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2025/10/0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1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一文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毛姆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在不惑之年,为了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抛妻弃子,奔赴巴黎学画。在异国他乡,他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创作作品无人欣赏,在经历了种种遭遇后,他厌倦了人类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和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在哪个乳伊甸园般的世界,他创作了一系列不朽之作。好景不长,他得了绝症。当生气从他体内一点点抽离的时,他耗尽力气在木屋地板、墙壁画下了一副骇世大作。临死之际,他却让妻子把这最后一副作品烧掉了。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告诉你我必须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他那对画画的热忱,激烈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让人心生感叹。主角斯特里克兰40岁之前的人生一直是按部就班的',他循规蹈矩。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突然在一天做出了离经叛道的行为:抛弃幸福美满的家庭,放弃优渥舒适的生活,去寻找心目中的“月亮”,去追寻精神上的伊甸园。他对家庭冷漠无情,对艺术如痴如醉。他逃离文明世界,遁迹荒岛追寻自我。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社会与自我的摩擦,感情与理智的反差。在斯特里克兰这个“疯子画家”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毛姆刻画了一个挣脱现实桎梏,遵循内心声音,所以艺术感召的底层画家形象。他在描写斯特里克兰粗鄙、无情的同时,也刻画出了其令人望尘莫及的精神需求,超凡意志力和创作激情。我认为主角斯特里克兰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更甚者不是一个好画家,但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追梦人。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倾尽余生之力,创作出最后那幅伟大的画作。

理想瘀现实似乎总是难得两全其美,有时它们甚至会站在对立的天平两端。书名中的“六便士”是指当时英国价值很低的银币,它代表着残酷的现实和世俗的物质;而“月亮”则高高在上,象征这理想和自由,是诗和远方。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如果暂时无法做到理想与现实一致,那么也要尽量让现实时刻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枕着六便士,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着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2

“我想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提炼出来。”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我认为大概这是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寻找美,为了寻求某种精神意义的提要。

当我看完这本小说,觉得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像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在迷惑的过程中,但也同时为这个艺术家所震撼。他原是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也算平平淡淡。他有美丽漂亮的妻子与一对聪明的儿女。有一天他突然独自跑到巴黎去了,别人都以为他是出轨了,其实不是,他说:“我要画画儿”。读到这里,我认为他是个冷漠无情的人。

在别人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在无味的生活中想要寻找点乐子,谁知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这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就像是着了魔一样,如饥似渴的在寻找着什么,他对美好生活里的六便士视而不见,而是一个转身坚定的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条路并不顺利。他虽为了画画,可从没有把画卖出去过于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对人冷漠,但我认为这只是他的一个面具。施特略夫是个滑稽的胖子,他收留了思特里克兰德,但却被他背叛,然而他却心满意足的画出了自己所需要的美。

在后来他与一个土著人一起在岛上生活,在这里他一心一意的画着画,却再次遭遇了命运的考验——他得了可怕的麻风病,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画画,并在临终前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收获到了精神的满足。

要我说,他的一生最伟大在于就是他从未后悔过,即使生活的磨难让他低于现实,但他并不放弃,仍然坚持着自己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不屈于人下,不卑于命运。“命运让他扼住了咽喉,但并未让他窒息。”

读到最后让我迷惑不解的是他为什么要烧掉这间画满了人类原始社会、带给人美的无穷享受的屋子,我想着一位奋力寻求表现手段的备受折磨的灵魂最后终于解脱了自己,这是他的夙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3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造的小说,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构主义最好的注脚,生于巴黎,23岁成为股票经纪人,娶了一位丹麦美人,生活优渥,但误入印象主义天地,在37岁这年响应内心的创作呼唤,辞去工作,与家人决裂,前往异国,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心灵归宿。高更的作品单纯朴实,形象简洁,构图层次分明,用色鲜艳,画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高更的人生经历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追求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原始、本真。

和高更舍弃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内心呼唤的真实生命的经历类似,毛姆走得也是弃医从文之路,但早年小说创作不算成功,没办法“使泰晤士河燃烧”。他转而创作戏剧,成为伦敦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但这种描绘上流社会风情的喜剧,令毛姆备受煎熬,因为他和高更一样,知道“真正的真实”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医生亚伯拉罕阐明了自己与高更的共性。这位天才医生自读书时起,便出类拔萃,在眼看要升任医院管理层时,却因为一次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和当地人结婚,日子过得紧巴巴。而接替亚拉伯罕医生,一路平步青云的却是平庸的阿莱克医生。阿莱克嘲笑亚拉伯罕的`选择,但亚拉伯罕本人却过得平和快乐。阿莱克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宁,生活富裕,亚拉伯罕的快乐则是月亮,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那就像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属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从自己内心,选择月亮或者六便士,无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从未选择、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错误的选择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乡愁,那我们都是流落的异乡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4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怎么在意,如果不经意间路过书店,也不会去买这本书,就连电子书都没有浏览一下。即使在很多书友讨论这本书的时候,事后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书》的`话剧演绎中看到了这个故事。短短的话剧演绎就像在我眼前打开了这本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慢慢的感受整个故事的发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月亮与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是说不清楚的。有些人为了理想放弃一切,就像书中的经纪人,很多时候会让人难以理解,就连毛姆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此去劝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如此彻底的放弃一切,为理想像发了疯的似的埋着头向前冲。也许就闯出了一片天地,寻找到心灵的归属;也可能撞的头破血流,迷失在寻找的途中。

在现实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会做的选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无奈,真的要放弃一切寻求梦想的时候,需要强大的毅力作为后盾。很早的时候网络上就流行一句话“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很潇洒,可真要这样做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人却做不到;一场简单的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这么难,更何况放弃一切去寻求梦想。这本书用一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简单的故事却给了人庞大的思考空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司朱兰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可以说他疯狂,执拗,冷血。但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 有人见尘埃, 有人见星辰。司朱兰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我们一看到书名,可能就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充满了神秘感。我对它的书名感到非常的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后我看了译者傅惟慈写的译本序,他这样理解:“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闪闪发光的,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分别象征着现实和理想。”

毛姆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唉,我亲爱的先生,有人认为劳动的幸福是句空话,对我说来可不是这样。”

汪国真有诗歌说:“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绘画对于主人公来说,就是那个能让他心甘情愿做俘虏的目标与理想。

本书的'作者毛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剖析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品味人物的性格与特点。他的笔锋就像是一把手术刀,能够挖掘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活动。他秉持着一种冷静、公正的态度,从不指责、抨击人物的缺点,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理解。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6

记得还是那个夜晚,我捧着《月亮与六便士》,望向窗口外,那是一轮明亮的圆月,我心想,追求这样一轮明月有价值吗?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的是一个在常人眼里看来近乎于疯狂的故事。一个中年事业有成的银行家,竟然抛妻弃女,去追求自己的画家梦。但是他当画家并不是想要出名,他仅仅只是想画画而已,他最后把他的画全都烧了。

为什么他要这样子?他明明可以过的很好很好,依靠六便士也可以过活,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月亮,一直在指引着他前行,月亮应该是皎洁无暇的,她也想成为一像月亮一样的人,于是他抬起了头。他开始追求自己的画家梦,被负骂名,抛妻弃儿,他不管也不理。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但是现实中很少人能够像这位银行家那样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就如同那皎洁的月亮一般遥不可及,有人想飞上太空,但是当他看到宇航员繁琐的训练时,他低头捡起了六便士;有的人想金榜题名,当他看到书里枯燥而难的'知识时,他低头捡起了六便士;有人想要成为医生,但是刚刚看到医生的辛苦时,他低头捡起了六便士……我认为六便是指的是人的平凡和庸俗,那些人看到了月亮,却又望而却步,心里想做个庸俗的人又如何?他们就这样平凡的过活,但是,没有梦想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吗?

有勇气的追求是可贵的,所以成功人士少之又少。但是有勇气还不行,你还得拥有智慧,品德,还得有一双看穿世俗的眼睛。银行家就是这样的人,它就如同佛教里面说的空,只追求自己的梦想,将其他的杂念一一驱逐。世俗的诱惑很多很多,名声,金钱,在别人眼里的成功……这样将杂念和诱惑置之于脑后之人,更加少之又少。

因此,追求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人;真心追求梦想的人是清欢的人;得到梦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世间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层次,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但愿世间所有人都能过上自己心中成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