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2025/10/07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

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

(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毁灭了,她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她的美让我们动心、动情,与美得心动相比,她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板书:

毁得心痛。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4、课文主要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整整三个段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教师小结语】

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瑰宝、精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起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夕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二、播放“圆明园毁灭”的录像

师解说:在北京的西北郊,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一座美丽辉煌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然而,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1、圆明园被毁灭了,此时,我们不仅要问: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是怎样被毁灭的?侵略者是用什么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让学生提。)

2、从课前收集的材料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情况?

(交流。)

3、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情景?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学。)

4、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以上问题、谈学习体会、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5、朗读指导:

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一部分?

(学生谈。)

⑵ 指名读。

⑶ 听录音,谈体会。

⑷ 全班读。

三、过渡,教学“圆明园的辉煌”部分

作者高度评价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当年的圆明园是如何的辉煌?

读课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按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自由读,再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1、圆明园规模宏大,有众星拱月的布局:

(通过理解“众星拱月”来体会。)

2、景观美丽,有风格各异的建筑:

(通过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体会圆明园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体会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圆明园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中有如此美丽的景观,同学们能不能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学生自由想象后发言。)

3、收藏珍贵的文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通过理解“博物馆”和“艺术馆”来体会。)

小结:

⑴ 圆明园的过去是多么的辉煌。

板书:

辉煌的过去。

⑵ 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朗读指导:

⑴ 应该怎样朗读这一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师点拨总结。)

⑵ 听录音朗读。

⑶ 学生分组朗读。

5、课外,同学们还收集到哪些关于圆明园辉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6、看到汇聚天下风光的圆明园的迷人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四、再放录像,讨论完成课后问题

过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集中反应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湛建筑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万园之园”却被侵略者残酷毁灭了。此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1、假如此时,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自由发言。)

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

3、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理解“不可估量”体会思想感情。)

五、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并背诵

【板书】

21、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的布局 掠

辉煌的过去 风格各异的建筑 毁灭 毁

(热爱) 收藏珍贵的文物 (仇恨) 烧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验。本设计注重以读激情,以读感悟,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仇恨、对清政府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中,紧扣“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五自然段,讨论归纳原因,激发学生的“恨”。再让学生朗读文中描写圆明园辉煌过去的段落,激发学生的“爱”。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请同学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加着重号的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

生:两个字读音相同,字义不同。

生:“圆”是“圆满无缺”的“圆”,“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师:“明”是“光明普照”的“明”,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3、齐读课题。(大家一读课题,表情立刻变了,再也不像上课前那么活泼了!)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留下思考的痕迹。(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记号,并且可以加上批注。)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将学写批注的指导渗透其间]

2、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更好。

3、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整体感知课文。

〔学情预设:〕

师:读完两遍课文,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更加严肃了。你们能谈谈此刻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一点人道主义都没有!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

生:我觉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它的毁灭让我感到遗憾和可惜。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师:(板书“恨”字)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呢?

生:第5自然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请同学们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2、你能说说这段话中哪句话最能引起你的愤恨?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意列举,言之有理即可。师可以适时点拨"闯"."掠"."凡是"."统统"."任意"等关键词,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侵略者的凶残无耻。)

⑴ 课件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的时候,老师为“掠”、“搬”、“毁”、“烧”四个字加圈。)

③ 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可恨吗?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大车运,可恨吗?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可恨吗?最可恨的,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吗?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侵略者的凶残无耻。〕

⑵ 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

板书:化为灰烬。

②什么化为灰烬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

③ 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

(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④ 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设计意图: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四、研读“辉煌”,体悟情感

1、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呢?读读2、3、4自然段,能不能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学情预设:〕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因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 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

板书:“宏伟建筑”。

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

板书:“珍贵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设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

3、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⑴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 筑的自然段自己读。

(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⑵ 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⑶ 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⑷ 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

(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⑸ 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

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

(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⑹(将三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 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五、对比朗读,感悟“爱”与“恨”

1、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读第5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2、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又会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呢?(自豪)齐读第4自然段。

3、圆明园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地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读!(再次齐读第5自然段)

六、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 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

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____。”

2、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

圆明园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

(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

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

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⑵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

⑷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⑸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四、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到网上发表。

(网址:圆明园遗址公园)

2、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看书、上网等),了解我国的、本省市的历史名胜古迹被保护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全班交流,并做保护历史名胜古迹的宣传员。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价值赞叹赞美

历史文化———价值庞大

毁灭————惋惜痛心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