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2025/10/07经典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报告(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1

为切实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按照市教育局相关要求,我校于近期对全校教师绩效工资考评机制有关问题做了专题调研。调研围绕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广泛征求了教师的意见,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员编制设置,津补贴发放等基本情况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我校现所辖村级完小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校点5个。共有在校小学生6949名,在校初中生1347名。

2、我校现有在职教师310名(含特岗教师19名),职称结构为:中级职称(小学高级、中学一级)102人,小学一级教师(含中学二级)122人,小学二级教师(含中学三级)36人,未评职称48人,普通工2人。

二、关于绩效工资的发放、考评问题: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此次纳入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在职在岗正式工作人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性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占绩效工资的70%;二是奖励部分,相当于公务员的阳光工资,占绩效工资的30%。

关于基础性工资,已经按照相应的级别予以兑现了,而奖励性的30%,因种种原因至今尚在征求意见中未能实施。

通过此次调研,教师意见大致可综合如下:

1、绩效工资的奖励部分,既然作为奖励就应该与岗位绩效挂钩,根据不同的工作量,承担的责任等情况确定所占绩效工资额度的比例,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设定高低差,打破平均分配主义,树立争先创优的创新意识,将其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挂钩,制定出考核办法并实施定期考核。

2、关于对教师的考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考核,主要是考核教师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这应该是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二是教师的出勤:针对教师参加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学校活动、坚守教学岗位的情况,予以具体的分值量化考核。

三是教师业务资料的考核:即对教师某阶段的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差生辅导、家访、检测、教研、课外实践活动等工作的完成情况予以检查、对比,评出等次。

四是绩效考核:对教师而言,绩效考核即是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应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具体细则可由各校制定,但必须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合理确定奖励性工资的分配等次,适当拉开分配差距,以体现对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奖励。当然,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应纯粹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还应适当结合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专业知识发展、对学校工作的贡献等多方因素。

3、关于班主任津贴问题:

大部分教师认为,班主任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岗位,原来每月十来元的班主任津贴,简直是少得可怜,与班主任工作不成正比。绩效工资实施后,班主任津贴一下涨了十几倍,因此,对班主任的任命、考核就应当慎之又慎。

首先,班主任必须持证上岗,即必须取得班主任培训合格证。

其次,班主任应该实行竞聘上岗,即每学年初,学校应组织教师自评、家长评教、学生评教等活动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由教师发表竞聘演说,最后由学校综合考评,确定对班主任的聘任。

第三,要强化对班主任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等等。

4、关于中心校校级领导的绩效工资发放,大部分教师建议由市教育局拟定出专门的考核细则予以考评发放。同时由中心校按照市局考核细则完成对中心校中层干部及村校校长、主任的考核。

三、关于离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教师们普遍意见是: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按时、足额发放即可,不必再采取什么新方案。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2

根据金寨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的通知》(金财农〔2022〕26号)精神,按照《财政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林草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管理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办农[2019]68号)要求,对我县2021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将有关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我县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2021年继续采取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的方式,辅以新建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措施,实施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39处,水毁修复工程1处,其中新建中、小供水工程8处,管网延伸工程9处,改造扩建工程16处,解决和改善受益人口5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1530人饮水安全问题,涉及19个乡镇、44个村(街)。工程投资5992.79万元。

2、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按照财政衔接及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由“村审报、乡审核、县审定”申报程序和管理求,在申报项目时就提供了项目绩效目标相关信息,填报绩效目标申报表,经项目主管部门审定后随同项目一并报资金主管部门审批,确保了财政衔接及统筹整合资金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科学、准确、合理。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为推动我县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金寨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的通知》(金财农〔2022〕26号)精神,按照《财政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林草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管理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办农[2019]68号)要求,我局成立金寨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绩效评价工作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了评价小组,对我县2021年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包括项目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3个方面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按照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结合各乡镇申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际需要,所需资金5992.79万元全部足额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项目主管部门立即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要求和资金计划情况,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完善建设程序。各乡镇严格按照建管要求,履行招投标等各项建设、管理规定,加强项目监管和资金管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严格资金管理。上级安排的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保建设资金全部用在工程建设上。为了加强农饮工程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制定了规范的报账程序。首次报账须提供专项资金报账申请表、工程进度表、税务发票、中标通知书、中标合同、招投标局备案表(由乡镇自行招标)。报账申请表中必须有项目实施单位、施工单位、项目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资料齐全后,根据进度表中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拨款。待工程结束后,需提供报账申请表、税务发票、监理报告(大中型工程)、验收报告、决算审计报告方可拨付结余工程款,并扣除质保金,一年后该项目无质量问题,退回质保金。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截止2021年10月,项目已全部完成,工程已投入使用,接水入户率92%,12月项目验收已全部完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全县全年下达计划实施农饮工程39处,水毁修复工程1处,其中新建中、小供水工程9处,管网延伸工程9处,改造扩建工程21处。实际完成农饮工程39处,水毁修复工程1处,其中新建中、小供水工程9处,管网延伸工程9处,改造扩建工程21处;项目设计和施工符合现行国有关水利设施规模和行业标准要求;项目验收全部合格,水质全部达标。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202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具体成效如期实现。

一是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共解决了1153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集中供水率和供水保障率,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农民群众的饮水条件,促进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②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结构。③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这也拉动内需,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④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关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工程完成后,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普遍的直接受益。主要有:①减少医药费的支出。饮水问题的解决,使农村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的传染病的可能性。②节省劳动力的效益。本项目实施后,解决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可以外出务工等创收。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

2、此项目属公益性项目,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无生态效益。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宣传,特别是经历了2019年特大干旱影响之后,农村居民对农村饮水安全认知度、重要性和节水意识等大大提高,居民对政府、服务对象满意度也大幅提高。据问卷调查和电话抽查受益户满意度达98%以上。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本年度绩效目标全部按时完成,无偏差。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项目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及时上交相应材料;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发挥长期效益,最终实现带动村庄、村民增收的目的,为全镇的乡村振兴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四、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绩效自评结果和报告按要求在政府网公示。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3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农业转移支付项目实施调度与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西双版纳州2020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耕地地力保护)绩效管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第二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云财农〔2020〕116号)精神,西双版纳州及时下发西双版纳州财政局/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第二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西财农〔2020〕111号),迅速将资金及绩效目标下达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开展工作。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景洪市2020年中央转移支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预算1860万元,截止2020年12月30日,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86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勐海县。2019年底,西财农发(2019)252号文件、下达勐海县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593万元;2020年,西财农发(2020)111号文件、在4593万元之中调减126万元;根据西财农发(2020)211号文件、实际下达到县财政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是4466万元。勐腊县2020年5月8日、6月17日、7月2日分三次共收到2020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8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景洪市截止2020年6月2日,景洪市农业农村局完成审核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24929户24.7万亩。补贴标准75.31元/亩,合计兑现资金1860万元,其中第一批资金兑现完成775万元,兑现标准31.38元/亩,第二批资金兑付1085万元,兑现标准43.93元/亩。2020年中央转移支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全年预算总额1860万元,资金执行数186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勐海县2020年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466万元,历年结余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09万元,2020年可兑付的耕地地力保护资金为4471.09万元,补贴涉及11个乡镇1个农场管委会,补贴面积为665467.8亩,补贴资金支出4471.09万元。勐腊县涉及10个乡(镇)、4个农村管理委员会实际拨付到户补贴金额1878.9935万元(不含历年结余75.17万元),补贴面积25.9万亩,享受补贴的农户数有31775户。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为实施好耕地地力补贴工作,切实保护种粮户利益,促进粮食生产和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补贴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做到补贴范围和依据宣传到户,补贴金额核定到户,补贴数额公布到户,补贴资金兑现到户,实现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制定了实施方案,确保保护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能及时、准确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地农民手中;三是层层抓落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确保及时补贴工作有效落到实处;并安排相对应科室负责,加强补贴实施、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监督。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景洪市。

数量指标:2020年景洪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0.17万亩,产量10.46万吨。其中水稻面积:3.86万亩,产量1.53万吨;玉米面积25.7万亩,产量8.7万吨。完成上级下达30万亩播种面积绩效目标,农业转移支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24929户246952.71亩。

质量指标:补贴对象审核准确性,符合条件的农户100%发放;补贴面积审核准确性,不符合条件的耕地均不予补贴;补贴资金发放程序规范性严格按照景洪市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要求发放。景洪市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分批于6月30日(第一批)和9月30日(第二批)兑付农户。资金拨付率100%。

时效指标:按照中央、省、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时限按时发放。

社会效益指标:耕地地力保护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基础上,兼顾“生产与生态、公平与效率、指向性与操作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应,调动和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约束性任务,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可持续影响指标:景洪市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用好畜禽粪便,增施农家肥;一是鼓励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鼓励秸秆堆渥、粉碎还田,鼓励秸秆青贮发展草食畜牧业;二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发展喷灌、滴灌、管浇等节水农业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主动保护地力;三是鼓励深松整地,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四是探索集成其他有利于耕地地力保护、提升的措施。

满意度指标。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公开>95%,补贴农户满意度95%。

2、勐海县。

数量指标:2020年勐海县种粮面积为70.01万亩,预计产量达29.3万吨;实际纳入补贴的面积66.55万亩,小春玉米、再生稻、晚秋大豆、晚秋玉米等共计3.46万亩没有纳入补贴面积范围。

质量指标:为加强农业耕地及生态资源保护,补贴资金着重引导农民主要用于: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用好畜禽粪便,增施农家肥;鼓励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鼓励秸秆堆渥、粉碎还田,鼓励秸秆青贮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发展喷灌、滴灌、管浇等节水农业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主动保护地力;鼓励深松整地,改善土壤耕作层结构,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其他有利于耕地地力保护、提升的措施。

时效指标: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勐海县粮食主产县地位不动摇,为全州及周边地区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成本指标: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确保资金全部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

社会效益指标: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勐海县粮食主产县地位不动摇,阻止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行为,为全州及周边地区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可持续影响指标:提高了粮农投入有机肥料、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满意度指标: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对农民是有利无害的政策,减轻了投入负担、增加了种植收入,涉及农户满意度达100 %。

3、勐腊县。

数量指标:202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任务为29.52万亩,通过上年实际统计的各乡镇和农场管委会粮食播种面积统计年报为基数,经核定2020年补贴实际面积为25.91万亩。

质量指标: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受益农户31775户。

时效指标:兑现农民的补贴发放到位率100%

成本指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金额1878.99万元 社会效益指标: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可持续影响指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5615户

经济效益指标:增加个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收入1878.99万元

满意度指标: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各乡镇、农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公开率达到100%。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按照项目方案实施,完成绩效目标,工作中存在问题:一是农作物争地、争劳现象一年比一年凸显,农资成本逐年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减弱,种粮面积趋于萎缩趋势。二是由于农户在提供银行账号时,出现提供的账号与实际申报姓名不相符,导致补贴资金未能及时兑付到农户卡中;三是确权户主与补贴系统中原存在的户主不一致,农户换卡、补卡手续复杂而办理新卡较容易,农民手中一户多卡现象突出,补贴资金难于一次发放到位。四是部分村委会重视程度不够,掌握政策不细致,在汇总统计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漏报错报现象,造成多次返回更正核实农户信息,增大了工作量。五是由于未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项工作经费,导致部分乡镇、农场管委会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困难,出现无法解决工作产生的开支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补贴资金拨付,对项目提前谋划,提前录入审核面积,加大与财政部门对接,加强对乡镇补贴资金监督督促,及时将补贴兑付农户手中;同时加大农民补贴信息网络系统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项目实施,弥补了粮价偏底的不足,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基础,保障了粮食安全。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4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川财农〔2021〕16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川农〔2018〕16号)和达州市财政局、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达市财农〔202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编制了《达州市达川区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经区政府批复后,以通知的形式下发乡(镇、街道)并正式启动实施。根据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上报的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636964.33亩,经达川区财政局与当年补贴资金测算确定我区2021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计划补贴标准为149.15元/亩、补贴资金为95009098.58元。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资金计划及到位

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资金95009098.58元(其中:2021年上级两批安排给我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92689000.00元,2020年追加部分补贴纳入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303500.00元,历年结存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6598.58元。),资金按照计划时间到位,到位率100%。

2.资金使用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在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储存,兑付时直接拨付到达州银行并通过达州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监管系统支付。全区2021年共计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30691户、兑付资金94988168.99元(含高新区18221户、7410805.24元,兑付减少4户899.38元其中2户为死亡销户、1户为失联、1户为重复申报取消),兑付率100%;因兑付标准测算四舍五入溢余资金及兑付过程中出现的死亡销户等原因结余资金20929.59元将退回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次年相同项目捆绑使用。支付依据合规合法,资金支付与预算相符。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全区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计划补贴资金95009098.58元,实际兑付补贴资金94988168.99元,应补贴资金兑付完成率99.97%。

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纳入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储存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区农业农村、财政等相关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项目补贴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公示无异议后,委托达州银行通过达州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平台兑付补贴资金。资金使用封闭运行,日常监督管理规范,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落实好了稻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有关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补贴方案,及时兑付了补贴资金、确保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合理使用。

一是保障了全区拥有承包土地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收益基本稳定、引导农户提高耕地地力、减少撂荒地。

二是增加拥有承包土地农户经济收入,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49.15元,充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更新群众思想观念,增强科技意识,逐步改变习惯掠夺性生产方式,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1.我单位根据专项绩效评定指标对各项目量化评价,自评指标得分100分。

2.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状况与项目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按项目实际支出和项目申报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自评得分100分,所有项目均与批复下达相符。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教育扶贫资金项目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2021年度海口市秀英区教育局收到教育扶贫资金,截止2021年12月1日,财政共下拨208.57万教育扶贫资金,此笔预算数包括109.82万惠及936人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44.115万惠及3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4.64万惠及农村低保户子女409人其余为农村低保发放金额,无结余资金。

(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已全部按时精准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保障资金208.57万元。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范围为全区所有建档立卡户家庭,对象为全区幼儿园至中职生936名建档立卡学生;3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9人其余为农村低保,通过我局自查及各镇村帮扶责任人上报是否有漏发情况等方式进行自评。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2021年共计下拨教育扶贫资金208.57万元,已经使用208.57万元,发放率100%,资金支出进度100%。其中家庭贫困学生发放109.82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44.115万元及农村低保户子女发放54.64万元。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此笔预算中的109.82万惠及936人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44.115万惠及3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4.64万惠及农村低保户子女409人其余为农村低保发放金额,无结余资金。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项目的执行使得建档立卡学生辍学率为0%和受益建档立卡936人。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辍学率为0%和受益366人.使得农村低保辍学率为0%和受益409人,无结余资金。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项目的有效执行,使得建档立卡家庭小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上学资金负担相应减轻,受资助家庭满意度达100%。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公开

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6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衔接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2021年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需求,共计申请衔接资金2498.73万元,分别用于高卓路卓圩段项目、顶锢路项目、朝阳路和朝黄项目以及薄杨路项目,所有衔接资金已下达。

2.衔接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所有项目,根据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进行设定。其中,产出指标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指标;效益指标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满意度指标主要是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自评工作的对象包括使用衔接资金的所有项目,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项目的施工单位、建设情况、所在地的收益对象等,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来测评衔接资金的绩效目标完成度。

三、绩效目标自评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2021年县交通局申请衔接资金全部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目前,所有的衔接资金已完成拨付,拨付率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根据各建设项目的合同约定,按照序时进度,每到支付节点,由施工单位完成申报材料,经审核后,拨付项目资金。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根据设定的项目绩效目标,所有项目均完成了建设任务,项目(工程)验收合格率为100%,项目完工及时率为100%,同时,项目实际投资额不高于项目控制价。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提高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额,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缩短居民出行时间;道路硬化后,极大的降低了扬尘,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所有项目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均大于5年。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通过对受益群众的走访和调查,满意度达到100%以上,符合设定的绩效目标。

四、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因为2021开工时间较晚,加之受雨季影响,前期工程建设相对较慢;后期,我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前完成了2021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下一步改进措施:早谋划、早启动,与各乡镇(开发区)政府全面对接,掌握镇村两级急需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需求,进一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五、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督、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了“七公开”制度,实行项目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开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