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8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
有的小动物一到冬天就躲进洞穴里冬眠,哪位小朋友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要冬眠?(小青蛙、蛇、熊……)它们什么时候从洞里钻出来活动?(春天)冬眠的小动物从洞里出来活动就在惊蛰这个节气里。惊蛰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有那些变化呢?
2、揭示课题:《惊蛰》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最后标出自然段。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认读词语、生字。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读充分,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言。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做小老师,听读课文,及时正音。(学生扮演“小老师”,他们的角色具有了双重性,调动了学生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感悟。即: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小动物的语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动物们心情、动作的词句进行品味、朗读。
例: 生:我喜欢小刺猬,惊蛰到了,冬眠的小动物都出来了,小刺猬醒的最晚,还没睡够,懒洋洋的,非常可爱。
师: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让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刺猬的'可爱,好吗?读后再引导学生评议、练读。
(通过指导朗读,注意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而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大胆想像。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没有写小蜈蚣的活动,假如你是小蜈蚣,惊蛰到了,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角色表演,加深体验。
(1)有的同学喜欢小刺猬,有的同学喜欢小金蛇,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表演出来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自由结组表演,使孩子们置身于课文中春天到来时的明媚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小动物的欢快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
(2)小组上前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
四、指导认读《二十四节气歌》。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个节气,这个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认读并指导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五、总结。
“一年之际在于春。”惊蛰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也开始了丰收的期望,我真心地希望小朋友们在这大好春光里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二、学写生字。
本课有6个生字:出、们、快、青、地、团
1、你能记住哪个生字,把方法告诉给大家。
2、反复读字,口头组词。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
三、拓展阅读。
阅读小诗《唱春天》。
百灵鸟亮开嗓子,唱出新调;
鱼儿顶开薄冰,吐出泡泡;
种子拱出地面,长出嫩芽;
桃树孕育花蕾,冒出苞苞;
我们结伴春游,唱唱跳跳。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惊蛰这一节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感受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惊蛰节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春天的植物种子(如豌豆、向日葵等)。
绘画工具(水彩笔、彩色纸等)。
录音设备,播放春天的声音(如鸟鸣、流水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春天的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
引出惊蛰这一节气,介绍惊蛰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二、观察与发现
展示惊蛰节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和动植物的变化。
提问:“在惊蛰时节,你们看到了哪些变化?动植物们有哪些新的活动?”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
三、体验活动
带领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让他们亲手种下春天的种子,体验种植的乐趣。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春天的植物生长规律。
鼓励幼儿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四、创意表达
提供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意绘画。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色彩和线条展现春天的美丽。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总结提升
与幼儿一起回顾惊蛰节气的特点和春天的变化,让他们对惊蛰有更深入的了解。
引导幼儿思考春天对动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发现更多春天的美好。
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惊蛰这一节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感受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通过种植和绘画等创意活动,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发现,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保护。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惊蛰”这一节气的由来和特点,知道惊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昆虫开始苏醒,农耕活动即将开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关于“惊蛰”的图片、视频、绘本故事;各类昆虫模型或图片;与春耕相关的农具模型等。
环境布置:创设与惊蛰节气相符的环境,如布设春季植物角,播放春天的声音(如鸟鸣、流水声)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入环节: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关于春天的重要节气——惊蛰。”
2、讲解环节:
(1)介绍“惊蛰”的概念及来历,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
(2)解释惊蛰时自然界的变化,如冬眠的动物苏醒,昆虫开始活动,农民伯伯开始犁地播种等。
3、实践环节:
(1)组织幼儿观察并讨论带来的昆虫模型或图片,理解昆虫在惊蛰时的活动习性。
(2)模拟春耕活动,用玩具农具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春耕的乐趣和农民伯伯的辛勤。
4、总结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惊蛰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象征,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观察动植物生长情况,甚至可以在幼儿园内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体验惊蛰节气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了解惊蛰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感受惊蛰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节气知识小科普
(1)关于惊蛰节气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3月5-6日。惊蛰反映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惊蛰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气盎然,俗语“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此时,“九九”已尽,气温回升,万物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达到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此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到北渐次展开。
温馨提示:惊蛰期间,细菌也开始滋生,这个季节也特别容易引发感冒,小朋友们要注意预防流感哦~
(2)惊蛰习俗
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驱虫。惊蛰为仲春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打小人。在民间有惊蛰当日,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来,“打小人”习俗正是如此。惊蛰“打小人”习俗,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吃梨。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科学小实验
实验一:空气炮
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会打小人来去晦气,今天,我们来一起制作个空气炮,听着怦怦怦~的响雷来打小人吧。
实验材料:剪刀、气球、纸杯、、透明胶、纸卡等目标物体
实验步骤:
1、用剪刀把纸杯底部剪一个洞;
2、用剪刀剪去气球嘴;
3、把气球套在纸杯的杯口上,用透明胶带固定;
4、一手抓住杯子,用小口对准目标,另一只手拉动气球,发射。
实验二:驱虫香囊
惊蛰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让我们来制作香囊来驱虫吧!
实验材料:香囊包、茶叶包、藿香、紫苏、艾草、丁香、藿香、薄荷、陈皮
开始实验:
1、把中药用手捏碎;
2、把中药放进杯子中进行搅拌;
3、把混合好的中药粉倒进茶叶包中;
4、最后把茶叶包放到香囊中。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气——惊蛰的基本含义,知道惊蛰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万物复苏的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中国传统节气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PPT或图片,展示惊蛰的相关知识和动植物苏醒的画面。
实物教具:如各类昆虫模型、种子等,模拟惊蛰时的生命现象。
视频资料:关于春天到来,动物从冬眠中醒来、昆虫破茧而出、植物发芽等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惊蛰”的概念,比如讲述小动物们在冬天沉睡后被春雷唤醒的故事。
二、讲解环节(10分钟)
通过PPT或图片,向幼儿解释惊蛰的由来、日期以及象征意义,强调这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时节。
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教具或视频,认识并描述动物、昆虫、植物在惊蛰期间的`变化,理解“惊蛰”与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例如制作昆虫模型、种植小种子,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觉醒与成长。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仿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的情景,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惊蛰的理解。
四、总结分享(10分钟)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惊蛰节气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惊蛰的重要意义和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环境在惊蛰前后有何变化,并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乐于发现惊蛰节气万物复苏的变化。
知道惊蛰时万物复苏。
能模仿“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固定句式描述惊蛰时事物变化的现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部分动物在冬天会冬眠。
课件准备:“惊蛰节气”图片;“雷声”音效;“黄鹂啼叫”音效;“万物复苏”音频及组图;“春雷还叫醒了它们”组图。
纸面教具:
《复苏的动植物》。
材料准备:
小鼓、登记物料。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惊蛰节气”并播放音效“雷声”,激发幼儿兴趣。
——图片中是哪个季节?
——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结:这是春天的第一声雷,它会在惊蛰时响起。这个雷声很厉害,它能叫醒很多植物和动物。
播放句式音频、音效及组图“万物复苏”,引导幼儿了解惊蛰时节万物复苏的节气特点。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会有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播放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桃花”,引导幼儿了解桃花会在惊蛰时节开放。
1)出示图片“万物复苏-桃花”,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画面上有什么?(桃花)
——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开了)
小结:惊蛰到了,桃花开了。
2)播放句式音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固定句式。
——春雷叫醒了桃花,我们听听奇奇会怎么说。
2.播放音效、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黄鹂”,引导幼儿了解黄鹂在惊蛰时节苏醒啼叫。
1)播放音效“黄鹂啼叫”,启发幼儿猜想画面。
——这是谁的叫声?
2)播放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黄鹂”,引导幼儿熟悉固定句式。
——它在做什么呢?(黄鹂鸟在快乐地啼叫)
——黄鹂鸟在惊蛰啼叫了,这里可以怎么说?
3.播放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老鹰”,引导幼儿了解老鹰在惊蛰时节苏醒觅食。
1)出示图片“万物复苏-老鹰”,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谁出现了?
——它又在做什么?
小结:老鹰从冬眠中醒来了,它的肚子太饿了,着急地飞出去找吃的了。
2)播放句式音频,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固定句式。
——老鹰在惊蛰的时候飞走了。
——请你来教一教奇奇和妙妙,这里用前面的句式可以怎么说?
出示组图“春雷还叫醒了它们”,鼓励幼儿根据画面,用固定句式完整表述。
——惊蛰时,还有什么被春雷叫醒了?
——你会怎么说?
——我们和奇奇和妙妙一起试着用“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句式来说说吧。
组织幼儿参与游戏“说惊蛰、比一比”,引导幼儿巩固固定句式。
——奇奇和妙妙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说惊蛰、比一比”的小游戏。
1.教师准备好登记物料,如在白板上贴小红花、在篮筐里扔小球等。
2.将幼儿分成2组,两组进行游戏竞赛。
3.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1)教师敲鼓,用鼓点模拟雷声,敲鼓的同时,随机举起一张纸面教具《复苏的动植物》。
——雷声响了,叫醒了谁呢?
2)幼儿听到鼓声,起立抢答,用“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句式表达纸教中的画面。
3)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抢答得多。若起立的幼儿表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幼儿抢答。
——请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用“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句式告诉老师答案吧。
温馨提示
游戏注意事项:
注意个别差异,及时表扬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多鼓励不愿意开口的幼儿积极抢答。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阅读区,投放绘本故事《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惊蛰》,引导幼儿了解惊蛰节气的更多特点。
2.在语言区,投放纸面教具《复苏的动植物》,引导幼儿“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巩固句式。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03惊蛰节气:集合!虫虫特工队》,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2.惊蛰前后,家长可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
幼儿园大班惊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体会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氛围和小动物们的欢快情绪,也感受人们春天里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蛰这一节气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和小动物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一温暖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身边啦?你从哪发现的?(学生自由发言)。当你看到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你的心情怎样?你们喜欢春天吗?不光小朋友偿喜欢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明媚的春光里也高兴地不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惊蛰》和小动物一起体验春天到来时的快乐与兴奋。
板书课题《惊蛰》
介绍: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的.时间,大概是每年阳历3月5日、6日或7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在惊蛰时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读课文划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
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惊蛰到了,小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读文思考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说小动物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
2、课文中都提到了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学生再读文,体会、注意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言。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①第一自然段:理解“冬眠”。
问:小金蛇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很可爱?
学生读后,指导朗读从“急忙唤醒”说说怎样读。
小金蛇的话,学生说说试读。
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小金蛇的伙伴们可能都有谁呀?
学生答。
②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读出欢欢喜喜的语气。
刺猬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可爱?
指名读
理解“眯缝”动作表演
“喃喃自语”结合实际,早晨妈妈叫醒你,你又不想起时会怎样说话?再读小刺猬的话。
自由练习读文,表现出小刺猬的可爱。
③第三自然段
通过“高兴得大喊”体会怎样读青蛙的话。
指名读,比读。
通过表演理解“忸怩”。
④惊蛰到了,小动物们都爬出洞穴,在温暖的阳光下爬着,跳着,大声地叫着,多高兴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表演读文,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自读全文,体会惊蛰来到时,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2、小动物们这么可爱,你们愿意来演一演它们吗?
戴头饰表演。
3、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节气?
指名说说。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师简单解释,齐读,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