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经典名著读后感

2025/10/0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经典名著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1

谁没有过懵懵懂懂的童年?谁没有过敏感脆弱的儿时?可疲于现实的我们现在都已经快忘光了,每天生活的琐事、现实的残酷让人烦不胜烦。可静下心来和儿子一起读了这本《一百条裙子》,倒让我想起我的童年了。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敏感自卑而又自强的穷孩子,同学们那不无恶意的取笑让她无所适从,一时想融入集体的冲动让她口不择言的说出了一百条裙子的谎言,从而一步步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而她的.同学佩琪却又无法设身处地的理解她的尴尬,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她的这句话来刺激她,玛蒂埃呢,虽然同是穷孩子,能体会旺达的痛,却不敢勇敢的站出来做出正义的选择,懦弱也好,自保也罢,反正就是无所作为。最终事情以旺达不堪忍受而远走他乡告终。

虽然紧接下来的事情还算是比较喜剧的,佩琪和玛蒂埃想找到旺达和她做好朋友,而且她们的努力也换来了让她们心安的结果,可我认为,如果不是绘画大赛上旺达的一百条裙子的作品是那么优秀的话,别人是不会在意旺达的离去的,佩琪和玛蒂埃也不会对旺达的离去产生自责的。孩子固然有孩子的思维,可她们心底的善良到底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除了让她懂得善待他人,还应让她懂得理解别人的痛,就如同他自己的一样。我是这样想的。

总之,无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谢谢刘老师的推荐!以后又有什么好书的话告诉一声,谢了!(附:孩子自2岁起,我们就一直睡前一起看书讲故事的,从没间断过,那是我俩最幸福的时候 !)

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2

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深受鼓舞。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

作者艾芙一开始就承认他要叙述的是一个传奇故事,这本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居里夫人这位具有高贵品质的、献身科学并作出伟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的一生。在巴黎大学求学时,每到秋天不得不为学费和生活费着急,尽管这样,在实验室的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依然作出了提取镭元素的伟大科学成就。一战时期在战场上的毫不费事就成了一名战士,他忘了早餐,忘了晚饭,困了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睡,在护士住的小屋里,或在露天的帐篷里,废寝忘食的在战场上进行救护服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科学家,在生活依然很艰辛的时候,主动放弃了申请镭元素的有关专利,公开了镭的提取方法,自己确因要买1克镭而不得不靠别人来筹集资金。

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3

这几天在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先生在文章里谈了很多,讲到了他的父母亲,讲到了故乡的风物习俗。先生的文字很清新,隽美而不失情韵,弥漫着文人的志趣。而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对往事深厚的情感和惊人的记忆力。

在回顾从前的家时,他这样写道:“从科甲巷口到竺家巷口,计有这么几家店铺:一家豆腐店,一家南货店,一家烧饼店,一家棉席店,一家药店,一家烟店,一家糕店,一家剃头店,一家布店。”

尽管时隔多年,但旧时家门口的店铺,先生却依旧能够如数家珍。我忍不住回想儿时门前的店铺,除了杂货铺记的真切,其他的印象都显得渺茫了,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雾。那家杂货铺是我幼时常去的,帮妈妈买瓶酱油、买袋盐,杂货铺的老板娘是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性格幽默,总拿我开玩笑,所以我印象格外深刻。因此我也格外佩服汪曾祺先生的好记性,家里的后花园,堂屋里的.老爷柜,甚至儿时的小花灯,他全都历历在目。他写他的父亲,动情地回忆汪老先生的才趣,刻印章、扎风筝、拉胡琴……老先生的一举一动仿佛就在读者面前,汪曾祺先生与父亲的深厚情感也透进了读者的心里。文章就像一幅细细密密的工笔画,向人们绘声绘色、不急不缓地讲述着高邮的风土人情。

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4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第一次看的是漫画,偶遇的那个下午,从艳阳到黄昏是时间也是心情。全篇都是压抑和撕心裂肺的气氛。

很久很久之后,看到了动漫,再一次,陷入这个绝望的`故事。片尾那个苍老的乞丐记忆犹新。

如今第三次见到这本书,犹豫很久后还是毅然的决定再会一次。可惜,没有前两次的抑郁触动了。却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同。

叶藏从小讨厌人类,却能舍弃自己讨好人类,多希望,我也能如此,有这种即使讨厌却能相处很好的能力。

“我倒并不觉得可惜。我这个人,本来就没有太强的占有欲,即使偶尔也有可惜的感觉,但也没有精力来与人抗争,大胆主张自己的所有权,”时常,我也是经常被抢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众人以为我不在意,非也,不过是我不敢去争罢了,自己总是劝服不了自己。

困境总是对朋友的试探,堀木无疑不是个好朋友,小人嘴角令人憎恶,却又无可奈何。我总是选择相信,无法辨认人性。幸运的,至今未遇大恶。

叶藏一生悲惨又传奇的命运也非尔等常人能经历的,却只是旁边一次,也是绝望到不行的。

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5

在星期五的中午,老师吩咐班长吧最后那一本书发下来,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哪本书是什么样子的'。过了几分钟终于到我去领书看了,我马上翻开目录,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我心想,读那么多小故事,看来我的阅读会提高很多。

我一回到家马上翻开书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的看了起来,最让我觉得好看的地方那就是第一篇小故事了,那就是——《尧谨慎取材》这个小故事。里面写了:陶地的首领尧年老的时候,想挑选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帝位,他想不到要选谁,他问大臣们:”谁最适合继承我的帝位。“大臣们说了一个又一个,尧还是不满意,大家一起说:“民间有一个年轻人,他叫虞舜,人们都说他很不错,说不定他可以。”尧说:“这个人我听说过。他是不是又孝顺有贤名?”“不错。”一位大臣说,“他的母亲和父亲还有弟弟一直想法害死虞舜,反而他不记仇,还孝敬老人,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尧听了这番话,心想让虞舜来继承帝位吧。尧还是不放心,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怎样对待她们,他不像有些人因为他们尊贵而娇宠她们,而是让她们像普通人一样让他们做家务。尧觉得他做得很对,所以尧送给他谷仓和一把琴。父亲又想法把虞舜害死,但还是没成功。尧最后把帝位继承给了虞舜。虞舜果然不负众望,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歌颂的好帝王。

这本书既好看又生动有趣,你们可以看看。

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6

《童年》记叙了高尔基从四岁到十岁这一期间的悲惨遭遇,这也是他黑暗的少年时代生活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不得已从家乡同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里,而那些残酷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外祖父家里是一个小染坊,家境十分败落。这导致外祖父卡希林喜怒无常,脾气极坏,而且十分吝啬。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依洛和雅科夫的品质更是恶劣,在他们身上看到的自私、粗野、爱财足以反映当时俄罗斯的`社会情况。

阿廖沙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大打出手,外祖父殴打外祖母的头,致使头发上的发针深深地扎进他的头皮里,雅科夫舅舅无端东打死自己的老婆……一件件丑事,一幕幕惨剧,令人目不忍睹。而阿廖沙就是在这黑暗的环境下度过了童年的生活。尽管这样,阿廖沙还是长成了一个正直。、勇敢、善良的人。因为他外祖母的爱,因为善良的“小茨冈”,因为忠厚老实的老长工,他们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影响着他,给了他力量。

阿廖沙远离家乡,他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幸,但是他的`那种不肯屈服,勇于向命运挑战的可贵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他能在令人恐怖的环境下长成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因为有艰苦的生活磨练着他,他自己也在努力着。

这部作品揭露的旧俄罗斯几世纪以来形成的众生相、小市民的阶层。让我深受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