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哈利·波特》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1
在寒假期间妈妈给我买回了英国女作家罗琳写的一整套系列小说《哈利波特》,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
可怜的小哈利在一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而后他神秘的出现在了德思礼夫妇家的门口。哈里在德思礼姨夫家饱受欺凌,姨夫和姨妈好似凶神恶煞,他们那混世魔王儿子达力,经常对哈里拳脚相加,十年来,哈利从未过过一个生日,就这样,他度过了十年极其痛苦的日子。但在十一岁生日的那天遇到了一件奇特的事情,有人邀请他到神奇的不可思议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在这里他不仅学会了许多本领,还交到了朋友,并学会了飞行,甚至可以骑着光轮20xx的飞天扫帚打魁奇球。在这里,他意外的得到了他爸爸的隐形衣,他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魔力。
当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了一年后,在德思礼姨夫熬过了一个无比痛苦的暑假返回学校时,遭受了种种磨难:新来的吉罗德洛哈特教授的装腔作势让他作呕;游荡在女盥洗室里的幽灵“哭泣的桃金娘”搅得他不得安宁;低年级的小女生金妮向他投来的关切目光常令他尴尬不已;小男生科林克里维“追星”式的.跟踪又经常使他落荒而逃……但是,这一切仅仅是灾难的序曲。正如多比所预言的,哈利遭受了种种磨难,经历了种种危险,难解之谜又使他焦头烂额,霍格沃茨的学生接二连三的变成了石头,这一切是否与传说中的密室有关?哈利面对种种灾难,毫不畏惧,决心解开谜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曲折,哈利终于揭开了谜底:这一切都是因为五十年前学生时代的伏地魔汤姆里德尔。
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城堡里度过了不平凡的两年,虽然既有朋友的赤诚相助,也有老师的细心呵护,但学校里仍然危机四伏,哈利的生命时时刻刻受到威胁。终于有一天,小天狼星布莱克出现在了哈利的面前,而此刻哈利才知道真相:杀死哈利父母的原来是虫尾巴——小矮星彼得,而小天狼星布莱克是哈利的教父。
虽然到现在我只读完七本书中的三本,但主人公哈利的形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他面对种种险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敢坚持正义的精神,这些正是我需要学习的。他与他的朋友们以诚相待,相互帮助,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想想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是有畏难想法:作业多了没耐心,字也写得潦草了,题难了就没耐心,生活中有困难总是叫奶奶,唤爸妈。和哈利遇到的困难相比,我所遇到的困难真是太小了,和哈利相比我太懦弱了,我要向哈利学习,学习他的勇敢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阅读他的故事,我学会了很多,也因此而喜欢上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我也要做一个不怕困难的“哈利”。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2
当我读完J。K罗琳写的《哈利波特》系列的其中一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时,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邓不利多死了。”哈利的这句话,包含着悲伤,包含着忧郁,也含着对邓不利多的感激和怀念。从哈利认识邓不利多开始,邓布利多就一次次地在哈利危在旦夕的时刻拯救哈利,也经常和哈利谈心,和哈利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邓不利多死去了,哈利悲痛欲绝,说明了他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不希望自己的朋友为自己死去,情愿死去的是自己。
当书中提到邓不利多被斯内普用魔咒杀害时,我的心里激动极了:“要是我在场,我想杀了斯内普!”令我敬佩的是,哈利虽然受到了沉痛的打击,但还是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勇敢地接受了现实。我在读《凤凰挽歌》这章时,心中在默默地祈祷,一定是个美好的结局!我深深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合上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个虚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竟然是如此的悲惨!其实斯内普是个好人,只是对哈利学生时代的父亲有那么一点讨厌。他以前也是伏地魔的走狗,但是在邓不利多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位好人。面对自己的恩人,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能下手如此的狠毒。
我心中对哈利的感慨很多:哈利凭什么不好好呆在安静的学校里,受到老师们的保护,却去冒险做一个“复仇王子”,为自己的父母、尊敬的人报仇雪恨!是因为他是正义的勇士,不会因为害怕自己可能会死亡而躲在安全的地方避难;相反,他去帮助了邓不利多,去帮助了善良。
邓不利多死后,魔法部向哈利盘问了一些邓不利多的秘密私事,可是哈利拒绝回答。因为这是邓不利多的私事,他是因为信任哈利才告诉哈利的,如果他说了,那不就是辜负了邓不利多对他的信任吗?所以,哈利没有透露邓不利多的任何信息,只是对魔法部的部长说:“这是邓不利多的`私事,请你们别来干扰,好吗?”我认为,哈利的这种行为,就应该被叫做“忠诚”,因为哈利不会背叛邓不利多,也不会背叛任何好人,他答应忠诚的人,不会把他们的信任变成和他人交易的筹码。
哈利每次都想安安静静地过上一年,做一个平凡的学生。可是他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学生。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我认为很优良的品质,比如善良,宽容,大方,有主见,还很有个性。他不能容忍别人瞒着他做什么事,从这点,我觉得哈利很热心,因为他很迫切地想知道别人遇到了什么事情,看看自己能不能助他一臂之力。助人为乐是现在的很多人缺少的,我也应该向他学习这点。除此之外,这个故事里的很多人物我都很喜欢。喜欢罗恩傻乎乎的样子,却和朋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喜欢赫敏专心学习的样子,但更喜欢她和罗恩吵架的样子;喜欢卢娜活力四射的样子,可更喜欢她疯颠颠的样子……
虽说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悲伤的,但我相信:哈利以后一定会明白,哪怕是最伟大的人,也会被自己相信的人所伤害,哪怕是被逼的,要学会谅解别人,因为在一张邪恶的脸下面,常常包含的,是一张微笑着的脸庞……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3
一次,我偶尔看到报纸上有关哈利波特的文章,上面说:之前的几部都还是讲哈利在魔法学校学习魔法的生活,只是打打魁地奇,练习魔咒等,但从《混血王子》那集开始,哈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险。小天狼星因为哈利的过错而牺牲,邓布利多校长也在斯内普的一声“阿瓦达索命”后倒下,疯眼汉穆迪也在凤凰社转移哈利时牺牲,使哈利进入失去朋友的痛苦之中,可就在这时,一场讲述成长的故事才真正进入高潮。
这篇文章说的也对,哈利一开始并没有觉得他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在朋友们的关照下幸福生活,他信任他的朋友,就像他父母把自己的安全全部交给朋友一样,认为即使丢下魔杖一小会也不要紧。但在火焰杯那集中,哈利见到了伏地魔,也亲眼目睹了伏地魔的复活,并且,在哈利的魔杖发出的咒语接触到伏地魔的时候,杖尖冒出来哈利的父母、和哈利并列三强争霸赛冠军被食死徒杀死的塞德里克的灵魂。最后,哈利拿到了门钥匙,回到了霍格沃茨。他回来了。哈利这样对大家说,但没一人相信。之后,前魔法部部长福吉看到了伏地魔,这时人们才相信:伏地魔卷土重来了。这时,哈利才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拯救大家。这,才是人们想看到的:哈利·波特长大了。
这七部书,介绍了哈利的成长过程,从十岁收到猫头鹰来信的欢喜到十七岁成年时勇敢面对伏地魔,从小孩子气到学会面对死亡。
成长,我们都在成长,即使是大人,也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进,只是比我们走的更远,懂得的比我们更多而已。哈利最后和金妮结婚,有了詹姆、莉莉、阿不思三个孩子,詹姆和莉莉是按哈利父母的名字来取名的`,阿不思全名叫阿不思·西弗勒斯,是为了纪念阿不思·邓布利多和西弗勒斯·斯内普而取名的。这样的幸福生活正是哈利所期盼的,正如他所说:“我这辈子的麻烦已经够多了。”也许有人会说,冒险不是很刺激吗?但如果你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肯定会厌烦,哈利也许一开始也会这样想,但最后他宁愿过这种平凡的日子,也不愿拿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下赌去冒险。这,也是一种成长。
邓布利多最后说了,正是因为哈利知道自己身体里有伏地魔一部分灵魂后勇敢的站出来让伏地魔杀死自己,才使哈利活下来。哈利的这种选择不得不让我佩服,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害怕,感到畏惧,但哈利不是,他知道只有让伏地魔杀死自己才能拯救这个世界,在他决定去见伏地魔之前,把杀死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大蛇纳吉尼的任务交给了纳威,自己去见伏地魔。这段时间,哈利回忆了很多人,他感谢罗恩、赫敏,想念金妮,他舍不得这里的一切,但他知道,自己这么做其实也是在报答他们。
《哈利·波特》让我悟得了成长的真谛,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4
如果你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感到陌生的话,那么你至少好几年没有去过书店了。中译本一出,洛阳纸贵,它创造了无可比拟的销售佳绩。
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故事由一个住在碗橱里的小男孩接到一封信开始,从此小哈利坐上了开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开始了冒险历程。
。故事的情节需要依靠矛盾来发展,本书主要是魔法世界的矛盾,即蛇与鹰的对立。故事中最大的反派—伏地魔,他的代表就是一条蛇,而哈利所在的格兰芬多学院,代表图案就是鹰头狮身的怪兽,伏地魔在英文中的意思即是“飞离死亡”,可见他向往长生。向往长生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这个人有一颗异想天开的脑子。他将自己的灵魂分成了七份。而它的代价即每分离一次灵魂,则必须相应杀死一个人。其次,分离灵魂的次数越多,那人就越疯狂。此外伏地魔还想建造一个由纯血巫师统治的世界。这使读者不禁想到二战时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称雅安人是最优秀的种族,大肆屠杀犹太人。由此可见伏地魔这种反社会巫师会成为终极大反派也是注定的。
看完了反派诞生的原因,再来看一下哈利,就明白两人为何是死敌了。首先哈利的父母是被伏地魔杀死的,并且婴儿时期的哈利就打败了当时嚣张的伏地魔。而伏地魔借助之前的七片灵魂碎片一次次复活,所以JK罗琳女士一口气写写了七部。当然最后电影上映时有八部,有人讽刺这是为了赚影迷的钞票,也许有部分这方面的原因,更显而易见的就是第七部书篇幅较长,分成两部也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内容。
当然,除了英雄主角与大反派之外,该故事还有不少配角与副线。必不可少的配角首先要说哈利的小伙伴罗恩与赫敏,最后他俩结婚了。哈利在学校中的`死对头—德拉科马尔福,虽说不是正面角色,但在电影中却有很高的人气,大概是因为颜值较高?以及不得不提的书中第一悲情角色—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间谍的身份本身就暗示着一个悲剧,还有老爷爷校长邓布利多等,此外配角太多就不细说了。
看完七本书想说的话实在太多,贴吧上的一段话颇能表达哈迷们的心情:
你说你爱EXO,我说我爱哈利波特;你说你爱爱情公寓,我说我爱哈利波特;你说你爱《星星》,我说我爱哈利波特;你说你在等巡回演唱会,我说我在等猫头鹰;你说你在等爱5,我说我在等HP续集;你说你在等*兽来中国,我说我在等一个人证明魔法真正存在;你等来了他们的声音,我等来了无垠的天空;你等来了续拍的消息,我等来了虚无飘渺的传言;你等来了男神的签名,我等来了和我一样等待的人。
《哈利·波特》读后感 篇5
哈利波特系列的书都很有名,我有幸看了拍成电影的哈利波特。先说第一部吧!
内容是:当时由于某种原因,魔法世界很黑暗,伏地魔广结党羽,不参加的人都惨死了。而哈利波特的父母詹姆斯波特和他的母亲莉莉不参加当时的黑暗魔法势力——伏地魔集团,伏地魔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绝不容许跟自己势不两立的人活着。于是,伏地魔于一个恐怖的夜晚来到了哈利家。他杀掉了哈利波特的父母,但是伏地魔对哈利波特施的`死咒却没有作用,并且从那天起,伏地魔消失了,他的魔力也全部消散殆尽。人们都传言他死了。因此,哈利波特被称为“大难不死的男孩”,尽管哈利波特没有死,但是他的头上却有一个闪电一样的疤痕。就这样,哈利波特被阿不思邓布利多送到了弗农姨夫家。在这里,哈利度过了他凄惨的童年。在他十一岁生日时,他收到了霍格沃兹的邀请,他就上了学。他和罗恩、赫敏结成了好朋友。他们都被分到了格兰芬多学院。最后,他和罗恩、赫敏消灭了伏地魔所附的肉体——奇洛教授。而伏地魔的不死灵魂又飘走了。最终,格兰芬多学院夺得了学院杯。
我觉得J·K·罗琳写的这篇小说很好,这篇小说很吸引人,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自古以来,邪不压正。”。这篇文章构思也很好,一个又一个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敏捷、善良、身负重任的哈利波特,义气、课外知识渊博的罗恩,聪明、书上知识全部掌握的赫敏……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哈利波特一行人到了三头兽守的地下室时,有许多飞行的钥匙,然而却只有一把能打开通往下一关的门,这时,聪明的赫敏发现了断了一只翅膀的钥匙,连忙指给哈利看,哈利一看,也不推辞,直接就跨上了旁边的飞天扫帚,飞着去追钥匙了。身为全校最年轻的魁地奇找球手,哈利果然身手不凡,不一会儿,他就逮着了那个钥匙。进门有一个必须下赢的真人国际象棋是,罗恩毫不犹豫的当了马,并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下棋水平终于下赢了,但是,要想赢,马必须牺牲,罗恩毫不犹豫的这样做了,然后哈利把敌方将军将死了,而罗恩已经被打昏了……
作者还将一个新的世界展现给了我们,我常常有无尽的遐想:如果,真的有魔法世界,真的有像霍格沃兹那样的学校,我也有幸成为了一个小魔法师,那样该多好!那样世界将会怎么样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JK·罗琳写的这篇小说很好,不仅让读者读到了一个新颖的故事,还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力,打破了常人的思维极限,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我非常喜欢这部著作,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