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水乡》教学设计

2025/10/02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水乡》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水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播放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

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

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

(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

(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

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

(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

(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

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听写生字。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

《水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4、品读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热爱江南水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了解江南水乡。教师准备江南水乡的风光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江南水乡的图片,请大家观赏。

2.看完了这些图片,江南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南水乡的'优美的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注意重点字音:沁霭拱倌暇

2、读文并整体感知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弄清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写生字。

4、熟练朗读课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水乡

沁霭拱倌暇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景色?(师板书:船舱两岸村落拱桥河面上)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描写细雨这句话“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体会运用的修辞方法并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的2-8自然段

(一)指名读一读最吸引自己的段落或句子。

1、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句话。

1)指多名同学朗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好在哪?

2)在学生回答的时候的老师应抓住这句中的几个训练点:一是第三句话里的两个比喻句,在朗读时应指导到位。二是几个关键词语:嵌天然的烟雨迷蒙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在读时边指导读边理解词语。

2、第三自然段

1)读一读,互相说说哪读得好,好在哪,学一学,再读一读。

2)在反复朗读之后,指导学生说一说:堤岸两边最吸引人的是什么?(色彩美)

3、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4、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不作为重点,以读为主)

1)主要通过朗读来体会江南水乡人景合一的秀美。

2)背诵喜欢的语句

(二)读了这些文字,江南水乡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三、总结: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这篇文章写一篇导游词来介绍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板书设计:

水乡

细雨窗户

堤岸田野村落山河

芦苇码头石桥河面罱泥船轮船……

《水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在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2 个生字,“装”“箩”,认识偏旁,“衣字底”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水乡歌》,更好的感受水乡的美丽,先要检查字词关,复习巩固生字词 。

2、整体回忆:同学们,水乡的什么多?(随即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任务一:熟读诗歌,在朗读中感知文意。

策略:1.自由朗读第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展示朗读,用你的朗读感知水乡的美丽富饶。

(2)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1.“学”第一小节

A.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水乡的.水多!

B. 在学生们一遍遍的朗读中,指导:水乡哪儿有水?看图理解“渠”

感知“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的水多。

C.为更好的读美“处处绿水荡清波”的句子,我出示了一段江南水乡乌镇的视频,“河面波光粼粼,岸上杨柳依依,坐在阿婆摇的船上,阵阵清风吹来,水面荡漾起层层波纹,让人心情舒畅,好美呀!再来朗读这句。感受到水乡的水多,水美!

2. “扶”第二小节

A. 因为水乡水多,所以交通工具就是船,读第二小节,告诉我们有什么船?(看图片认识“驳”)

B. 指导朗读船多和白帆的美。

C 这么多的船,渔民们用来干什么?引导渔民的勤劳。

3.“放”第三小节

A 读第三小节,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歌装满一箩又一箩?)

B. 同桌交流,看图片,理解箩筐里装的不仅仅是鱼虾,还是他们美好的生活,也是渔民们一支支快乐的歌曲。

C. 指导朗读,赛读,评价。

4. 整体读文,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的特点?

(每节都以“水乡什么多”开头)你能读好这个问句吗?

(三)检测导结: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课《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课《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水乡还有什么多?在古筝的配乐下欣赏一张张图片,激发孩子们有话说的欲望。并同桌交流,仿写: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课《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水乡什么多?———多。

千——,万———,

————————,

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课《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泰山庙小学李海琴&nbs任务二:学习生字“装”“箩”,规范书写。

小结:有关水乡美景的诗歌还有很多,如《江南好》,大家课下搜集学习,这节课让我们也和水乡的小渔民们一起装满快乐的心情下课吧!

【教学板书】 21 水乡歌

水多 水美

船多 勤劳

歌多 幸福

《水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飘”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1、旧知回顾

2、谈话导入,进入情境,引入学习。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兴趣。】

二、品读课文,内化积累

(一)第一节:水多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图文对照,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相机理解“荡”字

4、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看看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通过读等形式,理解“荡”字,从而感受水乡的美;尊重学生的'差异,渗透背书方法的指导。】

(二)第二节:船多

1、生自读这一小节。

2、交流

3、通过理解“船多”“飘”来理解水乡人民的勤劳。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营造有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理解服务,为教学服务。】

(三)第三节:歌多

1、质疑

2、引导解疑

3、体会朗读,读中体会

(四)全文回顾,感情升华

1、小结

2、朗读或者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加深对水乡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感受。同时,师生轮读,气氛融洽,增加了快乐读书的体验,在愉快中完成了“水乡之旅”。】

三、搭建平台,能力迁移

1、激发写诗歌的兴趣

2、编写《柳州歌》(可灵活处理,如果学生一下子说不好,可以作为作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去图书馆、访问等途径调查了解家乡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留意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观察,通过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同时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调控教学,体现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

四、课后延伸,自主作业

你还想用什么形式把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来?今天小朋友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诗歌、画画、收集资料、写日记……)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突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水乡》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通过典型案例:太湖流域的城镇,重点说明了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城市的起源,以及水乡人们独具特色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从而让学生理解水同人们生活、生产密切关系,增强学生保护水源的意识。

二、课标要求

2—7 通过典型案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太湖人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了解太湖流域的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各种资料获取信息,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判断,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水乡城镇的柔美,从热爱家乡的水到更加热爱家乡;

在学生理解水同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上,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通过水乡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对太湖流域的生产、生活所起的作用

难点:理解水“孕育”城镇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文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太湖美》的视频文件

提问:(1)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2)太湖美吗?它美在哪里?

新授: 水乡孕育的城镇

(一)、太湖流域

刚才听过《太湖美》这首歌之后,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水中鱼虾戏红菱,河渠纵横稻花香”的优美山水画。让我们把眼光投向那优美的太湖,一起去感受太湖的“美”。

1、太湖流域范围

多媒体出示《太湖流域图》,或参考教材83页图4—16说说太湖流域的范围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

2、太湖的河流、湖泊的特点

读图4—16,数一数太湖流域有多少条河流,多少湖泊?你能数清楚吗?

学生回答,答案各异(旨在让学生感受太湖流域河湖众多,不在于具体有多少数量)

归纳: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

太湖流域到底有有多少河流和湖泊,我们很难数清楚,但是,在这些河流之中有一条最为著名,你们知道是哪一条吗?你还知道这条河流的哪些情况?

京杭运河,是世界人工建造的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我国古代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3、太湖流域城镇的特点

读图4—16,数一数太湖流域大约有多少个城市?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

归纳:城镇密集、沿河分布

(二)、水孕城镇

小组推理:从下列给出的条件,推论出 “水乡”如何孕育“城镇”?

①充足的灌溉 ②便利的水上交通 ③货物的集散地 ④肥沃的土壤 ⑤城镇

⑥繁荣的'集市 ⑦水乡 ⑧湿润的气候 ⑨鱼米之乡(丰富的物产)⑩河网密布

提问:“鱼米之乡”的条件是什么?多余的物产怎么运输?运去哪里?

(⑩ ① ④ ⑧) (② ⑨) (③ ⑥)

推理:

①充足的灌溉 ③货物的集散地

⑦水乡 ⑧湿润的气候 ⑨鱼米之乡 ⑤城镇

④肥沃的土壤 (丰富的物产) ⑥繁荣的集市

⑩河网密布

②便利的水上交通

(三)、水乡城镇特色

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古镇的图片

播放《周庄》的视频,结合多媒体的图片,及教材84页的内容,思考:“水乡孕育的城镇”有什么特色?(提示:从建筑、交通、生活情景等方面考虑)

归纳: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

建筑:临河建房,阁楼建在河岸上,便于生活取水及洗涤,“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交通: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船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生活:“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和独特风韵

在了解水乡人们的生活特色之后,议一议:水乡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水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灵。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所以最初人们选择傍水而居。水网密布,为农业、工业生产提供用水,为货物运输、物资集散、城镇交通、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的条件。是水养育了两岸的人们,是水孕育了一座座城镇。

(四)、水乡城镇化悄然兴起

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或参考教材84页的图4—17和图4—18,找一找:对比两幅景观,找出其中的差异 ?(从交通工具、住房样式、公共设施等方面考虑)

交通工具:图4—17——以船为主;图4—18——汽车为主

住房样式:图4—17——水岸阁楼,楼层较低,木砖结合;图4—18——高层住宅区为主

公共设施:图4—17——没有明显的公共设施,房屋直接沿河而建;图4—18——一定绿化区

在水乡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光看到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一面,同时应该反思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并结合两幅漫画思考以下问题:

1。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归纳:1、水资源受到污染、水质破坏;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船舶污染等

2、禁止农业、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禁止围湖造田,退耕还湖;依靠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小结:

水乡孕育了城镇,孕育了繁华,也孕育了水乡人。保护水乡,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让生命之水常青 让生命之水常流

板书设计:

太湖流域—— 河湖特征 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

城镇分布 城镇密集、沿河分布

太湖流域 水孕城镇——城镇的形成

水乡城镇特色—— 临河而建 水运发达,船为主 小桥流水人家

水乡城镇化——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作业:完成作业本、同步练习的相关作业

《水乡》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根据苏教版第一学段阅读课文编写意图,遵循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诗歌内容不做过多讲解,而是紧紧围绕“读好书、写好字”两大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写,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创新,将识、读、写结合,让学生们学出乐趣,学出信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飘”、“装”、“荡”、“船”几个生字。

3、让学生感受到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1、在开学初我们学过一课书,这课书讲述了江南水乡美丽迷人的景色,描绘了水乡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小朋友们还记得是哪一课吗?

谁能为大家朗诵一下?

2、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诗歌——《水乡歌》(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这首诗歌将把我们再一次带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中去。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小朋友们愿意读一读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一读,不懂读的'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池塘边的小青蛙看了可高兴了,它给大家送来了几朵美丽的荷花。可是,小青蛙说,要得到荷花,就得先回答它的问题。小朋友们,行吗?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

师:小朋友们,小青蛙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请看一看,你们能认出它们吗?

指名读。

开火车读。(火车火车你来开——)

师:不错,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都答对了,小青蛙的荷花送给你们(贴出两朵荷花)。

(2)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

师:小青蛙把它们的拼音帽子去掉,看看你们还能不能认出来。认得哪个就读哪个。

指名读。

齐读。

师:真不错,小青蛙的第二个问题你们也解决了(再贴出两朵荷花)。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条(湖面、咱们、白帆、装满、荡清波)

师:小青蛙把这几位朋友藏在词条中了,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语读一读。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小朋友们真棒!小青蛙的问题都没把你们难倒!(贴两朵)为了奖励你们,小青蛙还多送了两朵给大家。(再贴两朵)

(4)生字宝宝找朋友。(“飘”、“荡”、“装”、“船”)

师:小青蛙说,这荷花后面还藏着生字宝宝呢。请帮荷花背后的生字宝宝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哪个小朋友想上来找朋友?

学生将荷花背后的生字部件重组成本课生字,并向大家介绍。

(5)课件按笔顺描红,“飘”、“荡”、“装”、“船”,学生书空,再在课本上描红。

师:小青蛙请小朋友们跟着它一起写一写这几个字。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1、小朋友们生字学得真好,我想,你们一定也能把书读好。

齐读课文。

师: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2、每个小节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这个句子后面是个什么符号?

(相机出示“?”,认识问号:当你有疑问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小钩子——问号了。)

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来试试看?你为什么这么读呀?

3、水乡到底什么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是怎么写的。

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练习读一读。

第一节:

(1)能为大家读读吗?

(2)美丽的水乡渠水哗哗流淌,河水清澈荡漾,池塘波光粼粼,真是“处处绿水荡清波”!如果能加上动作读就更棒了,谁来试试?

(3)喜欢这一节的小朋友请站起来,一块读。

第二节:

(1)能为大家读读吗?

(2)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老师也想和你比一比。(师读,生评)

(3)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读?

第三节:

(1)谁来为大家读读第三节?

(2)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乡人民在船上辛勤工作着,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你听,他们在打鱼归来的船上都高兴得唱起歌来了。

如果是你,在这么开心的时候,都会唱些什么歌呀?

(3)带着这种开心快活的感情读读第三节。

4、听你们读得那么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咱们一块儿把整首诗美美地读出来。

(师生一问一答,对读全诗)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1、水乡是美丽的,而我们的家乡海南,也同样拥有着美丽的景色。(播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2、模仿课文说说“海南什么多?”

3、模仿课文写一写《海南歌》,并向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后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一项完成。

(1)当个小画家,把海南的美景画出来。

(2)当个朗诵家,把《水乡歌》或《海南歌》读给家人听。

《水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黑白撕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黑白灰关系的基本处理方法。

2、通过撕撕、贴贴黑白撕贴画学习黑白撕贴画的基本制作和表现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提高学生对撕贴画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从生活中发现美。真切使学生感受到美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教学重点:掌握撕贴画的正确程序,能撕贴出一幅水乡桥的作品。

教学难点:撕贴过程中合理处理黑、白、灰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每个四人小组准备黑、白、灰色的纸和报纸若干张,固体胶水。

教师:课件、范作、垃圾袋、制作材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出示黑色和白色卡纸)。黑色和白色混合在一起会成为什么颜色呢?(灰色,教师简要说明)

2、比眼力。我们一起来在报纸上找出黑色灰三色。(学生说,教师小结)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暂时忘却红橙黄绿青蓝紫,进入独特的黑白世界中(板书:黑白)。

二、新授

1、出示黑白灰撕贴的水乡桥作品(板书:撕贴画),找找其中的黑色白色和灰色,作品的表现内容是什么?(水乡桥)

2、尝试体验:桥是我们江南水乡的缩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名片。桥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现在让我们用报纸撕一座印象中的水乡的桥(板书:印象)。撕好举起来。

A、撕好后请2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

B、贴一贴。请2位同学贴到黑板上的背景纸上?说说为什么这样贴?

3、欣赏家乡的桥:刚才同学们撕出了印象中的桥,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欣赏家乡的桥好不好?课件播放家乡的.桥的照片。

A、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桥。

B、黑板上的撕贴的桥,增加些什么会使作品更完整?

4、小组合作讨论:你们的小组准备撕贴一幅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是白天还是夜晚的桥呢?你们会在桥上做什么?

三、合作表现

1、小组合作,选一张黑色或者白色的纸作为背景,另一样和报纸作为撕贴的材料,以黑白撕贴画的形式表现水乡桥之美。

2、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

各组长为代表作介绍,随机点评表扬有个性的作品,表扬动作快的小组。

五、延伸:桥作为水乡的人文资源,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或者传说,课后大家可以进行收集整理,跟同学交流用新的表现方法试一试。

《水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飘”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1、旧知回顾

2、谈话导入,进入情境,引入学习。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兴趣。】

二、品读课文,内化积累

(一)第一节:水多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图文对照,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相机理解“荡”字

4、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看看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通过读等形式,理解“荡”字,从而感受水乡的美;尊重学生的差异,渗透背书方法的指导。】

(二)第二节:船多

1、生自读这一小节。

2、交流

3、通过理解“船多”“飘”来理解水乡人民的勤劳。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营造有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理解服务,为教学服务。】

(三)第三节:歌多

1、质疑

2、引导解疑

3、体会朗读,读中体会

(四)全文回顾,感情升华

1、小结

2、朗读或者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加深对水乡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感受。同时,师生轮读,气氛融洽,增加了快乐读书的体验,在愉快中完成了“水乡之旅”。】

三、搭建平台,能力迁移

1、激发写诗歌的兴趣

2、编写《柳州歌》(可灵活处理,如果学生一下子说不好,可以作为作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去图书馆、访问等途径调查了解家乡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留意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观察,通过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同时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调控教学,体现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

四、课后延伸,自主作业

你还想用什么形式把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来?今天小朋友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诗歌、画画、收集资料、写日记……)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突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