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杏儿熟了》教案

2025/10/13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杏儿熟了》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杏儿熟了》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1、指名读思考练习1。

2、请同学们按要求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自己试着回答,也可互相讨论。

三、逐题检查讨论。

1、第一题: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儿又多又好?

2、第二题:邻居淘淘偷摘杏儿,“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该;完全不同)

3、第三题: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有了好吃的东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觉的香甜。)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用较快的速度再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别做上记号。

2、讨论课文分段。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个人自己练习。

2、指名当众朗读。

六、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杏儿熟了》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杏儿熟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杏儿熟了》教案 篇2

《杏儿熟了》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到杏儿熟了的时候,奶奶总是让“我”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

(每年、这一年、今年……)

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课文各写了什么事?

(①每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②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活该,而奶奶却打下长熟的杏儿给“偷”杏儿的孩子吃……③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

二、再读课文,讨论课后问题

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

(从树上结的,路过的人说的,“我”数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

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课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

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为什么?

4.课文中三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 ——”划出来,读一读。

(1)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这个词在每个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

5.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果子大家吃才会感到高兴,有了幸福要大家共同分享……)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尤其是针对课文难点,把三个带有“香甜”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三、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我”的思想变化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学习奶奶的好思想、好品质,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教学效果。

《杏儿熟了》教案 篇3

杏儿熟了

日期

9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体会奶奶和“我”让邻居分享劳动成果的欢畅心情。

2.会读会写会默本课的生字,区别指定的形近字、同音字、会讲本课新词的意思,并会用“羡慕”“笑容可掬”造句。

3.能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4.以“奶奶笑”线索,了解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

教学重点

1.读会写会默本课的生字,区别指定的形近字、同音字、会讲本课新词的意思,并会用“羡慕”“笑容可掬”造句。

2.能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投影片、杏儿实物

教学过程:

(修改内容用红色)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积累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预习后检查

三.讲读课文。

四.作业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课文

三、

四、拓展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课文。

三、全文

拓展

第一课时

描写植物的词或句。

1.师出示实物或投影片,简单介绍杏儿,并板书。

2.把课题板书完整,杏儿成熟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听:课文写杏儿熟了之后的几件事?

1.出示书后“预习提示”,指名读。

1)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平翘舌音。

2)正确区分形近字。

3)生质疑。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指名读1—3节,画出描写杏树的词句,想想:作者哪几方面写出了杏树的特别?

2.朗读指导。

3.说话训练:这是一棵( )的杏树,( )。

4.看着自己亲手栽的杏树结满了杏儿,奶奶:( )。

第二课时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慕 依( ) 不知所( ) 笑容可( )

2.明确这节课的任务

1)奶奶笑了几次?理解每次为什么笑。

2)进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1.整体理解

1)听课文录音,思考:奶奶笑了几次?用直线划出表示奶奶笑的句子。

2.学习“第一次笑”重点理解这一句话: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1)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各自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2)奶奶到底笑什么?这句句子怎么理解?(出示学法一)首先读句子,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

3)(出示学法二)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关键词语的语句。

4)(出示学法三)联系找出的有关内容,理解句子意思。

5)理解句子的写法。

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道填空题,你能做吗?出示填空题:我家有棵大杏树,有一回,我数杏儿,奶奶( )地笑了,她为( )而笑。一天,奶奶把杏儿分吃,为孩子们吃得( )而嘴角又挂上了( )。并( )地说服教育我( )。

1的说服教育下,“我”态度有什么变化?读第8节。

2展开想象,说一段话:“我”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以后,奶奶第三次笑了。出示材料:题目:奶奶又笑了开头:打那回起,我牢牢记住奶奶的吩咐:杏儿熟了,别忘了给乡亲们尝个鲜。今年,在我和奶奶的照料下,杏儿挂满了枝头……

板书: 7 杏儿熟了有一回 我熟杏儿 爽朗地笑 杏儿丰收一天 奶奶送杏儿 (微笑 笑容可掬)打这回起 我送杏儿

1.生自己按要求进行预习。

2.有重点地进行反馈。生思考:“杏儿熟了”以后三个不同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主要写了什么?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指定词语。

2.摘录、积累所划的叠词。生边听边思考。用直线划出表示奶奶笑的句子。读以上划出的句子。

1.读奶奶“第一次笑”的句子,理解爽朗的意思。

2.指名读第3、4节,思考:第一次奶奶为什么会爽朗地笑?用曲线划出语句。奶奶笑什么?用虚线划出语句。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3—4节。学习“第二次笑”小组学习,交流。说话练习:看着孩子们吃得那么香甜,奶奶嘴角挂上了微笑,心想: 。

1、从文中摘录描写笑的词语。

2、除了课文中这些词语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笑的词语?让学生扩散、积累词语。

3、把表示不同笑法的词语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请学生说说。生完成练习。全班交流。用课文中的内容说话:杏儿熟了,( )。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根据之一段的意思试着画一幅图。

资料

教学得失

《杏儿熟了》教案 篇4

背景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如何概括段落大意。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概括段意并非难点,关键是在如何对课文进行正确的分段上。

本堂课是在镇级语文教研课上的一堂课,在课前的设计中总是担心课堂上学生会不够活跃,导致冷场现象;或者是会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我手忙脚乱。而最担心的是,学生如何正确把握分段的标准,对课文进行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设计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本堂课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自由合作学习和朗读课文为主,在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和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谈谈自己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把成果与他人分享的经历,并借助互相交流来引入本课内容,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语文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①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音。

②你读懂了什么?(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文主要讲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杏儿,不仅没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奶奶送的杏儿,我从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儿熟后都给乡亲们送杏儿的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要求:

①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③试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①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年麦收时节、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麦收时节,我家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给乡亲们送杏儿;今年杏儿熟了,我挑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

[插曲:在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奶奶给他摘杏儿吃”时,学生李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奶奶已经老了,走路都颤颤巍巍,所以应该用“打”而不用“摘”,讲到这儿,我不禁为他鼓掌,听课老师也为他的发现给与肯定的微笑。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是课堂中的亮点。]

小结:

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杏儿熟了》教案 篇5

《杏儿熟了》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杏儿熟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