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篇1
抱怨情绪不时会出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特别是在高速收费一线上班的我,遇到司乘人员的一些不理解的时候,难免会抱怨,是情绪在作祟还是自己的不认真对待?仔细想想,发现是情绪影响了我的工作态度,影响了我工作的方式方法。
幸运的是最近读到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它是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作品,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之前我认为抱怨也许就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想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会往我们期待的那样前进,抱怨是容易的,抱怨会暂时性的给我们带来轻松和快感,会给自己留下抱怨也许就能改变现状,从而达到我们期待的那样,但是它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有所改变。我发现抱怨就像是做无用功,即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影响了我们的心情。每一份工作都有开展他的难处,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勇于面对,积极解决,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本职工作,还能学到更多的业务知识。
身残志坚的旗袍先生崔万志老师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曾说过一句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崔老师曾面试过几百家企业却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惨遭淘汰,他也曾抱怨过苍天为什么让他生下来就是残疾,摆过地摊、开过书店、开过网吧,每一次都是不尽人意,直到在淘宝上开始创业,到后面的年销售额达千万以上。梅花香自苦寒来,崔万志老师的励志故事让我相信抱怨没有用,抱怨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无论这一路是跌跌撞撞,还是磕磕碰碰,我都会像崔老师一样勇往直前,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全新的精神面貌去开展工作,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会越做越好,风雨过后必将迎来彩虹。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篇2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通过轮换佩戴紫手环的方式提醒自己抱怨发生的次数。接受挑战者若能在连续的21天内不用换手,就意味着成功摆脱了抱怨的魔咒,成为一个不再抱怨、充满能量的使者。
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却很有意思,短时期内迅速风靡全球80多个国家,引起了600余万人的热烈响应。轮换手环、停止抱怨,是一个发现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从无意识的抱怨到有意识的抱怨、从有意识的不抱怨到无意识的不抱怨,心灵趋于宁静平和,行为臻于至善至美,充分点燃自信和激情,释放积极健康快乐的正能量。
不抱怨运动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心灵诠释,从改变心思意念入手,带来正面思考,从而达到重塑自我、缔造梦想的目的。同时,通过一个人的自我提振到一群人的同频共振,放大和传染正面能量,创造美好和谐的身心环境,让所有人的美好梦想能够触手可及。
静下心来,遇见未知的自己。不管是否是有意识的行为,欲望、忧虑、悲伤等过分渲染的情绪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失去原有的平和,使我们很难以按照正面心态和理性思维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从而降低事物应有的预期效果。平凡质朴的不抱怨运动从一个简单动作入手,善意提醒我们自己时刻检视和觉察自身的言语和行为习惯,避免内心的天平失去平衡。也许,起初它确实让你近乎沮丧、疯狂和不安,因为事实上证明了我们都是一个被动或主动抱怨的人,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及抱怨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但是,它确实又可以疏解不安的情绪,温和舒缓地平抚我们的内心,慢慢地静下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邂逅和认知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倾听心底里最真实美妙的声音。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另一个自己,新奇而又未知,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仔细的观察,慢慢的思索,久久的回味,作出最符合内心真实想法的判断。
战胜自我,抛却逃避的借口。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顿挫折的时候,抱怨可以缓解和麻痹一时的阵痛,却不是祛除病痛的灵丹妙药,而不抱怨正是一剂良方。抱怨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转移了你本应关注的视线和注意力,让你原地踏步、被动坐等问题的'自然解决。当这种渺茫的冀望无法实现时,徒增了烦恼和再次抱怨,直至形成抱怨的怪圈。所以,要跳出抱怨的圈子,拒绝逃避的借口,用不抱怨指引自己的心神,唤醒积极向上的心态,凝聚乐观推动的力量。不抱怨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威尔·鲍温发现做到连续21天不用换手佩戴紫手环平均需要4—8个月。如果在第20天抱怨了一次,也要从第1天重新算起!听起来近乎残酷,却不失为磨练不服输的意志和培养不放弃的习惯的有效途径。当不抱怨的次数在减少、不抱怨的天数在推长时,不抱怨的习惯正在塑成。直到有一天,你不再抱怨了,不是因为不敢抱怨或不愿抱怨,而是真正的不会抱怨,因为你已经遵从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深挖潜力,培养成功的习惯。优秀的人,都不抱怨!这是因为,抱怨不如改变,马上行动解决问题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不抱怨是一种成功的心态,带来正确思维的力量。试想,当每一次惹人烦恼的问题出现时,你都把它当作自我挖掘和检验提升的途径,你就会养成包容缺憾的胸怀、感恩各种善意的关怀、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本想抱怨的事情最终成为值得骄傲和快乐的事情,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不抱怨是一种成功的行为,带来自我改善和提振的能量。不抱怨时,才能充分的自信自立自强,切实调动自身一切力量去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把自己的一切潜能倒逼出来,持之以恒地形成习惯。当你恐惧和抱怨时,问题随着恐惧而来;当你拒绝抱怨时,困难和问题会绕道而走,因为不抱怨的习惯赋予了你改变自己的正能量。你传递的正能量感染着他人,他人的快乐传染着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交互辉映的力量,支撑着我们逼近和实现梦想。
停止抱怨,马上行动,你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的周遭乃至整个世界。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篇3
如何习惯不抱怨呢?威尔·鲍温在书中通过自己的一些生活案例,分别告诉了我们如何来面对和接受。我觉得他主要从四个方便的关键来从心灵上影响和升华我们的意识:角度、态度、维度、程度。
第一,角度是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一个品格高尚,修为良好的人一般不会通过愤怒和要求来沟通和交往。一个善于对自己要求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理性和礼貌是最大的关键,反之也是变相抱怨的一个元素之一。角度决定态度,这是彰显精神和决定是否抱怨的重要因素。
第二,态度是我们习惯和坚持标准的参照物,有的.时候不发表看法不是没有态度,其实这正是在用旁观的态度,衡量着位置和价值。一个有态度的人,语言和行动直接决定了他的价值取向。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篇4
今年学习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同事之间不够和谐,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篇5
生活中免不了有挫折,会产生对一些事情的不满,你要注意了,你已经开始抱怨了。如果不停止,你将会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运。厌恶各种对于你的问题,包括他人对你的抱怨,如果这样,我们将生存在一个满是抱怨的世界中What should we do?当我读到这篇《不抱怨的世界》是我突然明白一切的根本取决于自己。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们并不是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不愿意面对缺点,导致我们的宁愿不面对也不承认,不愿积极的做出行动。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我们的缺点。在书中有一个小故事:有两位建筑工人在吃午饭,其中一人说“呃!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地,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两人又要准备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大叫起来:“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每个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别的东西!”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人满脸疑惑,答道:“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对,这是一个笑话,因为这文中的前一个工人很懒,自己吃肉卷三明治是他自己造成的,还要抱怨,真叫人贻笑大方。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我认为首先就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有些人发现自己没法不抱怨,因为他人在抱怨自己时禁不住会抱怨几句,那该怎么办?其实书中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首先让自己对任何事乐观开朗起来,不要让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你的内心的真实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语,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你,让你容易产生抱怨。而且有时你会发现你说抱怨的正是那种鸡皮蒜毛的小事,从坏一点讲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实这些的本质源自于自己,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将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气和地与他人谈谈,礼让他人三分。很多事情其实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人们为什么总会把他们复杂化。其实“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难道不是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会抱怨,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失望,因为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最终才发现原来事实不是我们所想的。其实想要快乐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满足是异常容易的,那就是用积极的平常心去接受现实罢了。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篇6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前言
“老师,柴明星作业又没做!”“老师,郭祁声又迟到了!”“陈老师,你班的包干区又没扫干净”“陈,这几年的职称几乎没希望了”,生活,似乎就是这样陷于周而复始的琐碎和烦杂,直到,遇见了它——《不抱怨的世界》。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鲍温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籍。书中,威尔·鲍温提及了一个古今通用的重要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会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美好、圆满”。
然而,现实社会世事纷杂,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未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于是,抱怨,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见惯:抱怨领导的忽视,抱怨工作的繁重,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人情的冷漠,抱怨房价菜价涨工资没见涨,抱怨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幸运,抱怨学生不遵守纪律,不努力学习,等等。但我们抱怨之后往往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得到和改变什么,只有祥玲嫂般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
想想自己,这几年为了职称的事心里很是焦躁,想着平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教学业绩也有目共睹,但年近五十,高级职称却遥遥无期,总觉得有诸多的不公平,抱怨诸多。这样的情绪难免会带到生活中,工作中,令身边的朋友、亲人不快乐,特别是自己,整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现在,《不抱怨的世界》告诉我,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不仅让别人感到难过,自己的心情也往往更糟,心头的怨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抱怨是失败的标签,是愚者的陋习,抱怨等于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只会使以后的路更难走。读之真是令人豁然开朗!现在的自己,会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诸如职称之类的事了,告诉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相信天道酬勤!
诚如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中所说:“我们无法控制工作上及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会发生什么,而抱怨也无济于事。当你愈少抱怨,就愈不会担心。放下过度的忧虑,也让人更能纯粹地放松自己。”
那么,不抱怨是不是意味着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呢?很多人抱怨“励志”类书籍是教人放弃反抗、逆来顺受,实际上,“抗争”和“抱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满了抱怨”和“不满了抗争”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大多数人花了太多时间抱怨而没有去做一件能拯救自己的事情。比如,所有在野外迷失并最终死去的人几乎都在犯同一个错误,就是花太多时间去抱怨为什么陷入困境;而那些身陷险境而最终生还的人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鼓励自己继续做下去。不抱怨,意味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而不抱怨之余,更需要积极的,充满热情的生活的行动,那就是改变!
记得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有句话,初闻真的令人有些心惊肉跳。他说:“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只有成功者会这样承认。”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往往总是少数,你、我、他这些普通的“非成功人士”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不成功”其实都是自已造成的?我们往往用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政策体制、外部环境、合作伙伴都能成为我们的借口,我们放任自己心安理得地抱怨、批评,而就是不愿意、不敢承认很多事的初衷、过程,我们自己犯下了很多过错才导致最后的不成功。这样的抱怨声一度从我们自己嘴里发出,四处弥漫。悲哀的是,我们总是置若罔闻。很多时候,撕开抱怨的面纱,其真实的面目就是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推卸责任!
我们每个人想必都曾有过这些思索与迷惘,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扰,威尔·鲍温时刻告诫着自己、也警醒着他的读者们:“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是的,就如书中所建议的那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心态看问题,不要局限在眼前的微小得失里。比如,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随着《不抱怨的世界》的出版发行,威尔·鲍温发起了一场“不抱怨”运动。这个运动是这样展开的:他的书中附赠了一个紫手环,请每位读者将紫手环戴在自己的一只手腕上。当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时,就把紫手环移戴到另一只手腕上。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可以建议他们把紫手环移戴到另一只手腕上。以此类推,循环往复,一直做到连续21天不抱怨,一直做到紫手环能持续在同一只手腕上戴21天,一直做到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真的,生气不如抱怨,抱怨不如改变。从威尔·鲍温的书中,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如果无法改变一件事,就改变自己的态度,将抱怨的包袱丢得远远的,你就能拥有无尽的潜能,就能逆转困境,就能迎来生命的转折与成功。
而我,21天戴在手腕上的紫手环,更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
“老师!老师……”班长姗姗又急匆匆地向我跑过来,摸摸手腕上的紫手环,微笑如涟漪般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