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活法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活法读后感 篇1
终于读完了公司推荐的稻盛和夫的《活法》,感受很深。有些理念以前虽然有所理解,但在这本书中给了我更深,更细,更有内涵的的启发。《活法》这本书,非常质朴,不管是思想还是描述。
相信自己——让梦想清晰可见
《活法》里说:“让你的梦想清晰可见,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所谓的清晰可见就是在脑海不断想像成功后的样子,模拟取得成功的每一个步骤。如果能在脑海里清晰的刻画出来自己成功的样子,以及成功带来的好处,那么你的目标会变得越来越明确,奋斗也有了动力。当然凭空幻想成功肯定不能成功,还需要清晰的看到自己达到那个目标必须付出的努力和将会遇到的困难,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把困难尽可能的细化,想好克服每一个困难的办法,可能有些困难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比较难克服。但是我们也不必气馁,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即使我现在不行,但是我努力!将来我一定行!这样你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观过去的自己,对明确目标及计划都不够明确。每次都对自己说要努力、要进步,然而行动上却不够积极,不够大胆,所以要学会经常的思考,树立远大的梦想并锲而不舍的努力。思考至关重要,可是该怎样努力呢?从来没有规划过,空洞的语言往往缺乏说服力和执行力。希望自己以后不断给自己制定一系列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然后一步步去实现它。譬如,看一本书,规定好看完的时间,每天看多少。然后第二天再总结第一天看了哪些,这样就可以每天督促自己。看完这本书后再写下自己的收获,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工作中也一样,给自己制定个明确的目标,围绕着目标去做事,并学会经常总结自己。也可以在身边寻找学习的榜样,我是个做事缺乏思考和做事不够大胆的人,多看看别人做每件事情的态度及方法,假如把事情给我来做我又能做到何种程度,离他们的差距有多远,我如果再考虑周全一点再努力一点是不是也可以达到他那样的要求等等。
当然改变自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贵在坚持,切忌再秉承以前那种三分钟的热度后又把当初的豪言壮语抛到了脑后的恶习!让自己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能一步到位的现实。不能一次的失败就自责不已,就说放弃。允许自己不断犯错,反省和改正错误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我们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也得到了磨砺和升华。努力过,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但无怨无悔!
工作的态度——“热爱”是点燃“激情”的火把
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做能够自我燃烧的人。热爱点燃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无法做到热爱。曾经迷茫了一段时间,觉得工作特别枯燥无趣,怎么也提不起兴趣,也就没有心思放在工作上。其实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没用心把工作做好,这样就没有进步,也缺乏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越对工作失去了兴趣。
人如果能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固然再好不过,
但生活中有太多不遂人意的事情,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切忌任性、对事情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这样你永远无法长进!对生活对工作我们必须持有的一种态度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你做了,就用心、竭尽全力去把它做好!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你才能享受到整个过程中的乐趣,也只有专注才能做出业绩,当你在某一个岗位或者领域做出成绩了或许会产生兴趣,也就有了积极性,就不断会有喜人的收获,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里再一次对自己说,别把工作当成一种义务式的劳动,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态度,让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说起道理来能够侃侃而谈,而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道理贯彻到我们的行动中去!这样才有意义!《活法》不是要我们一味去寻求该怎样去活,而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今天比昨天有进步!
活法读后感 篇2
有幸阅读了《活法》系列丛书第一本,感触颇深,下面就我所认识到的几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一、人为什么活着
这是一个最为古老,最为深邃,也最为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一手缔造两家全球五百强企业、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的回答: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进步,或者说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这是一个多么质朴,简单,而又深含哲理的思想啊!虽然每个人的起点都是出生,终点都是死亡,可这两点之间的过程却是有千差万别的,人生的道路千万条,关键看你选择哪一条。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活法”。
有的人花费毕生精力来追求财富,名利,地位,可这些在死去时都带不走,甚至连自己的躯体都无法带走,唯有带走的只有自己精神,或者说灵魂。不能带走的绞尽脑汁的去追求,而仅仅带走的又常常被忽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自身活着的目的的思考。知识与技能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只有自己的灵魂是自己的,所以说我们更应该注重对自己灵魂的修炼。整本书也都在讲如何修炼灵魂,才能使自己的灵魂更加高尚,美好。
二、人该怎样活法
在这本书中,稻盛和夫先生列举了诸如依原则思考,磨砺并提高心智,以利他之心生活,与宇宙相和谐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我不能牢牢记住并一一实践,但我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会尽力的向这方面靠近。其中化繁就简以利他之心生活给我的印象最深。
化繁就简是稻盛和夫做人的准则。做人做事的方法有许多种,而原则只有一个,这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适用的。当我们在为一件事情犹豫不决或者一筹莫展时,不妨试试单独从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哪种方法与你的角度最接近,也就是你应该选择的方法。选择的角度也是你自己的价值取向,利于他人还是利于自己,利于集体还是利于个人,这完全由你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所决定。稻盛和夫先生选择了做人最原始的、最朴素的规范:不撒谎,要正直,不贪得无厌,不给他人添麻烦等。这些道理我们可以说耳熟能详,可更应该把这些道理应用到做人做事之中。
以利他之心生活。在这本书中,作者降到自己拖钵化缘遇温暖的事情,使我想到中国的一句俗语:好儿女必有好报。做好事不一定马上就会有好报,可能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会到来,作者所降到的这个故事不就是这个道理嘛!无论
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我认为终究善为好。小时候父母也常常告诉我们要有爱心,现在终于明白了爱心,相当于利他之心。之前上学时总是利用别人所提供的资源来为自己所用,现在开始工作了,到了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时候了,或许这也可以成为——感恩。
三、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
巴勃罗?毕加索曾说过:你的工作才是你生命终极魅力之所在。可见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不论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如何对他人、社会做贡献。这终究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实现,人生是否有意义,事业上是否成功,这也是在工作才能创造出来的。《活法》稻盛和夫先生把他做人做事的准则实施于他的事业中,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假如他只有这些理想,而不付诸于实践,是不会有这么大的成果的。所以说工作是灵魂的修炼厂,生命魅力展现的舞台。
四、 应该如何对待工作
既然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呢?
态度决定一切。刚来公司时,被安排刷墙,扫房顶,心里却有不快,后来通过和同事,朋友的交流,以及通过自己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逐渐转变了这种心态。现在看到车间里自己刷过的油漆、颇为干净的房顶,心里还有自豪感。现在终于明白,这也是了解公司以及自己工作环境的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磨砺了自己的心智,使自己更加成熟。
唯有热爱,方能做好。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用心去做,把工作做好。在工作时,我觉得应该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所做的这项工作是整个工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样才能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以及所做工作的主要性,然后用心去做,把工作做的更加完美。
以上四点就是我读了《活法》所想到的。他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将以踏实乐观、诚恳豁达的态度对待,认真走好人生每一步。
活法读后感 篇3
第一句,首先是(作者励志名言)“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稻盛和夫。顿时感觉有种生逢乱世,与众人歃血为盟的英雄豪气。不为私利私欲,刚读之际,觉得不可能。熟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打拼,莫非为了财权。但求二字道出了定血盟的目标。尤其是看到文章后面,更能体会稻盛和夫先生所言非虚,句句皆真情实感。崇拜钦佩之情悠然而生。
正文第一句,也是第一段:身居乱世之中,重新审视“活法”。犹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劈开一个火闪,刹那间犹觉一股电流充斥全身每个细胞,感觉太对了。就好像心里有某个想法,一直没有跟人提及,也一直没有跟自己讲。一直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突然之间好像有个上帝之音跟你讲话了,犹如梦醒后起身坐于床上,尚有三分未知。身居乱世之中,这是个什么样的乱世呢?乱者,手忙脚乱,紊乱,忙乱,心乱如麻,交通乱,股票市场乱,工作情绪乱,头发乱了。人们的心灵已经太久没有得到安宁,太乱了。忙着赚钱,忙着应付工作,忙着应对生活烦琐事。但是,大家忙乱过后还是忙乱,理不出头绪,摸不着头脑。在紧张都市节奏的强压下,乱,太乱了。静,平,稳,安,谐这五个才是我们需要的。因此,要重新审视活法。看看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怎么样去活才算是活,什么样的活法才算没有白活。
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许多人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名。其实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当岁月蹉跎,百年之后,这些又算什么呢?一切都是过眼的云烟,虚幻得如浮云般。但是多少人为了他们殚精竭虑,也处心积虑,不顾一切争名夺利,到头来一场空。人们说:方向不对,永远无法到达彼岸。人要过得幸福,只有把活着的意义参透了,才会真正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心存感激之情。追逐钱名利之徒,犹如追日之夸父,安能追上。所谓欲壑难填,永无休止。当有天发觉自己已经太累的时候,可能虽有物质许多,但是否真的感受到快乐。提高心地,修炼灵魂。这八个字真是经典,人最大的快乐就是提高心地,即不断从每天的生活中学到新的方法、哲学、思想、创新,不断的超越自己。灵魂,需要修炼,现在虽然看不见,但是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你,影响着你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身体某天会消逝,但灵魂却会永恒。没有灵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一个有魅力和魄力的人,就是因为在灵魂深处有着金子般的气质,所以,修炼灵魂,亦是重中之重。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孜孜不倦,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地和修炼自己的灵魂,我们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充实和快乐。劳动对人类来说是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意义的行为。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
必须“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了更高境界。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必不可缺的。努力、诚实、认真、正直…。严格遵守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这些语言都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又让我深深惭愧。审视活法,我们得为之而改变,像老鹰重生,凤凰涅槃一样,脱胎换骨,改变过去不好的生活状态和心态,改变过不不对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改变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这样,方能重新活出活法!
活法读后感 篇4
20xx年1月27日,“三友继电器”订阅号正式启动推送学习与发展知识文章。首本枕边书推送的是当下被喻为心灵鸡汤的热门书籍——《活法》。
《活法》与众多心灵鸡汤类书籍略有不同,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书高度总结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生活、工作、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加贴近现实,或者说,更加“落地”。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
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很小的也是目前在世的一位。
20xx年2月1日,78岁的稻盛和夫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正式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在运用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后,奇迹很快出现。到20xx年11月,日航的盈利已达1400亿日元,全世界为之惊叹。
《活法》是稻盛和夫经典著作之一,是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书。让无数人在迷茫时代找到活着的意义,修炼灵魂,保护美德,瞬间激发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已经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阅读《活法》这本书,但此次再度温故知新,再度总结,再度思考,却是再一次从书中的许许多多发自肺腑的字里行间中深受触动。
此篇,和大家分享对“心想,事成”的感悟。
我们从小就学会一个叫“心想事成”的成语,逢年过节或生日等祝福时总会把“心想事成”作为祝福语一并捎上,犹如锦上添花般脱口而出。但其实,我们的内心里也许并不以为然,似乎总觉得这个成语在更多的时候只代表希望,似乎并不能真的“心想”,事就会成,因而也就慢慢地对其丧失了念力。
《活法》中,稻盛先生给“心想事成”作了一番新的阐释。
“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
确实,纵然“心想事成”已变成一个祝福,但是,倘若“心不想”,又如何会“事成”?
心有所想,才会构思计划;
愿望强烈,才会付诸行动;
行动缜密,才会梦想成真。
如果内心都不予呼唤,方法也就不会来,成功也更不会来。
那么,愿望应该强烈到何种程度呢?
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抱着这样的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朋友,回想下初恋那段时光,你可曾脑海里总会反复地想起那个他/她?是否睡觉前也想,起床时也想,吃饭时也想,走路时也想,发呆时更想?这种想念,正是稻盛先生所说的——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这种持续强烈的愿望,也可以叫“起心动念”,它代表着我们的一切初衷,强烈的起心动念,驱使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去行动,去一步一步实现,最终真正的“心想事成”。那么,我们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起心动念是什么?这非常值得深思。
若你还没找到,那么,不妨停下来,静下心好好思虑一番。
冷静思考,我们的内心何尝没有那么一个梦?何尝没有那么一两件想要做的事?只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还没有成功,关键都只在于心中的这个念想是否足够强烈到我们愿意坚持、愿意锲而不舍直至实现罢了。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的态度。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成功是需要坚持的,首先要有目标,也就是心中要有所想,然后制定一个“悲观”的详细计划,事无巨细地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情况以及后背方案,然后乐观地坚持到底,那么,我们终究可以“心想事成”。
活法读后感 篇5
起初对于这本书,我跟很多人一样带有抵触情绪,粗略翻看目录,以为是空洞、做作之谈,差点对其产生嗤之以鼻的态度。静坐阅读几篇才发现书中阐述的道理大多我们都有接触,只是作者从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作者将苦难看做考验,看做机会,为之奋斗,将有限的人生绽放光彩,这个过程就叫做磨练。
感想自己毕业工作近三年,所经历的事情虽跟作者不好比拟,却也从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进步,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会一项,再更多,争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从中不断提高自己。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公司提供了这么良性、优秀的工作氛围,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身边的很多管理员都很优秀,特别有想法,久而久之对我来说行程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嫌自己成长地太慢,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快速成长,让我自己变得更优秀,紧跟上那些我认为优秀的人。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一篇中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死亡的毒素。粗一看会以为是夸夸其词,仔细阅读发现他所阐述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这时一瞬间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我们常说的欲望,所以往往做的决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做出结论之前,应先设置个“理性的缓冲器”,使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更多的接近月理性。
这个论述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项目部一个保洁员的事例(**公寓项目部)。由于本项目当时接手近一个月,护卫队伍已组建完成,工程方面也有完善的运行方案,我们更多的精力以及难点是组建保洁队伍,提升服务品质。前前后后有试用过的保洁人员也一度达到高峰,其中一个人的流失让我至今觉得遗憾。这名保洁员姓王,东北人,性格非常直爽,安排任何工作都能利索完成,当然质量有待提高,不过从“德重于才”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好的,即“德”是完全达标的,至于“才”就是他的保洁技能,是可以通过不断培训加以提高的。
保洁人员进楼定岗一周后我和项目经理经过巡视,一致认为目前的保洁效果不能达到甲方的要求,于是决定召集所有保洁人员,参观每个人的岗位,在岗位上再对他们详细传达各项目保洁标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其他团队成员跟自己对比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同时又存在哪些不足,取长补短,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第二天上午下班前半个小时,实施了这项计划,仅仅是出于老王的岗位离办公室近这个私欲,我就选择了从这个区域开始点评,当然我事先心里完全清楚老王的保洁质量不高,自然他的工作成了我的反面教材,在点评还没结束时,老王向我提出了辞职,瞬间我提醒自己冷静处理这个事件,其他成员在看着呢,同时也意识到这个方案的不合理性。其实我们想让他们提高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方法不对,错在不应该在整个团队人员面前指出某一个队员做的有多么多么不好,我们应该在团队中挑选一名做的好的作为典型,形成一种良性引导。
之前有听到的一个银行培训识别假钞的事例,在培训新员工时只让他们接触真钞,当他们在岗位上遇到假钞时会一时间反应出这和我之前接触的真钞手感不一样,反之判断就是假钞。这个方法用在保洁团队运行上也是可行的,我不断地向其他成员推崇典型队员的工作方法、效果,久而久之就成了其他人的工作标准,努力方向。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量的从来不是最长的那根木头,取决了最短的,在我们项目的保洁团队里各种各种的人都有,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讲优秀的人过半,让这些优秀的人每天通过自己的工作一点点地良性引导其他员工,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品质。
《活法》的精髓是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我所写的读后感概括成一句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