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前几天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最后一头战象》,看完之后唏嘘不已,真想笑,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心里油然而生。谁说动物没有感情,谁说动物没有我们人类没有的高尚品质。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所知道的,动物们多么可爱啊,可能有人会说老虎,狗熊,狼呢,难道他们不是凶恶的吗?我说不是,如果你坐在他们的角度想想,狼不吃兔子、鹿,他们吃什么?他们本来就是肉食动物,其实他们也是维护生态的森林的保护者。动物们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更正了我们以往的想法。
如《给大象拔刺》一篇中,公象知道“我”是一个赤脚医生,就把“我”拉到树林中去为小象治病。由于“我”的医术太烂,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只得让小象一次次的忍受折磨,没法,公象只得又让“我”忍受和小象一样的折磨喽。嘿!幸好“我”机智,在危机中脑袋更冷静,就装作非常痛苦的样子在地上打滚,大象得意了,也许他觉得这样比较公平吧。
还有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象嗄羧知道自己即将要上天堂了,还坚持和自己的伙伴兄弟们死在一起,它到了百象冢,自挖自己的安息之处。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迈的老战士为了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穿戴整齐,坚定地在一片树林中等待死神的索取,这给人是如此的震撼啊。
熊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文中说到了一位只剩自己后代的母熊原先对“我”收留了小熊“小丽丽”产生的恶感到最后与雪豹誓死拼搏也要保护自己的女儿。它本来是有逃生的希望的啊,可是它是一位母亲,作为一个母亲,它尽到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最后把“小丽丽”托付给“我”,让“我”以后善待它。当时它的肠子已经像小山一样落在了地上。
沈石溪带我们走进了一座动物王国,每个动物都是居民。狼王、鹿王、老虎、狐狸、战象、野牛、野猪王、云豹……就是他动物故事的主角。他把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征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为每个字里的动物都赐予了灵魂,赐予了生命,他们都是有有灵性的,这点深深的感动了读者。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和自我反省自己的品尚。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江干区开展了“品味书香,经典朗读”阅读活动。在学校的推荐下,买了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中的一本——《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沈石溪是一个很有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写过很多关于动物的小说。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现在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他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的竟有五百多万字,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他还在1969年初中毕业时就去了西双版纳,在云南生活了8年。怪不得获了这么多的奖项,原来是因为去了这些地方,和动物有了亲密的接触,认真地观察,才写出如此生动的动物小说。
这本书主要写了三种动物:大象、野猪和熊。沈石溪和这三种动物都有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象冢”
“象冢”讲述了一个为争夺头象地位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它茨甫是一个象群的头象。而它的儿子――隆卡竟想与它争夺头象的位置,它们父子便打了起来。没打多久,隆卡的要害就被它茨甫的长牙瞄准了,它茨甫刚挑破隆卡的皮,身体就受到猛烈的一撞。他回头一看,顿时吃了一惊――是巴娅!它茨甫最爱的巴娅竟然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去帮助隆卡,尽管巴娅是隆卡的母亲,它茨甫就因为巴娅而失去了头象的位置。此后它茨甫非常生气,甚至想要杀到巴娅。没想到,巴娅竟然一点儿都不反抗,任由它茨甫摆布,这使它茨甫的复仇计划冰消雪融。最后它茨甫因每天唉声叹气,终于快死了。就当它茨甫绝望时,它看见了一个身影――巴娅。巴娅来了!巴娅躺在了它茨甫的身边,与它一次去了天堂。
我想这本书主要想告诉人们的是,动物也有复杂的生活,不是想我们想的那样,整天就是捕食、睡觉,过一天是一天。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它们身上也发生着许多的故事。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动物,让这些虽然看不到但以然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故事永存。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3
“有情有义”这四个字通常是用来形容人的,可是,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后,我觉得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动物也不为过,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动物也很有情义!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的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挡。在1943年,象兵打赢了鬼子们,可是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所以,人们就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坑,要把战象们埋葬。在搬象的时候,大家发现还有一头公象在喘一息,就把他带回寨子养了,并取名叫嘎羧。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羧50多岁了,有一天,他十分亢一奋,见到养他的波农丁就吼叫,并用鼻尖指着阁楼。“我”漫不经心地把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踢了下去,结果嘎羧见了,安静了下来,原来,嘎羧要走上死亡之路了。最后全寨的人都来为嘎羧送行,嘎羧绕寨子走了3圈就开始上路了。“我”和波农丁跟着嘎羧,没想到嘎羧来到了打洛江,嘎羧以前就是在这儿被救的,嘎羧还记得!最后,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嘎羧把自己安葬在安葬战友的百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嘎羧非常有情义,当它上路时会绕着寨子走3圈,表明它没有一日忘记过自己的战友。《丛林故事》里的狼们会在有东西吃的时候,留下一些给父母吃;《猎人与狼》里的狼会和不小心踩下洞穴的猎人一起爬上去,还会回头看猎人爬出洞穴后才离开;《母狼的智慧》里,母狼会从多个方面想问题,让自己的孩子多多去磨练自己,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头优秀的狼,更好地出去打猎……
所有的动物都有情义,就好比我邻居的两条狗,公狗用餐时,会留一大半给正在喂奶的母狗吃;我叔公家的大肥猫吃东西时,也总会留好东西给他的“儿女”和“妻子”吃;我堂姐家的小鸡也不例外,它常常会留点米饭给鸡妈妈和鸡爸爸吃……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去读读《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嘎羧的一举一动一定会把你深深地吸引和感动,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动物也是非常有情义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它体型庞大,性情时而温顺,时而暴躁,高兴时也可与人成为朋友。能帮助人们搬运东西,且记忆力极强,很有灵性。但它毕竟是兽类,没有像人一样的感情。而《最后一头战象》这一本书却写出了大象比人类还纯洁的感情。
解放前,日军进攻到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在打洛江畔,抗日将士骑着战象浴血奋战,对抗着日军。八十余头战象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挖了一个巨坑,将牺牲的战象埋葬起来,还立了一块碑:百象冢。而就在大家搬运大象的尸体时,发现有一头大象还在喘息。人们赶忙将它抬到村子里进行救治。这头战象叫“嗄羧”。当它恢复过来时,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26年过去了。有一天,他突然到阁楼下索要他的象鞍,并告别这个村庄,去了那个神秘的象冢。饲养大象的老头波农丁和作者决定跟踪大象,他们想找到这头战象所属的象冢里的象牙,发一笔横财。可谁知,这头战象竟来到了26年前它曾经战斗过的战场来凭吊战友。随后,它又去了埋葬战友的“百象冢”等待死亡的来临,而不是在自己家族那神秘的象冢。作者和波农丁被深深地打动,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从而决定不再捡象牙了。
这本书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就落了下来。大象的情感竟能比得的上人类的情感。文章中有一处最让我感动。那就是战象临行前,带走了它的象鞍,且没有直接去神秘的象冢,而是去了曾经的战场,凭吊它曾经的战友,怀念它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一声声悲愤的吼声,表达了它对战友的思念,对日军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它具有许多人类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它只是一头大象,可它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它曾经的战友和抗日将士。它只是一个兽类,但它却像人类一样有着对战友的怀念,对敌人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我对它肃然起敬。二十六年前,战争,让它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战友和抗日将士,那时,它的心里已经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二十六年后,当它再次站在这里,想起那曾经惊天动地的一幕时,想起曾经和自己一起战斗的战友时,那一声声悲愤的吼声,仿佛就是在呐喊:不要战争,要和平!最后,它没有去自己家族的象冢,而是来到了"百象冢",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永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前段时间,我读了《第七条猎狗》这本书,初步认识到了动物们充满色彩的世界。今天,我向大家隆重介绍《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也是沈石溪写的,书里充分地写出了动物们在野外多姿多彩的生活,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生动的语句加上精彩的故事足以让你看几个小时都放不下,简称爱不释手。
《最后一头战象》不止是讲大象的故事,也写出了其它的动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写大象的,名字叫做象警,这个故事的开头就非常有趣:一天,“我”每天观察动物的休息到了,可是,经过了一上午的工作,也在夏天接受了暴晒,又渴又累,嘴唇都干涩地裂开了,突然,“我”在xxx湖旁看到了一大群动物在走动,好奇地走了过去,哇塞,原来是山上的所有动物,从巨大的大象到弱小的小老鼠,可是奇怪的是红豺与野鸡只有一步之遥,红豺却没有扑上去将野鸡大卸八块,再美美地大吃一顿,野狼也没去捉山羊崽为什么山上的动物突然变得那么和谐呢?
在经过分析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们是因为夏天太炎热,把所有动物的生态环境给搞乱了,所有动物只能靠这个有鳄鱼的湖来喝水,在渴得危及到自己生命的情况下,谁还会浪费体力去为了打一个猎物,让自己结束生命呢?但是问题又来了,鳄鱼十分凶猛,无论是什么动物跑到湖边舔一口水,鳄鱼就会咬住它的嘴巴把它拖下水大吃一顿。但是大象就不一样了,大象的身体巨大,只要鳄鱼跑去咬住它的腿,大象狠狠地用粗壮的鼻子一抽,鳄鱼轻而脑震荡重而死掉。
大象们也愿意扮演这个警卫角色,几头大象围成一个半椭圆的保护区,所有动物欢呼雀跃地跳入水里,小鹿和大灰狼一起戏水,公鸡用翅膀泼水帮豺狼洗澡,大自然展现出了和平的样子,大象也非常喜欢这样子,这就是大象为什么能在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担任草原长的原因了。大象爱好和谐,不会像狼、狐狸、红豺一样总是有坏念头,但是又具备了羊的温顺,也具备着虎的力量,也很愿意为大家服务,就是这几点,才让大象在草原上人见人爱。
沈石溪写的故事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也具备了动物的本性,以的方式写出了动物的心声,这就是我喜欢沈石溪的书的原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圣钥匙。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以问题开始的。
那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地促使学生主动质疑呢?
背景介绍: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片段描述1:
师:请同学们朗读“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嘎羧“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波农丁是喂养嘎羧的主人,嘎羧为什么对他轻吼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谁知道?
生2:嘎羧对波农丁轻吼,是想要它的象鞍。
师:假如嘎羧会说话,他会对波农丁说什么呢?
生3:他会说:“主人,我就要走了,我想披着我当年战斗时的象鞍离开这里。” 生4:他会说:“波农丁,谢谢你。可是我快要死了。我想在临死前披上我的象鞍,好去找我以前的战友。”
反思: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目标要求是: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在对“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就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部分的学习分为两块,第一块就是读明白。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交流问题。
上面这个课堂片段,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另一个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挖掘课文章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深刻地明白课文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课堂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认真读课文,将自己的问题划出来,在班内交流,同时,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这个提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