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2025/10/1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穆斯林葬礼》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1

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

月梦,月魂;尽是虚无。两条线拉着所有人走完了这须臾一生: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

……又看了一遍,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不说。当然一本书不同的人来看有不同的关注点,我觉得都可。本就一部宏大的作品,哪能让我三言两语就讲完,没有所谓的推荐,想看就自己看,好与不好也无需评判。作品本身是属于作者的。

最凄美的爱情,我只当是讲新月和雁潮。直到最后,新月没有等到她盼望的那个人,终于丢下一切,走了!对这个世界,她留恋也罢,憎恨也罢,永远地离开了!踏着月光下的湖岸小路,楚雁潮独自低首徘徊。一个独往独来的幽灵,一只无伴无依的孤雁。

雁归有时,

潮来有汛,

唯独明月不再升起。

爱就是爱,它是人类的天性,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

如果世间还有真正的爱情,那应该是一尘不染的圣物,是人和人心灵的相互感应,它像无线电波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飘荡,寻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音。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2

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辞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这就是一切!?

看到这里我哭了,真的替新月感动。

真正的爱情当然不是用来牺牲的,但是为了爱情敢于牺牲自己一切的楚老师曾用他像火一样的爱曾几度使绝望无力的新月重拾温暖与力量。为这样的爱情活着的和做出牺牲的人都是幸福的。

我其实想不通,为什么故事里的真爱为什么都没有得到成全?难道残破的才是美丽的吗?我们该庆幸生活在这样安稳开放的年代,对于我们来说,寻找和拥有一份真爱的条件已经足够奢侈了,但它依然是圣物。对此我无权多说什么,如果有幸被真爱打动过,请冷静,请自持,请勇敢,请珍惜。

穆斯林葬礼上的神圣的悼词救赎着所有人的.罪恶,活着的和死了的;濯洗着所有人的灵魂,书里的和书外的。

银装素裹的未名湖畔,新月和眷恋和向往的地方的。雪还会下,可湖畔的足迹已不再属于她了。

满头花白的梁冰玉在寻找着女儿的青冢,同样被琴声牵动内心的她不会知道,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来过多少次,奏过几回琴。

以上是我对《穆斯林的葬礼》的一些个人看法及分析,不求精辟,但求中恳而客观。此外,我推荐大家去拜读这部伟大的作品!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3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看完了,当我看到最后韩新月和楚雁潮时,我不禁潸然泪下,韩新月虽说家庭背景好、学习好、性格好。

但上天为什么要在她风华正茂的年纪让她得知自己患有心脏病?为什么让她母亲那样对她?为什么阻止她和楚雁潮在一起?她明明那么努力,明明可以美好的过完这一生。可是,她不能,她不能!别说什么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她来说活下去都难。为什么要让她在最美好的年龄就受到这样的打击呢?她仅仅活了二十年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她走了,一生清清白白,什么也没有带走,什么都没有留下……

罗老师:梦丹的文字带着我情不自禁的进入她的写作世界,被她的写作情绪感染。《穆斯林的葬礼》我看过之后,被书中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她夜夜沉醉在梦中。梦把空间缩短了,梦把时间凝固了,梦把世界净化了。梦中没有污秽,没有嘈杂,没有邪恶;梦中没有分离,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梦中只有柔和的月色,只有温馨的爱;梦使她永远年轻,使她不愿醒来”。

生命的'厚重在于个人价值的体现,我们只能用旁观者的角度去解读人物的内心。她的一生,是她在生命长河中的自我寻觅。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4

因为陌生,所以好奇;因为好奇,所以神秘;因为神秘,所以圣洁;因为圣洁,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写作。穆斯林,因为你,所以而写。

不清楚看了多少天,不清楚流了多少泪,五十余万字的《穆斯林的葬礼》被我啃完了。最后的最后,我居然没有哭。这注定是一部悲剧,却留给我无尽的思考。

玉非玉,月非月;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雷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玉的长河流入我的心海。

我不懂玉,却被玉所俘虏,我成了玉魔老人、梁亦清、韩子奇,在玉的长河里挣扎。我有信仰,却逃不出命运的魔掌;我有希望,却跳不出绝望的'深渊。当我醒来,玉已不见,人已不存,我还是我。

独彷徨,仰望苍穹,又见新月一轮。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顿浮于脑海。最是月儿多情,月,你让我想到了新月。不如意事常八九,就是这八九夺去了鲜活的生命。我记得,她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可在命运面前就不值一提。命运是爱丝美拉达,还是伽西魔多?信仰抵不过命运,穆斯林失去了明月。玉是玉,月是月,两相结合,融入了穆斯林。

我看到了信仰,看到了信仰里的爱情。一场二战,拉近了韩子奇梁冰玉;一曲《梁祝》,成就了楚雁潮韩新月。葬礼无情,月老有情,玉与月的碰撞,是社会的新生……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5

夜深了,坐在寝室的床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场上,站在下沉式音乐广场中央,趴在沫若园门外的石凳上,抬头,看不见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怅。

回想起沫若园外那一棵金黄的银杏和遍地的落叶总让我想起什么。难道落叶真的.容易让人惆怅。

喜欢《穆斯林的葬礼》,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单纯的喜欢。

因为《穆斯林的葬礼》,我恋上了未名湖,恋上了燕园,那一袭澄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塔影桨声,我一次次地幻想备斋,幻想湖边的一草一木。也因此,喜欢上了未央这个名字,既是汉武雄风时那运筹帷幄的未央宫,也是在那未名湖的中央触草戏水,小舟荡漾。

也许真的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写出好的作品,霍达写《穆斯林的葬礼》的艰辛,我想象不出,每一个字都滴着一滴血,每一个章节都铺设在逝去的朋友之上。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它能让看书从不流泪的我滴下泪水,男女平等,宗教平等,在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实现了吗?

《穆斯林的葬礼》,给我展现的是另一种生存状态,它提醒我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哪怕是打闹,它告诉我的生活有多幸福,那不再简单的是两个字,而是一种我赖以生存的生活状态。那份亲情,那份生命不是可以弥补的。

未名湖畔,备斋房内,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至纯玉雕,哈姆雷特,一切的一切,我感动。

水上新月,归雁退潮,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6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合上封面,指尖划过封面上“穆斯林的葬礼”五个字,眼睛仍是湿润的,心中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怎样的一本奇书啊,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独特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洋洋洒洒五十万字,把近代中国穆斯林的艰辛历程以及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彩的情节竟驱使我在在一天之内看完了这本鸿篇巨制,掩卷之余,顿觉荡气回肠,唏嘘嗟叹。

玉和月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两条线,代表过去的梁冰玉与代表现在的韩新月分别作为两个独立又交织的故事的主人公,尾章中两线合一,曲终文罢。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双线叙事结构和两个悲剧故事,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女人的命运天衣无缝的契合在一起,可见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绝不亚于故事本身的精彩。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