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练习5》教学设计

2025/10/0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练习5》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练习5》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结构,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归类,并能根据部首写出和动物有关的字。

2、引导学生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归类,并能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3、复习和巩固本单元课文中所出现的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总起作用、承上启下作用。

4、朗读短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并能欣赏和积累有关词句。

5、复习本单元课文,整理收集的资料,参加“珍奇动物”或“世界奇观”介绍会。

6、熟记有关“劳动”的3条名言。

7、指导学生在方格里规范地书写提手旁的字。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世界各地珍奇动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写出带有下列部首并和动物有关的字。

1、观察四组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1)出示两组汉字:蚂蚁 狐狸

①请学生仔细观察四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有哪些结构特点?(这些部首本身与“动物”有关的)

②请学生再举几个带有“虫”和“犭”的汉字。(虾、蛇、蚯、蝇、蜂、蝴、蝶、蚕、蜜、萤……狮、猴、狼、猪、猬、狗、猩……)

2、自主探究,自选部首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1)分组讨论,交流还有哪些部首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2)小组代表交流,其他组补充:

(“马”: 骆、驼、驴、骡;“鱼”: 鲫、鲤、鲨、鳖;“鸟”:鸡、鹅、鸽、鹜)

3、学生完成练习

二、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1、出示一组词语,学生归类:

云雾迷蒙 峰峦雄伟 狂风暴雨 春暖花开

波澜壮阔 秋高气爽 漫山遍野 悬崖峭壁

(1)指名朗读,想想:这些词语描写什么的?(自然景色)自然景色有哪些种类?

(2)指名交流,学生归类,教师板书:

描写天气:云雾迷蒙 狂风暴雨

描写季节: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描写山水:峰峦雄伟 波澜壮阔 漫山遍野 悬崖峭壁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1)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2)小组代表交流,比赛。

三、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作用。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并说说这些是哪篇课文中的句子:

(1)儿童时代我很喜欢小动物。

(2)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3)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

2、指名学生交流,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作用:

第(1)句,第21课第一句话的前半句,是总说,后半句举例说明这前半句。这句话也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意思。

第(2)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句子前面写了动物学家观察的情况,句子后面写他们得出的结论。

第(3)句,起总起作用,后面的文章分别介绍了“趣事”和“蠢事”。

3、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四、阅读短文两则,完成练习。

1、读短文:

(1)自读短文。

(2)指名朗读。

(3)指名交流两篇短文的大致内容。

2、思考,比较:

(1)第一篇短文介绍了石球的数量很多,十分美丽,还介绍了什么?

(2)第二篇地方中有不少描写生动的词句,请划出来,读一读。

(3)这两篇短文的最后都说石球和石像的形成,还是“自然界未解的谜”,但是写法不一样,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3、再读短文,理解感悟:

(1)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给第二篇短文取名,并说说原因。

(3)学生交流。

五、语言实践活动。

过渡:这次口语交际是说“有趣的动物”。课前请全体同学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珍奇动物。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珍奇动物介绍会”:

(1)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介绍会”,愿意吗?

(2)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一头大熊猫作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然后,咱们再学着大熊猫的样子进行讲解。

(播放录音:我叫大熊猫,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别看我的体态笨重,显得笨手笨脚,实际上我却出奇的灵活。告诉你们,我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我还能够轻而易举地爬上树。哈哈,怎么样,我厉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谁先爬到树的最顶端。)

(3)选择一项内容,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讲解。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颁发最佳讲解员的标志。

六、熟记名言。

1、媒体出示三句名言。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交流这三句名言的大致内容,想想这三句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3)学生质疑或交流内容。

2、教师归纳:

(1)这三句都是有关“劳动”的名言。“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指名交流:哪些工作属于脑力劳动?哪些是体力劳动?

(3)朗读名言并积累。

3、积累:学生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名言背诵。

七、写字练习。

1、出示要写四个生字,读一读。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

3、指名交流: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带有提手旁的字。

4、教师抓住“拔”字形在方格中位置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5》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学习写毛笔字。

4、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指导评说喜欢影视栏目的原因及印象深刻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先学:

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 教学第一部分。

创设情景:

(1)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2)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二、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1)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2)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教学第三部分。

学生诵读大风歌。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2)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

四、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2)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 欣赏

(1)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2)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

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

B、为什么喜欢?

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

练习5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原因

《练习5》教学设计 篇3

练习5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朗读并背诵儿歌。

5.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水彩笔。

1.审题。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⑵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生要求。

2.指导。

⑴指导观察。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⑵指导涂色。

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图上田字格分别画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指导看图编故事。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3.练习。

⑴分小组看图讲故事。选一人上台讲。

⑵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认读:十、牛、丰。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复习描红,教师范写。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综合性学习。

1.审题。

⑴教师讲解本题要求:

⑵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像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样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3.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练习5》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练习5》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5》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读童话故事,发挥想象,把结尾补充完整。

2、熟记成语和名言。

3、用钢笔描红。

4、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学会帮别人出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处处留心”这一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读读背背,积累8个成语和一则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出示电脑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及作用?

(1)指名学生介绍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导入新课。自读《争功》。

(2)你能说说这则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小主人会说些什么呢?

(4)反馈。

2、有感情朗读故事。

3、把故事补充完整。

4、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话写下来。

5、把划线的部分用成语代替。

6、师评议。

二、教学成语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名言

1、指导。

(1)让学生自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2、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写好钢笔字,指导写好“捺”。

教学过程

一、指导

1、指名读字。

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

3、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捺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二、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三、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帮遇到难题的同学出主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二、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三、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练习5》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2)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