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目送读后感900字

2025/10/10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目送读后感9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目送读后感900字 篇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

龙应台的《目送》,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淡淡的文字。生活中的琐碎那么真实,文字中带着真情。她的文字如青草,带着清新,扑面而来;她的文字,似灯塔,散发着光茫,照进心房。龙应台写尽了幽微处最颤人心弦的那种感觉。读起来,赏起来,品起来,悟起来,让我的心跳也充满着共鸣的激动。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与父母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惟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的一次次目送……回家的时候一句“你们开车小心一点!”妈妈告诉我,她和爸爸都会感到很欣慰,觉得我懂事了,长大了。就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话,在我父母的眼里。却觉得我包含着许多的关心,每周日下午都是这样,看着汽车远去,看着彼此的身影从对方的视线中变小,变小,直到消失。现在,我才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变老,而我,在长大。目送,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都明白,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那么,你就更应该善待父母,这样当你一次次面对背影的时候才会释然。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遇见你们还成为你们的子女,我又得回眸多少次呢?总认为我的人生之路漫漫,所以几度任性地挥霍,时常惹你们烦心,偶尔让你们气愤不已,有时令你担心,又有时使你万愁莫展,当不懂事的我将你们的关心与爱拒之门外时,你们却在原地等候不曾真正远离……

不管你父母知不知道,你都要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我们,是让我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因为“有些事,只有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爱我们,就让我们自己去体验,就让我们自己去解决,因为有些路,只允许我们一个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说我们之间的缘分只是不断地目送背影,我说这短缘后面是我们自己与父母彼此之间都不知道的,深爱。

目送读后感900字 篇2

暑假,我细细品味了龙应台的《目送》。书的封面是深深浅浅的绿,我饶有兴致的打开扉页,上面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我想这本书也许是表达亲情的吧。我粗略地翻看了这本书,发现几乎每一篇散文都配有插图,但是每幅图都不像专业摄影师的作品。我很快就在龙应台的个人简介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龙应台最流连最爱做的事就是带着相机在大街小巷中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这一章中,作者描写了龙应台和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代沟越来越深。华安上小学,和她分别时,不断地回头,她看着儿子消失在门里。十六岁时,华安到美国做交换生,她送儿子到机场,告别时,她在外面看着华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华安闪入一道门,倏忽不见了,他一次也没有回头。她意识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作者和母亲的电话交谈中,年老的母亲越来越呆滞,搞不清是女儿打来电话,旁边附了一张照片,是龙应台的母亲,照片中的母亲微笑着,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这一章中,使我最有感触的一篇散文,是“(不)相信”。作者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开头便写到,她曾经相信过爱国,但后来明白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作者还指出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真相,那些所谓的文明的力量,所谓的正义,所谓的爱情,其实都不一定可信。但是当我读到后面,却使我十分惊讶,作者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那些不相信的事你也必须得相信。然后,作者又谈到: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有。那些父母老师经常教导的道理,曾今不相信,现在却有点信了。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令人沉吟。

龙应台经历过的,我们也一定会经历,等到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像华安一样与我们渐行渐远。现在,我们正是像书中的华安一样是个孩子,我们也会和父母产生代沟,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如书中龙应台所想的一样,我们会在成长中慢慢懂得许多人生感悟,慢慢地变得成熟。

《目送》是一部温暖心灵的散文集,书中的故事带着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它可以使你泪水横流。书中的语言十分质朴,没有丝毫华丽刻意地展现她的情感,我十分推荐这本书。

目送读后感900字 篇3

我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小女生,曾经沉迷于沈石溪的动物世界,曾经徜徉于杨红樱的校园生活,也曾为了何马的《藏地密码》手不释卷,但总的来说,我涉猎的图书实在算不上广泛。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如果要实现自己当作家的理想,应该让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更丰富些、种类更多一些。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决定去书店买几本文学大家的书。

经过几次筛选,我挑选出了龙应台的《目送》。选择此书的原因,一是龙应台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二是这本书占据了各大销售排行榜的重要位置,我想深入学习文学大家是如何形成的。

翻开这本书,扉页上一行小小的文字“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一股亲情就这样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暖暖的。全书共由74篇散文组成,都是一些情感性、亲情类的文章,书中,龙应台写出对父亲的怜惜和体恤,写出与兄弟的携手同行,写出与儿子的离别之情、对朋友的牵挂……最让我记忆深刻、感触良深的就是那篇《目送》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看着这篇文字,我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些画面,爷爷送我上学校的时候,妈妈会站在阳台上,一直和我招手,直到爷爷背我的车转过拐角,她看不到为止;有时妈妈送我上学的时候,我背着书包下车,她仍然是目送我进校门,直到拐进楼梯口;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也总是在我额头亲一下,道声“晚安”才离开我的房间……似乎在我的生活中,每分每秒都离不开妈妈关爱的目光。我上课时,认真听讲,开一次小差耳边就会响起妈妈的叮嘱;做题时,我不畏难题,因为妈妈说过难题就是纸老虎,会者不难;跑步时,我抬头挺胸,妈妈说过女孩重要的是气质……可是,当我时时处处在妈妈的关爱中成长的时候,我却嫌妈妈唠叨,嫌她的嗓门大,嫌她管的事多,可以说我当时看《目送》有多感动,我当时就有多后悔,后悔我的少不更事,后悔我的任性妄为,后悔我对妈妈的爱远没有她对我的爱多……我要大声把对妈妈的爱说出来,更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来!妈妈,我们之间不会渐行渐远,因为——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目送》,深邃、忧伤、美丽的文字会让你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人性的真善美,值得静心品味!

目送读后感900字 篇4

龙应台女士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喜欢他叙事的方式、很细密的用语、以及文章中缜密的心思,读它的书总让我有无限的想法,总让我灵魂在心灵深处摆汤,一面读著书,也一面思考,是否有哪里和我的生活中相同? 所以这次选了很喜欢的龙应台的作品—目送,为我的阅读主题。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得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心的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一开始觉得要批判这本书实在很难,母子的亲情哪有批判的馀地? 後来,当我在一次的仔细阅读,很惊讶的发现,这一次的阅读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以前的这本书,在心中是惊不起多大的波澜的,而现在,读完这本书,种种思绪却纷纷如潮水涌入。上了大学之後,离乡背景之後,对於一切的观感都变了,对父母的爱也不再认为是理所当然,很珍惜回家的时光,对於父母,总觉得对他们亏欠许多。

其实这本书中常常说的是父母对子女离去的叹息,可是,子女也和不是如此感叹?因为有自己的命运,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我们身为子女也是如此失落,常常在夜半人生尽绝时,默默的流下思乡的眼泪,每一次回家,都觉得父母为何以如此衰老?为何父母也是如此的渐渐离去? 总是为了不让他们担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很好,游子在它乡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总是在告别时微笑的说再见,在上车时独自在心中流泪。

想讨论的第一点,这本书可能是叙述著父母的情感,以她有个倔强的青春期孩子做对比,却总忘了,世上多少孩子,有多少人是如此的目送父妈妈的离去,对於孩子,那更是痛苦,又有多少人曾如此公开的表明孩子的想法? 我知道有一些书有类似的想法,但是通常被归类为心理教育用途去了。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每次回家,最不忍心去面对的是父母又更白了的头发,而父亲因为工作产生了无尽皱纹的双手,每一次回去总是担心,是否他已渐渐垂下的肩膀也洩漏了她的苍老。

每一次返家总是仔细的为他涂上层层的护手霜,因为平常的他总觉得,手已经有了厚厚的皮涂上去也是没用,所以我只是默默的希望,至少在我回家的时候,他辛劳的双手可以不因冻伤龟裂,其实我一直明白,我们常常在目送著他人远去,可最不舍的也是自己的家人,子女总是知道父母对目送自己的背影感到不舍,父母却总是不知道,目送著他们渐渐老去的子女,心中也有著不少於父母的不舍,子女离乡了,总会有回来的一天,而父母老去了呢? 却是再也换不回的了,所以既然名为目送,龙应台女士想必也曾经目送著自己的父母目送自己离去,是否,是否这种感觉已经随著年龄增长而渐渐消失了?

目送读后感900字 篇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作者写的让我永难忘怀一句话。但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又包含着多少,让作者流泪,难过的辛酸故事呢?作者对亲情,友情又是怎么诠释的呢?在这本书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目送》就好像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由68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组成,在这几十篇的散文里,作者写了对逝世的父亲的不舍,对日益苍老的母亲的心疼,对执意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无助,对昔日挚友的牵挂……

对于父母,无疑是作者的羁绊,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细心的照料我们,直到我们长大,而他们所留下的,只有一头银发,和流失的岁月。

作者一直细致入微的照料她的父亲,直到父亲疾病缠身,最终逝世。这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作者眼睁睁地目送着自己的亲人一步一步的走向时间的尽头,而自己能做的,只是默默的陪着他,走过他人生的最后这段路。这就是无常的人生啊!但是作者,并不后悔,恐惧,或是逃避,而是从容面对。因为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作者除父母之外,又一个重要的羁绊,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孩子出国留学,这期间,作者早已将孩子,归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离开。但是,孩子总是一味地想离开她,而作者只能选择,放手。

对于朋友,作者想起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同伴,形影不离的挚友,志同道合的知音,但是,时间早已为他们染上了白发,画上了皱纹,有些,已经成了照片里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谁也不能保证可以和你一起共同老去,面对死亡。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依然会彼此凝望。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她所经历的,无论是,失败和脆弱或是失落和放手,这些都包含着作者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种真情的流露,不禁使我潸然泪下……

在这条宽阔无边的生命长跑中,也许我们会经历很多很多,让你流泪,让你欢笑的事,伴随着获得与失去,但是到了最后的终点,你会发现,时间早已将过往的泪水风干,将伤口愈合,当我们从回忆的缠绵迷宫抽身而出,会发现人生也就是目送别人,和被别人目送着渐行渐远罢……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