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树》有感

2025/10/16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树》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树》有感 篇1

当一声响亮的啼哭划过世界的一角,一个鲜亮的、纯洁的、充满希望的生命诞生了。睁开亮晶晶的眼睛,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正是他们那欣喜、激动的双眸,即使他们知道,这个生命意味着他们一辈子的操劳,但是,他们心甘情愿。

就像这颗苹果树一样。一个小男孩,小时候天天和树玩,但随着男孩渐渐长大,他不再和树玩了,树很难过。一天,他回来了,他需要钱,就把树的苹果摘个精光去卖。过了很长时间,他又回来了,他需要盖房子,就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去盖。又过了很长时间,他再次回来,他想去划船,就锯下树干去造船。多年之后,他老了,回来见树,坐在树那仅剩的的树根上歇脚,树高兴得热泪盈眶。对于男孩的每一次索取,树心甘情愿,甚至心满意足。男孩从孩子变成老人,树也因他的索取从枝繁叶茂变得只剩下那枯老的根……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这般对待自己的父母的?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公益广告:一位母亲一步步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从幼年到上学,从渐渐成熟到参加工作,但慢慢地,孩子越走越远了,回头望去,母亲呢?回到参加工作,回到渐渐成熟,回到上学,回到幼年,回到那最开始的地方,已是白发苍苍的母亲,一动不动地站着,浑浊的眼睛望向远方,痴痴地等待着孩子回来……看过这则广告,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我们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放学回家时,马上就会有香喷喷的饭菜;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可以随便发脾气,还会有他们的`安慰;当我们正处那爱攀比的时期时,可以随意挥霍他们的血汗钱;当我们变得叛逆时,可以对他们冷漠,任凭他们担心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回顾我们的成长,这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对他们太不公平。他们总是默默地付出着,宽容我们的一切。想想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向他们索取了多少?而我们又真正体谅过、理解过他们几次?

我见过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是我家曾经的邻居,没有考上高中,在外面打工几年后,因为一次与顾客的吵架被开除,从此心灰意懒,窝在家里整天睡在沙发上不是看电视就是玩儿手机,还经常数落他的母亲。他的衣食住行全部靠母亲那点微薄的退休金来支持,就连那个名牌的手机也是用退休金买的,为此,母亲50多岁了还不得不到菜市场去卖菜,还经常低着头向邻居家借钱——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来我家借钱的场景: 脸憋得通红,不断地搓着手,露出一丝苍白的笑。“那个……最近宽裕不啊?我家没钱了,有……有没有钱借点儿啊……要是没有就算了算了,就不用了……”当把钱借给她后,她不断地鞠着躬,“真谢谢你们了……”即使当时的我只有6岁,看着也十分心疼。后来他的母亲左借右借,凑够钱给他上了一所技校。但他不用心学习,反而在外面结交了许多不三不四的人,更是整天不务正业,刚回来拿上些钱,坐都不坐就走了。需要的时候才回家,不需要的时候早已把这个家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位可怜的母亲,每天站在家门前,含泪望着远方,呆呆的,好像在回想儿子小时候的样子。那个儿子啊,即使是回家拿一点钱,换一下衣服,母亲也会喜出望外,还问这个问那个。可儿子呢?不耐烦地“哦”两句,就像这夏天的风一般的,走了,头都不回一下。

后来我家搬走了,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位母亲怎么样了。我常常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手托下巴愣愣地望着远方,想着那位母亲。到现在,她已经快70岁了。然后,再看看正忙碌的父母,不禁泪如雨下。

我之所以要重点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真的太常见了。父母为儿女操劳了一生,苦了一声累了一生,所有的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结果呢?孩子只有需要自己的时候才会回家,但这都让他们雀跃万分!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寂寞,又有谁能体会啊!是的,家确实是我们的避风港,但我们不能只把它当做一个避风港,它,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理所当然,没事儿就要回去的家。

再回到树的故事上,我们就像那个男孩,当我们年少时,我们喜欢跟父母玩,整天缠着他们,那是最美好的日子;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了他们,走得越来越远;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会回到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是啊,父母是那颗树,用尽一生在那个永恒的地方静静等待着我们,守护着我们,让我们随时随地地依靠。可我们往往会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那棵树,只是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想起。常常回到那儿看看他们吧,永远,永远,都别忘记那棵树。

读《树》有感 篇2

读《和树谈心》有感 何 婷 和人谈心是常,你尝试过和树谈心吗?不久我买过书叫《和树谈心》。 金波写的《小青虫的梦》让我感动,小青虫叫柔柔,她生活在一棵老树上,她喜欢听“小音乐家”蟋蟀唱歌,但“小音乐家”蟋蟀歌声动听,而小青虫却丑,不值也不佩听自己唱歌,只会打扰它的眼睛,让它心神不安,于是“小音乐家”走到小青虫面前用厌烦的语气对她说:“走开,走开,我唱歌的声音优美,而你丑陋,快走开,不要待会我打你了!”说完,“小音乐家”还挥了挥自己强壮的拳头。小青虫依依不舍地走开了。

她爬上了树,挑了可以听见音乐的地方,那晚它听着蟋蟀的歌声,睡着了……睡了很长,她做了美好的梦,她梦见自己了美丽的蝴蝶,可以随时去听蟋蟀唱的歌,醒来时,她自己了美丽的蝴蝶。 她试着飞入天在练歌的蟋蟀的震惊了,他为只美丽的蝴蝶……以后,她可以随时去“小音乐家”的`家里。 让人惊叹的故事呀,小青虫以前没有受天“小音乐家”的欢迎,她永不放弃、不懈的精神让原本丑陋的小青虫,了美丽的蝴蝶,可以随时出入“小音乐家”的家。 是啊!在社会上你出众,但只要你有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有你会你美好生梦想的。

读《树》有感 篇3

这是个美丽的童话:有一对夫妻,恩恩爱爱了几十年,临终的时候,他们还依依不舍,约定下辈子还要在一起。果然,下一辈子,他们还在一起,但是都变成了树。

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手拉手,但是,他们彼此一直都望着。春天,两棵树都开花了,东边那棵树开的是黄花,小小的,很精致。而西边那棵树开的是白花,像一只只蝴蝶一样,轻盈而生动。人们说,东边那棵树是男人,西边那棵树是女人。

几年过去了,东边来了一户人家,他们家有个瘦瘦的、很秀气的男孩。每天,他都会倚着东边的树吹笛子。西边也有户人家,他们家有个女孩。她剪着短发,星星般的眼睛,还有个小酒窝。她喜欢倚着西边的大树看书。如果东边少了笛子声的话,女孩就会胡乱翻书;如果西边少了翻书声的话,男孩的笛子声就会枯燥无味。

不久,这里要建一条路,正好,东边的树在路的中间,所以人们要把东边的树移走。他们挖开树下的泥土时,发现东边树的有一条长长的根伸向西边,怎么也找不到尽头。没办法,只好把它锯断了。东边的树被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移去的第二天,它就枯死了。按说它不会这么快就枯死的。

西边的树,没几天也枯死了。找不到任何原因,只好把它弄倒了。挖开桩的时候,人们发现,和东边的树一样,它也有一条长长的`根,只不过是努力地伸向西边。人们明白了,原来,东边的树和西边的树是一棵连根树。

因为修的那条路,男孩不得不搬家。临走时,男孩拿着自己做的红木鞋,送给了女孩,女孩把一只换给了他。后来,女孩成了一位老师,每当她改完作业很疲倦的时候,她就看看红木鞋。一天,男孩回来了,他对女孩说,嫁给我吧,让这只鞋也回到你的那只鞋身边!他们结婚了,晚上,两只红木鞋紧紧地挨着,左边的是用东边的树的木料做的,右边的是用西边那棵树做的,当他们的根被截断时,他们又一次约定,下辈子还做夫妻。现在,他们又一次如愿以偿了。

读了以后,我被这对夫妻生死不渝的纯洁的情感感动了。

读《树》有感 篇4

吃过了晚饭,一家三口倚在沙发上其乐融融,我拿来了老师发给孩子的那篇《爱心树》,清了清嗓子开始读起来。从儿子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和他一起读故事,读课文,甚至分角色朗读,所以儿子一直喜欢阅读东西,对朗诵诗歌也蛮有心得。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每天在下。小男孩很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读到这里,我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依偎在父母身边,单纯而快乐,一室的阳光,明媚而温馨。读到“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时,心里渐渐升起了一片阴郁,大树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孤寂的老人,盼望着长大后的孩子依然如小时候一样依偎在自己身边。大树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你会很快活!”“我长大了,不爱爬树了,我想买好玩的东西,你能给我钱吗?”大树说:“我没有钱,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卖钱吧,你就会快活了。”孩子拿走了苹果,很久很久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声音也开始哽咽,我拿了张纸巾抹了抹眼角,抑制了下已经激动的心情继续读下去。

当我读过了,大树奉献出了它的树枝、它的枝干,去给孩子造房子,造船,直到变成了一个老树墩,依然对孩子说:“孩子,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了,我没有苹果,没有了枝条,没有树干,我希望还能给你点什么,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一个老树墩,真是抱歉”“大树尽量把身子挺高,对孩子说,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眼泪再也抑制不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读不下去了,我的身边也静悄悄的.,儿子默默的递给我一张纸巾,让我擦拭滚滚而下的泪水。他的爸爸也深深感动了,一家人久久没有说话。

老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一生为我们操劳,有人说过,世上最疼爱自己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一如这棵老树。但是,当我们渐渐成长以后,却渐渐忽略了父母的孤独和寂寞,忙着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还有自己的孩子,忽略了“老树们一颗即使一味奉献,也会快乐的心”,所以很多人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叹”。父母对我们来说就像老树,而当我们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又甘愿成为一棵老树。我赞颂老树的无私奉献,可是更多的却是愧疚与那个孩子的自私,也许,在我们成为一棵老树的时候,要教育好我们面对的孩子,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不要当自己也成为一棵老树的时候,才想起曾经有棵老树对自己的无私的关爱和奉献......

读《树》有感 篇5

在这短暂的寒假当中,我读许多书,有:《爱心树》、《青铜葵花》和《秘密花园》这三本书。这几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书那当然就是《爱心树》啦!这本《爱心树》虽然能说是小婴儿看的低幼儿的书,可是我想:张老师让我们看肯定有些什么“意图”的呀。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爱心树》主要讲得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男孩和大树一起玩耍、嬉戏,可是小男孩长大了之后,却一直再向大树索取东西,而大树却一直满足了他的心愿,从不说一句怨言,还不求回报,到最后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躯去完成男孩的心愿——坐一会儿。可见大树是多么的爱那个男孩,多么的无私呀!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生活中,我也常常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帮了一点忙,自己心中也会感到快乐的。这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了,又让我想起了高尔基说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还让我知道了,人类和其他植物、动物是一样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样的.过程。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爸爸妈妈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却一直不求回报,而且还默默无闻,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

读《树》有感 篇6

《去年的树》,我想上了四年级的同学一定不陌生吧!

当你静静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心里感受如何,我想你有很多感受,一下子很难说清:关于友谊、承诺、生命……

书中讲道鸟儿和树是朋友,不过这对朋友不像你和小伙伴,因为他们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

可是,只要是朋友,这样的感情和关系无论是不是人类都一样。

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你陪伴着我,我陪伴着你。彼此快乐,谁也不离开谁。我们也一样,相互帮助,互相玩耍。有了朋友,无聊的事也会变得有趣些,好玩的事会更有趣。

不过,像树和鸟儿这样亲密的朋友也有分离的时候。到了秋天,鸟儿因要到南方去而离开了树,并许下郑重的承诺——明年还给树唱歌。

树和鸟儿再也听不到对方的笑声,听不到对方的安慰,甚至听不到对方的牢骚了。可只要有了鸟儿的诺言,这句话让树整个冬天不再那么孤单了,而鸟儿呢,虽身在他乡,心却在树身旁。

春天终于来了,心中充满挂念的鸟儿兴冲冲的赶来与树见面。可是,树不见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根在那儿。

如果你是鸟儿,你会怎样?心急如焚、惊慌失措,还是满心的担忧。树,我来为你唱歌了,你去哪儿了?你出什么事了?

有的孩子说:“如果是我,发现树不见了,不在了,谁知道呢?我实在没有办法兑现诺言,只好算了吧。

可是鸟儿不放弃,他问树根、问大门、问女孩……一步一步,一程一程,你仿佛可以看到他小小的身影

飞向幽深的山谷;仿佛看到他筋疲力尽却几乎没有停留;仿佛看到他急切的眼神,茫然的眼神,满含着期待的眼神……

当鸟儿历尽艰苦来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家,看到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火时,他睁大眼睛凝视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想:这是我日夜思念的树么?他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现在变成了火苗,但是这一团火苗却是用我的好朋友——树的身体点燃的,他必定有树的影子,哪怕是树的一点点痕迹。

于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鸟儿的心里有些快乐和欣慰: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然而,树能听到吗?

能听到!鸟和树在这里重逢,只不过:现在的树成了一小团火苗,他照亮了屋子,无数团火苗照亮了世界,照亮了鸟儿的心灵和记忆,树成了鸟儿心中的树。

这篇文章写得那么感人,如果你的文章想让别人读出很多想法,不必写出所有的意思。也可放弃一些形容词,让别人从你的每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中看到故事中的美。而这篇文章也就用了这高明的表达方式呢!