刊,1998年改为双月刊,目前每年出刊8—10期,似有变成月刊的迹象。《集邮漫画》从创刊至今已历时十载,整整出版了60期,可谓“十年磨一剑”,填补了集邮漫画史上的一项空白。

郑南初在《集邮漫画》创刊号的发刊词中说:“在生活节奏日益快捷的现代,漫画是松弛人们神经的最佳良药,它已成为男女老幼必不可少的精神佐料。集邮漫画不但具备了漫画的各种功能,而且还可传播集邮知识,扩展集邮范围,充分体现集邮的趣味性。集邮漫画在国外颇为流行。在我国,号称千万的集邮者中喜欢漫画者虽为数不少,但漫画作者却屈指可数。各种邮报邮刊虽品种过千,但发表的集邮漫画却寥寥无几。今天,邮坛唯一的《集邮漫画》专业报应运而生。它将以‘抨击邮坛时弊、歌颂邮人新风、伴君笑口常开、助您延年益寿’为己任,旨在培养读者的幽默情趣,为集邮漫画提供一块生长园地,以推动我国集邮漫画的普及与发展,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一份品味俱佳的精神食粮。”

从这份发刊词中可以看出,郑南初创办这份独一无二的邮漫小报,为的是“抨击邮坛时弊、歌颂邮人新风、伴君笑口常开、助您延年益寿”,同时也为了“培养读者的幽默情趣,为集邮漫画提供一块生长园地,以推动我国集邮漫画的普及与发展”。根据这个办报理念,他在报上开设了许多专门的栏目,均个性鲜明,富含特色。

“笑口常开”栏目,刊登各种幽默风趣的集邮漫画;“良药苦口”栏目,刊登抨击邮坛时弊的讽刺诗;“理论研究”栏目,刊登关于集邮漫画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技法探讨”栏目,介绍集邮漫画的各种绘制技法和创作经验;“漫话漫画”栏目,对集邮漫画进行鉴赏评说;“YMF欣赏”栏目,介绍各种新近创作的YMF(邮票漫画封);“获奖邮集”栏目,介绍以YMF编组的趣味性获奖邮集;“漫坛趣事”栏目,介绍集邮漫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趣闻逸事;“幽默舞台”栏目,刊登有关集邮的小品文、小幽默、小笑话;“新人新作”栏目,刊登集邮漫画初学者的习作;“邮人漫像”栏目,刊登集邮家、邮票设计家、邮坛名人及集邮漫画爱好者的漫画人像;“海外传真”栏目,介绍港、澳、台及国外的集邮漫画佳作;“报刊选粹”栏目,刊载报刊上发表的集邮漫画佳作;“编读来往”栏目,接受读者对集邮漫画创作及《集邮漫画》报的反馈意见……

在《集邮漫画》创刊至今整整十年的漫长岁月中,郑南初始终坚持当年的办报初衷,高擎集邮的.文化大旗,在《集邮漫画》上刊发了大量形式各异的优秀集邮漫画作品。这些佳作以独特的构思和幽默、夸张的创作手法,对邮坛新人新事新风尚大加赞颂,对集邮界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与鞭挞,给人知识,给人力量,给人笑声,真正起到了集邮漫画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

令人感动的是,《集邮漫画》不是郑南初的个人作品展,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广大集邮漫画创作者提供了一块练笔、提高和展示的场所。从《集邮漫画》上,我读到了张宇仲、任立忠、刘七星、霍国维、苏学兵、王新华、任士可、老定、齐乃普、柳安民、朱喜崇、喻春琪、赵明瑚、陈永江、胡民参等一连串名字,他们或是邮漫名笔,或是初出茅庐的新秀,其创作的不同风格的集邮漫画作品,有效地充实了《集邮漫画》各期的版面,使这份邮漫小报真正成为一份名副其实的集邮漫画专业报。

郑南初在自己不断创作出优秀的集邮漫画作品之际,不忘培养年轻的新生力量。他甘为人作嫁衣裳,这一点完全可以从《集邮漫画》上开设的“漫画医院”栏目得到证实。在这个专栏上,他对新人新作进行详细点评,对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的作者、作品给予热情肯定,对作品中尚需完善之处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反复教育年轻人说,集邮漫画作者一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二要重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其提携后进的殷殷之情,确实令人感动。

20xx年6月,《集邮漫画》在重庆市集邮协会举办的“优秀集邮刊物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是对郑南初十年如一日编辑这份邮漫小报的肯定,更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愿郑南初在成绩面前不骄傲,继续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将《集邮漫画》编办得更加出色。

读漫画有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他的题目叫做《孝心》,使我印象极其深刻,明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从小养育我们到大,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我们的孝心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而这幅漫画里的子女们,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在一个不知名的农村里,一个老奶奶呆呆的坐在田埂上,双目无神的望着远方,好像在盼望着什么东西回来似的——他的儿子已经两年没有回来看望她了,记忆中的面容已经开始慢慢的.模糊和淡忘,再加上明天是母亲节,他的儿子会回来吗?她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但他的希望慢慢被吞没了,就在这时,突然,,电话铃响了,她像着了魔似的冲向电话机旁,一把抓起电话机,听声音是她儿子,真的是他,母亲激动的全身发抖——她太激动了,这正是她唯一的孩子,儿子说了一句:“妈,晚上做些好吃的,我们去给您过‘母亲节’”,说完便急匆匆的挂了,看起来还很忙,母亲感动的老泪纵横,一会儿便忙开了。

这则漫画也使我明白,父母养了你那么就,别做啃老族,小时候浪费他们的心血,长大了,压榨父母的积蓄,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要像漫画中的儿子一样,不管离别再久,也不忘归家,同时这则漫画也警示我们,要学会报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自己父母,帮助和照顾父母,别让你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

最后,我只想说:别让父母的等待,成为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