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红楼梦》读书心得

2025/10/12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红楼梦》读书心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1

二读《红楼梦》,明悟了些,又失去了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让人捉摸不透。

有句禅语就很形象,看山是山,看山是水,看山还是山。 【梦花魂断冷香芷】

微风起,轻酝酿,谁为之洒泪;

奈何天,伤怀日,谁为之埋葬;

水中月,镜中花,谁为之了却。

明是满纸荒唐言,却藏把辛酸泪。

——题记

那年人间,好不热闹,风起风落,门庭假设市的贾府之中,来了不少女子,偌大的贾府之中,多了一丝灵动,是是非非便开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以及那一抹悲哀。芙蓉泪

还记得宝哥哥说,女人是水做的,你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泉清流。你是那一泉活水,流入了这贾府。初见,你黛眉轻皱,一双杏眼掩不住风波,青丝垂鬓,好似水出芙蓉。那一天,你迷晃人眼,晃走了你宝哥哥的心。你一生多泪,那泪,诉说着你悲苦的一生;那泪,你又给了你挚爱的宝哥哥,一生一世,你不曾遗忘,也不曾拥有。还记得,你在那沁芳闸边,拔弄芊芊细手,埋葬着那片片落红,也埋葬着自己的真心。“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水边你吟出了自己的心声;“未假设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在水边你看透了自己的末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水边你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也许不是不曾喜欢,而是不能相爱,世间至苦,莫过于此,此生的到来,不过是为了让你看透世间的污浊。你是芙蓉,宛在水中的芙蓉,聘聘婷婷,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怜你洗了一身的清洁,换来了一世的灵动,却在你宝哥哥迎娶娇美娘的时候,你落下你最后的泪,回到了你的'仙境。你知道,你一生的落泪,只是为了还当年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罢,就这芙蓉泪,你拿去吧。梅花染

在这胭脂缭乱的大观园内,你如那靓艳寒香的梅花,静静地开放着。大观园的花花世界,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来没有人见过你眼中的泪光,是因为金钗步摇换做了拂尘吗?花花世界之中,你执着的追求那一方一尘不染的清净之地,忘了凡尘,成为了自己的“栏外人”。青灯古殿,你日日与古佛相伴,时光渐去,唯有佛经记下了你的虔诚,你凌霜傲雪,保持那—份属于自己的淡宁。读尽诗书,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却难守自己的清白。“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可笑,自己一生傲视凡尘,到头来,却被贼人掳走,也许这都是命吧。白雪飘零,点红成梅,“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你与诗书佛经相伴一生,为何迎不己的幸福?煮一盏温暖的香茗,旧年时的故事,就像那清澈的泪,遗落在不曾记起的地方,淡淡的禅机之中,隐隐是落寞的苦涩。拾级而上,栊翠庵外的石阶早已长满了青苔,长亭步廊,也不见当年之净。而你,却忘了回归。佛像早已蛛网四布,木鱼也早已沉默,佛经再也悟不出丝丝禅机。可能,自是来于红尘,而归于红尘,可能这也是一种圆满吧。

牡丹情

芳华尽谢,唯有你,依旧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情。冷香丸的清芳让人着迷,哥哥的不务正业,让你不得不绽开笑颜,款移莲步,做别人的大家闺秀。你不爱花不爱粉,你只是想平平淡淡的,却不得不步步为营。杨妃戏彩蝶,背后亦是孤独的,可能,没有人真的懂你“任是无情也动人”。人人都说你配牡丹也是绝配。是啊,群芳之冠,也为你最为动人吧。你也是爱宝哥哥,和颦儿的爱比起,你的爱更为小心翼翼而又步履如冰,你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到极致。在这大观园内,你只有静静望着他,渴望着他那一丝丝的心动,但终是无望守候。你“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假设银盆,眼如水杏”,比起黛玉风露清愁的出水芙蓉,你的美是实实在在的,让人触手而即。可怜你嫁入府中,却赢不来心爱之人的一片真心,等来的只是宝哥哥弃尘出家的消息。泪,在那刹那芳华落了下来,每一滴泪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你的真情,是爱,还是痴。你终于知晓,原己的婚事,竟是这般无赖,也罢也罢,就让这随风而去了吧。

花魂竟去,独留贾府在人间矗立;掩卷沉思,红楼儿女的梦成就了最美的篇章,里面亦是孤独的痴情。仰天长啸,谁奈我何,只愿下一世,你我都不再孤独。

爱,是一座城,你我都是在城中的人,只是,你我都爱得太深,爱得太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这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繁荣和败落的整个过程。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2

一本红楼梦带你目睹古人的风采,在贾府盛衰间亏得世态炎凉,一本诗经领略米奇德生活的势力,陶醉在优美和谐的音律中,手捧书卷,身怀墨香。名著中窥之,处事之道,莫相在怀,从容入世。

一份墨香经验了多少时光,无论是曹雪芹的红书巨著红楼梦,还是先朝诗集绘本诗经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时光的冶炼下仍然熠熠生辉,仍然记得第1次捧起红楼梦,虽然早已闻其名,但是人为之惊异,其描写之细腻,刻画之生动,令人拍案叫绝,林黛玉那病若西子胜三分的姿态深入人心,王熙凤的泼辣算计也增加了10分的情感。当时的我觉得里面的人都活跃了起来,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深刻,每个人都是各具特色,凄婉的爱情令人惆怅,没落的命运令人悲哀,令人哀叹,在回忆起读诗经的美妙的感受,也是如此难忘,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南中的一句永生难忘的'话,仿佛天地间止于那绚烂桃花和直人笑意,一段故事,一句诗,一本书,那些木香在怀的日子里惊艳了我多少的时光呀。

一份墨香悟得了人生真意是我成长的不竭源泉,所谓人情,绿达是文章,人生真意蕴,其中有所悟,有所感才能有所成长,我在红楼梦中通晓世事盛衰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我偏爱花中的一色王熙凤,虽然有人评他过于刁钻野蛮圆滑世故,但是不可否定他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他的处事之道,经营之理是我不断学习的地方,人生在世应该先学会安身之命,行为举止和忽常理,处事果断勇敢,而我也希望成为如此勇敢之人,至于诗经给我最大的影响是语言诗经语言凝练而优美,而我从未说话也好,写文也罢,力求简洁优美,很多时候我写完文章讲起诗经中的美言,便觉得内容太深刻了,还需要修改,不要求达到哦,话用自如的境界只求得其精髓一样,偶尔习作得到嘉奖,便是非常高兴的归功于诗经让我的文字品质得以提升,感恩有书如此让我知道自身不足,感恩一些导师让我成长,感恩一份墨香让我懂得了读书是很重要的,莫相在怀让我有了一份底气和自信,去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去探索更远的世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

一遇红楼梦三千,深读诗经意难平,来吧在红楼梦里遇上你最喜爱的才子之人,在诗经中体会你的人生,哲理墨香在怀从容入世,墨香会让你与我在书中结缘。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3

在贾府,从史老太君贾母开始,开启的好像就是一个看脸的模式。只有生得好、长得美才能得长辈欢心、别人尊重。

第一个证明这“定律”的就是贾宝玉。宝玉正是因为生得风流倜傥,俊美飘逸,才极得贾母百般宠爱,万千眷顾,享有与贾家其他子弟不同的待遇。例如比宝玉小几岁的贾环几乎就不曾被老祖宗正眼瞧过,更甭提照顾。就连贾母一直称“孤儿寡母,可怜见的”的李纨的儿子贾兰——她唯一的亲重孙也没怎么另眼相看过。

不止贾母如此,一向与王夫人不睦的赵姨娘对宝玉虽忌恨又觉得情犹可恕,说,“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

就连禀性愚犟好弄左性的邢夫人见了宝玉也是爱意难禁,明显地厚此薄彼。第二十四回中,宝玉来给病中的贾赦请安,问安完毕,邢夫人立刻一把把宝玉拉到炕上,坐在一个坐褥之上,而且对宝玉百般地摩挲抚弄,还要留饭,并说有好玩的送给他。而贾环和贾兰叔侄俩来了则冷淡得很,只命椅子上坐了,不管不顾,亦不挽留。

其父贾政虽然平日里对宝玉挑剔训斥,嫌恶处分,可心平气和时亦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再看看贾环,为什么人人都不待见呢?首先也是长得不好,其父看他都是“人物猥琐,举止荒疏”;凤姐则直呼“小冻猫子”。就因为这样的高颜值,贾府有关宝玉的事都是大事,宝玉病了,遭魔魇了,一时找不到了,挨打了,丟玉了,都会闹得举府不安,一片混乱。

女子就更是这样了,颜值高几乎是必须的才行。看贾母喜欢的人:

凤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典型的泼辣美人;

黛玉纤巧飘逸,被王熙凤赞“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第一次见了”,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典型的病西施;

宝钗雍容华贵,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标准贵妃美人;

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精明强干的美人;

秦可卿,“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乃贾母“重孙媳妇辈中第一得意人。”

见了薛宝琴,贾母更“喜欢的无可不可”,还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晚上让宝琴跟着她一处安寝。下雪天,又赏了宝琴一件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名贵斗篷,金翠辉煌的,惹得人人艳羡。就连贾母为宝玉寻亲事,都是“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

可见,不论男女,颜值在贾母这里都是很重要的,毕竟爱美之心人皆共之。看人,眼缘是第一位的。女儿如花,风姿各异,观之赏心悦目;美男俊朗,惹众围观,掷果盈车,古已有之。更何况相由心生,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品貌相异的毕竟还是少数。更何况贾家乃富贵大族,贾母又是至高无上的董事长,素喜热闹风趣,当然喜欢活泼俊美的子孙辈!

但若说颜值高便会走好运,那就错了。因为有几个人,长得也是俊美绝伦,却未得善终。

第一个便是秦可卿的弟弟秦钟。秦钟长得是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凤姐一见便喜地推宝玉说:比下去了。宝玉自己也觉得在秦钟面前,自己几乎成了”泥猪癞狗。贾母也颇为认可,认为秦钟人品出色,堪陪宝玉读书。并嘱咐他“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那不长进的东西学”。

可是秦钟呢,进了学便没有长进过。而是和什么“香怜”“玉爱”挤眉弄眼,拨弄是非,全忘了自己何等出身,因何而来。连唯一可投靠的姐姐秦可卿出殡时,还全无悲伤之意,和智能儿在馒头庵苟且胡闹。

真是一典型的浪荡子,无知无识少年。空有一副好皮囊,奈何败絮其中,无一点良好品行,更不思努力上进,只想青春永度,风流终生。所以秦钟不会有好下场,即使不早夭,也必遭人唾弃,落魄流荡。

其次便是红楼二尤。二姐初见贾母时,贾母也是十分认可的,见凤姐带了一个标致小媳妇进来,第一句话便是:“这是谁家的孩子!好可怜见的。”然后又让人拉过来,瞧肉皮儿,瞧手,鸳鸯又揭起裙子来。这一番看其实颇不尊重,就如同相看一件物品。

在这之前,贾母对哪一位姑娘如此过?就因为贾母阅人无数,她一眼就看出二姐美貌之下、温顺之中,缺少的是一份出身大家的高贵。二姐若不能在此后有出色的表现,是不会有长久风光的。最终二姐因早时的品行不端,落人话柄,受人羞辱,吞金自逝。尤三姐亦是因为这品行不好的传闻,断送了自己的一桩美好姻缘。所以贾母真正喜欢的人,除了高颜值,还得有一份好品性:知书识礼,端方得体,心有经纬,言有机变。瞧瞧上边她看重的那些人,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就连宝玉,贾母在第五十六回也曾有一番高论:“大人溺爱,一则他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由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得怎样,也是该打死的。”想那迎春,模样应该也差不了,为什么没人喜欢?懦弱愚笨,木头谁爱?想那金桂,也是金闺花柳质,但富贵宠溺之下,缺少一份高贵的教养,故自作自受,走向死路。想那晴雯,俊俏伶俐,却多少恃美而狂,飞扬跋扈,故遭人嫉恨,受谗被逐。

想那鸳鸯,再怎么说也只是个婢女,为什么贾母就青睐有加,宁可连儿子得罪?精明干练,能力出色!所以,美人在皮更在骨!高颜值只是让人初步接纳的华丽外衣,真正的喜欢还是应该凭借品德和才干!而今,又有多少人恃颜而骄,该读书上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选择了挥霍青春美貌。还有的因为美,便自感优越,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缺少了一份掌控命运的真本事。其实,当今社会,早已美人在骨不在皮!颜值真的不重要了,拥有高素质真才能,才是硬道理!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4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5

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无不跃然纸上,个个栩栩如生。它以宝黛爱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而贾宝玉却是近傻与真诚,特别是对人性的尊重,他和丫头们之间并不全是主仆关系,而是大家可以作朋友,有什么好东西可以一起分享,他曾特意为爱喝酸奶的袭人留着酸奶。还有王熙凤的机灵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许多事都是无法预料,然而,面对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态度。譬如说,林黛玉的人生观应该是比较灰暗的,因为她寄宿外婆家,本来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总喜欢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己,猜疑别人,她那爱妒的性格常常对别人说话不留余地。黛玉遇到伤心事,也总喜欢用眼泪去麻醉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别人,喜欢盯着自己的"伤口",而不是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宝玉,因为丫头正在吵架而没有给她开门而猜疑宝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里,自此常常独自落泪,悲叹自己。

我觉得黛玉这种性格不是很好,面对不愉快的事情应该先了解清楚,再下结论,而不是凭自己的单面猜想而过分地苛求别人,我想只有这样,不愉快才会消失。

人生短暂,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许许多多的意外出现,譬如:四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败,黛玉的死,宝玉的出家当和尚等等,都是我们所料想不到的,对这突然而来的变故,我们是持逆来顺受呢,还是乐观,积极的态度呢林黛玉就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抱怨自己,多愁善感,可她的'命运终结又是如何而宝玉为了黛玉的死而四大皆空,对人生悲观失望,采取出家当和尚的解决方法。也许,在当时,这是唯一乐观地解决办法吧,我们无从考证,但从某一角度上说,宝玉是反对当时封建婚姻的。

人生就像一扁小舟,而茫茫的大海就像世界一样宽大,不着边际。在这大海上,自己驾驶的小舟应该怎样度过大海上的一风一浪,我想只有积极地迎接风浪的冲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使自己的小舟变成大船,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有一句名言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这就是《红楼梦》向我娓娓讲述的人生哲理。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6

初看红楼梦是在我八岁时,当时可谓朦朦胧胧,对那些深邃的文章,只是一知半解。时隔三年,我再次翻开它……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家族从兴盛到没落以及大观园里众多小儿女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她身世悲惨,父母双故,幸好在贾母这里住下了。她和宝玉可谓情投意合。

林黛玉是女主角,性格却多愁善感,时常暗自落泪。因此,大家都叫她“潇湘妃子”。比起林黛玉,薛宝钗算是乐观的了,虽然没有林黛玉长得俊俏,却心地善良,识大体,怪不得大观园里的老老少少都喜欢她,婢女们也愿意为她做事。贾宝玉在这本书中给人的印象是位花花公子,林黛玉怕他变心,他却用水做比喻,意思便是“送给我再多美人,我也只选你”。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宝玉是绝对爱林黛玉的'。

后来,贾宝玉错娶了薛宝钗,黛玉的心都快碎了,她烧了宝玉送她的定情信物,黛玉也因为心病而郁郁而终了……宝玉听闻黛玉死了,做了个梦,梦见黛玉进了太虚幻境。宝玉考中科举后,选择了出家……他对黛玉还是痴心未改。

第二次看完《红楼梦》后,我对这本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为大观园里悲惨的结局感到惋惜,也对黛玉与宝玉的凄凉爱情故事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