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五年级读后感

2025/10/1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五年级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五年级读后感 篇1

这个寒假,我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十分精彩,作者冯骥才通过他那生花妙笔,刻画了天津卫的一个个奇人,从那刷屋子不留白点的刷子李,到那身强力蛮的张大力;从那巧妙捏泥人的泥人张,到那又绝又损的绝盗,无不让人暗暗叫绝。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机敏过人、能说会道的“好嘴”杨巴。

杨巴凭着一张好嘴,名震天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杨七和杨巴。杨七手艺高,只管闷头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那次中堂大人李鸿章来到了天津,地方府县费尽心思讨好,最后决定让中堂大人去品尝杨家茶汤。可当中堂大人正要品尝时,却听到“啪”地一声,将碗打落在地上,读到此时,我不禁为杨七杨巴捏了一把汗,惹恼了中堂大人这可怎么办?杨巴眨眨眼,顿时明白了,原来中堂大人以为那茶汤上的芝麻是脏东西,可倘若说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土吗?但如果不加解释,不就说明这就是脏东西吗,这是对中堂大人的不敬呀!这时杨巴眼珠子一转,想出应对方法来了!只见那脑袋撞地,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话一出口,我便对杨巴暗暗佩服,这句话既让中堂大人明白,又给大人面子。真是一句绝妙好话,令人叹为观止。

杨巴看风使舵,左右逢源,让中堂大人平息了怒火,这真是“中堂怒手摔茶汤,险!杨巴巧嘴化危局,妙!”啊!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杨巴这个人为了讨好中堂大人在说假话,不喜欢他,但我了解到他的这种嘴上功夫和应对机敏是手艺人在旧时代能够生存的手段,所以除了佩服他的这种聪明机智外,也不由地对他产生同情之心。

读了《俗世奇人》,我很幸运地认识了这么多的奇人,也但愿我们能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奇人,也凭着自己的智慧去做生活中的奇人。

五年级读后感 篇2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真可谓是一部佳作!虽然每一篇着墨不多,但个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多次,每次读我都有不同的感受,让我流连忘返,常常不愿离开“奇人的俗世”。

“俗世奇人”,单看题目,就隐约知道了内容:平凡世界里的奇人。可这知道还不够,就好比只见茫茫沙漠中的一粒细沙。想知道更多,就去好好品读这本吧!五年 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篇《刷子李》,就选自《俗世奇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戏让人啧啧称奇。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泥人张,他捏泥人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啊!“刷 刷”几下,一个生动形象的泥人就“出世”了。那他是生来就会的吗?当然不是。与刷子李相同,还不是靠自己练啊练,练出来的。

爸爸常跟我说:练才是根本!不练习怎会成功?是呀!没有勤学苦练,怎会有天才!《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等人物,说是“奇人”,其实还不是 一个普通百姓!可为什么奇迹降临在他们身上呢?刚开始,我看得朦朦胧胧的,绕在云里雾里,后来,我渐渐明白。因为他们吃苦了,下决心练好这门功夫。因为他 们辛勤的练习,命运之神才动了心。想到这儿,我非常的后悔,今年我开始学钢琴,是个新手。有几次,因为我弹得不熟练,老师批评我,教育我。我无地自容,泪 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争先恐后地掉下来。回到家后,我撅一着嘴赌气说:“讨厌的钢琴,我不想学了!”看了《俗世奇人》,我才知道学本领就要勤学苦练,要坚持不 懈!当初的想法,真是不应该!如果失去了,怎么可能再拥有?!要好好珍惜学钢琴的机会,不要到长大以后后悔莫及!和《俗世奇人》中的“奇人”相比,我这点 苦算什么!

拥有一门自己的绝技,是多么令人羡慕啊!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认真地脚踏实地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肯吃苦,肯勤学苦练呢?《俗世奇人》真是一本励志的本土小说,你可一定要好好读,仔细体会文字中的奥秘,定会有所收获!

五年级读后感 篇3

天津卫,一个神奇的地方,不是因为那儿有什么美丽的风景、或是奇异事件,而是那儿有一群怪异的人。苏七块、刷子李、泥人张、背头杨……

这群怪异之人各个都有奇特之处,正因为奇特,他们的名声在天津卫更是响当当。

天津卫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文混混中最拔尖的。买卖家打官司,谁使他的状子谁准赢。正因为他有如此厉害的能力,所以他不缺钱,到了五十六也看遍了人间的事。他好奇着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为自己举办了一次活出殡。

这个人就是刘道远。当他有这个想法后便安排下去,第二天天津卫全知道刘道远死了。刚开始,前来吊唁的人很多,队伍好赛长龙。刘道远有些得意。可是过了两天,他才发现,那些曾经得到他许多好处的人一个都没来。甚至还有武混混无中生有上门讨债。更有一个曾经拿过他很多钱的穷人直接上门去偷。

当时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停了下来,思考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人性吗?在别人腰缠万贯的时候对他低眉顺眼、毕恭毕敬,在别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便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或许人性就是这样子的吧。或许有的人就是有这样的品性吧。

比起这些见利忘义、以怨报德的人,我更喜欢一只名叫黑头的狗。这是一只丑到人人嫌弃的狗。连野狗们都不搭理它。可是有天它遇到了一位商大爷,并得到了他的恩宠。商大爷日子宽裕,两年时间黑头被喂得大得吓人。黑头特别懂事,知道主人对它的好,从不闯祸。有一次还把翻墙进院的贼赶跑了。可是后来惹了祸,自杀了。商大爷说,这是它的自我了结。死还是要死在自己家里。

比起那些人,这只身为狗名叫黑头的似乎更注重情义,它懂得报答、懂得感恩,只是无意间闯了祸,但死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家里。这些人呢?非但不感激那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反而蛮不讲理。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人比起那只样貌丑陋的狗也不过如此吧。

人之初,性本善。或许是因为环境的熏陶,让这些原本善良的人变成这样,变得连一只狗都不如。我希望,在今后的社会上能少一些忘恩负义之人,多一些知恩报恩之人。

五年级读后感 篇4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一篇短篇小说集 ,书中写出了普通生活中有很多空前绝后的奇人,演出了匪夷所思的事情。

一个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就像在你我的生活中。:“认牙”,“蓝眼”,“冯五爷”,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泥人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下可知道泥人张的手艺有多绝了吧!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只要他想捏,什么样的人都捏的出来。抠下一块泥巴,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还灵巧。几句话的功夫泥人就捏好了,真绝!就赛真人一样,只不过大小不一样,但泥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完美无暇的,没人敢说这泥人捏的不好。有一次,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吃饭,看到了泥人张, 就拿泥人张找乐字,泥人张表面没说什么,其实,心里早就想好了。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一排排海张五的泥像摆了出来,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还写着贱买海张五!海张五三天后,把所有的泥像都买走了,泥人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件事却传了一百多年。

再拿开篇文章苏七块来说。在我认为苏大夫并不是求财心切。也许,他早就想过破坏这个规矩,让大家认识认识真正的苏七块。要不然,他不会还给华大夫大洋。而是在,天津卫当时这个混乱的局面中所破逼无奈的,他若坏了这个规矩,以后,他的'话别人是不会听的。在这个局面中、这个环境中无发生存下去,这样,他也是无可奈何的。

类似泥人张、苏七块这样的奇人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位,在此不便一一列出。

平凡的世界,存在的并不都是平凡的事物。《俗世奇人》让我沉浸在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让我体会到本事是靠人练出来的,不是靠运气,不是靠天生的,虽然不能“爱一行干一行”,但是仍可以刻苦钻研,干一行,精通一行。

五年级读后感 篇5

《俗世奇人》这本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冯骥才用幽默的文笔,讲述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一些有趣的人或事。比如“泥人张”,介绍的是大名鼎鼎的泥人张制作泥人的高超功夫,“狗不理”介绍的是狗不理包子一咬一流油的鲜香可口。每个故事都在幽默中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或是教了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不要轻看别人、要敢于创新等。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皮大嘴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但幽默有趣,还很生动,让人一想起来就想笑。这个故事讲的是说单口相声的“皮大嘴”,通过编笑话段子的方式让自己的金店“满堂金”在天津三不管一带人尽皆知的事。这种既幽默又实用的宣传方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体现出了皮大嘴的经商技巧与聪明才干。

在我看来,《俗世奇人》是一部十分有趣的人物传记合集,也是一本民国时期人们生活风俗的真实写照。我读俗世奇人有两个收获。一是作者幽默接地气的写作手法使全书读起来轻松流畅。比如作者在写泥人张捏的泥人时写道: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写得多么生动啊。写作手法里的点睛之笔在于作者在文章里于用了很多的天津方言,比如“眸子赛灯”(眼睛像灯一样)、“不知是嘛”(读四声,不知道是什么的意思)。在有趣之余也让人对于天津文化产生了兴趣。我想我要像作者学习,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材料,这样在写作时就能有很多的素材。

第二个收获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只要做精了,一样能出人头地,家喻户晓。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很多都是俗世中卑微的小人物,比如卖包子的、卖茶汤的、卖年画的、变戏法的、卖药糖的等等,但他们都成了传奇。像捏泥人,本来不是高端职业,但是人家泥人张用自己的功夫把泥人捏得很好看,同样也能变得名满天下。所以说,干哪行,都要努力。努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