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4.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
《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
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
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3、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生字学习,并汇报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1、(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2、(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3、(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四、重点词语朗读并讲解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五、探究学习
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⑴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⑵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⑶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⑷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①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②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七、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
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
给河伯娶媳妇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重难点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相声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请同学们欣赏。听了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北京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
(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2)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写朋友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说说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体现出北京话在朋友的心中怎么样?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4.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
《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材剖析:《归航》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些渔民最黑时归航时与凶恶的大海坚强,斗争,终究安全归来的故事,颂扬了渔民不畏艰险,敢于克服难题的精神
目的`:1.有情感的诵读课文
2.大胆战役,执着前行和精神。
3.培育门生诵读本领。
重难点:领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
教程:
1、导入新课
1.行使课文前的导语,揭露课文。
2.总体感知课文内容,请门生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首要讲了甚么。
4.在课文中进行讲明。
2.诵读出色段落,领会课文内在。
一.门生选自己喜好玩的段落,自由的诵读。
2.门生边听边想象其时的情形。
3.商讨:是什么使渔民们克服了难题,顺遂归航。
4.累积内化。
一.有情感的诵读课文。
二.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志里。
4.累积好词好句。
5.诵读课文。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一个生字“炭”,明白它的意思,并能组词。
2.学习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广法。
3.文中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及情趣。
4.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的一年四季的不同的情趣。
教学时数:
二课时。
基础知识:
炭 tàn (炭火)(煤炭)(生灵涂炭)(雪中送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一、二类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文章或古诗?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作家笔下的四季也是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四时的情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感悟文意,解析并诵读课文
1.给课文分段:每个自然段都自成一段。
2.这篇文章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从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出来。
3.小组选择四段中你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一段自学课文。
要求:汇报时要讲出你所选择的季节的情趣在哪里。可
小组同学一起汇报,互相补充,也可推荐一个代表汇报。
4.学生汇报,读讲结合,读出四季的情趣。
5.总结: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发没发现,清少纳言在这篇文章中,语言有什么特点。
A 每段中都有一个“”——精练,真实,朴实。
B 这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有趣味的、也有意思、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这是不大好看的——语言自然,随意,真实。
C善于捕捉并描写一些细小的、微量的、清淡的景象,都是淡淡的几笔,像一帧帧速写简笔画,表达一种优雅、微妙的情怀。这里没有壮观浩大的景象、强烈动感的景象;甚至作者无意或有意地回避“大景”,而钟情于这种细物微景、清淡物象。所以清少纳言的文字都不渲染,却非常耐读。一些其实人人都能发现的常识,她却津津乐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处理课后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这些词语:
破晓 辉煌暗夜 减退 飘横 流萤 情趣 归巢
二、 练笔,写写你眼中的“四时的情趣”。
三、 布置课后作业
1.所学的生字抄写、组词。
2.抄写课后词语。
板书设计:
春:破晓
四时的情趣 夏:夜里
秋:今晚
冬: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