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将心比心》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将心比心》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1
从《将心比心》这篇文章里,我读懂了一个道理:母爱时时陪伴着我们。即使是一句短短的话,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你如果在唠叨下成长,那么你是幸福的`。因为唠叨就是爱,比如:母亲让你多添件衣服,无非是怕我们着凉;母亲不让你看电视,无非是怕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业成绩。
再想想我,总觉得妈妈的唠叨是一件很烦心的事,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深深地触动了。
是啊,母爱父爱之大,是无法用任何词语能够形容的。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脚一到晚上就觉得酸痛。妈妈非常着急,就带我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说是生长痛。可到了晚上,我哭着闹着睡不着觉,妈妈每次不顾自己一天工作的劳累,给我按摩,直到我睡着。每次当我学习上有困难时,他们比我还着急,陪我一起学习,克服困难。这样的事,真是举不胜举啊……
我想今后,我不会也不能再像幼时的我了。因为我已懂得用心去感受母爱。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将课文《将心比心》又读了一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课文主要讲了“我”陪妈妈去输液时,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扎进血管里,可是妈妈却平静的安慰护士,使我对妈妈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一件事: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因为反对者的存在,可以让人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更能迸发出生命的潜能。”
宽容是一缕东风,真诚宽容别人的过错,无需用折磨自己来惩罚别人,坦然面对生命小舟中的每一个险滩,就会融化别人冷漠的冰雪,迎来两人生机盎然的春天。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3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触。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奶奶给作者讲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奶奶去商店遇到有位阿姨为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原因是阿姨也希望别人能为自己的母亲开门。第二件事是作者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有扎上,作者想抱怨几句,而母亲平静的眼神让作者收住了涌到嘴边的怨言。作者通过讲这两件小事虽不起眼,告诉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宽容和解。
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将心比心的事,比如: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同学之间发生矛盾;遇事和爸爸妈妈想法不一致等等。如果我们不将心比心,就会产生很多误解,而导致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出现很多不愉快的现象。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尽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与人发生口角、产生矛盾的时候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跟人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学会宽容、体谅别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好评,我们生活的社会大家庭才会更和谐、更美好!
读后感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将心比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她说希望她母亲遇到同样问题时也有人帮助她母亲;另一件事是母亲在输液时鼓励扎了两针也没扎进去的实习护士,并说她也希望“我”面对第一个患者时,也能受到鼓励。
读到了这儿时,我非常感动,因为这使我想起了妈妈在车上让座的情形:那次,妈妈和我在车上站了半天,才等到了一个座位。但到了个站台后,一个抱着小宝宝的阿姨上了车,她刚车不久,车子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妈妈连忙站起身,将那个阿姨让到自己的'座位上。
事后我问妈妈:“妈妈,我们等了那么长时间,才有了个座位,为什么一下子就让给那个阿姨了啊?”她说:“以前我抱你上车时,也曾经有人给我让过座;我相信,这个阿姨和我一样,也希望会有人给她让座。”听了这话,我感到非常温暖。
读《将心比心》有感 篇5
课堂上,我正在兴趣盎然地给学生们讲着《将心比心》一课。这个班是我本学期新接的,两个月的磨合期已过,我和学生的配合渐入佳境。
看到每个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我一时兴奋,便拿着课本在教室里边悠闲地踱着小步,边引导着学生理解课文。一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忽然,我听到脚下发出“咔嚓”一声响,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白色透明的指甲盖般大小的塑料笔帽。
我没在意,继续着我的`讲课……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正在改作业时,听到一声“报告”,见进来一位同学,她径直走到我跟前,轻轻叫了一声“老师!”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班的中队长文文。我随口问道:“文文,有事吗!”
她显得有些羞涩,怯怯地说:“老师,您上课时踩坏的那个笔帽是我的。”我想:一个小小的笔帽,还值得你跑到办公室里来给我说说?我便不屑一顾地说:“哦,是你的呀,老师又不是故意的,你再找个配上不就行了!”文文的脸微微一红,难为情地说:“恐怕不好配。”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不依不饶的,难道还想让我赔呀
!于是,我又问道:“那你想怎么样?是不是想让老师赔你呀?”谁知她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愣了一下,真的要我赔呀,这孩子怎么是一根筋,可是又不能伤了她的自尊心。赔就赔吧,只要孩子满意就行。我又好气又好笑,但还是故作轻松地问道:“这笔多少钱?老师给你钱,你自己再去买一支好吗?”她小声说:“两块。”
我拿出钱包,抽出两元钱给了她。她接住后,说了声“老师再见”,便欢快地跑了出去。这件事发生得出乎意料,结束得平静自然,在文文看来似乎理所应当,可我的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老师议论开了:“你不是很器重她吗?一个小小的笔帽,居然追到办公室让老师赔,太过分了!”“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她知识,她居然这样对你,太让人寒心了”……我也在想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做?算了,也许等她长大后,回想起这件事时,也会为童年的幼稚而好笑。
晚上,因看书太晚,我居然失眠了。回想今天的教学有没有不足的地方,便想到《将心比心》一课,“如果生活中人们都能将心比心,那么社会上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又联想到“赔笔”这件事,对,如果我是10岁的文文,我会怎么想?可能会想:老师把我的笔帽踩坏了,那么,我的笔就残缺了,就不好用了,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偿,那么老师就应该赔我;也可能会想:老师也有做“错事”的时候,老师做了“错事”也应该承担责任;我又想到:这孩子可能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她不能允许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美的东西存在,这孩子太有个性了,而我们不是常说做人要有个性吗?越想越觉得这孩子做得对。
是啊!孩子的心终归也是一个世界,一个纯如白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