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王子》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小王子》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小王子》有感 篇1
这是一本充满诗情和哲理的书,这是一本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这本书有着童话般的名字——《小王子》。薄薄的书页、短短的章节,却浓缩着厚实而又绵长的哲理。一位来自B612星球的孤独小王子,徐徐洞开我的教育情怀。
我们遗忘了什么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大多都已经忘记。”
“第一次画画的遭遇让我非常沮丧,大人不懂孩子们的想法,要向他们解释明白,实在是太累了。”
“大人们就是喜欢以貌取人,并且又偏爱数字。”
我并不是批判主义者,但是当上述文字进入我的阅读视野,我无法保持应有的冷静和沉默,许多画面闪过脑际:老师向学生追讨作业的画面,家长向孩子发怒的场景,一串串足以影响学生命运的分数……我很快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找到了文字的对应,也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结: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确已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强调“孩子”的经历,是复归生命的内在价值。每个人都从孩童走来,都曾幼稚、幻想过。当下孩子的行为状态,本是我们曾有的表达;当下孩子具有的想法,本是我们熟悉的想法;当下孩子的心理状态,本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体验。但问题在于,当我们长大成人,想要突出的却是“成人”形象。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指手画脚”,不管是否存在价值偏离;我们习惯于“凌驾”,尽管我们一直以“平等中的首席”自居;说教成了我们最擅长的教育方式,尽管事实上孩子们已经熟稔了我们的说教套路和言辞腔调;教育不是让孩子学会创生知识,更多时候只是知识的转移。
“那些大人自个儿什么也弄不懂,老要孩子们一遍一遍给他们解释,真烦人。”
在孩子眼里,大人也是如孩童般弄不懂的。不懂的到底是什么?是孩童,是儿童的内心状态和精神世界。大人们容易停留在经验层,以为“经验”就是真相,却不曾想,真实的心理是需要去感知、去体认、去把脉的。大人们容易自以为是,以为是“成人”就有管束和要求孩子的权力,殊不知,这权力恰是孩子所赋予的。
故事一开篇,作者便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真正了解并走进孩子的世界,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小王子起初没有真正明白玫瑰的心,选择了离家出走,直到遇见狐狸,直到明白“驯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我喜欢在课余,选择一个自然的视角观察孩子们:一些孩子会伸腿,用脚尖轻点坑洼的水,然后快速提腿以示反应迅速;一些孩子故意碰触他人一下,以唤起追逐奔跑的欲望……抛离了学习的羁绊,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其天性。在那一瞬,总有一些儿时的记忆被唤醒,渴望犯错时能被理解,希冀能自由畅玩童年……因此,孩子们许多看似出格的行为就这样与我的童年契合,理解也就成了必然。
拿什么去“驯养”
“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如果你要是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像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
“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无论经历多少次阅读,如此纯美却又沉思的文字,总在调动我内心对现实教育的联想和追问:师生之间怎样才能彼此驯服?是否存有一种能唤起师生彼此期待的驯养方式?
在开学典礼讲话时,我试着用三则故事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一百只蜗牛去旅行》表达“行动着的人离真理最近”的要义,学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行走;用《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讲述“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欣赏,阅读关乎每个人的生命,阅读应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学校应书声琅琅,学生应坐拥书城;用《犟龟》传达“上了路,就能遇见隆重的庆典”的思想,只要坚持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向成功。
当下的学生早已听惯“开学典礼式”的说教,内心的认同度在不断减弱,效果也可想而知。而故事的独特方式,不但符合学生身心需求,而且直击他们内心最敏感的部位。学生记住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記住了故事背后的道理。这是“教育的驯服”。
事实上狐狸对小王子说的上述言语,恰是在特定时段对小王子的思维点化,是与小王子的情感状态和现实困惑契合的,从而唤醒了小王子对玫瑰的情感体验。无疑狐狸称得上是优秀的“导师”,既开通了小王子的情感,也开导着读者的思维。
让书籍亲近孩子吧,带孩子逛书店,为孩子建书架,给孩子讲经典,与孩子共阅读,用多种方式拉近孩子与书籍的距离。让书籍告诉孩子,用故事说教孩子,让故事引导孩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内隐的教育价值,远比单纯的言语说教有效。让书籍温暖孩子吧,温情的故事、温暖的情节、温馨的描述,将在童年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教育,要从儿童的身心和认知出发,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靠近、去熏染、去抵达,最终让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力量。
什么是正确的方向
什么是教育的正确方向?卢梭说:“教育即生长,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只是为生命成长创设优良环境,而不是借由分数去左右生命成长。罗素说:“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学生的成长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教育首先是一种契合。”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拜访过几颗星球上的人,来到地球又先后遇见了蛇、扳道工、商人等,但都未能动其心,直到撞见狐狸。狐狸的“驯服理论”契合了小王子与玫瑰的情感状态,进而点化了小王子。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其生理的强势区和薄弱区,都有其最近发展区。教育若能迎合孩子的生长点,能够契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教育便将成为生命的助推,反之则成为羁绊。在“全民教育”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关照每个孩子天生的差异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只有孩子知道他们自己在寻找什么。”小王子说。
小王子的话一语道破,只有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心理需求,教育才谈得上有的放矢。从学生的学情起点出发,从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起步,引导学生经由自己的感受、体验、操练、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进步、生命的提升。课堂上要多一些学习起点的探寻、学情动态的观察;课余要多一些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思考,教学才更有效。
当然“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过程。小王子游历星球是他的成长方式,在不断接触、询问和求答中,逐渐明白生命的真谛。学生同样如此,他们需要经历成长的过程,在适宜的环境中,在适合的方式下。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建有效的活动载体,开启感性的学习空间,为生命成长提供机遇,为个性成长创设平台。要引导孩子体验、提醒孩子参与、告诉孩子规则、引导孩子思考……只有真实的触摸、多感官的碰触,外界的影响才能真正内化为孩子真实的积淀。教育需要用智慧创造、用心灵经营,因为——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并不是教育专家,但故事中却充满着发人深思的教育哲理。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不断拷问着我的教育现实,叩问着我的教学理念……
读《小王子》有感 篇2
几年前,我一度认为《小王子》只是一本单纯的童话书,并且不屑于去看这本书。后来在某人的强烈推荐下才看了这本书。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它就是一本普通的童话书,直到长大一些再读这本书,才懂得了它真正要传达的东西。
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并遇见了小王子——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B612。飞行员作为叙述者,他转述了小王子为什么离开他的星球以及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的故事。
《小王子》虽然是童话书,但它也不仅仅是一本童话书。它的语言简单平实,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满满的温情,要真正看懂文字后面的内容,甚至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
有一句话叫“少年不识愁滋味”。我想,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是一名“少年”。即使是少年,也有少年的“愁”——为了考试焦头烂额,对“大人世界”的一切明明无法理解,却要想尽办法去适应,在挣扎和不愿中走向成熟。小王子的经历,也是一个懵懂青涩的'少年走向成熟的过程。小王子与我们一样,讨厌“大人”的呆板、刻薄、偏见,却又不得不经历这些成长的烦恼。
在生活中,太多太多的人在不断地催促我们:“你要赶紧长大”或者“你该长大了”。当然,成长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我们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其实,有的时候,就算我们不停地走,也走不了多远。
成长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长大了;生活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童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B612——那颗小小的星球里面,装着我们最纯粹的情感,以及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读《小王子》有感 篇3
大家读过《小王子》这本书吗?小王子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人。那是一个小星球,那里有一朵花,三座火山,一些未成形的猴面包树,还有一只小羊。
当作者来到大沙漠时,他的飞机坏了,从这以后,作者便与来到地球的小王子一起同行,听小王子讲他的故事。最后与小王子告别时,小王子躺在沙漠上,第二天,就不见了小王子的踪影......
作者把小王子的外貌描写的跟地球小孩子一样天真可爱,作者也淋漓尽致的把小王子孤独的一面展现出来。文中还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体现出了一些人恶劣的品质。小王子在地球之旅中,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包括一只被他驯服的狐狸。
《小王子》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的人生道理,我希望大家也能看看这本书,会让大家收益的!
读《小王子》有感 篇4
今天,爸爸带我和弟弟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弟弟一进来,就被漫画迷住了。我转了一圈,都没有看到喜欢的书,心里好烦啊!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一本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静静的躺在书架上,我于是津津有味读了起来。
小王子是一个很小的人。他住在一个星球上,一个很小的星球。那里什么都好小好小。他所拥有的两个小火山和一朵玫瑰花,那里太小了,所以小王子每天都要早起清理可能长出来的猴面包树苗,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只需要三棵小树,也许就会把这个星球的土地全部占有。这个星球太小了,小王子只需要向前或者向后走几步,就能看到刚刚出现过的日落或者日出。那里太小了,以至小王子知道,如果他有一头绵羊,永远不可能将它丢失。
小王子还是要走的。离开他的星球,还有这星球上唯一的一朵玫瑰花。说再见的时候,他们都很伤心。
花儿有点责怪自己,其实她很清楚,她并没有那么弱不禁风,她只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爱还有小王子的关注。所以她想要得到一个玻璃罩子,虽然会隔开了她和这个世界的.交流,但是这也是为了得到小王子一个人更多的关爱吧!小王子要走了,那一刻玫瑰花也突然明白,他们两个都错了。她希望小王子可以得到快乐,所以,她没有留他,甚至没有责怪他。她只是说:“拿掉玻璃罩子吧。我再不需要它。”
从那天起,玫瑰花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比如风,还有蝴蝶,或者其他的什么。虽然小王子走了。她唯一的爱也就凋谢了。她甚至没有哭,因为她知道,她可是朵勇敢的花,喜欢一个人需要他和自己一样的快乐。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都快中午了,弟弟说他饿了,爸爸也说该回家了。我真的不想回家,因为我被“小王子”深深的迷住了。爸爸说给我买一本《小王子》,我很高兴,于是就和爸爸弟弟一起回家了!
读《小王子》有感 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是的,书是精神上的食粮,书是小船,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剂可以医愚的药,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小王子”的感受。
《小王子》,是一本以飞行员的视角来描写的,里面的小王子是一个善良、坚强的孩子,他在访问行星的这一路上,也反映了各种人性:有高高在上,一心想要统治一切的,有虚荣的,还有故作正经的…也说出了孩子心中的一份疑惑,“为什么大人都那么奇怪?”
《小王子》,中的“我”从小受到大人的.管束,从小就失去了宝贵的想象力,不停的学习各门功课。在现实中,有的父母望子成龙过于心切,却往往在不经意之间伤害了孩子,后来,“我”遇到了小王子,才渐渐找回了那份童心,有了更浓的感情…小王子的玫瑰虽然很普通,但当小王子开始照料她时,她就开始独一无二了。我们要珍惜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独一无二”,不要白白浪费。
《小王子》,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比如:人有许多不同的性格,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重要的东西,有时候用眼睛是看不见的,从中我明白了许多。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你有什么感受吗?
读《小王子》有感 篇6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遥远星球上的小王子(也是作者本人),小王子因为和一朵他深爱的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并分别走访了不同的星球,同时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小王子来到第一个星球遇到了热爱权力的国王,他每天沉浸在控制欲中、享受着唯我独尊;小王子在第二个星球看到了爱慕虚荣的人;来到第三个星球小王子看到了消磨光阴、停止不前的醉汉;在第四个星球遇到了从不抬头看星空,眼里只有金钱的商人;在第五个星球上小王子看到了一个循规蹈矩、缺乏变通的`点灯人;来到第六个星球遇到了一个理论和实践严重脱离,又自我感觉良好的地理学家。当时看到这里,我心里就在暗讽:这六个人物的形象几乎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呈现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呈现了两个世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作者在小时候画了两幅画“蟒蛇吞大象”,拿去让大人欣赏,但是大人根本对这些不感兴趣,并且他们的言语扼杀了作者画画的天赋。小王子认为大人的心思只在权位、金钱、面子这些东西上面。“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个孩子”,我不禁有一个疑问: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大人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如今高品质的生活就是我们终极追求的目标吗?记得,我外甥上小学的时候,回家告诉***妈:妈妈,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家里可有钱了,说他脚上穿的一双球鞋3千多块钱呢。听到这里,可能已经感觉到大人们的世界在影响天真无邪的孩子。外表并没那么重要,内心充盈才是精神的财富。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上学统一穿校服的原因吧。可是大人的世界不改变,孩子可能就是以后的大人。
书中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恋爱经历,也使我印象颇为深刻。小王子在离开他心爱的玫瑰花之前,玫瑰花告诉小王子说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是来到地球上,小王子看到五千多枝玫瑰花瞬间被忧伤吞没了,小王子认为他心爱的玫瑰花骗了自己,直到遇到了一只狐狸。在和狐狸交往的过程中,狐狸让小王子懂得了他的玫瑰花确实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亲自为自己的玫瑰花浇过水,亲自为她当过风,亲自照顾过她......狐狸还告诉了小王子一个秘密——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无法看到的。这句话也是这本书呈现的最重要的生命法则。
其实书中的玫瑰花正如我教过的学生,他们在我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再差的学生。所以我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是我眼中独一无二的孩子。
最后我想说:“拥有一颗童心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