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 ,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知道可以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之一--京剧,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戏说脸谱》的旋律。
2、自制的京剧脸谱面具人手1面。(脸谱面具与幼儿用书中的脸谱图相同)
3、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戏说脸谱》。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歌词内容。
师:有一个好听的古代故事,说的是几个英雄的事儿。现在一起来边看图边听我说一说。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特征。
师:现在你们知道图上的认识谁了吗?(幼儿自由讨论)师: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很暴躁,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朗诵时要注意表情、声调及动作。
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这几个人。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儿歌里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你会说哪一句?试着和老师说一说。
教师运用动作和表情的暗示帮助幼儿进行进一步记忆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试着念儿歌。当你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戏说脸谱》
教师示范表演唱,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刚才的演唱与平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这首歌唱起来很有精神,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且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习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师:最后一句"啊……"怎么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分角色演唱。
师:你们觉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句应该怎么唱?(最轻)"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呢?(稍用力)"花脸的孙猴"呢?(用力)"白脸的曹操"呢?(用力)"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呢?(最响亮)好!每一句的唱法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完整地演唱歌曲。
5、幼儿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歌曲,教师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师:小朋友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我扮演观众。你们听一听在每一句的结束我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叫好的声音要短而快,最后一个"好"可长一些。
6、教师请幼儿戴上脸谱面具,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2
一、认识面粉
1.看一看,摸一摸。
师:看,这是什么?什么颜色?摸起来什么感觉?
小结:面粉是白色的,摸起来滑滑的、细细的、轻轻的粉状物体。
2.面粉哪里来?
师:面粉是什么东西做成的?
小结:我们一般说的面粉都是指小麦粉,如果有特别指出,如玉米粉,是用玉米磨成的;再如糯米粉,是用糯米磨成的。
3.认识小麦。
出示小麦图片,老师介绍麦穗有像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的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呈金黄色。
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面粉
1.谈论:哪些食物是用面粉做的?
2.老师出示图片,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三、面粉如何变食物
1.提问:面粉如何变成这些可以吃的食物呢?
2.和面团,教师示范如何和面团。
3.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进一步感受面粉的粘性。
四、为什么要吃面食
常吃面食有三大好处:
1.面中含有抗癌物质。
2.面食能够养心气。
3.健脾养胃。
五、哪些面食不能多吃
油条、麻花等油炸食品不宜多吃。
活动反思与意见
面粉对于孩子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在生活中常常吃到面食,但是对于面粉本身来说很多孩子还是不认识。在导入环节,大部分的'孩子对于出示的面粉不是很确定。在揉面团的环节中,孩子非常感兴趣,由于老师之前控制好水量,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成功将面粉揉成团。在区别健康的面食时,很多孩子都知道不能多食油炸食品。
本活动旨在认识面粉以及它与人们的关系,了解面粉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在动手中学习和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爱吃面食的习惯及进食礼仪,初步学习辨别健康的面食食品,产生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窦尔敦、关公、孙猴、曹操、张飞的京剧脸谱图头饰或胸饰勾一张,压膜后用双面胶有序地粘在一起,表演时,幼儿可随音乐一层一层地撕去上面的脸谱;
活动过程:
一.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或出示歌曲脸谱),感知京剧中的脸谱人物形象。
1.教师:你认识这是什么吗?画面上是什么人?他们的.脸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歌词,并表演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老师是怎么表演的?
3.教师带领幼儿按照图片的顺序朗诵歌词。
二.幼儿学习演唱歌曲《戏说脸谱》
1.教师戴脸谱,采用变换脸谱的方式示范表演唱《戏说脸谱》。
2.启发幼儿发现教师今天的歌声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今天的模样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小结并是幼儿知道京剧人物的脸与平时人物的脸谱不一样,这首歌曲唱起来很有精神,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那个,而且还有高有底.
4.带领幼儿学唱最后一句“啊……”
三.幼儿完整学唱京剧
1.教师引导幼儿逐句探索应该怎样唱?用什么力气来表达?
2.带领幼儿逐步提高力度,演唱歌曲。
3、幼儿尝试扮演京剧演员,进行表演。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4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
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
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
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 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自评: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尝试用合适的力度及简单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
3、进一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乐曲的旋律。
2、了解京歌中人物及其对应的脸谱。
3、京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师:你们瞧,“小戏迷”剧院来了好多的戏迷朋友等着看我们演出呢,
让我们赶快入场排练吧!(听音乐以圆场步入场)
二、学唱京歌。
(一)学习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
师:今天要上演的曲目是京歌《戏说脸谱》,让我们先来听听这首歌里
唱了些什么?
2、理解歌词并分句朗诵。
(1)提问:这首歌里都唱到了谁?(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脸谱)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完整朗诵歌词
(1)教师完整朗诵歌词
师:原来这首京歌唱的就是这样几个人物啊:蓝脸的??(按照歌
曲节奏朗诵歌词)
(2)幼儿完整朗诵歌词。
(二)练习演唱“喳?啊?”。
1、提问:京歌和我们平时演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一门戏曲艺术,演员在表演时有说有
唱,声调起伏比较夸张。京剧在演唱时有的音会拖的特别长。在《戏说脸谱》这首京歌中,哪一句最明显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
3.根据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4.幼儿尝试演唱最后一句。
5.引导幼儿看教师手势练习“喳”与“啊”之间的转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跟着原唱轻轻哼唱。
2、幼儿尝试完整演唱。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分角色表演唱。
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引导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三、听音乐退场
师:今天的演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捧场!我们的小演员今天也都很
辛苦,让我们去休息一会吧!
(在京歌中谢幕,跟随教师以圆场步退场)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6
(一)、出示面粉,猜猜玩玩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出示透明盒装的面粉)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究竟是什么?在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一份神奇的东西,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3、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4、教师揭晓答案:原来这白乎乎的、细细的.、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叫面粉呀!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用途
1、教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教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馒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欣赏面粉制品图片)教师:看,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点心呢!(幼儿欣赏)
(三)、操作“和面”
1、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咯~(教师示范和面)教师:面粉和水两个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揉呀揉呀,变成了什么?(面团)教师: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一试了,那好吧,给你们一个机会也去尝试一下,注意加水的时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会搞砸啦!
2、幼儿亲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软软的面团揉好了,小厨师们,刚才我们不是已经欣赏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点心么,那我们快来也用这软软的面团做一些特别的小点心吧!
4、幼儿尝试用面团做出各式点心。
(四)、擀面
1、教师:刚才小厨师们可真厉害,黄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试手艺了,诶,我今天想给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面”,知道什么是手擀面吗?(介绍手擀面的含义: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就叫手擀面)
2、教师:手擀面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仔细瞧好了!(出示擀面杖和已擀好的面饼介绍一下,教师示范操作)
(五)、品尝
1、教师:我们请阿姨把擀好的面条送到我们的食堂阿姨那儿,请他们帮忙煮一锅美味的手擀面给我们尝尝,怎么样?
2、教师: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从十开始倒数,当数第一时,美味的手擀面就会出现咯!(师幼倒数)
3、教师:美味的手擀面来啦,大家快尝一尝吧!(人手一碗手擀面品尝)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7
目标:
1、能区分米粉和面粉,知道它们分别是由米和小麦磨出来的。
2、知道米粉和面粉能做出各种不同的人们爱吃的食物。
准备:
1、课前让幼儿向家长了解米粉和面粉可以做成什么点心。
2、几种面粉和米粉做的点心,一把大米,一把小麦。
3、幼儿洗干净手,每组一盘米粉和面粉。
过程:
1、出示元宵,引发早点用料的问题。
这是什么,吃过吗?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还吃过哪些早点,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米粉与面粉等)
2、引导幼儿区分米粉与面粉。
(1)了解米粉与面粉是由不同的原料磨出来的。
请小朋友说说米粉是用什么做出来的,面粉又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出示大米与小麦,帮助幼儿了解米粉是由大米磨出来的,面粉是由小麦磨出来的)
(2)感知两种粉的不同。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这里的两种粉,说说这两种粉有什么不同。(摸摸,用手捏一捏,搓一搓,看看,鼻子闻闻)
猜猜哪一种是米粉,哪一种是面粉?
小结:米粉比面粉粗一些,更白一些,闻起来还有一点香味;面粉摸上去有点滑,很细腻,没有米粉白,也没有香味。
3、了解米粉和面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用它们能做出不同的食品。
(1)米粉除了用来做元宵,还可以做出什么好吃的东西?面粉又能做出什么好吃的.?(米粉能做出元宵、米糕、年糕、婴儿米粉、糯米饼等;面粉能做出烧饼、油条、大饼、馒头、包子、花卷等)
(2)出示已准备好的几种食物,帮助幼儿了解米粉、面粉的作用。
4、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请幼儿说说除了米粉和面粉做成的点心,你还见过哪些点心,它们是用什么粉做出来的。(藕粉、绿豆沙、红豆沙、玉米粉等。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篇8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特设计此课。通过让幼儿看、动口唱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韵味。
2、回忆对即有人物脸谱的认识。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
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韵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京剧脸谱,对即有人物脸谱有所认识。
材料准备:各种京剧脸谱图片PPT、 教师戏服一套,乐曲《戏说脸谱》、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场:现在我们像京剧演员一样走上台去。小京剧演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亮相了。进场。
2、今天要带小朋友看一段京剧表演,看的时候要仔细的想一想京剧表演和我们平时唱歌是不是一样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观看视频)
3、提问:京剧表演和我们平时唱歌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他们脸上的妆容和我们平时画的妆一样吗?他们脸上画的是脸谱。
二、中间部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于脸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脸谱人物。都有什么颜色的'脸谱。
2、一起出示图片(窦尔敦、关公、孙猴、曹操、张飞),教师讲故事。(蓝脸的窦尔敦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花脸的孙侯特别神通广大,它会七十二变,白脸的曹操很聪明,但他奸诈、狡猾,黑脸的张飞最仗义,但是他的脾气有点坏,生气起来叫喳喳的,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3、提问:故事讲完了,老师要考考你们,花脸的是谁?白脸是又是谁?~~~
4、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京剧里的乐器,这叫做板,老师打着板来说一说刚才的故事。(提问:刚才老师先打板再说,还是先说再打板?小朋友的手来当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打板依次念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场杀、
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5、接励游戏:老师说前段,幼儿接后段。
三、结束部分(学唱歌曲)
1、老师想用京剧的唱腔来表演刚才的故事,你们来当小票友,如果老师表演的好,你们给我鼓励鼓励,好吗?(教师表演)
2、提问:老师用京剧唱腔唱的和平时你们听到的歌一样吗?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完整的音乐。小朋友们可以跟着哼唱。我们找一找哪一句拖音最长。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啊”
5、尝试加上眼神、动作,或模仿教师表演歌曲。
6、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回到家后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活动反思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的孩子,应该了解她;作为老师,我也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活动之前,想让孩子们对三国中的人物有一点了解,于是就想给孩子们讲一讲三国的故事,谁知,刚说到这个话题,孩子们便你一言我-语的讲了起来,他们提到的很多人物我都不太熟悉,看来,该“充电”的那个人是我才对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音乐活动,因为孩子的好奇和兴趣,所以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充分变抽象为直观,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唱京歌《戏说脸谱》时,我先让幼儿欣赏京剧的表演片段,让幼儿从京剧的服装、动作、唱腔来感受京剧的特征。再通过手绘的脸谱,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然后将歌词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突破难点时我利用了简单的图谱,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学会演唱并让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
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些启示,今后,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活动的选材,还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形式,那样,才能让活动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