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绘画教学设计(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绘画活动不仅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过程,而且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孩子们在电影、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非洲人,非洲人黝黑的皮肤和他们在庆典、祭祀时夸张、奇特的脸部化妆,吸引着他们并让他们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本活动设计,我力图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并自始至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整个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鼓励他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以及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非洲,感受非洲画脸夸张、神秘的特点。
2、发挥想象,尝试大胆在自己的脸上作画。
3、体验在脸部作画所带来的独特、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关于非洲的知识。
2、课件:非洲风光、非洲舞蹈、非洲画脸和非洲音乐。
3、各色化妆材料(用食用色素和牙膏制成),亮贴片、镜子若干。
4、供幼儿装扮用的羽毛、树叶头饰、草裙若干。
【活动过程】
1、分别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感受非洲画脸的特点,激发其对非洲画脸的兴趣。
(1)欣赏非洲风光。
师:“小朋友听说过非洲吗?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关于非洲的电视录像,看看都拍了什么?”(非洲很热很亮的太阳;大草原上的狮子、非洲象;非洲人黑黑的皮肤、卷卷的头发,特白的牙齿……)
(评析:由于幼儿课前已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准备,所以能够较快、正确地说出有关非洲的特点。)
(2)欣赏非洲舞蹈,初步了解非洲画脸。
①师:“非洲人喜欢唱歌跳舞,现在请你们看一段非洲人跳的舞蹈,看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非洲人跳舞时是怎样装扮自己的。”
②提问:“非洲人是怎样装扮自己的?”(他们脸上画了很奇怪的花纹,头上插羽毛,还穿上了好看的草裙……)
③教师小结:非洲人在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时,喜欢在脸上画上鲜艳、特别的花纹,这样的装饰我们可以称它为“非洲画脸”。我这儿还有好多的非洲画脸,想看吗?
(评析:通过欣赏非洲舞蹈来了解非洲画脸,不仅可以让幼儿自然地讲非洲舞蹈和非洲画脸联系起来,而且使幼儿对非洲画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欣赏非洲画脸,感受其特点。
①欣赏两幅很典型的非洲的画脸。
提问:“你最喜欢他脸上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②教师小结:非洲画脸都很夸张、特别,颜色鲜艳,有大的色块、线条和圆点,花纹有的对称,有的不对称。
③欣赏多幅非洲画脸。
提问:“这么多的画脸,你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画成的?”
(评析:夸张、奇特的非洲画脸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每出现一幅画脸,幼儿都要发出惊叹声,他们的注意力被画脸紧紧地扣住了,他们对画脸充满了好奇,有着浓厚的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尝试画脸。
(1)介绍绘画材料和绘画方法。
师:“看,我拿的是什么?(颜料)我这可不是普通的颜料,它是老师用牙膏和食用色素搅拌后做成的,其它还准备了镜子、棉签、亮贴片。现在我开始画了。(教师边说边用手蘸颜料在自己的脸上涂上色块、圆点和线条,作一个简单的示范。)”
(评析:此时的幼儿很惊讶,他们没想到老师会在脸上画。以前我在开展《京剧脸谱》活动时,发现有的幼儿很紧张,不敢大胆地在脸上绘画,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意在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幼儿消除初次在脸上作画的紧张心理,并且我在绘画的过程中,眼神不断地和幼儿交流,脸部的表情丰富,动作紧凑,这样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画脸的愿望。)
(2)提出画脸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在自己的.脸上画画?(想)我们可以先用手蘸颜料在脸上画上线条、花纹和图形,也可以涂上色块,要动脑筋自己设计,画得夸张些,与别人不一样(着重强调),可以用亮贴片进行装饰,还可以互相帮着画。”
(3)幼儿动手画脸。
播放非洲音乐,音乐声中,幼儿尝试在自己及同伴的脸上作画(组织幼儿对着镜子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富有创意地画脸。
(评析:画脸过程中,幼儿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在不断变化,看到周围同伴的脸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都很新奇、开心和激动。衙门有的互相帮着画,有的还主动帮老师在脸上涂画,他们完全沉浸在自主创作的快乐体验中了。)
3、欣赏、评价并展示幼儿的作品。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再请个别幼儿说说喜欢谁的画脸及喜欢的原因(包括线条、色彩、图形等)。
(评析:让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画脸进行观察、评价,可以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这种绘画形式夸张、有趣的特点。)
4、通过非洲舞蹈,让幼儿表现热情、奔放的情绪。
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脸色彩选择头饰、穿上草裙,跟着非洲音乐尽情地跳舞。
(评析:幼儿以非洲人特有的打扮、在热情奔放的非洲音乐声中尽情、自由地舞蹈,真正体验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结束,组织幼儿用湿毛巾洗脸。)
活动延伸:
1、将幼儿的作品做成头饰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表演用。
2、为满足幼儿意犹未尽的创作欲望,在美工区继续投放绘画材料、工具等,供幼儿创作使用。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会画人的基本方法。
2.幼儿能够养成主动细致观察的习惯。
3.幼儿的绘画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
二、活动准备:
1. 各种绘画材料:水彩笔
2.作业纸,人手一张3小人模型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激趣:教师谈话,经过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娃娃小人)"此刻我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观察一下小人的头是什么形状?它的头上有什么?""身子是什么形状?胳膊是什么形状的?腿是什么形状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王教师拿的小人和我们大家一样,都有:头、身体、胳膊和腿。"(二)指导认知:引导幼儿画人能够从观察人的基本构造开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基本特征。
"哎!小朋友,今日你们坐的那么好,教师奖励你们,咱们一起来看电脑。"引导幼儿自我说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1)小朋友你来看一看,这是人的头,头是圆形的,头上有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2)小朋友你看看头下头连着脖子,脖子是粗粗的,短短的。
(3)你来说说腿比胳膊(长),身体比胳膊和腿(粗)。
(三)复习巩固:幼儿用作业纸来进行绘画人物。
进行作画,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常规的培养:"今日小朋友天绘画时,我们也明白画画的`时候不说话。可是有个别小朋友今日在画画的时候,有点坐不住,今日原谅你,下次我们一起看你的表现。"在绘画过程中及时鼓励幼儿。
(四)迁移运用:展示作业,互相观赏,教师进行点评。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绘画作品。比如,某某小朋友提高了,某某小朋友画的小人是长头发的······(五)扩展放松:
幼儿能够在区角中找一找哪里有小人?你找到的小人是什么样貌?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思路:
幼儿在日常的各类活动中经常会运用到不同的工具,如我班在美工活动中将牙签、吸管、回形针等等作为辅助材料,这些工具不仅帮助孩子完成了创作,还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我结合刮画这种常见且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设计了本次活动。
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画画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究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方法。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
活动前请幼儿自发收集不同的刮画工具,包括废旧材料;
范例若干份(布置在绘画区域四周);
已涂好的多色刮画底版若干份(教师示范大底版和幼儿用底版)
活动流程:
欣赏活动――演示与讨论――探索与创作――交流与评价
过程:
一、导入:欣赏活动
1、幼儿自由欣赏刮画作品。
(与幼儿共同观察画面内容如故事、物体、线条等,并说说刮画的方法。)
2、提问:
(1)这些美丽的画你觉得是怎么画出来的?
(老师及时肯定幼儿:“小朋友刚才看得都很仔细,这些画都是刮出来的”)
(2)那么猜一猜刮画的时候使用了哪些工具?
二、演示与讨论:
1、出示刮画工具,鼓励个别幼儿自选并演示刮画。
2、继续提问:“瞧,朋友们用了哪些不同的工具,都刮出了什么?”
(启发幼儿感知工具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刮画效果。如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变化等。)
3、老师小结:原来这些不同的工具能刮得不一样,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工具刮画?
三、创作要求:
请试试用几种不同的工具刮画出你想到的故事、物体、线条。
四、幼儿创作刮画,教师观察指导
(1)激励幼儿大胆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刮画,结合生活、故事、玩具用品、线条等展开想象与创造。
(2)指导个别幼儿运用工具,丰富刮画内容。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交流与评价
1、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说说你(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刮画的?“
2、评价刮画的不同效果。如:“这么粗的线条你用了XX工具画出来的,这么细得线条你用了XX工具来画的。”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鸭,明白小鸭喜欢游水。
2、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尝试涂色。
活动准备:
1、小鸭子玩具一只。
2、水池形白纸若干。
3、白色或黄色纸制小鸭若干。
活动过程:
1、和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今日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孩子在猜谜中,熟悉小鸭子的特征。教师:“小鸭子说,你们和我一齐玩吧。”教师指导幼儿学小鸭子走路,学小鸭叫。在玩耍中,让幼儿了解小鸭子的特征,激起对小鸭子的.喜爱之情。
2、为水池灌水。
引发情景,教师:“小鸭子在我们那里玩累了,它想游泳了,它来到我们的水池边一看,里面没有水了,怎样办呢?”幼儿:“我们帮它放点水。”教师:“我来放点水吧。”教师用蓝色的蜡笔从水池的底部涂起,并形象地发出咕噜噜的流水声,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桌上也有小水池,你也让你的小水池装满水吧,那么小鸭子就会到你的水池里来游泳了。
3、幼儿涂色。
教师指导幼儿用蜡笔在水池形纸上涂色,指导重点:将颜色涂满,教师:“小朋友,水池里的水越满,小鸭子越喜欢来玩哦。”
4、带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没个小朋友的水池里都游来了一只小鸭子,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小鸭子都在干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你们猜猜我们把这只小鸭子放到水里,会怎样样?”一齐将玩具鸭子放到户外的水池里,结束本课。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课件:幼儿园环境图片
2、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呢?
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我们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二、回忆幼儿园的布局
1.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
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
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
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2.欣赏幼儿园环境图片
给幼儿展示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图片,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幼儿作画
1.交代要求
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
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
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
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
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五、活动结束
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
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图形添加的方法设计出于众不同的脸谱。
2、练习用丰富的线条细密地分割背景。
3、能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非洲部落的面具等图片。
2、脸谱作品数幅。
3、勾线笔、油画棒、8K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师:你们看过京剧吗?唱京剧时他们脸上要戴什么?
在非洲部落里,当他们庆祝节日时,也会带上各种各样的面具跳舞,唱歌。
二、图形刺激:
1、欣赏脸谱及面具的图片、照片,感受造型的夸张、变形及色彩的丰富。
2、教师示范用图形添加的'方法画各种有趣、奇特的脸谱。
3、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作品。
三、创造表现:
1、提出作画要求:
(1)、脸谱轮廓要画大,可以画长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的脸谱。
(2)、造型要夸张,奇特,可以在大脸谱中套小脸谱。
(3)、背景分割稍细密些。
(4)、涂色: 脸谱 (一个系列的颜色或五颜六色)
背景 (一个系列的颜色)
四、作品赏评:
1、把幼儿的作品布置成脸谱展,引导幼儿欣赏。
2、讨论:哪个脸谱最特别,你喜欢哪个脸谱,为什么?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意图:
1.观看各种各样的生气表情,将生气时候的自己画出来。
2.喜欢和同伴述说自己生气的故事,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情绪宣泄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视屏、画纸、画笔、范画。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初步感受生气时的表情
师:你们知道大耳朵图图吗?今天图图和妈妈为了吃饭这件事情生气了,请你仔细看看图图和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观看视屏后提问):图图和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呀?(幼儿说出后出示图片)
2.尝试表现自己生气的样子,了解生气时的表情与特征
师:你会生气吗?你生气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你来学一学。(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你们为什么要笑呀?原来,我们把这些生气的表情都画得大大的,很夸张,所以看上去都很好玩,是吗?
师总结:原来生气的时候我们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表情,有的人生气的时候温和一些,他会皱起眉头、翘起嘴巴,有的人生气起来很夸张,很可怕,他会张大嘴巴、拳头紧紧握起来、眼睛像要冒火一样等等。
3欣赏范画,了解画面中“生气的故事”
师:其实,我们都不会无缘无故地生气,生气总是有原因的。瞧,这里的两个小朋友也生气了。男孩子叫乐乐,女孩子叫红红。你们来猜猜看,他们为什么要生气?(出示范画)
你们一下就猜出来了,这说明你们很会观察画面。可是你们有没有每幅画上都有两个乐乐或两个红红,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原来角落里的`是乐乐,而这个框框里画的是乐乐想出来的,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4.说说自己生气的故事
师:你们肯定也会为一些事情生气,对吗?谁来说说你生气的故事。(个别幼儿讲述,鼓励说说不同的事情)
5.画画自己的生气故事。
师:大家都想来说,那好,我们就把这个生气的故事画下来吧!
教师示范作画:把自己画在角落中(贴一个小人),然后再画一个大大的边框。为什么要画大呀?对,这样才能把自己生气的故事画清楚(举一个孩子的例子,说说可以画些什么)
提作画要求
画的时候想想自己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怎样才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你在生气呢?(提醒幼儿把头画得大一些,这样才能让别人看清你的表情。)
6.幼儿作画,老师巡视。
7.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你为什么生气呀?你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说自己生气的故事。(从表情特征、布局方面重点讲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生气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只是,生气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难过,很不舒服,对吗?那如果我们生气了,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高兴起来呢?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好方法,以后请你当小记者采访一下你的好朋友或者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吗?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思路】
本次活动,我通过幼儿十分感兴趣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多彩,颜色的多样。脱离绘画活动用笔的束缚,鼓励幼儿尝试用手指来作画。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听着熟悉的音乐,轻松、愉悦的运用着老师所教授的技巧,点画“小雨点”,伙伴间默契的配合让整个活动的情感目标得到体现。小班幼儿合作的意识还比较缺乏,但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引导幼儿与伙伴产生互动,让幼儿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在结束的讲评环节,引导幼儿将自己变成一滴“美丽的小雨点”,去寻找“最美的小雨点”,这一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真正体验到满足感、成就感。同时,也给每个孩子相互学习和评价的机会。
【教学方法】
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带领幼儿进入情境,让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改变以往临摹植入式的美术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用手作画,用心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从中体验操作的技巧和乐趣。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调动起幼儿参与讲评作品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初步的欣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路边的小草、天空的风筝、河岸的垂柳、枝头的桃花、绵绵的春雨等等。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春天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五彩缤纷的,春天里的所有的东西也是五彩缤纷的。因此我结合春天的.季节特点,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彩色雨。采用手指点画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的美丽。在活动中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尊重个体差异,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与成功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色彩的多样性,用多种颜色表现雨点。
2、能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点画出小雨点。
3、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与伙伴共同合作、大胆想象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用手指点画小雨点。
【教学难点】
1、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2、能和伙伴合作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1、课件第一段:春天背景中,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小花、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它们异口同声地说:“真渴呀!真渴呀!”(忧伤的背景轻音乐)
课件第二段:彩色的小雨点从天上飘下来,落在草地上、花丛中、柳叶上、花瓣里……(欢快的背景配乐诗《下雨诗》)
2、春天背景图(大图)若干张(与幼儿小组数量相同)。
3、各种颜料、抹布、调色盘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第一段,引入主题。
师: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师:太阳公公一早起来,晒得它们暖烘烘的。大地上红花绿草真漂亮。可是,它们为什么不开心呢?
师:哦,原来它们都口渴了!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她,让它们开心起来吧!
(设计意图: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花草拟人的口吻:“真渴呀!”,请小朋友为它们解决困难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二、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进行演示。
1、教师出示用透明玻璃瓶装着的各种颜色的颜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瞧,一听说要给小花、小草帮忙,颜色宝宝们也跑来了,快来看看,都有谁?
师:你知道春天里,哪此东西里也藏着这些颜色宝宝?
(评析:此环节通过寻找春天里的色彩,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知,培养幼儿观察与感受色彩的能力。)
2、教师一边播放配乐诗《下雨诗》,一边示范用手指蘸颜料点画小雨点。
师:颜色宝宝变成小雨点和我一起来到草地上啦!仔细看,老师是用什么来帮助它们的?
师:食指重重往下点,然后轻轻往上提,大雨小雨快快下。(教师边点画,边与小朋友一起念《下雨诗》,用不同的颜色点画小雨点。)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点画小雨点的?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今天老师是用手指来画画的,和平时我们用笔画画是不一样的哦。是用食指蘸颜料重重地向下点,然后轻轻地往上提。注意,点画结束后要用湿抹布把手指上的颜料擦干净。
(设计意图:听着熟悉的儿歌,看着彩色的颜料,让幼儿充满了对操作的兴趣。通过音乐与儿歌、动作“点”和“提”的巧妙结合,感受大雨点和小雨点带来的重轻不同的感觉,使幼儿较好的掌握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老师提出作画要求:
师:小朋友们早就想来帮助小花、小草吧,可是,光靠一个小朋友的力量可不行。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吗?
师:点画时,不管大雨点还是小雨点,要让每一棵树、每一丛小草、每一朵小花……都能喝到小雨点,这样它们才会快快乐乐,高高兴兴。
2、幼儿分组合作用手指点画。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点画结束后的卫生。
教师及时引导幼儿注意小雨小雨的分布情况,鼓励幼儿尝试点画颜色各异的小雨点。
(设计意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自我中心意识仍较强,缺乏主动交流合作的意识与经验,分组合作的作画方式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尝试,旨在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与机会,在提出清楚明了的活动要求后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评价活动。
师:小花、小草喝足了,长得更快更漂亮了。它们感谢大家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去寻找最漂亮、最多彩的小雨点吧。
师生一起寻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小雨点。
(设计意图:每位幼儿都希望被肯定,被关注。在这个评价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整体观察感知多彩的小雨点,然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鼓励每个小朋友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享受评价的过程,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活动在课件第二段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幼儿绘画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等。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的亲密合影,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收集表现人与人之间或动物间亲情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
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认识新材料。
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
四、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五、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六、作业步骤:
1、构思
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
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七、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
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九、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亲亲密密一家子
你的家里都有谁?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最温暖、最甜蜜的表情是什么?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讲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