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斑羚飞渡》读后感

2025/10/1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斑羚飞渡》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斑羚飞渡》读后感 篇1

《斑羚飞渡》是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名篇之一。书中斑羚王为了让他们的种群在人类屠戮的灭顶之灾当中得以部分保存下来,以牺牲一半成员的代价,成对组合飞渡悬崖。“飞渡”是本书的重头戏。

书中一群斑羚被人类追杀,最终被逼到了悬崖上。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场无懈可击的狩猎,对这群斑羚来说则是残忍的屠戮。带领种群经历过无数风雨的领头羊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想出了一个无限完美却又无比悲壮的主意。他命令羊群两两结伴,先后起跳,后者在前者落下悬崖的瞬间,踩着前者即将坠崖的`身体,借以飞渡到他们原本单独无法到达的悬崖对岸,这样,羊群就能有一半保存下来。

羊群中没有一只贪生怕死,先跳者都知道自己选择的是走向死亡,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种群的生命得以延续。

也许,作者只是虚构或部分虚构,但我宁愿相信是真实的,所以,通篇我都用“他”和“他们”来指代这群斑羚,他们也是大自然的孩子,他们也充满智慧,他们与大自然及其他物种和谐共生,只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却要置他们于死地。

一本《斑羚飞渡》,让我读懂了作者对斑羚英勇悲壮之举的歌颂,读懂了作者对人类贪婪的鞭挞,读懂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怀!

《斑羚飞渡》读后感 篇2

读了《斑羚飞渡》这个故事,我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在感动着。

《斑羚飞渡》主要讲了:狩猎队把一群斑羚逼到了悬崖边上。为了活命,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它们迅速分成了两组——老年组和少年组。因为年老的斑羚很少,所以领头羊和带着几只大公羊,站到了年老组。年老的背着年少的一起跳。在快落下去的时候,年少的'腿一蹬,跳到了对面的悬崖上,而年老的摔死在了谷底。最后还剩一只公斑羚,它无法跳过去,被狩猎获队打死了。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来挽救一半的生存机会。它们真是聪明绝顶了,也让我感受了老斑羚对小斑羚的大爱。

同时,读了这个故事后,也加深了我对狩猎珍稀动物队深深地憎恶。斑羚们那么可爱,也是珍稀动物,他们竟然把它们逼上了伤心崖,致使他们一多半死亡。太痛惜了!!!

我还有个问题弄不明白,沈石溪在写完每一种动物的故事之后,动物档案中都让我们保护动物,而在他的很多动物作品里他都是狩猎队里的人的角色,真是想不明白,他到底偏向哪一方?

我要号召全世界的人来保护斑羚,保护珍稀动物,人人有责!!

《斑羚飞渡》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斑羚飞渡》,读后我深感震撼。斑羚飞渡?难道是一个体育项目?我刚开始读时,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场大雨过后,雨过天晴,一群羚羊正在没命的逃跑。原来,它们正面临着猎人的捕杀。它们被逼到了绝境——伤心崖的山角,它们在慌乱中看见了彩虹,有一只母羊误认为是桥想走过去的时候,它们的首领——镰刀头羊在关键时刻“叫”住了它。为在猎人的捕杀中求生,它们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好办法——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于是,年轻的羚羊全都活了下来,而老羚羊却犹如狼牙山的五壮士——壮烈牺牲了!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它们在危机时刻不仅保持镇定,而且还甘愿牺牲以保全局。这个故事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汶川大地震中的四川人民和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们,他们不仅不顾自身安危,而且还都想着让别人或帮助别人逃生,他们不正像羚羊们一样吗?

可是,在现在的.社会上,能拥有像羚羊一样如此气概的人不多了。这让我很悲哀——为什么羚羊在危难关头能想着同伴,而有些人类却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同伴推向绝谷呢?还有,人类和动物为什么就不能和睦相处呢?如果猎人不捕杀动物,能出现像这个故事类似的悲惨事件吗?

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这个故事而感动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常常想起它,想起羚羊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我也将带着这种勇气去过每一天,而且也希望在社会中能常常看到它存在于人群中。

《斑羚飞渡》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斑羚飞渡?,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上,后面是追捕的猎人与猎犬,前面是悬崖,与对面山峰相距六米,斑羚们都跳不过去。于是,斑羚老幼两代“空中对接”,所有老斑羚因做“桥墩”而坠崖,但它们的牺牲却换来了年轻一代的安然飞渡。

读了故事,我被老斑羚为保护幼斑羚而牺牲的壮举所震撼。在飞渡过程中,竟没有一只老斑羚偷偷为自己调换位置,它们都心甘情愿用生命为小斑羚们开通了活下去的道路。伤心崖上空的一道道弧线,那是一座桥,一座通往生存的桥,一座用死亡、无私与关爱搭起的桥!为了小斑羚,为了种族的未来,老斑羚们竟会那么从容地面对死亡。没有退缩,没有争夺,没有不愿,快速飞渡。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让人不得不敬佩。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绿头乌雕侵食萨蛮猴群,猴群迅速“减员”。有一只叫“大白牙”的萨蛮猴为了种群的安全,悄悄潜入雕巢杀死了幼雕。不料被绿头乌雕发现,“大白牙”与乌雕拼搏,同归于尽。“大白牙”用它的.牺牲换来了猴群的安全。

无论是老斑羚还是兵猴,它们都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它们让我非常敬佩。于是,我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个愿为社会牺牲的人。

《斑羚飞渡》读后感 篇5

读完斑羚飞渡,合上书,斑羚们的行为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是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主要写的是: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杀,逃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显得多么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它们为了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老斑羚心甘情愿地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临危不乱的领导者和一道见证过死亡的彩虹。

斑羚们为了让自己的.族群生存下去采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使得族群中年轻的斑羚成功脱险,繁衍后代。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生活中这种人很少,但不是没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汶川大地震英勇逝世的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并希望大家拥有斑羚那样的精神。

《斑羚飞渡》读后感 篇6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一群斑羚被狩猎队的猎狗和枪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伤心崖像被一把斧头辟成两半,两边都是笔直的绝壁,除了壁虎,谁也别想爬下去。一旦摔下去,不管是掉在流沙河,还是砸在崖边的沙砾上,小命都得玩完。如果能跳到对面的山崖上,自然就能绝路缝生、转危为安了。可两边有6米宽,只有超级羚羊才能跳得过去,可超级羚羊还没出生呢!

之后,首领斑羚把斑羚分成两份,一边是年轻的,一边是年老的,竟然没有一只年老斑羚跑到年轻那边去,还有几只中年斑羚自动跑到一边去。一只老斑羚和一只小斑羚出列了,小斑羚跳了出去,老斑羚紧随其后,就在小斑羚就要掉下去的时候,老斑羚在小斑羚的`蹄下,小斑羚用力一跳,到达了对岸,老斑羚就像燃料用完了的火箭残骸,直直地摔了下去。

小斑羚和中年斑羚都跳了过去。只留下镰刀头羊一只留在山崖上,没有一只羊给他当中转站,这群羊是奇数。在一声枪响后,镰刀头羊直直地掉了下去……读了这个故事,斑羚们面临死亡时的镇定,让我感到镇惊,老年斑羚们宁可面对死亡也要为下一代铺路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