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2025/10/0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1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应该没有人不认识它吧,这本书里的人物,各个性格鲜明,情节一波三折,同时内容较为贴合历史。或许有些人说:“三国演义不就是几个国家之中在不断打打杀杀的故事吗?”没错,《三国演义》确实是几个国家之中的故事,但是用“打打杀杀”这个词来形容的话就不恰当了。我最佩服这本书中的一个人物便是诸葛亮了,他的智慧故事可是流传至今都被人所赞叹呢!

说到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三顾茅庐》和《草船借箭》这两个故事了,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诸葛亮的另一个故事《空城计》。《空城计》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的两个优点是导致“空城计”成功实现的因素。首先,诸葛亮再面对敌军的蜂拥而至时,并不是急着逃跑,慌慌张张的,而是冷静沉着的想对应方法,这便是诸葛亮的第一个优点:沉着冷静。文中说诸葛亮当时让20—30个老兵扮做百姓,打开城门,拿着扫帚打扫街道,魏兵到来时也不要惊慌。而诸葛亮自己则把鹅毛大衣一披,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地弹琴。这里,足以见诸葛亮的沉着冷静与智慧了。

其次,诸葛亮清楚了解敌军首领也就是司马懿的性格特点,他料到司马懿看到城内此方模样,必会认为是诸葛亮会在城内埋伏重兵夹击司马懿一军。而诸葛亮则是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让魏军自己就撤退了,这便说明了诸葛亮非常懂得揣摩敌军的心里想法,从而施计应对,正是应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这句话啊!

诸葛亮的做法可谓是非常的高明了,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诸葛亮遇事沉着冷静地去应对,同时非常了解敌军的弱点,当然,还有他那智慧的头脑啦!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可能没有像诸葛亮一样如此聪明智慧的头脑,但是,我们遇到事情时一定不能慌张,要冷静地去思考应对的策略,而不是抱怨与逃避。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2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三国演义》了。这本书描绘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塑造了近两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义薄云天的关羽,爱民如子的刘备,狡黠奸诈的曹操……在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中我最欣赏、最崇敬的还是卧龙先生——诸葛亮。

我敬佩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却从未忘却忧国忧民。草庐一对,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借风、借火、借箭,轻摇羽扇,决胜千里之外。他在江东舌战群儒,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之时;在危机时刻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想出条条妙计之时;在中军帐中从容地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之时,我都由衷地崇敬与敬佩。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第一人"。

我悲哀怜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兴复汉室,但他的远见卓识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实施,这就为后来蜀汉政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刘备去世,临终托孤,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少主刘禅年幼无能,蜀国的一切重担,荣辱兴亡,都压在了他身上,但他却"力挽狂澜于既倒"。平定五路大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前后《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是何等雄壮而又悲凉!

诸葛亮鞠躬尽瘁,爱民如子。就连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军中之事,用最后力量保护大军安然撤退。当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时,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读过《三国演义》后,我为诸葛亮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而我们要学习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挠,忠心爱国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对时代有用的人。

在阅读过《三国演义》、学习过《出师表》后,该学生能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进行用心用情的评价难能可贵。建议能结合诸葛亮的《诫子书》再写一段,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丰满,结构更稳定。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3

我从小爱看《三国演义》,在小学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

《三国演义》讲了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忽迷离的历史。这是一本我百读不厌的书,读了它,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义"。《三国演义》中讲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引人入胜的故事。先是桃园三结义;再是三英战卢布;然后是煮酒论英雄;还有官渡、赤壁两大以少胜多的战役…留给我们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如:聪明的诸葛亮;侠义肝胆的关羽;器量狭隘的周瑜;庸主刘禅;无能之辈卢布;勇者张飞……无不各极其态。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关羽。关羽是最讲义的人,他是人与神的极致,他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他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他在任何时刻都对刘备一心不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这,才是真正的"义"。所以,我最佩服关羽。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顿时,平静的湖面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插上了翅膀随着歌声穿越时空,追溯令人神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本书让我懂得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刘备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避免了杀身之祸。诸葛亮的智慧使刘备强大并独立起来,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多次战胜睿智的周瑜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后来因为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没有实现统一的愿望。但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可见,智慧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书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极度的嫉妒心使他剑伤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颗闪耀的明星就这样早早的陨落了。

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时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语考试,一位同学超过了我,我心中顿生妒忌,渐渐疏远她。读到书中写周瑜的情节时,我恍然大悟,我这不也是嫉妒吗?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在改变着自己,渐渐地,我进步了。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心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5

回想着读过的《三国演义》,心里别有一番,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终归于晋朝的故事。

清朝人毛宗纲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的三个典型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我对他们三个人物分别有了不同的看法,他们的品质也影响着我不断地进步!

他们都各有各的特点。关羽过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熟耳能详的故事,便是他坐骑赤兔马在他被截后绝食而死,就很能说明关羽的"义″。

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七擒孟获,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大军,这些让我对他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恨自己没有长一颗像他那样的脑袋。

说起曹操我更是要佩服了,他爱惜人才,临死前还要细心安排身边的人的生计,可见他多么有爱心的一面,会用兵打仗!

说起他们仨,我便想到了桃园三结义,接下来我就来给你们讲讲吧!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衰败,豪杰纷争,民不聊生。但张飞私人庄后的桃园却蜂蝶纷飞,桃花灼灼,一派喜气景象。与外面环境相比,正可谓冰火两重天。此时此处的“桃园”或许为了追求梦想中“陶园”,正在孕育着对今后极具影响的重大革命。

桃园里,踌躇满志的刘备与关羽张飞,伫立在摆放乌牛白马禁品的台前,三人指天跪地明誓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然后一仰脖子,把那碗红彤彤的鸡血酒一次而尽,从此义结金兰,定为生死兄弟。

刘备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张飞、关羽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位仁人志士,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这样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

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6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地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得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得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