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岳飞传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岳飞传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岳飞传有感 篇1
周六,我阅读了妈妈给我新买的《岳飞传》,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岳飞是我国的名将,他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就是因为有了他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元帅,南宋王朝才抵御外虏的战争中,保持不败,人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免遭战乱之苦。
《岳飞传》这本书,生动记载了岳飞从出生,到他被奸臣所害,以身殉国这段时间中的故事。岳飞出生于北宋的徽宗宁二年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一只大鸟飞过岳飞家屋顶,家人便将他取名为岳飞,字鹏举。长大后,岳飞拜周桐为师习武习文,与王贵、汤怀、张显结为“异姓四兄弟”,后遇牛皋,五人结为兄弟。这五人都成宋朝栋梁之材。之后,金国侵犯金陵,五人参加了军队,去攻打金国。因岳飞武艺高强,才华出众屡屡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宋高宗提升为大元帅。后因岳飞被奸臣秦桧夫妇俩陷害,在风波亭英勇殉国,年仅三十二岁。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直捣黄龙府》、《大闹朱仙镇》。
岳飞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岳飞的爱国心,值得我们去继承!
读岳飞传有感 篇2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传》读后感
又一阵秋雨潇潇的下着,润绿了竹;又一阵凄风飕飕地舞着,染黄了菊。一位英勇的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握青剑,独倚栏杆,仰天长啸。合上手中的《岳飞传》,一幅凄美悲壮的画卷,长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自幼拜师学武,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王。金兵犯宋之际,他投军报国,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威名远震。正当他准备直捣黄龙府之际,朝廷却连发十二道金牌调他回京,最后竟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不忘国耻、收复河山,指挥了无数战役而无一败绩,被人称作常胜将军。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首气贯长虹的《满江红》,正是岳飞忠勇一生的真实写照。
岳飞是勇敢的。他一生出入疆场,对邪恶势力做出英勇的抗争,带领岳家军血战沙场,拯救国家于危亡,拯救黎民于水火,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岳飞是忠义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不仅刻在他的背上,更刻在他的心上。小时候的岳飞,孝敬母亲,年纪虽幼却已常怀报国之志。他不忘师恩,对师傅父亲般尊重。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一心报国,为国出力,誓死抗金,立下了赫赫战功。忠义气节在岳飞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就是这样一个忠勇双全的义士,却饱含着他的豪情与斗志,满载着他的爱国情操和英雄气魄,壮志未酬,不幸被朝廷小人杀害于风波亭。怎不令今人泪湿前襟,扼腕叹息!
历史自有公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的忠勇流芳百世,奸佞小人为后世所不齿。今天,西湖边岳飞墓中,岳飞头顶红缨,身披战袍,神情肃穆的坐在大堂之中,人们虔诚地供奉他,袅袅青烟,表达了后人的无比怀念和敬仰之情。
风再起,又是凉夜如水,寒风掠过,黄菊犹敖枝头……
岳飞的死是一遗憾,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却将永留中华大地,世代流传。
读岳飞传有感 篇3
岳飞,字鹏举,谥武穆,南宋人。它是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抗金名将。
岳飞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帮家里牧牛放羊、拾柴割草,这些艰苦的体力劳动造就了岳飞惊人的臂力,12岁时岳飞开始习武,全县无敌。后南宋遭金军侵犯,一腔热血的岳飞为了报效祖国投军抗金。
在军队中,作战英勇的岳飞很快被提拔起来。金军迫使高宗流亡海上,岳飞为保卫家园而英勇奋战,六战六捷,后在牛头山设伏,大破兀术。从此岳飞和岳飞军名震天下。
后来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以表决心。刺的时候,岳母每刺一下,岳飞就抖一下,但是岳飞都忍住了,因为岳飞要誓死保卫祖国。
岳飞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我遇到了难题,怎么都不能放弃。就算困难再大,困难再多,我也要克服。跳双飞的时候,如果跳累了,我就要咬咬牙,坚持下去。不能和以前一样,累了就不跳了。
读岳飞传有感 篇4
这本书主要讲了,岳飞刚出生三天父亲就被洪水冲走了。他就在一个木桶里漂呀漂,漂到了一个叫麒麟村的地方,被乐善好施的王员外救了,在这里,岳飞还认识了调皮的王贵、顽劣认性的汤怀、机智的张显。与他们一起长大。一天,王员外的府中来了一位客人,叫周侗,曾经教过林冲、卢俊义等赫赫有名的徒弟。于是岳飞跟着周侗习武练功,不出几个年头,岳飞等人就文武双全,并且希望有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大将,驰骋疆场。终于有一日,他在宗泽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抗金名将。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词有《满江红·怒发冲冠》,另有《岳忠武王文集》。可最后他和儿子岳云、以及名将张宪被奸臣秦桧害死。
读岳飞传有感 篇5
岳飞是宋朝的一位大将,他文韬武略,在爱华山和青龙山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八百士兵打败了一万金兵。在校场,岳飞的文章明显比小梁王的好,只是因为考前,小梁王给了考官之一的张邦昌三锭金子,所以张邦昌等人就贬低岳飞。
岳飞是忠义的化身,不仅是他,连手下的兵将也都一样。比如王佐,为了排解岳元帅的忧愁,不惜砍断自己的右手,混进金营,把陆文龙和曹宁的身世告诉了他们,陆文龙和曹宁听后,十分感动。和王佐一起归宋了。
岳飞之所以屡败金兵,是因为他治军严谨。有一次,岳家军与金兵僵持不下时而被迫挂上免战牌。岳飞之子岳云不知道,看免战牌挂出,一怒之下把免战牌打碎了。岳飞知道后,大骂:“逆子,这免战牌是我军挂起的,把他拖出去斩了!”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岳飞的铁面无私、治军严谨。所以金兵口中流传一句话:“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可以看出金兵对岳家军的害怕。“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是岳飞的真实写照,虽然岳家军作战勇猛无比,但高宗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使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秘密的杀害在了风波亭。我们不禁为岳飞这个英雄的凋零而伤心,让秦桧这种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小人遭到万世唾骂。
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岳飞这样的伟大英雄,如勇敢的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我从心底里佩服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将流传千古!在这些英雄身上体现的是中华优秀儿女的种种可贵精神和质量,这些可贵精神与质量成为我们少年儿童今后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他们为国家民族奋斗、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
读岳飞传有感 篇6
寒假到了,在空暇之余,我再读《岳飞传》,感触颇深。
岳飞自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戎马一生,战斗在抗金最前线。他以光复中原为己任,以收复失地为目标。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沉重地打击了南侵的金兵,是爱国教育的学习典范。
岳飞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自古家贫出孝子,国破出公卿。岳飞自幼出生寒门,师从周侗,他勤奋好学,时常划沙写字,顶雪习武,终究练就了一身好本领。1125年他在京城枪挑小梁王,初露锋芒,踏上了从军之路。他聪颖智慧,用大刀破了金兵的“拐子兵”;郾城之战;朱仙镇大捷,均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岳飞廉洁正直,不谋私利。他曾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题青泥市寺壁》中他写道:“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侯万户侯。”像这样正直的官员,在古代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
岳飞有着坚定的志向,毫不妥协的立场。他坚决反对“议和”,终其一身为实现光复大宋的事业而奋斗。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满江红,就是岳飞一生的真实写照。
绍兴十一年十月,宋金达成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狱中。大理寺内,御史中丞何铸见到岳飞背部“精忠报国”的刺字,大呼:“强敌未灭,诛杀大将,绝非社稷长久大计。”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高宗下旨,赐死岳飞,是年岳飞39岁。
合上《岳飞传》,我不由黯然泪下,无尽的痛惜和感叹涌上心来,正如岳飞所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