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化学实验报告 篇1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化学实验报告 篇2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xxxx。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xxxx。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xxxx。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 篇3
1、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2、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什么变化?压力和温度的测量都有随机误差,试导出H的误差传递表达式。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3、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4、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目的要求用热分析法测绘铅—锡二元金属相图,了解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学会热电偶的制作,标定和测温技术掌握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仪器与试剂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化学实验报告 篇4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化学实验报告 篇5
实验名称: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酚酞、石蕊
实验过程:
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7
实验现象:
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3.5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
Na2S14
CH3COONa9
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大部分显酸性。
实验反思:
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生了水解。e.g.
①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碱性。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碱或弱酸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③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生水解,C(H+)=C(OH—),PH=7(25℃)
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
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纯净水,而是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浓度偏小,结果不准确;
②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
3、同种类型,离子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一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水解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强。
4、实验时,先用酸碱指示剂大致估计酸碱性,再用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
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测量的误差,而甲基橙的范围小,且由理论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小误差。
②FeCl3是黄色溶液,Cu(NO3)2是蓝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酸碱性。
P.S.有这么多试剂用来做实验还是少见的,所以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随便做了几个小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 篇6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