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暑假中,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向大家简单介绍下吧。它是一位意大利作家以个人日记的形式编著的。日记中,有他父母的日记,也有姐姐的日记,故事主要叙述了安利柯(作者自称名)上四年级时发生的温暖感人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扫烟囱的孩子》。
安利柯的姐姐西尔维娅,她的老师要听每月故事(至于每月故事,我就不讲解了,去书中领略吧。),安利柯便去女子学校给姐姐的老师讲故事,因为第二天是个节日,女生们都非常高兴,可是她们却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偷偷哭泣,节日应该高兴才对,经过了解她们才知道,原来小男孩靠为几户人家扫烟囱来维持生计,可是赚来的辛苦钱却弄丢了。多日的辛苦付之东流,小男孩只能伤心落泪。得知小男孩的遭遇后,女孩们决定凑钱给这位男孩,经过众多人的努力,终于凑够了钱。大家终于能开心的庆祝节日了。
一旁的安利柯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感动我的不是文字,而是这群女生充满爱的心,不是怜悯,不是同情,而是爱,爱可以改变结局,打动人心。这则故事只是书中普通的一件小事,书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即便是这样,爱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是爱传递了人们之间的真情,这群女生把爱传递给小男孩的同时,她们也收获了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不禁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会怎样?是冷眼旁观还是伸出援助之手?我想大家的答案都是后者。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让你在给予的时候收获更多。读完这本书,我犹如喝了一碗爱的心灵鸡汤,它会让你读了一遍还想再读,还犹豫什么,一起来品尝这爱的心灵鸡汤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书——《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到人与人之间都要充满爱,都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和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开门见山,提出主旨】
书中有一封是父亲给安利柯的信——《要学会爱人》,这是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爸爸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重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由书中故事引出】
其实我跟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邻居们低下头就过去了,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结合自身】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下来。这时身边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我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现在)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愧(后悔),后愧(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顷刻间都飞走了,胸前佩戴的红领巾在辱骂我:“你不要抹黑我!你的一举一动都不配做少先队员!”。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以后千万不要这样了。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书中故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心里默默地想着:今后,我一定有礼貌、关心、帮助别人,用行动来改变自己,感动别人,让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总结全文】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或许是感动,或许是快乐,或许是悲伤,这一切都存在。就像那篇我印象最深的每月例话《六千里寻母》,让我感受到了马尔科为了母亲坚持不懈,连生命也不顾的精神,那一刻,我感动了;又像那篇《少年授勋章》,读着读着,我似乎也在为平诺脱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他自豪;而悲伤来自于那篇《洛马格那的血》,他为了奶奶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但同样带来的是悲伤。
不仅仅是每月例话,主人公安利柯父母的信也是我受益匪浅,有些语句更使我难忘,就像“你如果现在使母亲痛心,你将终生受良心的责备吧!母亲的优美慈爱的面影,将来在你眼里,将成了悲痛的轻蔑的样子,不绝地使你的灵魂痛苦吧!”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有孝顺心,不让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这本书本源于生活,内容也贴近生活,让人读起觉得很亲切,书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比如仗义的卡隆,傲慢的卡洛诺琵斯等,这些一直在书中反复出现的人物一个个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迟迟不能忘怀。
现在,我竟又一次想再翻翻这本《爱的教育》,不知为什么,我顿然觉得豁然开朗,是灵魂得到了升华,还是什么,这都已不重要,只是,我的眼睛又湿润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书中的肺腑之言让我感受至深!
《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被誉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所有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每一种爱都惊天动地。书中有很多人物:勇敢的卡罗纳、狡猾的弗兰蒂、可怜的科罗西……我最喜欢的是卡罗纳,他会帮助弱小,还因为二年级里有一个小孩掉了钱,不能买笔记本,卡罗纳慷慨解囊把钱给了那小孩!书中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撒丁岛的少年鼓手》。它讲述了小鼓手在库斯托战役打响的笫一天,奋勇上战场得到了上尉先生的认可,然后上尉将条子交给部队!过了一会儿,少年话被敌人看见,原来只是摔了一跤,上尉松了一口气,最后把纸条送过去了!
虽说这本书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些平淡的语句。开始读时让我思绪万千,读后让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语句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俗话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爱是透明的,虽说它或许很渺小,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爱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5
读了《爱的教育》,我终于知道了爱是什么。
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的方式,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使我万分感动,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
爱是一盏路灯,可以给你心灵的温暖。其实,身边的每一件小小的事都值得记录,那就是爱,哪怕给淋雨的人借一把雨伞,那都是爱。
读了《爱的教育》,我突然想到今年五月份的5?12大地震,在大地震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英雄的气息,都让人感动。
读了《爱的教育》,我知道了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6
自上了四年级,我独自上放学,不需要家人接送了,奶奶总是告诫我:“走在路上不要去轧闹猛,好人做不得!”我不太明白她的意思:助人为乐不是好品质吗?有一天上网,偶然间看到“老人摔倒扶或不扶,道德和法律谁撞了谁?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使得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似乎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奶奶的叮嘱。
上周我在上学途中,看见有一群人围着看什么而堵到了路。我只能在人缝中挤过去,我透过人群的间隙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地上,一脸痛苦的表情,手抚摸着膝盖,嘴里还发出痛苦的呻吟和呼叫:“哦哟,谁帮帮我?”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太不像话了,撞了人就跑了”、“看上去像个学生,开着电瓶车,背着双肩背书包”“唉,世风日下,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是怎么教的?”等等,却发现没有一个上去搀扶甚至问候一声老奶奶,任凭她痛苦无奈地坐在地上。我很想上去问候一声,可是突然间网上的信息闪现在我脑海,耳边仿佛也响起了奶奶的话,想想自己还要做值日班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我直接从人群中挤了过去,远离了这“是非之地”。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奶奶时,奶奶夸奖我做得对。可是奶奶又摇摇头说:“唉,作孽啊,老人摔倒了都没人帮,可怜哦!”奶奶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让我无法理解,心里疑惑奶奶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
双休日老师布置我们看《爱的教育》一书。当我看到《灾难》一文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老人摔倒的那件事,心里顿觉羞愧。洛佩谛——炮兵大尉的儿子,在他去上学的路上,为了拯救一年级的学生而自己躲闪不及导致自己的脚被车子压伤了。而我看见老人被撞伤却连上去问候一声的勇气都没有。
在我国,真的当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吗?我又上百度,输入“助人为乐的事迹”,电脑上跳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700000个”。随便打开一个网页,那一个个助人为乐的事迹无不让我感动。我明白了,像“彭宇案”“许云鹤案”也许真实存在,也许真实地让大家寒心过,但社会上更多的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却是比比皆是,我们怎么能因为这样几个负面的事例而抹杀了人性善良的一面呢?奶奶虽然这样叮嘱我,可是她却在为老人的摔倒而感慨担忧,其实她何尝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呢?何尝不是个有爱心的人呢?
洛佩谛那义无反顾的行为,让我一下子领悟到“爱的真义”:爱,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真善美的行为。如果这种正能量越聚越多,那么我们未来的社会一定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