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咕噜噜教案

2025/10/09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咕噜噜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咕噜噜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2.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熊拔牙》故事PPT、洗手盆若干、漱口杯每人一个,温开水或矿泉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拔牙》,仔细听故事,一会老师有问题问你。”

二、播放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一)问题:

1.妈妈为小熊买了多少糖?

2.妈妈对小熊说一天吃多少糖果呢?

3.妈妈对小熊说一天只吃一块糖,小熊答应了吗?

4.小熊后来是怎么做的?

5.最后小熊的牙齿怎么了?

6.小熊的牙齿为什么会这样?

(二)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吃糖吗?吃多了会怎样?

(引导幼儿说出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三、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吃完东西会有残渣留在牙齿上,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师:“小熊吃多了糖引起了牙痛,如果小朋友吃多了糖怎么办呢?”

1.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把粘在牙齿上的残渣吐出来,让幼儿观察吐出的`残渣。

2.“咕噜噜”漱漱口,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地唱歌,然后吐出脏水(可以让幼儿用温开水或矿泉水漱口,防止幼儿吞下水)。

3.让幼儿看看自己吐出的残渣,告诉幼儿吃完东西要漱口。

附:漱口歌

手拿漱口杯,

喝口清清水,

闭紧嘴,仰起头,

咕噜咕噜吐一口,

咕噜咕噜吐两口,

咕噜咕噜吐三口……

咕噜噜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2、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形成饭后漱口的卫生意识。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熊拔牙。

2、每人一个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小盆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好奇心。

提问:图片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小熊拔牙,解除幼儿疑惑。

组织幼儿讨论:

小熊为什么会牙疼呢?吃完东西不漱口会怎么样?

小结:小熊没有节制的吃糖,并且吃完糖没有漱口,所以牙会疼。

3、请幼儿品尝黑芝麻糖,认识到餐后漱口的必要性。

(1)品尝黑芝麻糖。

黑芝麻糖香不香?黑黑的颗粒是什么?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2)发现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齿,发现有芝麻糖黏附在牙齿上的现象。

小结:黑黑的芝麻糖粘在牙齿上会侵蚀我们的牙齿,我们的牙齿就会疼,我们该怎么办呢?

(3)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看法,寻求多种方式解决牙齿上的残渣。建议幼儿用漱口的方法把食物残渣吐出来。

小结: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正确学习漱口的方法,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的唱歌,然后把水吐出来。

(4)引导幼儿观察嘴巴里吐出来的黑色食物残渣,认识到漱口的重要性。

附儿歌:

漱口歌

手拿花花杯,

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

咕噜咕噜吐出水。

教学反思:

对目标达成的反思目标一的达成较好。整个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让他们亲自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的环境。让幼儿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从而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

咕噜噜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幼儿园小班孩子只明白刷刷牙能保卫自个儿的牙,不晓得漱漱口也可以保卫牙,有些小孩漱漱口方式亦不是非常准确,,更不晓得刷刷牙、漱漱口为何能保卫他们的牙。通过本节教学课,让小孩懂得漱漱口,今后吃完物品要养成主动漱漱口的习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故事内容,明白多吃甜点对牙不好,产生保卫牙的心愿。

2、学习准确的漱漱口方式,养成吃饭后漱漱口的较佳卫生习惯。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每个人一只漱漱口杯,黑芝麻糖数个,小脸盆数个。

教学过程:

1、孩子欣赏小故事《小狗熊拔牙》后,幼儿教师提问:母亲为小狗熊买了多少糖?母亲对小狗熊讲了啥?小狗熊是怎样做的?

2、启发孩子边品尝芝麻糖,边自由述说。小狗熊吃了一块糖,真香呀!教师也给每一个孩子带来了一块糖,请孩子品尝哩。

3、启发孩子边尝芝麻糖边自由述说:芝麻糖香还是不香?黑不隆冬的颗粒是啥?

4、幼儿教师边说故事边提问孩子:小狗熊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小狗熊的牙怎样啦?(请孩子学学牙齿痛的模样。)为何会這樣?(多吃甜点对牙不好。)

5、通过观测和察看、探讨,启发孩子发现进食会有残渣留在牙上,领会准确的漱漱口方式。

(1)小狗熊吃多了糖激起了牙齿痛。孩子刚刚也吃糖啦,如何是好呀?(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小伙伴的嘴与牙,发现芝麻糖粘在牙上的情况。)

(2)启发孩子用漱漱口的方式《把粘在牙上的物品吐出来,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吐出的残渣。

(3)“咕噜噜”漱漱漱口。启发孩子学习准确的漱漱口方式:让谁在嘴巴中“咕噜噜”的唱K,接着吐出脏水。

(可以让孩子用纯净水漱漱口,预防吞下生水。)让孩子瞅瞅自个儿吐出的残渣,告知孩子进食后要漱漱口。

教学扩展:

但平日里除刷刷牙,我们亦能漱漱口,漱漱口也可以保卫我们的牙,把脏的物品撵走。今日我们懂得了漱漱口,今后吃完物品要漱漱口,能做到吗?

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吃完饭或糖果以后都没有漱口及刷牙的习惯,不管家长如何哄、如何说都没有用。导致每次牙检时,我们的孩子都会出现很多的踽齿现象,这让很多的家长苦恼和担忧。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中多注重一点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饭后漱口习惯就可以避免了。孩子往往比较听老师的话,有的家长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孩子。那为何教师就不能担负起家长的使命,让孩子们学会漱口、刷牙呢!《咕噜咕噜》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正确漱口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咕噜噜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咕噜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咕噜噜教案 篇4

目标:

1、借助辅助材料进行测量,进一步了解远距离可以用米来计算。

2、产生探索科学的乐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准备:

1、竹节每人一个。

2、一米长的竹杆、直尺、卷尺、布条、绳子、包装带等。

3、记录本、笔、粉笔。

4、幼儿已有一定的测量经验。

5、平坦宽阔的户外场地。

过程:

(一)玩一玩。

1、引导幼儿自由玩竹节。

2、比比谁的竹节滚得远。

(二)量一量。

1、幼儿滚玩竹节后,引导幼儿目测有多远。

2、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辅助材料,得出结论:它们的长度都是一米。

4、幼儿自选材料,感知一米长度。

5、幼儿结伴滚竹节,进行测量。(开始测量时提醒幼儿不易滚得太远,以便测量)。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6、请个别幼儿展示测量方法与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共同解决。

如:师幼重点讨论出现的问题:

(1)无论用什么工具测量,第二棒的测量要从第一棒的结束点开始,如绳、布条等材料可以两两合作,一个拉头另一个拉那头。

(2)幼儿在滚的起点、一米与另一米之间以及终点都可以用粉笔做上记号,以便测量后再检查。

(3)怎样量得更精确?幼儿尝试把几个人的辅助物连接成一条直线得出测量结果。

(三)记一记。

1、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幼儿遇到困难及时讨论:如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多出来一点怎么记录?少一点怎么记录?讨论后和幼儿一起确定。

3、滚一滚、量一量、记一记。

4、相互交流测量的结果。

建议:

1、在幼儿测量过程中,教师要看幼儿的测量方法,还要提醒幼儿做事有条理,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2、平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

咕噜噜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2、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形成饭后漱口的卫生意识。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熊拔牙。

2、每人一个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小盆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好奇心。

提问:图片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小熊拔牙,解除幼儿疑惑。

组织幼儿讨论:

小熊为什么会牙疼呢?吃完东西不漱口会怎么样?

小结:小熊没有节制的吃糖,并且吃完糖没有漱口,所以牙会疼。

3、请幼儿品尝黑芝麻糖,认识到餐后漱口的必要性。

(1)品尝黑芝麻糖。

黑芝麻糖香不香?黑黑的颗粒是什么?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2)发现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齿,发现有芝麻糖黏附在牙齿上的现象。

小结:黑黑的芝麻糖粘在牙齿上会侵蚀我们的牙齿,我们的牙齿就会疼,我们该怎么办呢?

(3)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看法,寻求多种方式解决牙齿上的残渣。建议幼儿用漱口的方法把食物残渣吐出来。

小结: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正确学习漱口的.方法,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的唱歌,然后把水吐出来。

(4)引导幼儿观察嘴巴里吐出来的黑色食物残渣,认识到漱口的重要性。

附儿歌:

漱口歌

手拿花花杯,

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

咕噜咕噜吐出水。

教学反思:

对目标达成的反思目标一的达成较好。整个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让他们亲自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的环境。让幼儿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从而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

咕噜噜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表现人们追逐啤酒桶时的滑稽情景,感受故事生动、幽默的特点。

2.萌发对物体滚动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

2.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啤酒桶图片,引出故事。

1.出示啤酒桶图片,了解啤酒桶的用处。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是用来装什么的?

2.引出故事名称。

师:如果把啤酒桶侧过来,用力一推,它会怎么样?(滚)怎么滚呢?(滚起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啤酒桶,‘骨碌碌’》

二、分段欣赏故事,根据情节合理想象。

(一)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开头至“追的人跑得快,啤酒桶滚得更快。”)

1.讲述后提问:

(1)啤酒桶为什么会骨碌碌滚起来?

(2)啤酒桶滚过哪些地方、哪些人去追赶它、怎样追?

啤酒桶滚过什么地方?(理发店)被谁看见了?剃了半边头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怎么去追的?(你们为什么要笑?)

啤酒桶又滚过哪里?(修鞋铺子)谁去追它?怎么追的?如果一只鞋子坏了在修,那会是什么样子?(学一学滑稽的动作)

啤酒桶继续往前滚,这回滚过什么地方?(澡堂子)谁看见了?他们怎么追的?

(3)他们为什么要去追啤酒桶?(喝点冰凉的啤酒)

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一个劲儿的往前滚,很多很多人在后面追,有……,有……,还有……,热不热闹?

(4)骨碌碌,骨碌碌,追的人跑得快,啤酒桶滚得更快,啤酒桶还会滚过什么地方,有什么滑稽的事情发生呢?谁来猜一猜?

咕噜噜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吃完东西会有食品留在牙齿上,产生保护牙齿的愿望。

2.学习漱口和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重点

学习漱口和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难点

知道吃完东西会有食品留在牙齿上,产生保护牙齿的愿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脸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品尝芝麻糖。

1.芝麻糖香不香?黑乎乎的颗粒是什么?嚼起来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自由交流。

二.发现问题。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齿,发现芝麻糖粘在牙齿上的.现象。

2.师幼交流:吃剩的糖渣留在嘴巴里有什么感觉?舒服吗?怎么办?

三、尝试解决问题。

1.建议幼儿用漱口的办法把脏东西吐出来,引导幼儿观察脸盆中黑乎乎的残渣。

2.幼儿进一步学习正确漱口: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地唱歌,然后吐出脏水。

3.牙齿上还有一些残渣无法去除,有什么办法呢?(刷牙)

建议

1.芝麻糖粘牙的特性促使幼儿自发地产生漱口刷牙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实践。

2.可以与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确的刷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