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情节,并大胆说出自己帮助过别人什么。
3.愿意将故事讲给他人听。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图片小鸭子小公鸡大草地河边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图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小朋友们,快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图片)?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那老师今天给你们讲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哦。
(二)主体环节
1.基本环节:
(1).根据照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小朋友们知道小鸭子和小公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根据图片分段讲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讲故事第1段“小鸭子和小公鸡去了哪里?”
讲故事第2~3段“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后来小鸭子有没有吃到虫子,是怎么吃到的呢?”
讲故事第4~5段“小鸭子去河边干什么了?”“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鸡为什么不能去捉鱼呢?”
讲故事第6~7段“小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小公鸡是怎么上岸的呢?”
2.迁移环节:
小朋友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互帮助,最终小鸭子吃到了虫子,小公鸡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们,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鸡和小鸭子那样去帮他们呢?
那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们有帮助过别人吗,是怎么帮助的呢?
3.结束环节:
在家里爸爸妈妈辛下班回家后,小朋友们能不能给他们倒杯水呢?能不能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儿园能不能和身边的小伙伴彼此帮助呢?
(三).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附故事
有一天,小鸭子与小公鸡一起出去玩,它们走进了一片大草坪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非常高兴。而小鸭子却捉不到虫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下去会被淹着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在喊救命。于是,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避暑的方法。
2、尝试表演故事,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清楚地讲述避暑的方法。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插图、故事音频、配乐音频。
2、纸质教具:小羚羊、小红马、小黑狗、小黄鸡、小松鼠、小灰兔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讨论夏天有哪些避暑的方法。
——夏天天气很热,你有哪些办法能让自己凉快些呢?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带领幼儿了解小动物们避暑的方法。
——故事中,小羚羊要去做什么?
——小羚羊邀请哪些小动物跟它一起去避暑?
——它们去了吗?为什么都不去呢?
3、教师给幼儿发放角色头饰,引导幼儿角色扮演,指导他们讲述自己避暑的方法,并配合相应的动作演绎出来。
——小红马用什么方法来避暑?如果你是小红马,出汗了很凉快,会怎么表现呢?
——小黑狗用什么方法来避暑?你能学学它是怎么做的吗?
——小黄鸡用什么方法来避暑?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
……
4、播放故事配乐,引导幼儿一边说台词一边做出相应的避暑动作。视情况,多请几组幼儿进行表演。
附【故事】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炎热的夏天来了,小羚羊的妈妈要带孩子到高山地带去避暑。小羚羊想,还有许多小伙伴也一定热得难受,得约大家一起去。“谁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红马奔跑过来,对小羚羊说:“我不去,我一出汗就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极了。”原来她身上有许多汗腺,热了就出许多汗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听说小黑狗身上没有汗腺,一定热得受不了,去约他避暑吧。”这时,小黑狗正趴在一间屋檐下,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黑狗弟弟,高山地带凉快极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不好?”小羚羊对他说。“谢谢你!”小黑狗摆摆尾巴继续说,“我身上没有汗腺,可舌头上有许多汗腺呢。我伸出舌头,就是用它排汗,调节体温呀。”
小羚羊说声“再见”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小黄鸡躺在树下的.沙土里,两脚搔着沙土,还不断地打着滚儿。“你躺在沙土里玩,多热呀!”小羚羊摇摇头说。小黄鸡“喀咯咯”地笑了,他说:“我热得直喘气,在沙土里躺躺,浑身凉嗖嗖的,可舒服了。”
小黄鸡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走进林子里去约小松鼠。“我不用去避暑,夏天到来之前,我就脱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换上了薄薄的夏装啦。”
再去找谁呢?小羚羊正犹豫着,小灰兔急急忙忙地从她面前经过,小羚羊喊住他。小灰兔摆动着两只大耳朵说:“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着这两只大耳朵,可以散热,调节体温。”
小羚羊看看没有小朋友跟她去避暑,只好自已跟着妈妈去避暑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3
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乌龟、蜗牛、请问的木偶各一个,3组图画
活动重点:
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引入,邀请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2.情景导入:
(1)通过木偶剧的名字“怪脾气的小乌龟”引起幼儿观看的兴趣。
老师有表情的提出问题:小乌龟为什么是怪脾气?
(2)通过入场须知,让幼儿了解看木偶剧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木偶剧的表演。
2.问题导入:
(1)木偶剧的.名字叫什么呀?
(2)小乌龟有个什么样的怪脾气呀?
(3)小乌龟要干什么去?他碰到了谁?(引导幼儿说出小蜗牛和小青蛙对小乌龟说的话)
(4)小乌龟发生了什么事情?
(5)小乌龟的这个怪脾气好不好?为什么?
3.分组:将幼儿分成3组,由班上3位教师带领一起讲述故事。
(1)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进行讲述。
(2)请幼儿尝试自己讲述。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4
一、设计意图
随着主题活动《奇妙的世界》的进行,小朋友们对各种动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动物们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故事《小乌龟开店》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中班幼儿通过家庭、社会活动、角色游戏等途径对成人社会的不同工种及其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模仿、表演,乐于借此进行游戏、交往。而“小乌龟”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中班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目标及重难点定位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参与讲述活动,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引导幼儿根据乌龟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乌龟开店。
3、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和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乐意参与讲述活动,并能根据乌龟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乌龟开店。”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虽然对动物的不同特征感兴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胆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把“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从幼儿的心理角度出发采用:A成就激励法B榜样示范法
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采用:A观察法B言语提示法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2、操作图片、动物卡片若干。
四、活动流程及目标达成策略
根据中班上册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1、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小乌龟也想开一家店,可是开什么店好呢?”“小乌龟拿不定主意了,还是让我们和小乌龟一起去看看别人都开了些什么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来观看动画,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
2、观看动画、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帮小乌龟开店。
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动画边思考问题“开了什么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怎么会想到开花店的?听听是怎么说的?”等等,再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活动迁移、找“老板”。
主体升华,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为商店找“老板”,参与活动,在前面活动的经验上幼儿会更有主见地作出选择。
五、设计亮点
1、讲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2、开放式教学情境: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键,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不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纲要解读》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就是要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交谈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请幼儿为商店选择老板这个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而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开放式提问,尽量让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小螃蟹每碰到一个朋友,我就提出问题:“开了什么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怎么会想到开花店的?听听是怎么说的?”等,从而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增加了他们讲述的机会。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设计很有趣味性,故事内容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和讲述,从而达到语言活动的目的。从一开始幼儿就能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讲述,并帮助小乌龟开起了烧饼店。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运用,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地方史现在的幼儿对“烧饼”这个词很陌生,如果换成面包的,可能会好理解的多。结尾部分显得有些乱,应该划分区域,加强气氛的营造,可以让幼儿有条不紊的进行活动。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5
目标:
1乐意参与讲述活动,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引导幼儿发现、了解几种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初步学习仿编,发展幼儿的表达想象能力。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准备:
材料准备:课件图片挂图知识准备:熟悉小乌龟、长颈鹿、小刺猬、小猫、小蜜蜂等的特点。
过程:
1谈话活动导入课题导语:动物街上开了许多商店,小乌龟也想开店,可是开什么店好呢?它拿不定主意,小朋友你们能帮它想想开什么店?
你们帮他想了这么多办法,小乌龟说谢谢你们。我要去逛动物街,看看别人开了什么店,我又适合开什么店?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2参观动物街导语:走、走,走走走。动物街到了。
A看看开了什么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怎么会想到开花店的?听听是怎么说的?(我开花店,可以用长鼻子给花喷水)B河马吹的气球可真大呀,它开的'是什么店?你觉得河马开气球店好不好?为什么?听听河马是怎么想的?(我开气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气球)C袋鼠妈妈这里有好多面包呀,它又是开什么店的?它把面包装在哪里?为什么?
小动物们聪明吗?你喜欢它们吗?
3帮小乌龟开店导语:小乌龟逛了三家店,它说:我没有长鼻子、大嘴巴和大口袋,什么也不能干,唉。听了小乌龟的话,你觉得它心理怎么样?那你会用什么话来安慰它?你们现在觉得小乌龟适合开什么店?咱们看看小乌龟到底开了什么店?
(出示开烧饼店)后来,小乌龟不伤心了,它开了烧饼店。让太阳把自己的背壳烤烤热,再在背壳上摊上烧饼,烤啊烤,烤的烧饼香喷喷。小乌龟的烧饼又香又脆,还后好看的花纹,大家都来买了。
小结:每只动物长的都不一样,它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或本领开家最适合自己的小店,我们每个人也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4完整欣赏故事导语:小乌龟开店的事真有趣,让我们再看一遍吧。
用鼻子喷水,你来学学喷。
河马用嘴巴吹气球,你来学学吹。
袋鼠妈妈用口袋装书,你来学学怎么装。
5仿编故事:
导语:小鱼、鸡妈妈、长颈鹿、小刺猬、小猫、小蜜蜂都还没有工作,帮他们想想他们可以开什么商店?请你们讲得和故事一样清楚、好听。
6表演故事:
游戏规则:想当的到花店,想当河马的到气球店,想当袋鼠妈妈的到书店,想当小乌龟的站在老师这里。
附故事:
小乌龟想开一家小店,开什么店好呢?他去问。说:“我开花店,可以用大鼻子给鲜花喷水。”他去问河马,河马说:“我开气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气球!”袋鼠妈妈在开什么店呢?袋鼠妈妈告诉他:“我开书报店,把书报装到大口袋里,走到哪里都能卖。”小乌龟很难过:“我没有长鼻子,也没有大嘴巴,也没有大口袋,怎么办呢?”
后来,小乌龟不伤心了,他们开了一家烧饼店。让太阳把自己的背壳烤烤热,再在背壳上摊上烧饼。烤啊烤,烤得烧饼香喷喷。小乌龟的烧饼又香又脆,上面还有好看的花纹呢,大家都来买了。
活动反思:
《小乌龟开店》这个活动是可爱的小动物主题中的其中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投影仪以及各种操作图片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先看、再想、然后说、最后听,始终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整个活动的四个环节中,第个二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幼儿找找小乌龟身上的特点,然后帮它开店,许多幼儿大胆想像帮小乌龟开“贝壳店”、“头饰店”等等,讨论得很热闹,回答也很踊跃。但由于图片中的烧饼和现实生活中的烧饼有很大的区别,幼儿都没猜出来,都认为是汉堡或面包店,这是很遗憾的。但其它的活动过程完成得还是很好的,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6
目标:
1、了解图书大意,学习词“对岸”及动词“搭、架”,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2、教育幼儿乐于助人及讲文明,讲礼貌。
3、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准备:
1、《乌龟桥》人手一本(利用20xx年第三期《咪咪画报》制作)。
2、多媒体课件。
3、蓝色皱纹纸布置成小河、小积木、蓝色卡纸、大积木、木板
过程:
(一)游戏引题,遇到困难
师:今天我们到河的对面去玩,河的对面叫对岸”(丰富词语:对岸)
教师带幼儿进活动室,走着走着,遇到一条河。
“啊,河上没有桥,我们要怎样过河呢?”
幼儿思考,回答。
(二)难点前置,体验动词
1、幼儿自由探索
师:“在河边有很多的小积木,还有很多小木板,我们用积木搭成河岸,动手试试,怎样才能过河。”
幼儿尝试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说出:搭、架等动词。
2、幼儿过河
师:“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真好,现在我们就架一座桥吧”
3、幼儿从桥上过河
(三)自由阅读,感受内容
1、语言引入
师:“森林小屋里有好多漂亮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画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自由阅读,教师指导
3、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四)欣赏课件,逐图观察
1、教师引导幼儿逐图观看
图一:图上有谁?它们想去做什么?
(有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它们去玩)
图二: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知道的?
(它们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了,脸上的表情是很惊讶的。)
图三:它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它们在想办法,小猴子想到办法了,因为它的头上亮起了灯,说明它想到了办法。)
图四:小猴子想到了什么办法?它们拿来了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它们想搭一座小桥,丰富动词:搭,它们扛来了一根木头,丰富:扛、架。它们很高兴,脸上是笑眯眯的.)
图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心里怎么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水把木头冲走了,它们心里很着急,嘴都张大了。)
图六:这时,谁来了?大家猜猜乌龟来做什么了?它们会怎样帮助小动物呢?
(乌龟来了,它们来帮助小动物了)
图七:小乌龟在做什么?它们像什么?小动物看到时表情是怎样的?
(它们把身体连在一起,在河上搭起了一座桥,乌龟桥,小动物们非常吃惊地看着乌龟桥)
图八:小动物是怎样过河的?它们为什么又吃惊,又担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的担心?重点引导孩子感受“又吃惊又担心”。
(它们踩在乌龟的背上,担心乌龟会疼,担心会踩伤小乌龟,所以很担心。)
图九:小动物们过河了吗?它们心情怎样?会说什么?
(小动物们过了河,它们很高兴,它们对小乌龟的帮助非常感动,它们会对小乌龟说“谢谢”)
图十: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它们采了很多鲜花送给小乌龟)
2、幼儿讲述图书内容
教师请幼儿将图书内容完整讲述。
(五)幼儿讨论,情感教育
你们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用自己的身体帮助小动物过河,它们不怕疼痛,乐于助人,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六)阅读游戏,兴趣延伸
利用小图片玩“摸图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前摸卡片,并将卡片内容说出,其它幼儿进行指图游戏。
(七)情感迁徙
你还帮过谁,做过什么事?
(八)结束
小朋友们,天黑了,我们也要回家了,回家后,我们把做好的图书拿给爸爸妈妈看吧。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7
设计意图:
《老爷爷的帽子》是一则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为主题的温馨童话。结合现代家庭实际情况,考虑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太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未来的社会需要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体验助人为乐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此活动故事表现出爱的象征,教材中的老爷爷有两顶幔子:第一顶是他自己的帽子,他把它送给了小鸟,表示他对小鸟的爱;第二顶是小鸟用羽毛做成的帽子,表示小鸟对老爷爷的爱,抓住此环节,对幼儿进行形象的"爱心"教育。使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并且结合中班年龄段的学习特征,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这样就创设了幼儿发展语言又提供了有意条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老爷爷与小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
2、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爱心卡片若干。
重点难点:
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方法手段:
1、情景导入法、提问法、直观形象法。
2、图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冬天冷不冷了啊?
2、那怎样让自己变暖和起来呢?(围围巾、戴帽子、戴手套等)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自然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PPT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1、是呀,寒冷的冬天里我们都穿得很暖和,而且都呆在温暖的房子里,可是有一只小鸟它却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外面的树枝上,它怎么了?(风把鸟窝吹走了,没有家,冷得直发抖)
2、这时一位老爷爷走来了,他看到小鸟在树枝上冷得直发抖,他会怎么想啊?(这只小鸟多可怜呀,这么冷的天,小鸟一定会冻死的)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怎么做呢?(幼儿猜测)
3、小鸟住在用帽子做的窝里,感觉怎么样?(开心、温暖、暖和)
4、后来,怎么会有许多小鸟飞进老爷爷的帽子里来呢?(小鸟想到了在树林里,还有许多怕冷的小鸟,它们也一定冷的直发抖,就把它们叫来了)
小结:于是,小鸟们都飞进了老爷爷的帽子里。老爷爷的帽子真暖和,它们非常感谢老爷爷,高兴地唱歌给老爷爷听。以后,老爷爷天天来看小鸟,听小鸟唱歌,小鸟们非常高兴。
5、可是,有一天,老爷爷没有来。
他为什么没来了呢?你们觉得老爷爷怎么了?(生病了,老爷爷把帽子给了小鸟,小鸟们暖和了,可是老爷爷却着凉生病了。)
6、老爷爷到底怎么了?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看看吧。原来啊,老爷爷病了。小鸟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看望老爷爷,它们还用自己身上的羽毛做成一顶帽子送给了老爷爷,老爷爷非常感谢小鸟。
7、过了几天,老爷爷怎么样了?(病好了)
小结:过了几天,老爷爷的病好了,他戴着小鸟们用羽毛做的帽子来看望小鸟,小鸟们高兴地唱起了歌。你们高兴吗?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二)感受他人的关心,体验被关心的快乐。
1、现在老师就把这些图片变成一个好听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爷爷的帽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看看啊,是不是就像我们小朋友猜的那样。
2、提问:
(1)老爷爷的帽子送给谁了?他为什么要把帽子送给小鸟呢?
(2)老爷爷关心小鸟、救小鸟,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
(3)当老爷爷生病的时候,小鸟是怎样做的'?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老爷爷吗?为什么?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4、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小结:是呀!只要你去关心、帮助别人,这样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我们心里会很高兴、很快乐!
三、结束部分
1、理解他人的需要,学习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
(1)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被人关心、爱护的感觉怎样?
(2)你关心、帮助过别人吗?心情怎样?(佩戴"爱心"奖章)
2、出示图片
3、小结: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我们要用小眼睛去发现,并帮助有困难的人、许多人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关心、帮助。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会感到十分幸福、快乐。
活动延伸:
为幼儿颁发"爱心"奖章,鼓励幼儿做互爱行动。 "爱心"奖章是奖给有爱心的小朋友,让有爱心的小朋友带着这颗奖章一起行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个活动的时候,幼儿很有积极性,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情节,在结束这个活动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觉得还应该再增加一个现场情境表演,加深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教案与反思 篇8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避暑的方法。
2、尝试表演故事,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清楚地讲述避暑的方法。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插图、故事音频、配乐音频。
2、纸质教具:小羚羊、小红马、小黑狗、小黄鸡、小松鼠、小灰兔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讨论夏天有哪些避暑的方法。
——夏天天气很热,你有哪些办法能让自己凉快些呢?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带领幼儿了解小动物们避暑的方法。
——故事中,小羚羊要去做什么?
——小羚羊邀请哪些小动物跟它一起去避暑?
——它们去了吗?为什么都不去呢?
3、教师给幼儿发放角色头饰,引导幼儿角色扮演,指导他们讲述自己避暑的方法,并配合相应的动作演绎出来。
——小红马用什么方法来避暑?如果你是小红马,出汗了很凉快,会怎么表现呢?
——小黑狗用什么方法来避暑?你能学学它是怎么做的`吗?
——小黄鸡用什么方法来避暑?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
……
4、播放故事配乐,引导幼儿一边说台词一边做出相应的避暑动作。视情况,多请几组幼儿进行表演。
附【故事】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炎热的夏天来了,小羚羊的妈妈要带孩子到高山地带去避暑。小羚羊想,还有许多小伙伴也一定热得难受,得约大家一起去。“谁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红马奔跑过来,对小羚羊说:“我不去,我一出汗就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极了。”原来她身上有许多汗腺,热了就出许多汗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听说小黑狗身上没有汗腺,一定热得受不了,去约他避暑吧。”这时,小黑狗正趴在一间屋檐下,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黑狗弟弟,高山地带凉快极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不好?”小羚羊对他说。“谢谢你!”小黑狗摆摆尾巴继续说,“我身上没有汗腺,可舌头上有许多汗腺呢。我伸出舌头,就是用它排汗,调节体温呀。”
小羚羊说声“再见”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小黄鸡躺在树下的沙土里,两脚搔着沙土,还不断地打着滚儿。“你躺在沙土里玩,多热呀!”小羚羊摇摇头说。小黄鸡“喀咯咯”地笑了,他说:“我热得直喘气,在沙土里躺躺,浑身凉嗖嗖的,可舒服了。”
小黄鸡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走进林子里去约小松鼠。“我不用去避暑,夏天到来之前,我就脱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换上了薄薄的夏装啦。”
再去找谁呢?小羚羊正犹豫着,小灰兔急急忙忙地从她面前经过,小羚羊喊住他。小灰兔摆动着两只大耳朵说:“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着这两只大耳朵,可以散热,调节体温。”
小羚羊看看没有小朋友跟她去避暑,只好自已跟着妈妈去避暑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